正午将近,艳阳高照,江面上一条乌篷船正逆江而行。此处是两山夹河之势,又因日前刚下了一场大雨,水势甚急,船家虽是卖力的划动船桨,船行驶的却很慢。
船篷内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他头戴华阳巾,穿着一袭天蓝色鹤氅,左臂还靠了一把拂尘,一副修道之人打扮。
老者盘腿而坐,正闭目养神。船头则站立着一位妙年少女,她身后背了一柄宝剑,着一袭天蓝色直裾,乌黑的秀发用小冠束在头顶,只留两缕垂肩的鬓发随风飞舞。
这少女看起来不过二八年华,秀气的瓜子儿脸,柳叶眉,一双秋水无尘的大眼睛很是灵动。秀挺的鼻梁,淡红的樱唇,十足的绝世美人之姿。
少女左顾右盼,对周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突然,只见前面叉河口的水中游来一个奇怪的事物,少女惊奇的喊道:“师父,你快来看,那是个甚么东西。”
船篷里的老者,睁开眼睛,面含微笑。自己这个徒儿天资聪慧,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若是遇见一个从来不曾见过的事物,或是遇上什么难题,那是非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可。如若不然,定要闹个鸡犬不宁,同门的几个师兄弟对她可是又爱又怕,爱她的纯真浪漫,怕的却是她抓着自己问东问西没完没了。
不仅如此,她还喜欢到处游玩。但江湖险恶,世事难料,她毕竟年纪尚浅,自身武功修为不足以保护她行走天下,同门师兄又怕与她久处,所以只得作为师父的老者陪她出行。
老者只以为她又发现了什么未见过的事物,便起身出舱。却见那少女又惊呼道:“啊哟!不好,那是个人,师父你快看,那水里漂着的是个人。”
老者站在她身后,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果然见上游水面漂浮着一个人。急忙回头对船家喊道:“船家,劳你将船划向那边。”
船家是个四十来岁的汉子,听了老者的吩咐,急忙调整船身划过去。口中还说道:“老神仙,那多半又是上游失足落水的人淹死了飘下来的,小人常年在水上讨生活,时常有见到上游漂下来死尸,这次只怕也一样,倒也不足为奇。”
少女问道:“船家,你怎么知道飘来的是死尸,而不是活人呢?”
船家微微一笑,道:“小人刚跟家父跑船时,也差不多像小娘子这个年岁。当初见到河上飘来人时,总要去救一救,毕竟人命关天嘛?”
少女微微一笑,嘴角露出两只迷人的梨涡。说道:“你这船家倒是心地很好,那你一定救了不少人了?”
那船家摇了摇头,说道:“人倒是没有救到过,尸体却捞了不少。捞上来了还须得掩埋,费时费力。捞的几年都没见过一个活人,后来也就不捞了,毕竟小人还得靠跑船养活一家子,精力有限得紧。”
少女听了,脸色有些黯然,心想:万一刚好有一个还活着,却没有捞后来死掉了,那岂不是很可惜。她有心想反驳船家几句,但转念又想,他毕竟说的也有几分道理,随闭口不言。
不一会儿水里那人刚好飘到船头边,少女一看,居然是个孩童,心中不免有些伤感。
她俯下身子,一把将那孩童提出水中,老者趁势一把拉起她。
少女站稳之后,将那孩童平放在船头的甲板上,说道:“师父,你快看看他是死是活。”她声带哭腔,煞是可怜。
老者本也觉得多半是个死尸,毕竟一个孩童落水,附近也没看见什么村落,只怕是落水有一会儿了,孩童的身体本就相对羸弱,只消被水淹的一柱香时间,就没了生机。
而观这孩童模样,只怕在水里已经泡了至少有半个时辰,估计早已经死透了。
不过他本就是方外修道之人,对生命看的极其珍重,既然捞上来了,总要再确认一下才好。
老者伸手去试这孩童的脉搏。半响,果然已经无,他叹了口气,正准备收手之际,顿时感觉手指腹轻轻跳了一下。
他眼前一亮,急忙再次感受,却又无动静。他以为刚才是自己的错觉,失望之际,突然又感觉到那孩童的脉搏跳了一下。
这下虽然轻到几乎不可察觉,不过他毕竟功力深厚,当世只有寥寥两三人勉强可以和他相提并论,这次感觉断然不会错。
老者急忙解开孩童的衣裳,手掌按住他胸口位置,轻轻的挤压,同时缓缓的渡少许真气给那孩童。
不一会儿,那孩童口鼻之中溢出许多水来。待把肺中的积水全部挤压出来,老者再次去试那孩童脉搏,果然开始逐渐恢复,总算是把他从阎王殿拉回来了。
只是老者发现,这孩童虽然恢复了脉搏,但并未脱离死关。他体内脏腑竟受了损伤,而且经脉之中竟然有一股炽阳的邪异真气四处乱窜。另有一股微弱的真气护住他的心脉,才使他不至于丧命。
而老者发现自己刚才渡给这孩童的真气竟然被他慢慢吸纳同化,再去消耗体内的异种真气。老者惊讶之下,说道:“真是奇哉!奇哉!”
一旁凝神静观的少女满脸担忧问道:“师父,甚么奇哉?他……他还活着么?能不能救?”她一连问了三个问题。
老者知道自己这徒儿甚是心善,平时见个阿猫阿狗的受欺负,都要上前打抱不平。想那华山之上的花鸟鱼兽,皆在她的庇护之下,门中的弟子若是嘴馋打了山里的野兔野鸡。不被她发现还好,若是被她发现,跟她同辈的定要被她埋怨捉弄一番。
若是小她一辈的弟子,那可就要倒大霉了,非罚他扫三个月太极广场不可。
她心地善良,虽然经常会捉弄众师兄弟,但大家还是愿意跟她亲近,只有犯了她的规矩的时候,才会躲她远远的。而且她自幼博览全书,机警过人,对很多事物都有着独到的见解,所以大家遇上什么事情,也往往会找她商量,她总能给出很好的方法解决,在门内俨然成为智多星一般的存在。
老者见她如此担忧,说道:“他还活着,只是受了极严重的内伤,须得费些功夫才能治好。”
少女听了老者的话,大为欢喜,随即看了一眼船家,心想:你才说不会救到活人,这可不就是一个么?又觉得船家只是个普通百姓,倒也不好跟他过于计较。
老者把那孩童抱回船舱,对船家问道:“船家,最近的集市离此有多远?”
船家看了看天色,说道:“大约还有三十里水路,咱们的船是逆水而行,只怕是要一个时辰左右才能到。”
老者道:“那请你尽快送我们去集市。”说罢在舱内坐下,开始以自身内力为那孩童化解体内的异种真气。
到得集市时,已近日昳。老者带着那孩童连同那少女一起,在集市唯一的一家客栈安顿下来。
安顿好之后,老者急忙找店家要来纸笔,写了个药方给那少女,让她去集市的药铺抓药。老者不仅武功了得,医术上的造诣也是少有人能及的,他三弟子上官博玉甚得他医术真传,是江湖中人人敬仰的大侠客。
少女很快把药抓回来,煎好之后,给那孩童服下。又问老者道:“师父,他背上那一掌是甚么武功?”老者在船上给那孩童推宫活血时,她也看见那孩童背上那道倒过来的青色掌印,只是那时老者正全力救治那孩童,她不好出口打搅。
此刻闲置下来,才想问个清楚,她知道老者早年曾游历天下,见识之广,当世少有人能及。
老者说道:”他中的这一掌,并非我大唐的武学,而是一种传自波斯拜火教的武学,名为碧火掌。是一种极为厉害的武功,这人已将这门功夫练得七八层火候。你以后要是遇到使这门功夫的人,可一定要小心应对才是。“
少女又问道:”那人很厉害么?与二师兄比起来谁更厉害?“
老者知她不大服气,说道:”这人跟忘生比起来自然要差许多,却比起你来又要厉害几分,哼哼!你这丫头若是肯安安心心的修炼两年,自然也能胜过这人不少。“
少女吐了吐舌头,暗下决心,等回华山之后,定要安安心心修炼几年,定要把紫霞功练到十层再下山游玩,那时也就不用师父陪同保护她了。
随即又想,那人竟然对这么小的稚童也下的了狠手,多半不是甚么好人,又问道:”真是奇怪,那人为何要对一个孩童下毒手呢?“
老者叹气道:”江湖险恶,人心难测啊,咱们修道之人秉持正义,害人之心不可以,但防人之心也不可无,你以后行走江湖要多留个心眼才是。“
少女知晓恩师对自己很是关怀,只觉得自己虽一出生便没了父母,上天却给了她天底下最好的师父,不免感动不已。
又听的老者说道:”这孩子倒也颇为奇特。“
少女问道:”小孩子不都这样么,我怎么看不出来他哪里奇特?“
那老者说道:”那人这一掌,至少用了七成功力,若是一般的孩童,定然受不住他这一掌,瞬间就去了性命。这孩童却能撑了下来,自然是很奇特的。“
少女听他如此说,倒是大为赞同,也开始觉得这个孩子有些不同了,又问道:”那他怎么能撑下来呢?“
老者道:”因为这孩子练了一种极为了得的武功,而且颇有火候,竟能在如此年纪凝练出真气来,当真是天纵之资。“
少女听师父大有推崇之意,不免更为好奇,问道:”师父!你看出他练了甚么武功?“
老者说道:”他练的武功名叫混元罡劲,又叫先天一气,是非常了得的玄门正宗功夫。咱们纯阳宫的紫霞功,也是由这门功夫发展而得,而且少林寺达摩老祖创立的易筋经也是融合了这门功夫和天竺的瑜伽功而得。“
少女眼睛顿时瞪得老大,说道:”这门武功竟然如此厉害么?怎么从来未听你老人家提起过。“
老者似思索似怀恋,说道:”为师当年人到中年才开始习武,原本是不可能在武学一道能有此建树,但机缘巧合之下,得一位绝世高人传授这混元罡劲的半部心法口诀,才得以洗筋泛髓,后来更借此功法开创了紫霞功从而名震天下。紫霞功讲究性命双修,以期达到化神之境,修炼日久更是有延年益寿的功效,与别派武功一味追求杀伤力大有不同。“
老者年少之时,极为热衷官场名利,因此迷上了科举。后来人到中年才大彻大悟,遂拜了一位得道之士开始习武修道。
只是那时他经脉已定型,武学一道再难有建树。他原本也不以为意,闲来无事便四处云游。后来在终南山得遇另一位世外高人,那高人见他风姿不凡,颇具道骨仙风,便传了他半部混元罡劲的功夫。那世外高人原本是要传他完整的混元罡劲,怎奈他已非童子身,难以把这门功夫练到极致,所以只传半部。
而老者原本就是身具大智慧、大毅力之人,学了半部混元罡劲,从此武学修为一日千里。多年之后在华山之巅与天下群雄争锋,而罕逢敌手,后来更是自成一派,在华山创立纯阳宫,为天下武林人士所敬仰。
这混元罡劲虽然并非一定要童子身才可修练,但一定要童子身修炼才可以练到极高深的境界。非但需要童子之身,更需要修炼之人具有极大的毅力和智慧不可。
这门功夫讲究的是,以气养体,后天返先天,再以体养气,以先天之体凝练先天真气,所以又叫先天一气功。待凝练先天真气之后,便可不惧百毒、不怕万邪,老者当年也是修练了十余年的时间方有所成就。
按理来讲这混元罡劲原是应该最适合孩童修练,因为孩童大多刚出生几年,跟初生的先天之体最为接近。但孩童的见识与智慧又大不如成年之人,许多玄妙的地方难以理解,无法得其精髓。而练这门功夫又需要放空杂念,清心寡欲之下,少则三五年,多则七八年才能略有所成。孩童又对外界事物多有新奇感,自制力不如成年之人,哪里又能长时间保持清心寡欲的状态,所以又比成年人更难练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