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回-黄花阵里躲猫猫-海晏堂前踢鞠蹴
又过了几天,咸丰和兰儿在长春园中西洋楼景区中的黄花阵玩躲猫猫游戏。这黄花阵又叫万花阵,仿欧洲迷宫而建。迷宫为长方形,迷宫的中心是一座圆顶双檐八角式洋亭。迷宫以南北为轴,东西严格对称,为典型的欧洲迷宫之设计。它由几何图案构成,看似简单,却因道路相似,极易迷失方向。通常欧罗巴花园迷宫中的夹道隔墙多是经过修剪的植物绿篱,而圆明园的迷宫却是由曲折回转的砖砌隔墙组成,墙身上刻有“万”形的花纹,所以亦称“万花阵”。隔墙不高到人腰部,墙头仿置四季菊等黄花,故称黄花阵。四角各有八方阵眼,各植龙爪槐一棵。
这种西式迷宫和中国古代的九宫八卦阵大有不同,传说古希腊英勇的王子在公主的帮助下闯入克里特岛的迷宫,并杀死人身牛首的野兽米诺牛。中世纪时迷宫的图案经常作为装饰出现于教堂的地面上。因而迷宫又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按西方人之说法走迷宫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的体验,迷宫蜿蜒曲折宛若人生之道路,唯有一条道路指引人们走向天堂,从而得到心灵的救赎。在中国迷宫又让人联想到古代打仗作战的布阵,只一精通此道的人才能看穿迷宫之玄奥之处,西洋楼黄花阵的迷宫可谓是集中西之大成。
兰儿身穿一件品月缎彩绣折枝桃蝶女夹袍,此袍为右衽大襟式,袖口为挽袖二层平袖式。挽袖是在短宽袖口上加接两种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的袖头挽制而成。大襟三道镶,袖口五道镶。袍身为品月缎,满身彩绣折枝桃花、蝴蝶等图案,造型各异,形态多样。领口、大襟及底边缝有三道镶边,分别为浅绿地墨绣蝙蝠图案,粉红地彩绣桃花蝴蝶图案,墨地斜万字织锦缎。兰儿脚上穿一双蓝缎绣花元宝底鞋。此鞋底形似元宝,四周钉缀色料石缀成花卉图案,鞋帮为蓝色缎和藕荷缎,在蓝缎上彩绣花卉,在藕荷缎上彩绣竹节纹。鞋口处镶有金钱织成的绦边,做工精巧,秀美华丽。
再说咸丰和兰儿所玩的躲猫猫游戏,又叫藏猫儿、捉迷藏、摸瞎子等,在唐代便有了,是用一块锦帕将咸丰的双眼蒙起来,然后在阵中咸丰来捉兰儿。兰儿轻捷,咸丰每次捉都没捉到,旁观的宫女们便抚掌大笑。
兰儿又在衣袖上多结流苏、香囊与咸丰戏,咸丰几次捉都没捉住,只抓得几个香囊。咸丰笑道:“朕比贵妃更胜也。“又作诗一首云:“寒轻夜浅绕围廊,不辨花丛暗辨香。忆得双文笼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咸丰玩累了又端坐于阵中的亭中,命宫女们用黄红彩绸结成火把的形状,一齐向中间走来,看谁先到。这阵中的道路有活路也有断头死路,似近实远,欲速则不达。一时间阵中彩绸飞舞,裙带飘曳,人流蚁动,娇声细语,许多宫女、都争先恐后的往迷宫中心的凉亭而来;咸丰坐在亭中看得洋洋自得。
咸丰玩的尽兴,又和兰二来到附近海晏堂玩踢蹴鞠。海晏堂是西洋楼景区中最大的园林景观,“海晏”寓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主楼气势恢宏,正门朝南,阶前有一大型水法,为十二生肖喷水池。水池东有巨大的贝壳形石雕番花,在这雕刻精美的石雕番花两边各有6个石座成八字形排开。石座上有十二个生肖的人身兽头青铜雕像。南边一排从里向外依次是:鼠、虎、龙、马、猴、狗;北边一排从里向外排是:牛、兔、蛇、羊、鸡、猪。12个兽头为铜制,做工考究,身躯为石雕,中间凿空以便安装水管。这十二个青铜雕像就是12个喷泉,每天接十二个时辰分同序喷水,每个兽喷一个时辰,周而复始组成一个连续不断的喷水时钟,俗称水力钟。午时12个兽头同时喷水,最为壮观。这种十二地支又和古代立杆测影的计时方法结合,有法天象地的特点,为世界独有一绝。
咸丰所玩的蹴鞠又名蹋鞠、蹴球、筑球、踢圆。蹴就是用脚踢,鞠是指皮制的球。传说这种娱乐最早始于战国时的赵武灵王时代。有一天赵武灵王带着几个亲信骑着马出城闲逛,有几只野兔窜了出来,在马群的蹄缝中横冲直撞。众人去抓,却远不及野兔动作敏捷,正所谓“动若脱兔”。众人望兔兴叹之余,又觉得这种围堵有些意思,便用球来代替狡兔,于是便首创了这种运动,最早还是在马上玩的,后来发展到了地上。到了唐代又出现了在皮囊中充气的球,使得球更轻,更有弹性。有些球还做得十分精致,诸如十二瓣等。还有女子穿木屐踢的,宫中还有女子蹴鞠队,军队中又以此来训练士卒的体力,来培养士卒的力量、速度、耐力和敏捷度,加强士卒之间的合作度、默契度,为“治国习武”之道。到了宋代又出了一个著名混混高逑,靠这个发迹,高逑会玩各种花样,如“鸳鸯拐”、“燕归巢”等宋代还有陆放翁诗云:“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
咸丰玩这种蹴鞠技术却很平常。兰儿又道:“前人玩此术,有拐、蹑、搭、蹬、捻等,还有招术如转乾坤、燕归巢、斜插花、风摆荷、佛顶珠、旱地拾鱼、金佛推磨、双肩背月、拐子流星等,从前宋代词人柳永有一个哥哥叫做柳三复,也很会玩此术,他玩起球来,球就是掉不下来,像粘在他身上一样。有人还写了首诗云其:‘背装花屈膝,自打大廉斯。进千行两步,跷后立多时。’”
咸丰听了此诗道:“这诗中的名目花哨难懂,今儿也不会玩。朕只听说前人将球门设在两根三丈高的竹竿上,称之为络网为门以度球。王维有诗云:‘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竟出垂杨里。’不过还有在冰上玩蹴鞠更好,跑起来更不费劲。”
兰儿听了,又道:“还有一种在马上玩的马毬,玩者在马上拿着一根顶部弯曲的毬杖击球,十分神气。传说当年唐玄宗最擅长此术,策马东西驰突、风回电击、所向无前,还有女子打马毬的,五代时的花蕊夫人便会。”
咸丰听了,道:“除了马毬之外,还有一种驴鞠,这驴生性温顺,个头也小,骑在毛驴擅打毬,是贞观初年魏征所创。据说其队员舞衣四色,窄绣罗褥,比塞时还有舞曲伴奏。唐代王建有宫词云:‘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毬。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
兰儿听了道:“还有鱼玄机也写过一首《咏球作》的词儿,为:‘坚圆净滑一星流,月杖争敲未拟休。无滞碍时以拔弄,有遮栏处任勾留。不辞宛转长随手,却恐相将不到头。毕入门应始了,顾君争取最上等。’”
咸丰又见此处西洋楼建筑高大雄伟,大理石巨柱很有气势,为欧洲巴洛克风格。咸丰和兰儿来到海晏堂内,只见堂内玻璃窗、地板、时钟、吊灯、花坛等为西式,还有路易十五赠送的高布林织品,上面绘有法兰西美女图像。室内玻璃制的摆设和器皿,不但造型特殊做工亦极精巧,有些灯上还有五彩颜色,一旦点亮,灯火通明十分绚丽。室内还陈列这许多西洋式玩意儿,有天球、表仪、浑天仪、天体仪、绒狗、荷包、各类钟表、摆下棋人、鸡叫陈设、镞床、竖琴、盒、大马士革弯刀、十字军骑士剑、匣、镶百宝箱子、百层套盃等,其中大部分都配做紫檀木或楠木香几屐匣,以为安置或盛装。室内墙上、屋顶还有各种西洋壁画,行走其间如同游走于画廊一般,真乃是画之海洋;有的墙上亦挂有一些中国绢画,山水花鸟水墨不一而足,应有尽有,这些绢画和西洋壁画交织在一起如同中西绘画之集大成之展览也。除此之外,室内还安置着雕刻精美的槅扇,碧纱橱,宝贝格子(多宝格)和玻璃镜子,地上和椅垫上铺设着钦定“西洋草花样”的花毯和“皮花芽席”。
墙上除了巨幅画作之外,还装裱了各种锦缎,有的槅扇上还装裱了珍奇的象牙席,并在席上饰以两面透画,某些墙面和棚顶,为了防湿和装饰,还用高丽纸托裱。
咸丰和兰儿又站在堂上二楼窗口望着附近的另一幢西式宫庭建筑:谐奇趣。此楼为上下两层,上层三楹,下层七楹,建在白色大理石高台之上。楼前有月形台二层,楼南面为狐形石阶,北面为双跑石阶。月形台两旁有盘旋石磴各十余级,上覆以雕刻之玉石栏杆;上层平台正中楼门左右两边各有石狮子一座。整座楼之石柱,皆由白色大理石组成,上下楼窗卷口,则用砖石细刻花纹。楼墙覆嵌五色琉璃花砖,墙身涂抹粉红色灰泥。楼顶为庑殿式,紫圆光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中脊和四垂脊皆用蓝色琉璃。楼之南面左右两侧,各有镶嵌这玻璃的半圆形长廊,廊为平台式左右各五楹,其后伸出连接的足两座呈八角形的五彩亭楼,为演奏西洋乐曲之地。楼前还有一巨大海棠形喷谁池,池中有翻尾大石鱼一尾,嘴上翻水由鱼口处喷出,高达五丈左右。环池有铜雁十八只,水由口出,沿池边还有四只铜羊向池中喷水,另有铜鸦、铜鹅及铜人等各种喷头。
兰儿见了,道:“这西洋的水法真怪,和中式流水大大不同,皆为人工所为,并非效仿自然。”
咸丰听了,道:“爱妃言之有理,朕也有同感,这西式的水法怪怪的,不过先帝爷喜欢,所以建了。据说是为了哄几个洋贵妃欢心而已。”
兰儿又道:“臣妾又觉得这些西洋楼的建筑过于高大了,把园南边的中式建筑都压了下去,这在风水上犯了大忌,此石土克了福海中的水,以及大清之水,所以这些西洋楼并不适合建在此处,应当将它们移至太湖之中的小岛上,这样这些土石为水所困,就无用不能发挥作用了。”
咸丰听了,笑道:“不想爱妃小小年纪还懂得那么多风水之道,真是难得。只是这些西洋石楼皆为先帝所建,移动它们又谈何容易,恐非易事。”
兰儿听了,一想也是,便不再多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