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过后,拜师仪式结束,萧瑾便开始跟着四位师傅学艺。七弦子既然是大哥便当仁不让,最先教导萧瑾。对于江湖武学萧瑾早就满腹的好奇与疑惑,这回有了师父自然是连珠炮般的发问起来。七弦子见他颇感兴趣又当真对江湖之事一知半解,于是耐心替他讲解起来。原来这个时空的武林历史悠久,回溯过去怕是有几千年的传承。传闻数千年前人世间常有仙人修行,这些仙人修炼之余不免有一些诸如种药炼丹驯兽之类的劳役。故而便在各处寻了聪明少年,传其仙家心法,强其体魄,增其寿命,作为仙家仆役。后来不知何故,仙人尽数消失不见,这些少年仆役却留了下来。这些人大多都是良才,依着仙人心法继续修炼,慢慢也有了开碑裂石摧金断玉的本事。彼此间相互交流印证再收徒传道授业,几千年传承下来便成了一个个江湖门派。最初江湖人练武为的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但日子久了便有人想要凭借武功去追名逐利,于是便有了江湖纷争,便有了恩怨情仇。习武之人不再满足于通过内功心法强身健体,他们也开始注重各种厮杀技巧武功招式。于是江湖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一套套拳法剑招刀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原本为数不多的仙人心法也几经发展融合演变,衍生出众多不同版本的内功心法来。而在彼此厮杀当中,有那才智高绝之士慢慢发现那些内功心法实际暗合阴阳五行之道,与不同的武功招式搭配往往威力大不一样。五行相生往往会相得益彰威力倍增,五行相克则事倍功半。另外随着江湖发展,武功招式虽是越来越精妙越来越重要,但内功心法仍是基础,若单单只靠招式难免有上限,修习了内功心法后便能突破自身桎梏达到新的高度。而且那些有识之士还总结出了修习内功突破极限时的各个节点,从而把习武之人分为不同的等级。
一般江湖人最开始修行时,以打熬筋骨为主,修炼者修习一段时日后便能让自己身强力壮,眼聪目明,从而变得更强壮更迅捷更灵活,这种初期层次人们便称之为锻体期。锻体有成,接下来的修行便是呼吸吐纳吸取天地间的灵力化而为气。这气便是江湖人常说的内力了。人的能力毕竟有穷尽,锻体到了极致再也无法寸进时,自然便需借天地之力增强实力,练功到了这个层次人们便称之为炼气期。若是天资尚可,能成功吸取天地灵力化而为气,那下一步便是需要凝神**,将转化来的内家真气存储于体内丹田要穴。能做到这一步的便已在高手之列,人们便称这一阶段为凝神期。凝神期满之后,修炼者运用功法,调动丹田之中的内力自丹田开始逆督脉而上,沿任脉而下,经尾闾、夹脊、玉枕三关及上下鹊桥,完成一轮周流运转。每周转一次都能排出体内杂质,吸收天地精华强化经脉。修炼日久就能让个人实力再次有质的飞跃。这一阶段难就难在人一出生,任督二脉便是闭塞的并未连接,只有那有大机缘大智慧之人才能打通任督二脉之间的上下鹊桥,实现完整的小周天流转,能做到这一步的人,人们便称之为小周天高手。小周天之后便是大周天,他是在小周天基础上进行的。这一阶段调动的内力除了在任督二脉周游外也在其他经脉上游走,而游走全身的内力通过小周天阶段得到充实逐渐返还成先天精气,沿着体内奇经八脉周转,故而叫做大周天。当世间大周天境界的高手便已是不多了,大周天之外还有两境,一曰通幽一曰坐照,这两境基本已都属于传说范畴,故而七弦子也没有细讲。他们兄弟四人修炼几十年也不过是尚在小周天境界,关于通幽坐照二境他也的确知之甚少。萧瑾听得目眩神迷,这和他所知的武侠世界还是有些不一样,若真如七弦子所说,那岂非武学的极致当真有可能破碎虚空羽化登仙?想到这一颗心登时火热起来。
竹林四绝四人原本是清屿山清屿剑宫的弟子,早年间资质平平武艺甚是一般,加上四人沉迷琴棋书画素为派内长老所不喜,在门派极不受重视,好在他们的授业恩师护着还能学个一招半式在剑宫中得过且过。后来恩师在一次做悬赏任务途中意外失踪,四人没了靠山在门派内更是受尽排挤,于是干脆上禀师门外出寻师,借机离开了清屿剑宫。这一出走倒成了他们命运的转折点。四人机缘巧合之下在这竹海捡到了一方刻在石板上的残缺心法,四人共同参悟竟悟出不同的武功来,结果功力大进,成了小周天境界的高手。
常言道练功就是要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七弦子沉迷音律终日琴不离手,他悟出的心法便是琴心意。琴声铮铮声如金石五行属金,故而他的武功也是走刚猛路子最适合初学者打熬筋骨,萧瑾最开始的修行由他指点当真合适不过。七弦子每日里都让萧瑾举举石锁舒展下肢体便开始传授他一套拳法。这套拳法叫做十方拳乃是七弦子悟自古曲《十面埋伏》,一共三十六招,招式威猛,一往无前。若是再配合他独创的琴心意内功出拳时便能听到拳风呼啸,暗合音律,起到震慑敌胆扰乱心神的作用。现在萧瑾只是锻体初期内功初学,自然打不出拳风,此时练拳不过是将这些复杂的拳法记熟练会而已。要知道两人对战并非是按着套路一招一式对练,要根据真实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招数才能克敌制胜,这就要求习武者对自己的武功招式烂熟于心,每一招应对都是不假思索随手便出才行。七弦子开始几天还好,天天在萧瑾身边指点。说些这一处姿势不对,那一拳时机没把握好之类的话,着实体会到了当师傅的乐趣。不成想萧瑾聪慧无比记忆力惊人,三十六招拳法不出几日便能从头打到尾,待过了一个月便做到了见招拆招随心而发的地步。七弦子教无可教只得让他继续在演武场日日练拳做到熟能生巧。如此练了两个月效果自然是有的,但若依着这个训练方法,只怕一个锻体期便要耗上几年的光阴,萧瑾自然不愿意。他想怪不得以前听故事那些山中练武的少年动不动便是练个十年八年才出山,就这等训练强度还真不奇怪。他可不想白白浪费那么多光阴,本身自己出山便年岁已高过了最佳习武期,若是再依着常规训练之法岂非出师时已是一把年纪了?还说什么仗剑江湖红颜相伴。在萧瑾看来,这锻体期其实倒与前世军人训练差不多,都是通过反复高强度的锻炼让肌体的力量速度耐力抗击打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从而让修炼者更快更强。若是单论锻炼身体这个时代再高明的武者恐怕也不上萧瑾前世的那些特种兵教官。于是他费尽思虑,凭着之前从电视书中了解到的些许特种兵训练知识为自己制定了一整套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