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安徽与江苏交界的这个小村子是上河村,听其名字由来就能知道,是在河的上游,依河而建的村落。与之相对应的,也有一个下河村。
这个时候,明朝刚刚建立起来,明太祖朱元璋将元朝的行省制度废除,安徽省与江苏省合称为直隶。原来在元朝的时候,上河村与下河村虽然紧挨着,但是被河流分到了两个省,两省的赋税、管辖等政策也都因为分省而居,截然不同。所以难免会有村民因为优惠政策从一个村潜逃到另一个村,也就形成了两个村不容水火的相处之道,甚至已经延续了几十年,成为了几十年的宿敌。
四年前,小小的爹,也就是李文忠,带着8个孩子从江西逃到了上河村这里。这里的村长也姓李,也是整个村落里最有威望的人。当年,就是好心的村长夫妻俩给了李文忠和8个孩子一口饭吃,1个地方收留。村长夫妻俩都是简单朴实的百姓,听说小小她们从遥远的江西省因为饥荒逃到了这里,当年,他可是号召整个村落的村民给了他们勉强度过冬日的口粮,并且帮助他们搭建起来了一个简单的草棚。毕竟,农民最能理解饥荒这种天灾面前他们这种人命有多么的不值钱。
4年过去,李文忠带着8个孩子开始在下河村安居乐业了起来。他们把他们来时的那座荒芜的高山后坡全部开垦了出来。他们种了些粮食供自己饱腹,又和其他村民合种了一些草药和果子,平时带到集市上去卖。
李文忠还凭借着自己的一把子力气,做起了全村的铁匠。他力气不仅大,还把握的很到位,这可是铁匠最难寻的品质了。他先是免费给村子里的村民打了一些铁农具,以报答当年整个村子的救命之恩,更是给自己和8个弱势孩子在村里挣了一副好笑脸。
当年的八个孩子跨过巍峨群山,路上经历的坎坷早已将八个人连成了一条心。孩子们都叫小小她爹叫爸爸,没办法,现在只有他一个大家长,孩子们需要依靠,而最依靠的住的,又有什么比得过亲情呢?虽然,一开始,小小她爹想要这些孩子们管他叫爸的时候还有些怕会得到这些孩子们的反感,毕竟他们才刚失去父母,他确实也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但他哪里又能想得到,孩子们怕自己被抛下,他们真的还小,还是怕。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李文忠就变成了8个孩子口中的李老爹。李文忠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也没有跟村子里的人说过自己的真名,村子里的人都跟着孩子们叫李文忠李老爹。他带着8个差不多大的孩子,肯定没法跟村民们交代,这全是自己的孩子,也就解释自己是个大家族,兄弟4个,他其他三个兄弟都死在了饥荒中,剩下这8个后代,他的兄弟们在死之前就交代自己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这几个孩子。村民们没有不信的,毕竟是古代,人命再不值钱,村民们也都能理解为人父母,自己就算饿死,也要自己的孩子吃饱的这份感情。
李老爹也给8个孩子,4男4女,起了新的名字,分别是圣、哲、通、灵、人、慧、德、清。也是李文忠对他们8个人未来人生的寄语。谢家小崽子是其中年龄最大的,改名为李圣,小小改名为李哲,剩下6个孩子,按照年龄,名字依次往下。李桐和李灵是原来谢村财主家的双生儿,李桐是哥哥,李灵是妹妹。李仁和李德是屠户家的两个儿子,原来的两个小胖墩也都长开了,帮着李老爹做铁器,都是一把子腱子肉。李慧和李清是另外两家村民的女儿,这两年,经过李老爹的贴心照顾,也是亭亭玉立了起来。最小的男孩儿改名叫李德,虽说是男孩儿,长得却极其俊美,还生了一副好嗓子,跟着城里的京剧班学戏,现在,名头甚至传到了京城,成为了大家,难得一见的名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