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漆黑,风声唳。
黑面大汉,晓晓他爹,领着几个孩子躲到了地窖里。黑乎乎的一片,除了晓晓的几个孩子蜷缩着,手臂环着膝盖,低着头轻轻啜泣。嘴唇个个都咬破了,亮闪闪的泪滴一下一下的滑落,蓬头垢面,眼睛里充满了仇恨和畏惧。
这已经是大屠杀后的第三天,孩子们似乎有流不尽的眼泪,他们甚至害怕走出地窖,走进阳光。他们不吃饭,不说话,脑子里全部都是自己父母的点点滴滴。他们想不通为什么美满的家庭会在一夜之间除了自己全部被屠杀殆尽,他们甚至恨晓晓,为什么计划里只有他们自己还活着,其他的人们都为了自己献出生命,活着简直比死了还难受。
可是晓晓和黑面大汉的感情加深了,他们在黑夜里窃窃私语。黑面大汉会跟晓晓讲她妈妈,讲她是多么的漂亮,多么的贤惠。她不论贫贱都跟着自己出生入死······晚上,黑面大汉还会拍着晓晓的背睡觉,晓晓心里很安心,她在这个异代时空的父亲身上感受到了浓浓的爱和安慰。晓晓心理年龄再大,也还不过是个18岁的丫头。可以说,她这辈子18年基本上只上过学,一点社会经验都没有。她害怕那地窖里一个个如狼似虎的眼神。她也觉得其他人的死是不是跟自己有关,沉重的负罪感如一座大山压在自己的心头上让自己喘不动气。她已经用尽了各种办法想去和孩子们沟通。可是他们依旧不吃不喝,眼睛通红的死死盯住自己。因为孩子们毕竟不管怎么说还是孩子。孩子丢了玩具都会不讲道理,更何况这次他们丢失的是父母。玩具没有了可以以后再买,父母没了,就是一辈子没了。她觉得自己似乎也已经心里变态了,她害怕这些孩子,她在每次接近这些孩子的时候都浑身发抖,就像是看见了嗜血的猛兽。但她必须要硬撑住,她要想办法把这些孩子带出城,因为这些孩子都是鲜血还回来的生命。可是她浑身焦虑,头皮发麻,大脑僵硬,一点办法都想不出,只有晚上黑面大汉的怀抱能带给她一丝丝的温暖。她就像是掉进了一个无底洞,又像是在与自己抗争,每次在懦弱的自己将要把勇敢的自己打倒的的时候,黑面大汉的怀抱就像是法医,可以给自己回一点血。当很多年之后,那时的晓晓已经不叫晓晓了。但她每一次做决定的时候都是想尽量保全每一个人的生命,因为她每每梦到自己的的这些个夜晚的时候都会浑身发抖,蜷缩成一团。生命,实在是太美好;生命的机会,实在是太少。晓晓实在是怕失去任何一个生命。
又是一个不眠之夜,饥荒加上屠杀终于要把人的意志消磨殆尽。已经有连续三个孩子晕倒了。地窖里只有晓晓和黑面大汉敢走出去,所以只有他们带回来的吃食,几粒麦子,几粒死麻雀·····
人在死亡面前是可以放下仇恨的,晕倒的孩子兜兜转转醒过来,看到晓晓骨瘦如柴扯出的勉强的笑容,看到晓晓捧到他们面前的粮食。他们仇恨的意志在慢慢消磨,通红的眼眶在慢慢变淡。
经历过苦难的孩子是最容易成长的,黑乎乎的光景是最容易让人陷入思考的。小小的孩子们已经必须要开始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了。是,他们现在脑子里最大的想法还是复仇,但复仇必须得活着,复仇靠自己远远不够,他们一个个单独的个体开始回报晓晓以微笑,简单的话语。漆黑寒风凛冽的夜晚也开始有了温度。而且,小小的孩子们失去了父母,他们需要集体的温暖。不管是经历过再多苦难的人,表面再怎么冷冰冰,他也一定渴望温暖。因为很简单的道理,每个人活在世上都不是单一的个体。鲁滨逊只是个小说人物,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怀抱”。
大家开始一起抱团取暖,陆陆续续的有人开始敢走出地窖,面向太阳,寻找食物,寻找生命的希望。
孩子们不再叽叽喳喳,会跟晓晓和黑面大汉一起想办法走出四面包围的城墙。而晓晓太累了,她本来只是硬撑着,可是看着大家慢慢恢复了生机自己也终于病倒了。发高烧昏迷不醒,浑身滚烫。
到了必须要走的时候了,几个活人斗不过一座荒城的孤凉,再这样下去,刚刚燃起的斗志也要被消磨殆尽了。
江西吉水一面高山,三面城墙。城墙都有重兵把守,一只苍蝇也飞不出去,更别说大活人了,更何况是几个骨瘦如柴的孩子。
大家唯有爬山以求生路,但山伏连绵,没有人出过城。没有人知道山上会遭遇什么,山的那边又会有什么。
可是,不走就是死。黑面大汉背着浑身滚烫的晓晓,几个大点的孩子拖着几个小一点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