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菊梳好了头发,就叫黄权和她去了厨房,黄娟疑惑的看着他们的背影走到了楼下,心想着”妈妈怎么叫爸爸去厨房煮早饭。“嘀咕完,她又回头看了看小军。突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游荡,感觉非常不好,她慢慢的坐在了饭桌旁的凳子上,静静的看着电视。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小军无聊的走到阳台上,四处看了看,然后又回到屋里,站在电视机前停留了小会儿,就下楼去了。他一边走一边大声的喊道:”爸爸,爸爸,我饿了。“然后他直接去了厨房。
黄娟看着这偌大的房间里,只剩她一人,她开始转动着眼珠,仔细的观察着屋子里每一个角落,自从他们搬到了楼上,黄娟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仔细观察过屋里的每一物。
这屋里紧挨着隔壁的那道墙壁旁,摆着一张床,上面的白色蚊帐罩住了整个木床,床底下的鞋,凌乱的摆放着,小军的书包就放在床上,床的旁边是一张书桌,上面散乱的摆放着几个塑料袋,袋子装着糖果类的东西,和小军没有写完的寒假作业,书桌旁边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崭新的年画,这副年画的名称叫鱼跃龙门。在往外面就是阳台了。
阳台进来的右边摆着饭桌,饭桌的后面是一个大大的木柜,这柜子上着锁,锁头都生锈了。柜子的一侧,也就是靠墙的角落里,有几个灰色的陶瓷坛,坛盖的一圈里有些水,偶尔会发出“咕噜”声。木柜的另一侧挨着楼道的方向,楼道里没有灯,常年都是昏暗的。
此时电视里的歌声已经停止,不停的在播放着一些广告,黄娟无聊的盯着电视机,她在想,“要不要去下厨房。”她看着楼道的方向,犹豫再三,最后决定下楼去厨房看看,于是她站到电视前面,看了下电视的开关,打算把电视关掉,可是她看了很久,也不知道哪一个是开关,于是她直接转身走了。
到了楼下,她又犹豫了,不敢进去,于是她站在门前,看着厨房的方向,厨房里亮着橘色的灯光,那光线把黄权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里面的身影走来走去,不时有说话声传出,但黄娟离得远,听不清他们的对话。
外面的天空已经大亮了,厨房门口,那几只鸭子正摇摇摆摆的往外面走,它们争先恐后的往水槽去啄食,,不停的挤来挤去“嘎嘎嘎嘎”的吵闹着,好像都在为自己能够多吃点而争论。
四处的鞭炮声,时不时的响起,不停在提醒着大家,现在可是新春佳节。
厨房里,黄权已经把火熄灭了,芬菊把汤圆添进四个碗里,每个碗里有四个大大的汤圆,寓意四喜临门,四季发财。
因为刚煮熟的汤圆太烫,所以小军和黄权一人端着一碗,往厨房外面走,芬菊也只端了一碗,跟在小军他们后面,原本芬菊是想一起端走的,结果端上手实在太烫,所以她又放下了。
他们走到外面时,看见黄娟站在门前,于是黄权连忙对黄娟说道:“快去端汤圆。”小军看了黄娟一眼,没有说话,芬菊在后面接着说道:“小心烫。”说完他们就上楼去了。
等黄娟把汤圆端上去,黄权又把刚刚准备的黄草纸和贡品拿来祭拜了下,然后大家就开心的坐下来吃汤圆了。
汤圆的陷是红糖,也是这个地方的传统用陷,每年初一的早晨,红糖陷的汤圆是必备品,家家户户都必须要吃这个红糖汤圆,寓意红红火火,团团圆圆。
吃完了汤圆,就要出去祭祖了,小军和黄权去准备黄草纸和贡品一类的,芬菊去厨房洗了碗后,也上楼帮忙,黄娟去了四合院,刚刚芬菊让她去告诉黄国一家人,快点准备好祭祖的东西然后一起去祭祖。
四合院里各家各户也都在准备祭祖的贡品,各种催促声,喊叫声连成一片。有的都已经出门了,屋外山坡下,小路上,田野里,大树下,人来人往。大家面带微笑,逢人一句新年好。
黄家今天祭祖和往年有些不一样,以前都是三兄弟带着家里人一起,今年黄航一家却没有加入,他们一家人早早就去祭拜了,为的也只是避过黄权。
自从芬菊离家的那二年里,黄权和黄航一家闹翻后,就和黄权再没有什么交集,就算是去看望奶奶,也是趁大家都不在的时候。
奶奶为这事曾经也是急得焦头烂额,那段时间还生了一场病,再后来她实在没有办法,也只好罢休了。
到底是因为什么事,黄娟也不知道,在她的记忆了里,就是自己从干妈家回来后,黄权就再也没有提及过黄航家里的任何一个人。
黄娟把口信带到后,就回去了,到家时,黄权他们已经锁好了门在楼下,芬菊看见黄娟连忙问道:“你说了没有,他们还有多久。”
黄娟走到芬菊跟前,看了看大家,然后回答道:“他们准备好了,马上就到。”
没过一会儿,屋后就响起了小东的喊叫声:“哥哥,哥哥,你们好了没有。”他人还没有到,声音就先到了。
小军探着头,看着屋后的方向说道:“快点,就等你们了。”
俩家人集合后就出发了,黄权和黄国走在前面,跟在他们后面的是小军和小东,再后面就是芬菊和丽芳,黄娟走在最后面。
祭祖的事宜也比较简单,点一挂鞭炮,烧一点黄草纸,把贡品往坟前摆上,然后大家就开始虔诚的祈祷,再弯腰作揖,然后又接着往下座坟去。
不到十点一家人就回家了,到家之后大家稍作休息,就锁上门去了四合院。
初一还有个习俗,就是本院里的人,互相拜个年,串个门,随意的问候一下,说几句祝福语之类的。
然后大家就聚在院子的中央,搭几张桌子,开始玩麻将,纸牌之类的,小孩子们也在一起踢毽子,跳绳,玩各种她们小孩的游戏。
芬菊和丽芳去串完门就商量着要去小镇上的菩萨庙里拜拜,小军和小东已经不知道跑去了什么地方,四合院里根本看不见他们的踪影。
黄娟也跟着唐娟和张琴一起跑去了屋后山坡上的黄果树下荡秋千,黄权和黄国院子里已经和邻居打起了麻将。
奶奶也从家里搬来了凳子坐在院子里,和邻居家的老头老太一起晒着太阳。
四合院里一片祥和的景象,好像大家都很忙,但是这种忙也是非常快乐的忙。
芬菊和丽芳在小镇上买了一些香和黄草纸,就赶紧赶去了菩萨庙。
这菩萨庙在当地也还算是比较又名气的,来祭拜的人也特别的多,尤其是初一这天,很多都是从城市里坐车过来的。
到了菩萨庙,芬菊和丽芳急忙加入了排队的长龙里。
良久之后。
终于排到了。
芬菊和丽芳把手里的香点好,然后拜了拜,默默的祈祷了一番,又走到旁边把黄草纸点燃,烧完之后,她们赶紧离开了庙里,打算回家了,因为此时已经到了中午,她们要赶快回家准备午饭了。
小镇上此时越来越拥挤,小商贩门在街道两旁煎炸着各种小吃,那香味惹得过路的行人围观,小孩子撒娇的扯着大人的衣角,非要吃一块儿才能离开,大人们无奈的摇着头,但最后也只能掏钱买单。
镇上舞龙的队伍也从街头舞到了街尾,菩萨庙正好是在街尾的位置上,所以芬菊和丽芳出来的时候,就正好撞见舞龙的队伍,整条龙有大概十几米,里面的人举着竹竿舞动着龙身,他们的步伐有统一的标准,前面一个人拿着龙珠,指引着龙头的方向。龙尾后面跟着一群穿着红衣的人,他们有节奏的敲着锣打着鼓。走到街尾处,又转身回来,接着又舞动起来,这舞龙的队伍是小镇上自发组织的活动,每年初一都会出现在集市里,从早上祭祖完之后,一直舞到午饭的时候,不停的循环,直到才散场后才回家。
丽芳和芬菊跟在舞龙队伍的后面,慢慢的走出了集市。
到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黄权和小军已经在家里准备好了午饭,此时他们在楼上看着电视,等待着芬菊回家。
黄娟也在楼上,她此时又累又饿,因为上午她和唐娟她们荡了一会儿秋千后,又跑过了好几个山头,她现在感觉脚软,酸痛,幸好没有吃饭的时候,还可以坐坐。
电视里正在重播昨晚的春节联欢晚会,黄权和小军看得认真,到笑点的时候还激动到鼓起了掌。
黄娟奇怪的看着黄权,心里想着“爸爸也能高兴成这样,他那么可怕的一个人,平时难得看到他笑。”
楼下的门突然被推开,黄权和小军连忙竖起耳朵听,小军甚至把电视声音调到最低,黄娟也跟着紧张起来,接着楼下脚步声响起,已经走到楼梯间。
黄权大声的朝楼道的方向喊到:“芬菊,你回来了?”黄权的语气里带着疑问。
脚步声还在响,但没有人回答,黄权连忙站起来,快速的往楼道里走,可刚走出去两步,芬菊就出现在楼道的另一边。
小军站在一旁好奇的问道:“妈妈,你们怎么去了那么久。”
芬菊用沙哑的声音回答道:“我渴死了,先给我倒杯水。”她走到饭桌前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