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57600000023

第23章 竟然多了个小师妹(中)

随着现场气氛逐渐升温,原先因为王光导致的尴尬与不快早被众人抛在了脑后。在席间经过孔休的介绍王获才知道,在场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除了国尉冯初、国丞高德兴和功曹史赵瞒外,来的还有在新都担任主簿、廷掾、主记室和少府的赵兴初等人。这些人可相当于后世的军分区司令、县长、常务副县长、县委秘书长、财政局局长等职位,这些人齐齐来观礼王获拜师,一方面说明孔休在新都的威信很高,但凡有点什么事众人不得不刻意奉承,另一方面可能跟大家对孔休为什么选择王获,这个之前新都最有名的纨绔子弟做为关门弟子很好奇。

没错,说从前的王获是纨绔子弟一点也没有冤枉他,自从王莽来到新都后,王获自然就变身为新都城的新一哥,成天跟一群衙内混在一起溜猫斗狗,即使王莽家教再严,可是跟这些人混在一起还能有什么好,虽然王获很少做一些特别出格的事情,但不管是不是出于他的本意,总有人打着他的名义去胡作非为,反正出了事情也是王获这个个子最高的来顶缸。不过这些事情估计只有王莽和孔休被蒙在鼓里,这主要是因为孔休没有儿子,而且为人又很刻板,加上跟王获胡混的主要是国尉、国丞家里的公子,所以有什么事情早就被下面的人给排平了。

至于说到王获为什么是孔休的关门弟子,这也跟王获有关,原来自从孔休对外宣布要收王获为弟子后,冯初、高德兴、赵瞒等人看到孔休竟然能收王获这个弟子,再一看自己家儿子好像跟王获比也不差什么,所以也要让自己的儿子拜孔休为师,至于王获能弄出他们儿子八辈子也弄不出来的八孝图、太师椅,又能跟孔休这个名儒一起讨论《论语》的事,则早就被他们给忽视了。孔休一看他们的儿子根本就是烂泥扶不上墙,可是又没有办法明说,最后干脆宣布王获是他收的最后一个弟子。

也许是王获弄出的君子茶太过抢眼,加上孔休在席间又讲了他和王获的那一次谈话,对王获在《论语》方面的见解简直是赞不绝口。其实孔休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告诉在场的诸位,我选择王获当关门弟子,并不是贪图王莽的权势,而是因为王获确实是可造之才,谁知道孔休这么一说,却起了反效果。众人刚开始听到孔休的话,都认为王获绝不可能对《论语》有这么高深的见解,应该是王莽教他这么说的,可是见到孔休夸王获简直是没完没了了,就有人不乐意了。其中估计是主簿赵兴初最为不满,所以他就借着王获给自己献茶的时候,开口说道:“既然仲孙对《论语》的见解这么高深,想必《谷梁》、《公羊》也是熟读的了?”

王获虽然知道《谷梁》、《公羊》指的是《春秋谷梁传》和《春秋公羊传》,但不仅在重生后没有见过,在后世也没有读过,所以连忙摇头说道:“我因为之前的事全不记得了,现在是靠《论语》来重新启蒙的,所以在老师的提点下还能有点认识,可是对《谷梁》、《公羊》这两部书并不了解。”赵兴初见到王获这么说,就手捋胡须对他轻蔑的一笑:“想必仲孙平时得到提点颇多呀,只是可惜如今只学了《论语》,要不然我们倒可以多听听新都侯和国相在经学上的高见了。”

王获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赵兴初对他有这么大意见,但是看他的言外之意,自己说的好像全是老爹和师傅教的,跟自己没有一毛钱关系一样,可是一时又不好直接反驳,就借着他的话说道:“赵先生所言极是,老师和家父素来喜爱《论语》和《周官》,所以晚辈对这两部书确实收获不少,至于其他典籍,因为晚辈字还没有认全,加上老师和家父在晚辈面前很少谈到,所以先生应该不知者不怪才是。”

谁知道那个赵兴初竟然在听到王获的话后,接着他的话说道:“仲孙既然说对《周官》也有见解,不妨说来听听,也让我们这些人涨涨见识。”这话一说出口,不仅王获,就连王莽和孔休也是一惊,王莽是因为怕自己儿子说出跟自己谈论《周官》时的那番话,那简直是彻底否定了《周官》,这时要是说出来简直是离经叛道。孔休则是惊喜,他想不到自己的弟子竟然对《周官》也有见解。至于王获,他是想不到赵兴初竟然蹬鼻子上脸,可也不好不回答,所以问道:“不知赵先生想考教晚辈什么?”赵兴初张口说道:“这个,这样吧,既然你能做出'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大汉一王莽'的诗句来,那就以《周官》为题赋诗一首如何,想必仲孙不会认为很难吧?”

王获听到他这么一说,心中暗骂,你个老不死的,给脸不要脸,竟然要让我当场赋诗?谁不知道做诗,尤其是当场做诗那是需要很高的文化修养才成,别说自己,就是在场的所有人,也不敢说在众目睽睽之下短时间就能做出来一首漂亮的诗来,这赵兴初明显是要让自己的脸面彻底丢尽了。可是人家说的也是冠冕堂皇,题目出的也是相当宽泛,又没有要求你做出一篇精品诗来,要是自己一句也做不出来,那打的可是自己老爹和老师两个人的脸。

想到此处,王获知道自己说什么也要做出一首诗来,虽然自己赋诗不会,但抄诗谁不会呀,正好也可以趁机震震这些人,省得赵兴初刚刚难为完自己,再有什么李兴初、王兴初接二连三跳出来。所以他说道:“晚辈常听家父说起《周官》的治世之道,又对老师用《周官》的治世之法治理新都敬佩不已,诗言志、歌永言,所以晚辈就把这首诗献给老师。”然后站起身来,在场走了几步,吟出了诗的第一句:“天地间,人为贵。”

听到王获真的要当场赋诗,众人当时就安静了下来,不过听到第一句时,感觉也没有什么新奇之处,所以他们估计王获的水平也就这样,顶多能做出一首跟后世的打油诗差不多的东西来就算不错了,所以刚安静下来的众人又开始互相交谈起来,谁知道这时王获又高声说出了下面几句:“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铄贤圣,总统邦域。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王获还想接着往下说时,就听到有人拍案叫了一声好,回头一看,竟然是自己的老师孔休,至于其他人,却都已经是目瞪口呆了。王获虽然心中暗暗窃喜,但也知道照这样下去很顺利的把这首诗做完,难免会让人心中起疑,所以就装做自己的思路刚被打断的样子,接着说道:有燔丹书,不普……,有燔丹书,无普赦赎。皋陶甫侯,尽职尽责,不对,这样好像不太对,皋陶甫侯,何有失职?这样才对!”这时再看众人,都目不转睛盯着他,看他接着能说出什么来,至于孔休和王莽,当他在“推敲”字句时,更是紧张万分。

“可叹后世,更改政法。”王获故意背错了接下来的一句,随后在地中间站了半天,像是思考不出来的样子,才对着孔休行了一礼,说道:“老师,弟子这一句做的好像不太妥当,还请老师点拨。孔休见到弟子向自己求援也不推迟,毕竟前面王获念出来的诗对他来说,就像挠到了自己心头的痒痒肉,简直是欲罢不能,所以这师徒二人当场就讨论起这句话应该怎么改才好,最好,终于把“可叹后世,更改政法”改成了“嗟哉后世,改制易律”。然后,王获说出了接下来的一句诗,直到将剩下来的诗句勉强做(背)了出来。当然,其中王获自然又故意背错了几句,然后又请孔休和王莽进行现场指导,终于王获的大作新鲜出炉了。虽然跟曹操《度关山》的原文在个别字上有所出入,但中心思想却不会有任何偏差。

说起这《度关山》王获之所以记得,主要是跟大学时一位任课老师有关,这位老师是位曹操迷,自从曹操墓被发现后,每天上课时一堂课多半谈的都是曹操,班上有个恶搞的同学就问这个老师,曹操不过做了《短歌行》、《观沧海》等两三首诗,结果就被评为文学家,是不是后世的人在捧臭脚?结果那个老师当场就怒了,说目前能查到是曹操所作的诗就有二十六首,建安风骨也是由曹操开始的,还说为了让他们记住这一点,这门课的考试题就从曹操的二十六首诗里出,谁如果背的不全,谁就有可能挂科。

可孔休哪里知道这一切,兴奋的他当场又让王获重新复述了一篇,然后亲手记录了下来,于是,西汉一篇以《周官》为题,主张俭为共德,并提出国君贤明、执法公正、讼狱不兴,渴望天下安定的诗就在士子间流传来开了。当孔休把诗刚记录好,还没来得等墨迹干透,就被王莽一把夺了过来,哈哈大笑着扬长而去。孔休也不生气,说来也是,人家把这么露脸的儿子送给你当学生,抢你几个字算得了什么,更何况这还是人家儿子献给自己的诗,大不了再写一篇就是了。

于是孔休又重新写了一篇,不过这回他也是加了小心,护着刚写好的竹简就像抱窝的母鸡护着蛋一样,其实他也不想想,除了王莽,这里他的职位最高,谁敢在当场去抢他的东西,加上孔休在重写这篇诗的时候,喜爱这篇诗的人也没有闲着,也同样用笔墨记录了下来。于是现在就变成了众人三五成堆,都在品评王获的新作,至于王获本人,则好像被人遗忘了一样。

王获对此倒不在意,这跟刚看到一幅名画一样,有欣赏眼光的人只会感受画的意境,至于画家本人倒不一定比他的作品更吸引人。所以王获就坐在席间,然后自斟自饮自己的君子茶,倒也悠闲的很,谁知这时突然听到窗外有人轻笑,转头看看众人还在讨论那首诗,就推门走了出去,只见到窗前站着一个小婢女,正是之前问他是不是怪公子的那位,不过这个小婢女此时身上穿的却是合身的鹅黄丝绸深衣,而不是之前的奴婢服饰,见到王获出来也不躲闪。王获就问到:“你怎么在这站着,怎么不到里面伺候?”谁知那个小婢女冲他翻了翻白眼,说道:“那是奴婢才干的活,凭什么让我干!”王获听到她好像在说自己不是奴婢,不仅好奇的问道:“听你的意思,你不是奴婢了?那你是谁?”那个小婢女冲他一笑:“我嘛,我应该算做你的小师妹,你说我是谁?”然后转头跑开了,只留下银铃般的笑声在王获耳边回绕。

同类推荐
  • 三国之蜀汉征途

    三国之蜀汉征途

    天地恢宏,沧海桑田,历史的车轮滚滚,没有假设的过去却在重生中得到永恒。每个人都有一个英雄梦,每个人都有一个重生梦,每个人都有一个穿越梦。主人公刘文黄粱一梦,直接穿越到了他的梦想世界——三国时期、蜀汉后期。该有如何的奇遇?
  • 大唐稀客

    大唐稀客

    人生百年起起落落,谁也无法跑到一分钟之后,看看自己的未来会是个什么样子。本文的故事只是借用了唐朝的年代,讲述着一个即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事。本文的主角杜凡本是大中华的一名特种护卫,在一次事故当中,奇迹般的穿越至了大唐盛世。凭借着21世纪的智慧与阅历,杜凡屡屡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但就在一切看似天下太平的时候,背后却总有一只大手在摆布着杜凡的人生。杜凡历尽辛苦揭开了黑幕的真相,却不知,这幕后的黑手,居然是自己寻找已久的故人。杜凡的感情与他的人生相仿,起起落落间却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看似美好的姻缘,却是暗流涌动;看似有些无稽之谈,却让人唏嘘不已。饱尽坎坷,能够陪杜凡走到最后的,依旧是那对的选择。
  • 乱世报魂

    乱世报魂

    生逢乱世,一个是军阀姨太,一个是报社总编。一场清末民初,抗日救国的变革乱世。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恨纠葛和国仇家恨。堪称中国版的乱世佳人。
  • 真君武松

    真君武松

    一场意外,让他成为一名著名的人物,武松!当拥有这个身份之后,他该如何面对霸气不拘小节的晁天王?如何去面对忠诚却又阴狠的宋三郎?如何对待北宋末年的四寇?如何对待积弱无比的赵氏朝廷?北辽强盛欺人,女直崛起欲霸,西夏顽固不堪,吐蕃混乱无比,大理臣而独守。更有水浒英杰争相现世,他该何去何从?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既然来了!我唯一的愿望便是,不要让华夏史上的耻辱再度出现。华夏男儿、汉家男儿岂能由异族侮辱!
  • 帝国崛起日

    帝国崛起日

    看主角意外进入平行时空如何发展科技打退强敌建立超级帝国
热门推荐
  • 天运纪

    天运纪

    道者,包罗万象,而承之于天;命者,顺逆无常,而取之于运。应运之人,知天命,体天心,悟大道,奉天承运,是谓天运。
  • The Garotters

    The Garotte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剑不仇传

    魔剑不仇传

    喜我者,我惜之。嫌我者,我弃之。我欲成仙,万物归一。我欲成魔,三界不恒。我若亦魔亦仙,便让这三界为我独尊。本故事讲述主人公方不仇的不堪身世,为求无欲无恨而踏上求仙之旅。最开始的单纯开朗,到最后的冷酷无情。是什么致使他性格大变?儿女情长,又将如何对待。奇幻武侠小说:魔剑不仇传
  • 剑啸青穹

    剑啸青穹

    一个穿越后身负血海深仇的少年,一个无法修行的废柴,为了他的三个目标,孤独的行走在路上。“什么时候……才能修行呢?”“什么时候……才能报仇呢?”“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这是一个不一样狗血的故事。(PS:花羊,策藏,佛秀,唐毒,想看的CP应有尽有啊……)
  • 带着外挂去穿越

    带着外挂去穿越

    穿越武当小道士带着系统在异界抽奖练功,当上掌门人!什么?仗着人多欺负我?召唤出哮天犬站在这你敢动一下试试?什么?你说你天下无敌战斗力爆表?来来来,刚好我获得了龙珠变身技能看看谁耐揍!揍几个江湖恶霸,出任武林盟主,携手红颜知己,走上人生巅峰,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 洪荒仙界

    洪荒仙界

    九星接引,洪荒仙界,天庭遗址,昆仑道境!一副巨大的史诗画卷,一个浩大的仙界,神秘无尽,光怪陆离,追仙,追道,追长生!强者之路,奋勇战起.几万年的轮回,能否登临仙界?道所为何?何所为道???
  • 剧透死全家

    剧透死全家

    简介,其实就是剧透对吧剧透什么的真是毫无人性前段时间看《学园孤岛》第一集才三分钟全是剧透,简直丧心病狂全是剧透害得我看一集得花看三集的时间,考据党黄字什么的太过分了所以剧透死全家
  • 傻妻

    傻妻

    诉不尽的恩怨情仇,道不完的儿女情长。身系天下大任,心系家仇国恨。他是一朝天子之后裔,宋室王朝太子,却因国破家亡而落草为寇。她是名门将相之女,湘贤君主,却身不由己,被父亲逼迫,远嫁他乡。红尘中,他们相逢偶遇,从此两心相悦,情投意合。为了爱情,他们携手同心,共赴患难,生死与共。为了恩怨,他们义无反顾,弑杀仇人,已雪前齿,匡扶江山社稷。
  • 那年夏天,我们的故事

    那年夏天,我们的故事

    萍水相逢,按照惯例应该是“我们交个朋友吧!”可她却是……“有病吧你!”***每天与他过着吵吵闹闹的生活,她发现她喜欢上了他,在空间发了这样一条说说“我有一个喜欢的人,不知道他是不是喜欢我。”他看到这条说说后,私聊回了她一句“说的是我吗?”她害羞,没有回答,他也没在追问,这场暗示的告白最终一沉默结束。***这一生,她最后悔的就是当初没有亲口对他说“我爱你”,才会让他被别的女人霸占了那么久。
  • 包晓生人物谱

    包晓生人物谱

    《包晓生人物谱》是由柳香川编著的章回体小说,汇聚蜗牛公司《九阴真经》、《九阳神功》的游戏人物,进行整理润色,题写传记,补充生平,考证年表并批注评语。作品讲述了明朝初年,朱氏政权争斗引发天下大乱,经三代皇帝对武林的削弱策略,以及江湖儿女对侠义精神的捍卫,谱写出一段英雄辈出,从百花缭乱而到凋零陨落的悲怆历史。本书为武林名宿与江湖新秀增添了更多传奇色彩,乃是囊括大明所有高手秘闻的花名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