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发上风,无攻下风:火势若在上风口,就不要从下风处进攻。张预注:“烧之必退,退而逆击之,必死战,则不便也。”
昼风久,夜风止:白日里风刮得时间久,夜间就会风停。梅尧臣注:“凡昼风必夜止,夜风必昼止,数当然也。”
以数守之:数,季节特点及星宿运行情况等条件。要等待具备火攻的条件。张预注:“不可只知以火攻人,亦当防人攻己。推四星之度数,知风起之日,则严备守之。”
以火佐攻者明:佐,辅佐、帮助。明,梅尧臣注:“明白易胜。”用火来辅助攻战,可取得明显效果。
水可以绝:用水可以隔断敌军。曹操注:“可以绝敌道分敌军。”
不可以夺:不能夺走敌军的物资积蓄。张预注:“水止能隔绝敌军,使前后不相及,取其一时之胜,然不若火能焚夺敌之积聚,使之灭者。”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打了胜仗,夺取了城邑土地,而不能巩固胜利成果,是很危险的。梅尧臣注:“欲战必胜攻必取者,在因时来便,能作为功也。作为功者,修火攻水攻之类,不可坐守其利也。”
命曰费留:费留,耗费资财和时日。本句意为若不能修功则就等于是耗费资财。杜牧注:“徒留滞费耗,终不成事也。”
明主虑之:虑,谋虑。明智的君主要认真考虑用兵之事。
良将修之:修,治理,处理。贤良的将帅要慎重处理征战之事。张预注:“君当谋虑攻战之事,将当修举克捷之功。”
非利不动:于国家民众没有好处则不要行动。梅尧臣注:“凡兵非利于民,不兴也。”
非得不用:得,得胜、取胜。用,用兵。没有胜利把握就不用兵。
非危不战:不到危急关头不开战端。李筌注:“非至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国君不能单凭愤怒而发兵。张预注:“因怒兴师,不亡者鲜。”
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将帅不能仅凭恼怒而开战。愠,恼怒。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合乎国家利益才行动,不合乎国家利益就停止。张预注:“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杜佑注:“凡主怒兴军伐人,无素谋明计,则破亡矣;将愠怒而斗,仓卒而合战,所伤杀必多。怒愠复可以悦喜,言亡国不可复存,死者不可复生者,言当慎之。”
明君慎之,良将警之:国君和将帅应当以慎重警惕的态度对待用兵作战。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这是使国家安定保全军队的根本道理。全军,保全军队。张预注:“君常慎于用兵,则可以安国。将常戒于轻战,则可以全军。”
【译文】
孙子说:火攻的形式一般有五种。一是火烧敌军人马,二是火烧敌军储备的粮草,三是火烧敌军辎重,四是火烧敌军仓库,五是火烧敌军的通道与运输设施(“队”通坠,指坠道)。实施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火攻的器材必须事先准备就绪。放火要看准天时,起火要选好有利日子。火攻的天时,是指气候干燥;火攻的时间,是月亮经行萁、壁、翼、轸四个星宿的时候。凡是月亮经过这四个星宿的时候,就是容易起风的日子。
凡是用火攻敌,都必须根据以上五种情况所引起的不同变化,灵活运用兵力接应。如果从敌营内部放火,就应该及早派兵从外部接应攻击。如果敌营内已经起火,但敌军仍然保持镇静时,就应该耐心等待观察,而不可马上进攻;等到火势十分旺盛时再根据情况决策,可以进攻就发起进攻,不可以进攻就停止进攻。也可以从敌营外部放火,这样就不必等待有人从内部策应,只要时机适合就可以放火攻击。火攻应从上风处发起,不能从下风头进攻敌人。白天风刮得很久,到夜晚风就会停止。凡是领兵打仗都必须懂得五种火攻形式的变化,并根据天时气候变化的规律,等待火攻的时机。
用火攻辅助军队进攻,效果十分明显;用水攻辅助军队进攻,可以大大增强攻势。水攻可以隔断敌军的阵形、联系和运输,但不能像火攻那样毁灭敌军的兵马和军需。
如果打了胜仗,占领了敌人的阵地,但不能巩固胜利成果,是很危险的,这就叫做“费留”。所以说,明智的国君应该慎重考虑这一问题,贤良的将帅要认真处理这一问题。没有好处就不采取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就不用兵,不是到了不得已的危急关头就不开战。国君不能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不能因为一时的怨恨而出阵交战。符合国家的利益就可以用兵,不符合国家的利益便停止行动。因为愤怒之后还可以重新欢喜,怨恨之后也可以再有高兴,但是,国家灭亡了不可能复存,人死了就不会再生。所以,对于战争,明智的国君要慎重对待,优秀的将帅要小心警惕,这是安定国家、保全军队的重要原则。
【故事论述】
曹操东征西讨,统一北方后更加雄心勃勃,他准备要像秦始皇和汉高祖一样一统天下。208年7月他率雄师南下征伐割据荆州的刘表和据有物富人杰的扬州及会稽六郡的孙本台。时刘表新丧,次子刘琮被外戚蔡瑁拥立为荆州之主,蔡瑁畏曹操之势,就胁迫刘琮降了曹操。这时刘备正驻樊城,闻讯忙率部向江陵退却。曹操害怕物资补给基地江陵落入刘备手中,便亲自带了五千轻骑星夜兼程赶来,在当阳长坂坡击败刘备占据了江陵。刘备无奈与张飞、赵云只好会合关羽、诸葛亮退守樊口一线。
唇亡齿寒,孙权知道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就会是自己,但又自感力量单薄,于是就派遣鲁肃去见刘备,希望能和其共同抗曹。这时的刘备也为自己的处境自危,听此建议便欣然接受。就派诸葛亮和鲁肃一同去见孙权。可当时孙权之大臣都希望和曹操讲和,认为胜算的机会不大,大不了就是向其称臣,但总比生命不保强。诸葛亮见此情状就使激将法。他一见孙权就劝孙权投降曹操。孙权就问了:“你家主公刘备为什么不降?”诸葛亮说:“我家主公乃当世英雄,怎么能投降呢?”孙权被这样的话气坏了,这等于说他不如刘备有气魄,于是一甩袖子就走了。鲁肃赶忙追至内室说,诸葛亮是因为破曹妙计才拿话激主公的,让孙权可不能使气而误了大事。孙权这才恍然大悟,忙又出来给诸葛亮赔礼并请其讲抗曹良策。诸葛亮亦化孙权赔礼以谢刚才言语冒犯之罪,然后就给孙权分析时况:刘备虽新败,但尚有水陆兵士两万余众;曹操虽兵多,但连续作战又长途跋涉,已是强弩之末。再则曹军多为北方人,不善水战,而又新占荆州,人心未定,因此不足为惧;只要孙刘齐心协力,定可破曹。孙权对诸葛亮之言很是赞同。
可是东吴吴士族官僚张昭等人怕吴军一旦战败,自己的富贵安逸生活就不复存在了。他可能没想过不战难道曹操就让他保有他的富贵吗?认为以吴三万之兵力抵挡二十三万曹军无异于以卵击石,他们主张趁早投降还有讨价还价的资本。孙权一听又受了影响,动摇起来。鲁肃又密劝孙权召回军事统帅周瑜商量对策。周瑜奉命从鄱阳赶回柴桑见孙权。这时的周瑜正是意风发魄力无限之时,他十分蔑视投降派,力主与曹操一决雌雄,并对孙权说自己手下的武将黄盖、韩当、甘宁等将皆骁勇善战,并不怕曹操,周瑜还就兵力、天时、地利、人和等几个影响战争的重要因素作了精辟的分析,说战胜敌军不是没有可能。这就见出一个英雄与平庸之辈的差别。孙权一听就不犹豫了,因为做一国之君总比做一投降的臣子要舒服,而且真要投降还不一定能否做得成臣子呢,搞不好连命都活不成。这就是在两国交战中,为王的大多都力主抗战的原因。因为老百姓在哪一方都是百姓,尤其是当时的诸侯争霸的状态中,反正都是炎黄子孙,可一个国君怎么可能放弃他的地位呢,而且历史的经验也告诉他们,他们或是胜或是死,没有第三条路。于是孙权就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统率精兵三万沿长江西下与樊口的刘备会合,联手防御曹操。
208年10月,周瑜会合刘备,尔后继续挺进,前锋部队在赤壁遭遇曹军,两军交战,曹军前锋军就被联军打败。想一下曹军没个不败,远行军至此,虽收了刘表那一点兵力,但这些兵士怎能愿意为一北人所统率呢?而他们若不卖力那曹操的北方军又怎么是孙刘两家的对手呢?曹操一看初战不利,便引军退至江北的乌林屯驻,这样两军是隔江对峙。
不久曹军中出现了传染病,而北方人又不适应水上颠簸,船的左右摇晃,使他们食无味口,睡无安意;曹操便令人把数百条战船用铁环首尾相接以求平稳。本以为这一个完美的措施,可也因为这一点差点要了曹操的命。周瑜的部将黄盖一看这种情形就建议用火攻奇袭曹军战船,而这意见与周瑜不谋而合。周瑜便决定“以火佐攻,因乱击之。”
可是这个计划如果得以实施就必须有一个人打入曹军内部,这时就需要一个人诈降,这时又是黄盖表示愿意去。因为黄盖是周瑜的得力部将,如果就这样去怕曹操不相信,这二人又使用了“苦肉计”将黄盖打得是皮开肉绽,然后让他写信给曹操请降。曹操接信不知是计,很是高兴,以为他一路杀将过来已让吴国军心动摇了,就与黄盖约定降期。到了这一天,黄盖率斗舰十艘,载满浸灌油脂的干柴,上蒙布料,插上投降的旗号,又预备快船系挂在这些船的后面以便放火后换乘,然后向江北进发。当时江上正猛刮着东南风。战船的速度很快。曹军望见江上来船还真以为这是黄盖如约来降,都很高兴,哪里还会做什么防备呢。当黄盖在船距曹军战船一公里处时,下令各船同时点火。这时的曹操一看黄盖船全部着火,才明白了对方只是诈降,急令自己的船退却散开,可是这些被铁环相连的战船退速极慢,一时又打不开这些铁环,这时黄盖的船转眼就到了,一时间火烈风猛,借着东南风火船如箭般就到了曹军船旁,瞬间曹军战船就变成一片火海。
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火开始向岸上蔓延,很快就烧到了江北岸的曹营。曹军让这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得乱成一片,混乱中有烧死的,有淹死的,有相互踩死的,死伤不计其数。而这时的孙刘联军主力舰队又乘机渡江北进,这一战是曹军大败,曹操率残部由陆路经华容道,狼狈退因江陵。这可以说他是大伤元气,这是他纵横沙场二十年来未有的惨败,于是就撤回北方了。从这里我们看曹操的失败认为可能是其运气不好,首先是大面积的瘟疫流行,第二是在大冬天刮起了东南风,事实上可没这么简单。据易中天先生讲:“曹操的失败,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本来,曹操的优势是很明显的,第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不敢与之争锋,有政治上的优势;第二,曹操夺得荆州,威震四海,许多人闻风丧胆,有心理上的优势;第三,曹操南下势如破竹,军心振奋,以新胜之军战丧胆之师,有气势上的优势;第四,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联军,有军事上的优势。那么曹操为什么败了呢?”易先生认为他的目标出了问题。就是他不应胃口那样大想连孙权一起干掉,其实他只要在当阳大败刘备之后,乘胜追击,赶在刘备逃往夏口之前将其一举歼灭就可以了。应该隔断他和江东的联系。只要孙刘不联盟他还是不会败的。他败在了他的轻敌。而当时的孙刘联军虽然兵少,但他们一开始就认识到了这种不足,并且认识到只有两家联合才是唯一的出路,因为当时的其他诸侯因为自相残杀而让曹操得了利,他们两家因为有了共同的敌人而成了朋友。而这一次的联盟可以说是有着历史性的意义,也是这一把大火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对中国后来的政权格局有着决定作用。
【名家论战】武经总要·火攻
兵法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所谓火人者,焚其营栅,及其士卒,骇而攻之,必溃也。所谓火积者,焚其粮食薪刍,军无以存也。所谓火辎者,器械、财货及军士衣装在道未止者也。所谓火库者,军在营垒,已有止舍也。二者焚之,使其乏绝也。所谓火队者,焚其行伍,因乱击之,可覆也。此五者,灭敌之大利也。
用间第十三
【本篇主旨】
本篇专题论述间谍在战争中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孙子为自己著书打破周之“军礼”而作的一番辩解。在他之前人们虽然也用间但都是羞于承认的。本中提出两军作战间谍的重要意义,并予以分类,而为将者如善于用间那对于克敌制胜具有非凡的意义。文中首先提出如何才能用人为间,强调只有不吝惜爵禄才可以让人为之卖命。只有间谍的真心为探才可能了解敌情。而对各类间谍的特点也有详述并应采取何种态度与其交往,而两军相交若能用反间则可为上选。
【原文】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1),日费千金,内外骚动(2),怠于道路(3),不得操事者(4),七十万家(5)。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6),而爱爵禄百金(7),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8),非民之将也(9),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10)。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闻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兼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也,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注释】
(1)公家之奉:公家,公室、国家。奉,供奉,此处指军队费用。国家负担的军费开支。
(2)内外骚动:全国上下动乱不安。内外,指前方与后方。
(3)怠于道路:在路上运送军需物资兵疲惫不堪。杜牧注:“怠,疲也。言七十万家奉十万之师,转输疲于道路也。”
(4)不得操事者:事,此处指农事。不能进行农事劳作的。
(5)七十万家:曹操注:“古者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言十万之师举,不事耕稼者七十万家。”这里说明用兵对广大民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6)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相守,相持。双方相持多年,为的就是夺得一朝的胜利。
(7)而爱爵禄百金:而,如果。爱,吝啬。爵,爵位、官位。禄,俸禄。若是吝惜爵禄和钱财。杜牧注:“言不能以利使间也。”
(8)不仁之至也:不讲仁德达到了极点。
(9)非人之将也:梅尧臣注:“非将人成功者也。”意为不是懂得用人的将领。
(10)非胜之主也:主,主宰者、主人。一说为君主。不是胜利的取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