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听到张郃率大军西来,观察地形以后,决定派一支先遣部队去守住咽喉要地街亭(今甘肃秦安县),以牵制张郃的进军。当时在诸葛亮身边的还有大将魏延、吴懿等,但由于诸葛亮平时对马谡的兵法很重视,没有派遣这些老将,反而派并无实战经验的马谡去镇守街亭,而由另一个将军王平为副将。马谡到了街亭,张郃率领的魏军也已到了街亭。马谡见街亭旁边有座小山,认为把营寨扎在山上,就占据了高地,可以控制街亭。王平认为,山上无水源,如果魏军切断山下的水源,蜀军就会不攻而自乱。马谡忘了诸葛亮临行的嘱咐,也听不进王平的劝告,把军队驻扎在了山上;王平只得请求带一千人马驻守山下,以便接应。张郃见马谡的军队驻在山上,马上切断了水源围攻。马谡的军队因为缺水喝,不攻而自乱。王平见山上的军队已乱,就拼命击鼓,装出要进攻的样子,徐徐收集马谡溃散的士兵,慢慢地撤出了战斗。张郃怕王平后面有伏兵,也没有敢追赶。这就是有名的“失街亭”事件。
由于街亭的失守,打乱了诸葛亮的整个战斗部署。这时赵云、邓芝率领的另一支人马,也被魏军打败。诸葛亮在进无所据的情况下,为了保存实力,不得不放弃已经到手的陇西三郡,收兵回到了汉中。诸葛亮在总结这一次战斗经验和教训的时候,认为马谡不听劝告,违背战斗部署的原则,是造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来他任命马谡镇守街亭时,一些老将就有不同的看法。现在马谡违犯军令,造成全军的撤退,不严办马谡,难使大家心服。诸葛亮和马谡的哥哥马良是好友,对马谡也很有感情,但他不得不处以公心,挥泪斩了马谡。诸葛亮认为自己错用马谡也有责任,因而上书向后主请求,也给了自己一个降三级的处分。
诸葛亮并不甘心这次北伐的失败,他在积极地准备新的北伐。蜀汉建兴六年(228年)冬天,当东吴大将陆逊在石亭(今安徽桐城)大败魏将曹休,魏军主力东下增援,关中地区空虚的时候,诸葛亮认为再次北伐的机会到来。但是当时有的大臣认为,前次北伐,无功而还,是否有必要再次北伐,对北伐能否取得胜利表示怀疑。诸葛亮为了坚定北伐的信心,又给后主上了一个奏章,说明如果不伐魏,在魏强蜀弱的情况下,是无法维持偏安局面的,只有用主动进攻的方法,才有可能改变蜀汉不利的处境。这个奏章被称为《后出师表》。诸葛亮这次北伐,率数万兵力出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围攻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当时魏国守陈仓的军队只有一千多,但陈仓的地形险要,利守不利攻。所以魏军在其将领郝昭的率领下,坚守了二十多天也没有被诸葛亮攻下。这时诸葛亮因为魏军援兵就要到来,蜀军的粮食也供应不上,就主动撤兵回到汉中。
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派部将陈式率兵攻取武都(在今甘肃)、阴平(在今甘肃文县周边)两郡。魏的雍州刺史郭淮从陇西进兵反击陈式,诸葛亮率主力突然进至建威(在今甘肃西和县西),郭淮被迫退兵。诸葛亮派兵据守武都、阴平二郡,并对当地的少数民族进行了安抚,然后率主力又退回汉中。
这两次的北伐,都局部地取得了一些胜利。后主认为诸葛亮立了功,就下诏恢复了诸葛亮原来的职务。
建兴九年(231年)春天,诸葛亮在进行了两年的准备工作后,并使用了“木牛”作为运送军粮的工具,还联系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的首领轲比能率众至北地(今陕西耀县)响应,再一次出兵北伐,包围了祁山。这时魏明帝把大将司马懿从荆州调回,要他率大军去抵抗诸葛亮的进攻。司马懿很有军事才干,他知道诸葛亮远道而来,所带军粮有限,因而求战心切,就采取了坚壁固守、以逸待劳、不与蜀军主力决战的战术,想拖垮诸葛亮。诸葛亮虽然百般刺激司马懿的主力出动决战,但司马懿一直坚守不战。所以双方相持了一个多月,诸葛亮在一些局部的战斗中虽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一直未能消灭魏军的主力。这时由于诸葛亮后方的运粮工作出了问题,不得不被迫退兵,而且在退却中诱杀了魏的名将张郃。但从整个战役来说,这次北伐仍未取得什么大的进展。
诸葛亮与司马懿在五丈原相持了一百多天,诸葛亮想尽办法挑动司马懿出战,司马懿的部将也一再要求出战,司马懿就是坚守不战。这时孙权北伐的军队因为出战不利,已经撤兵。诸葛亮恐怕魏的增援部队到来,增加与司马懿决战的困难,终日思虑重重,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他感到自己这场病凶多吉少,所以在给后主上奏章报告病情的同时,附了一件密奏。告诉后主说:我如有不幸,后事可托付蒋琬。后主得知诸葛亮病重的报告,马上派尚书仆射李福赶到五丈原探问病情,并向诸葛亮问了好多军国大事。李福走后,诸葛亮的病情更加重了,但过了几天,李福又从半路上返回,诸葛亮见到李福,对他说:“我知道你返回的意思。我之后蒋琬可接替我的工作。”李福又问:“蒋琬之后,谁可接替呢?”诸葛亮回答说:“费祎可替。”李福再问下去,诸葛亮就合上眼睛,不愿再回答了。李福走后不几天,诸葛亮就病死在五丈原的军中,时年54岁。
诸葛亮在病重的时候,就把军中的大事托付给了大将姜维和杨仪,并告以他死后退军的密计。诸葛亮死后,姜维和杨仪按照他的遗嘱,密不发丧,有组织地整军而退。司马懿得知蜀军退却的消息,亲自领兵来追,杨仪领军作出了反击的行动。司马懿怕中计,没敢再追。所以蜀军从容撤退到斜谷,然后才下令发丧。司马懿回到五丈原蜀兵原来的营地观察后赞叹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呀!”
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人。东吴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精韬略,工音律,少与孙策友善。后归策,为建威中郎将,时年24岁,人称“周郎”。后与张昭同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建安十三年,率吴军与刘备联合大破曹兵于赤壁。不久病死。
开拓江东
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周瑜出生在一个士族家庭。其曾祖周荣先后在东汉章帝、和帝两朝担任过尚书令的职务。从祖周景、从伯周忠皆官太尉,位列三公。周瑜的父亲周异则为洛阳令。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病死。关东地区的一些州郡牧守不满董卓专政,纷纷举兵讨伐。附属于袁术的吴郡豪族孙坚也参加了讨董联军。临行前,孙坚将家眷安置到舒县。十四岁的周瑜结识了孙坚的长子孙策。孙策与周瑜同岁,都是心怀大志的少年。两人情趣相投,关系很好。周瑜把家里的一部分住宅让给孙策,还经常在财力上帮助孙策。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周瑜20岁。他准备渡江探望在丹阳担任太守的叔叔周尚。这时,周瑜收到了孙策从历阳(今安徽和县)送来的书信,来信邀他共下江东。四年前即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在进攻襄阳时,被刘表的部将黄祖杀死。父亲死后,孙策投奔割据江淮下游的袁术。由于长期受猜忌和压抑,孙策决定脱离袁术。他借兵三千准备返回江东故土,发展自己的势力。正在寻找政治出路的周瑜收到书信后,马上率领自己的部曲家兵数千人奔赴历阳。同时,他还带去了大批舟船粮秣。对于周瑜应邀而至,孙策大喜过望。他说:“有了你周瑜,我的事业可以成功了。”
孙策进击江东的军事行动,进展得十分顺利。周瑜及江东名士程普、张昭等人协助孙策先后打下秣陵、湖孰、江乘等地,赶走扬州刺史刘繇,占据他的治所曲阿(今江苏丹阳)。十几天的时间,孙策的军队增加二万余人、战马千匹,威震江东。在继续东进之前,孙策把镇守江东要镇丹阳的重任委以周瑜,并对他讲,“我攻打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平定山越(江东地区的少数民族),靠这些军队人数已经足够了。你为我看守好丹阳就行了。”
丹阳虎踞龙盘,形势险峻,是通往江南的要冲之地。袁术不愿让孙策据有丹阳,派遣其弟袁胤取代周尚,担任丹阳太守。周瑜无力对抗,被迫遵从袁术的命令,和叔叔一起离开丹阳,来到袁术的住地寿春。
袁术赏识周瑜的才干,建安三年(198年),想任命他担任手下的将领。这时周瑜已在袁术帐下三年,对袁术的目光短浅、骄横无知,十分鄙视。尤其是建安二年,袁术不顾部下反对,擅称帝号,成为众矢之的。这种愚蠢的作茧自缚,更引起了周瑜的厌恶。而孙策却已陆续削平江南各郡的割据势力,夺占吴郡、会稽等地;既而又与袁术决裂,设置官府,委任长史,在江东初步建立了孙氏政权。判定袁术终无所成的周瑜,不愿再留在寿春,决心回到孙策那里。周瑜拒绝将军的称号,向袁术提出要到居巢(今安徽巢湖市居巢区)为长的请求。居巢离长江很近,周瑜的企图是,从居巢顺流而下直奔江东。袁术不知周瑜假途东归的用意,竟满足了周瑜的要求。
在居巢,周瑜结识了临淮东城的豪族鲁肃。在他的劝说之下,鲁肃放弃东城长的官职,背叛袁术,与周瑜结伴东渡。
到达江东以后,周瑜受到隆重的礼遇。孙策特意为他准备好上等的馆舍、丰厚的赏赐,并亲自出城欢迎。孙策授予周瑜建威中郎将的职务,还拨出二千名步兵、五十名骑兵属他指挥。周瑜时年24岁,因为仪容俊美、风流倜傥,江东人都昵称他为“周郎”。孙策以他为牛渚镇守,不久又改派为春谷长。牛渚、春谷与庐江郡一水之隔,两处都是扼守江东的咽喉要地。孙策考虑舒县周氏是庐江的名门望族,派周瑜为督,可以充分利用他的家族的社会影响,以招募人马,延揽人才,扩大力量。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术病死。他的军队大多归顺了占据皖城(今安徽潜山)的庐江太守刘勋。孙策害怕刘勋成为第二个袁术,决定设计消灭他。于是,他故意劝诱刘勋袭击海昏(今江西奉新县西)、上缭(今江西永修县)的山越,然后乘虚而入,与周瑜分率二万余人偷袭皖城。轻取皖城后,周瑜随从孙策在寻阳和沙羡,分别打败回师救皖的刘勋以及赶来救授的黄祖。经过几次大仗,孙策俘获对方部曲士兵三万余人,战船七千余艘,实力大增。通过这次向西用兵,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一带也尽归江东所有。战争结束后,周瑜以中护军、领江夏太守的职务(孙策授予周瑜这一职务是在取皖城之前)镇守巴丘(今湖南岳阳),防范占据荆州的刘表东侵。
力主抗曹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被杀,其弟孙权继位。当时江东的孙氏政权只是初具规模,并不巩固:外有强敌曹操、刘表;境内的一些纵深之地还有很多小股的割据势力,统治营垒中不少人左瞻右顾,“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三国志·吴书·吴主权传》),形势紧迫,人心惶惶。这种局面直到周瑜率领大军从巴丘赶来才有改观。周瑜和张昭主动把一些琐碎的行政事物分管起来,全力支持和辅佐孙权,迅速安定了江东的局势。周瑜亲自出面挽留准备北行的鲁肃,把这位一直没有得到孙策重用的政治人才推荐给孙权。后来,鲁肃成了江东政治舞台上极为活跃的政治家。
从建安五年(200年)开始,周瑜一直坐镇吴郡,为孙权出谋划策,平乱讨叛。其间,为安定内部,周瑜曾多次带兵镇压山越的反抗。建安十一年(206年),周瑜亲自督讨麻、保二屯的少数民族。这次战争十分残酷,周瑜将俘获的部落首领一律枭首示众,同时还把一万多人强徙到江东政权的腹心地区。
留吴期间,周瑜曾多次奉命进攻刘表。孙权与刘表誓不两立,一是因刘表占据的荆州与扬州毗邻,属于江东政权向西开拓的对象;二是因孙权的父亲孙坚死在刘表的部将黄祖手里,双方有世仇。孙权继承孙策的政策,不断地西进,其主帅常由周瑜担任。
建安十三年(208年)初,周瑜向孙权举荐刘表的降将甘宁。孙权接受甘宁的建议,亲自统兵进攻屯军夏口(今湖北汉口)的黄祖。周瑜被委派为前部大部督。两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水战,江东军队终于攻陷夏口,杀死黄祖。消灭黄祖,为孙权夺取荆州扫清了道路。
这一时期,北方的曹操已经彻底消灭了袁氏的残余力量,并打败了三郡乌桓。他把被乌桓俘获的汉人十余万户和幽州、并州的乌桓三万余落迁入塞内,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雄心勃勃,企图乘胜南进完成统一大业。这年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进攻刘表,准备夺取荆州。曹军未到,刘表先期病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刘琮投降,事先没有通知住在樊城的刘备。刘备寡不敌众,不敢迎战,只好一路南退,狼狈地逃到夏口。
曹军南下荆州,给江东政权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曹操得到荆州的大批水师战船,又据有粮食武器储备丰足的江陵,更使江东朝廷上下十分不安。九月,孙权亲临荆州前线。刘备的谋臣诸葛亮也赶到柴桑拜谒孙权,极力劝说孙权、刘备两家联合破曹;同时孙权收到曹操的书信,信中威胁说,准备以八十万水军与孙权决一死战。事态严重,江东上下十分惊恐。张昭等人被曹军的气势吓破了胆,他们认为,曹军力量强大,并以汉相的名义,打着皇帝的旗号征讨四方,抗击曹军,在名义上便很被动。况且江东的优势在于凭借长江天堑,现在曹操得到荆州,收降刘表的水军,获取了大量的战船,天险已成为双方共有的东西。实力悬殊,江东只有迎降曹操才是出路。
孙权接受抵抗派鲁肃的建议,将受命去鄱阳的周瑜召回商讨对策。周瑜反对投降,极力主战。他向孙权一再强调割据江东的可能性。他说,江东地域辽阔,兵精粮足,内部安定,政权巩固。曹操名为汉相,实是汉贼。孙权雄才大略,完全可以继承父兄基业,为朝廷扫除污秽。他还认为,曹操有一系列的致命弱点。比如北方没有完全平定,后方并不很稳固,特别是关西的马超、韩遂尚在函谷关以西骚扰,使曹操放心不下。除有后顾之忧外,曹军还面临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他的将士主要是北方人,来到南方,“舍鞍马,杖舟楫”,同习于水战的江东军队交锋,是舍长用短。由于北方人不能适应南方的水土,容易发生疫疾。曹操违犯兵家作战的大忌,不顾后果,贸然用兵,必然自食恶果。周瑜又戳穿了曹操所谓八十万大军的骗局,指出他的实际兵力不过十五六万人,而且久战疲敝,战斗力不强。刘琮的荆州降兵至多七八万人,也疑虑重重,士气很低。固然曹军人数略多一些,但实际并不可怕。周瑜坚决向孙权请战,表示只要拨他五万精兵,就可以打败曹操。
周瑜的分析振奋了孙权的精神,坚定了破曹的信心。在樊口,周瑜所率的江东水师与刘备的军队会合。孙刘联军合计五万人左右。
赤壁鏖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