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1900000106

第106章 清朝篇(16)

慈禧不仅在紫禁城内挥霍无度,在陵寝的修建上也耗尽民脂民膏。慈禧与慈安的陵寝分别建在遵化的菩陀峪与普祥峪,均称为定东陵。两座陵寝在光绪五年(1879年)已经完工,各用去将近300万两白银的巨资,已经相当可观了。两年后慈安暴亡,葬入普祥峪的陵寝。到了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慈禧为了体现自己独尊的地位,下令把菩陀峪定东陵的方城、明楼、三殿(隆恩殿及东西配殿)全部拆掉重建,整整用了13年的时间(如果不是慈禧大限已到,陵寝的工程还会持续下去)。重新建成的三殿,所用木料都是最名贵的黄花梨,殿内的彩绘用的是贴金,墙壁是扫金。地面的雕砖上也都用扫金装饰。重修后的慈禧陵寝,不仅在清东陵中是最豪华的,即使把建在易县的清西陵以及建在昌平的明十三陵都加在一起,在骄奢淫逸方面也没有一座能达到慈禧陵寝的水平。况且,慈禧下令重修陵寝是在1895年,正是甲午战争期间。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把资金用于增加或改进军事装备,而用于大肆重修陵寝,即使把富国强兵天天挂在嘴边上,又能如何呢!至于慈禧墓中的随葬物品虽然反映了她生前的意愿,但毕竟是后人给操办的。大太监李莲英的侄子李营舟写的《爱月轩笔记》以及清代档案中都对随葬的珠宝玉器进行了记载。《爱月轩笔记》对随葬物品还进行了详细的描绘,档案中的记载仅仅是器物的名称;尽管在随葬物品的名称以及数量的记载上,彼此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随葬品数量之多、价格之昂贵的确令人惊诧不已。国势已经衰落到这一步,清王朝的决策人还不思奋起,又怎能减缓向下坠落的加速度?当1928年,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对慈禧陵寝中的珍宝公开劫掠的案件发生后,《爱月轩笔记》的作者就说过“慈禧的葬物若均追回,足以富国……”慈禧的执迷不悟已经铸成大错,而她的后人也一个赛一个地顽固不化,清王朝的灭亡已经指日可待!

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1909年),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1863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

公元1880年授翰林院侍读,次年擢内阁学士,又任山西巡抚。1889年8月,调署湖广总督。1894年8月1日甲午中日战争后,张之洞曾奏请派马队“驰赴天津,听候调遣”,并想以“外洋为助”。他鉴于“倭势日强,必将深入”,建议“慎固津沽及盛京”。10月26日致电李鸿章,提出“购兵船、借洋款、结强援”三项主张。10月底,日本军队强渡鸭绿江后,辽沈危急,张之洞再提出“购快船、购军火、借洋款、结强援、明赏罚”五事。11月2日,调署两江总督。11月7日,他在致李鸿章电中指出“无论或战或和,总非有船不行”。11月下旬,日军围困旅顺,张之洞先后致电李鸿章、李秉衡,要求急救旅顺,均无效。

1895年初,日军进犯山东半岛,张之洞给山东巡抚李秉衡发急电,建议李“责成地方官多募民夫,迅速星夜多开壕堑,于要路多埋火药,作地雷”,以阻止日军进犯,并表示拟拨枪支弹药支援山东守军。在丁汝昌自杀殉国后,他曾建议将驻扎台湾的刘永福调来山东抗日,保卫烟台。当张之洞得悉清廷有割台海与日之说,于2月28日致电朝廷,历陈利害,极力反对割台。并提出保台的“权宜救急之法”有二:一、向英国借巨款,“以台湾作保”,英必以军舰保卫台湾;二、除借巨款外,“许英在台湾开矿一二十年”,对英有大益,必肯保台。3月29日,张之洞致电唐景崧,一方面鼓励御倭;一方面建议起用百战之将刘永福。同时致电刘永福,建议他“忍小任大,和衷共济,建立奇功”。《马关条约》签订后,张之洞于4月26日向清廷上奏,提出废约办法“唯有乞援强国一策”。5月20日,清廷谕令唐景崧“著即开缺,来京陛见。其台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唐景崧令陆续内渡”。张之洞认为“此时为台之计,只有凭台民为战守,早遣无用客勇,以免耗饷,禁运银钱内渡,以充军实”。24日,张之洞从唐景崧来电中得悉“日内台民即立为民主国”之事。27日上奏,张之洞认为台湾“现自改为民主之国,以后筹械等事,自未便再为接济,以免枝节”。6月3日,日军攻陷基隆港。5日,张之洞仍致电唐景崧,希望他激励士勇民众坚守台北府,并鼓励唐“自率大支亲兵,获饷械,择便利驻扎,或战、或攻、或守,相机因应,务取活便,方能得势。”可是唐景崧辜负了台湾人民的期望,7日乘船退回厦门。最后只剩刘永福在台湾领导军民坚持抵抗日本侵略军。但是“饷械奇绌”,多次向张之洞求援,张之洞虽有饷械,却不敢接济。10月19日,刘永福战败,退归厦门。

在湖广、两江总督任上,张之洞颇得一部分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好感,并任用其中一些人充当幕僚。戊戌变法时期,起先以支持维新活动的面目出现。1895年秋京师强学会成立时,捐金五千为助;未几上海强学分会成立,被推为会长,并派旧属汪康年助办《时务报》;同时对湖南南学会和《湘学新报》亦颇表赞助。但当维新运动日益发展、新旧斗争渐趋激化后,张之洞即表明与维新派的分歧,登报声明自除会长之名;对《时务报》的进步言论大加干涉,并严斥积极支持变法维新的湖南巡抚陈宝箴、学政徐仁铸等。1898年4月,张之洞撰《劝学篇》,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护封建纲常,宣传洋务主张,攻击维新思想,反对变法运动。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张之洞主张“安内乃可攘外”,多次上书清廷,要求对义和团严加镇压。是年夏,八国联军进逼京津,清政府对外宣战,张之洞乃于地方拥兵自重,并在英国策动下,与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李鸿章联络东南各省督抚,同外国驻上海领事订立《东南互保章程》九条。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治安秩序由各省督抚负责。8月间,在汉口通过英国领事,张之洞破获设于英租界的自立军机关,捕杀唐才常等人;随后又在鄂、湘、皖镇压了由维新派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联络长江中下游哥老会发动的自立军起义。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设督办政务处,命张之洞以湖广总督兼参预政务大臣。旋与刘坤一联衔合上“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提出“兴学育才”办法四条,及调整中法关系十二事;采用西法十一事,为“新政”活动的重要蓝本。1903年,张之洞会同管理学务大臣商办学务,仿照日本学制拟定“癸卯学制”(即1903年经修改重颁的《奏定学堂章程》),在全国首采近代教育体制。1905年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张之洞在东南地区破坏革命组织,镇压革命派领导的武装起义,因此受到社会进步舆论的强烈谴责。1907年张之洞调京,任军机大臣,充体仁阁大学士,且兼管学部。次年清政府决定将全国铁路收归国有,张之洞受任督办粤汉铁路大臣,旋兼督办鄂境川汉铁路大臣。光绪帝和慈禧太后死后,张之洞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1909年(宣统元年)张之洞病故,谥文襄。遗著辑为《张文襄公全集》。

严复

严复(1854年~1921年),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留学英国,回国后长期在北洋水师任职。严复是最早比较系统地把欧洲资产阶级的自然科学理论和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学等知识介绍到中国来的启蒙思想家,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

倡导启蒙教育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毛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产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他的译著既区别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主办《国闻报》。“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担忧,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此外,严复还很重视妇女教育。他对当时上海径正女学的创办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中国妇女摆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开始,也是中国妇女自强的开始。他从救亡图存的目的出发,认为妇女自强“为国致至深之根本”。他还主张妇女应和男子一样,在女学堂里既要读书,又要参加社会活动。如果不参加社会活动,创办的女学堂就和封建私塾没什么区别,因而也就无意义了。显然,他是将妇女置于整个社会变革,特别是妇女自身解放的前提下来考虑的,故十分强调参加社会活动对女学堂学生的重要意义,这也是他在妇女教育方面高出一般人之处。

提倡西学

严复提倡西学,反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他曾多次将中学与西学作比较:“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恃人力。”总之,西学“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他还指出“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古之必敝”。所以他认为就是尧、舜、孔子生在今天的话,也要向西方学习的。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益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他认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他认为应做到“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的资产阶段教育方针。

他从“体用一致”的观点出发,具体规定了所设想的学校体系中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他认为在小学阶段,教育目的是使儿童能“为条达妥适之文”,“而于经义史事亦粗通晓”,因则“旧学功课,十当其九”,并以明白易懂的文字翻译西学中“最浅最实之普学”为辅助读物。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讲解,减少记诵功夫。中学阶段应以“西学为重点”,“洋文功课居十分之七,中文功课居十分之三”,并且规定“一切皆用洋文授课”。在高等学堂阶段,主要学“西学”,至于“中文”,则是“有考校,无功课;有书籍,无讲席,听学者以余力自治力。”他认为对于青少年,应引导他们分析、学些专深的知识。如此,让他们有所收益,触类旁通,左右逢源。

科学方法问题是严复西学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曾翻译《穆勒名学》(形式逻辑),并积极进行对“名学”的宣传介绍。他认为归纳和演绎是建立科学的两种重要手段。我国几千年来,“演绎”甚多,“归纳”绝少,这也是中国“学术之所以多诬,而国计民生之所以病也”的一个原因。严复更重视归纳法,主张要“亲为观察调查”,反对“所求而多论者,皆在文字楮素(纸墨)之间而不知求诸事实”。他曾用赫胥黎的话说:“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

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亭,亦作慰庭、尉亭,号容庵。他出生于河南项城县张营一个官宦大家族。曾祖父袁耀东是庠生,生子四人,袁树三是廪贡生,曾署陈留县训导兼教谕;袁甲三是进士,官至钦差大臣漕运总督;袁凤三是庠生,曾任禹县教谕;袁重三是生员。袁树三有子二人,长子袁保中是附贡生;次子袁保庆是举人,官至盐法道。

家庭背景

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在家经营田产,生有两女六子,袁世凯为其第四子。当捻军王庭桢部占领项城城东新兴集、尚店等地,扬言将攻打县城时,袁保中组织团练对抗,在城东北40里险要处另筑袁寨,举家迁入。

袁保庆于同治五年(1866年)从家赴山东济南候补知府时,因年老无子,便过继袁世凯为嗣。年方七岁的袁世凯随袁保庆至济南。七年(1868年)冬,袁保庆以道员发往江苏差遣,袁世凯随往,侨寓扬州,复移南京。袁保庆在江苏受委办理督标营务处,后又任江南盐巡道,与驻守浦口的淮军将领吴长庆过往甚密。由于咸丰年间,太平军围困吴长庆之父吴廷香于庐江,吴廷香派吴长庆向袁甲三求救。袁保庆主张救援,袁保恒则认为兵分则弱,力主不救。为此拖延日久,庐江被太平军攻陷,吴廷香被杀。从此,吴长庆与袁保恒绝交,而与袁保庆订“兄弟之好”。十二年(1873年),袁保庆因霍乱死于南京,吴长庆渡江视敛,抚棺痛哭,与刘铭传一起帮助料理后事。见到袁世凯时,对他十分器重。袁世凯扶柩回项城后,对他的教育责任转到袁保恒、袁保龄身上。这两个在京做官的叔叔对他的影响,较之生父和嗣父更大。十三年(1874年)春,袁保恒已官至户部左侍郎,回籍探亲,把袁世凯带到北京,聘请名师教导。在内阁中书任上的袁保龄认为袁世凯天资不高,浮动异常,对他的督导尤为严厉。

乡试落第

同类推荐
  •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人生智慧书

    梁漱溟先生提出了自己的志愿:愿终身为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在确立了这个志向之后,他的生命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不断地为家国民族而四方奔走,风雨无阻,毫不游移。一条清晰的人生轨迹呈现在后人面前。
  •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精选了托尔斯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名人评曾国藩

    名人评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一位倍受争议的政治人物,本书选取近现代史上五十余位著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对曾国藩学术事功进行评价的篇章,按照标点、注释、翻译、评析几个步骤进行编著,在本书所选录的五十多位名人中,有曾国藩同时代的门生故旧,有洋务派思想家,有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家,有国共两党政治要人和学者。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曾国藩的治军、治学、治家、为人处世、个人人格等作了不同的评价,带有时代环境和本阶级政治上和学术上的深深痕迹。本书作者在对原文进行标点、注释和翻译之后,又对每篇作了简要的评析。本书对于中国近代政治历史研究人员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 尼采(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尼采(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1844年10月25日凌晨 在德国东部萨克森州的洛肯镇 一个小男孩呱呱堕地了 这个小男孩是卡尔夫妇婚后的第一个儿子。看到他可爱的脸蛋和圆滚滚的四肢 夫妇俩心中充满了喜悦。
  • 上海三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

    上海三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

    一个世纪以来的传奇,几经沧桑世局,人事代谢,上海三大亨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所在,孰是孰非,功过任君凭说!传说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真的是吗?穿过历史的重重迷雾,翻看三大亨的传奇人生。
热门推荐
  • 叶罗丽精灵梦之绮云梦洛

    叶罗丽精灵梦之绮云梦洛

    琦云是仙境的创立者,为了给叶罗丽仙子一个永远的家,于千年沉睡,她的伴生仙子梦洛也随之沉睡。沉睡前将仙境的统治权交给了两个威望比较高的仙子,就是辛灵和曼多拉,曼多拉掌管王宫,辛灵掌管森林,本来一切都很美好,却不想曼多拉的野心容不下辛灵,妄图掌控仙境和人间。辛灵被逼带着支持她的仙子去了人界,曼多拉立下诅咒,仙子们到了人界就会变成没有生命的娃娃,而辛灵改变了咒语,此时的琦云梦洛感受到仙境的变化正在慢慢苏醒,不知一切的结果将会如何?
  • 摸金传人4:史前斧冢

    摸金传人4:史前斧冢

    陶城朱家是沿袭了三百年的摸金世家,却因父母早亡在朱笑东这里断了传承,直到朱笑东被骗进明陵疑冢,被推下白骨累累的万人坑。暗无天日的万人尸坑鬼影幢幢,大战人面蜘蛛九死一生,机关重重的百年皇陵,惊险刺激的古墓探险彻底激活了流淌在朱笑东骨子里摸金传人的血脉传承,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大漠探险,千年楼兰,香妃为何与小和卓同眠于此?百年活尸、摄魂珠、迷宫鬼火……楼兰古城到底还有多少谜团?大清祖穴,长白龙脉,神出鬼没的守护部族,冰封千里之地的世外桃源,清朝早已成为历史,他们还在守护什么?盗墓者、收藏家、雇佣兵、黑势力各藏机心,闯入生命禁地。巫王墓前,七宝现世,千古疑云是否能够揭晓?
  • 戮神至尊

    戮神至尊

    神秘的太古六大神道,是否真能戮神?陈羽继承吞噬剑道,掌吞噬剑力,剑锋所指,群雄退避!且看少年如何逆天崛起,踩着各种天才和强者的尸体,登上戮神宝座,剑指神灵!奇遇,暧昧,装逼,升级练功,扮猪吃虎……一切精彩尽在《戮神至尊》!
  • 邪龙魔尊

    邪龙魔尊

    人不狠,被人欺。人若狠,欺天地。单心不想再被人欺,死过一次的他根本无所畏惧。狠下心来的他,让天地为之恐惧。凭借一块邪龙血玉,天上地下无人再敢欺他。魔?那又如何?今生尔等都要臣服于本魔尊,本魔尊就是要欺你们,尔等可有话说?--单心
  • 绝命时刻之末世爆发

    绝命时刻之末世爆发

    当林逸从一个历经五年之久的末世梦中醒来,被一个搭载着【绝命时刻】的系统告知,真正的末世会在一周后到来,林逸又会如何抉择?
  • 星魂古帝

    星魂古帝

    大千界神族血脉衰弱,云然与人签下契约,号称星魂古帝,创建修炼体系,培养登坛大帝,延续神族血脉,受万世瞻慕。千年之前,遭受神族高手围攻,大帝赫然在列,云然被迫散尽人言力量,古帝陨落。千年之后,星魂古帝,煌煌帝师,强者归来,覆灭神域!——登坛者,皆为帝?大千修士,皆可为帝!
  • 古道降魔

    古道降魔

    现代城市无鬼神之说,山野道家小子奉师命出山,寻找道教神器,当道士遇到风水师,盗墓贼,相师,又要发生怎样的故事......
  • 纯纯心动

    纯纯心动

    我曾路过你的心,不是我不想留,是你不收留。
  • 伤之剑

    伤之剑

    这是一个纯粹的武侠世界,主角冬田出生在一个小部族里面。武力天赋平庸再加上部族突然遭遇横祸,爹娘生死不知。在逃跑的过程中被师父相救而努力练习武功。最后在师父的介绍下,“艺门”在招收徒弟时,冬田进入了这个有着‘大陆第一门派’称呼的地方。接着大陆的格局再度发生变化,冬田该如何选择呢?疯子的疯言风语语:“在江湖上混不下去了,节操什么的就由它而去了吧~”话说,在这片大陆上茫茫人海中遇到几个‘奇葩’好友,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疯子曰:用心写好本书,节日爆更。请各位读者大大多支持,多收藏。)
  • 管理的戒律、经营的戒律、营销的戒律(全集)

    管理的戒律、经营的戒律、营销的戒律(全集)

    本书汇集了最经典的管理学、经营学和营销学定律,这些定律囊括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涵盖员管理的授权、沟通、分享,创新管理,危机管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等,通俗易懂,简单实用。这些著名的思想精华和智慧,帮助读者更快抵达事业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