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
李世民李世民(599年~649年),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唐朝的第二位君主。四岁时,曾有相面先生预言,此子将来必能济世安民,据此取名世民。
李世民十六岁时,隋炀帝被突厥始毕可汗率兵围困在雁山,他应募勤王,崭露头角。大业十三年(617年),父亲李渊被任为太原留守,李世民随从来到太原。
当时的隋朝已是政治腐败、民怨沸腾,天下大乱之势一触即发。李世民便广泛结交各路英雄豪杰,积极招兵买马,随时准备举兵反隋。晋阳县令刘文静因受瓦岗军首领李密株连,被捕入狱之后,李世民以探视为名,与刘文静在狱中拟定了召募兵士、西入关中、创立帝业的起兵计划,并通过晋阳宫副监裴寂将此计划传达给李渊。李渊起兵以后,李世民与其兄李建成分别率领左、右两军,在大业十三年(617年)攻克长安,推翻隋朝。唐朝建立之后,李世民因战功显赫被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进封秦王。
在随后剿灭割据诸侯、统一全国的平叛中,秦王李世民更是发挥了他的文韬武略。武德元年(618年)三月,盘踞金城(今甘肃兰州)的薛举、薛仁杲父子进犯关中,李世民奉命率兵征讨,将其击败。武德二年(619年)十月,马邑(今山西朔县东北)人刘武周叛乱,相继将李元吉、裴寂等唐将击败,几乎占领河东全境,关中大为震动。唐高祖准备放弃河东之地。此时,李世民主动请缨,率兵三万,歼灭叛军,成功收复河东全境。同年七月,李世民相继收复河南的多数郡县,生擒窦建德,迫降王世充,平定了隋末以来两个势力最强的首领。
李世民才能出众,也使高祖在立谁为太子的问题大伤脑筋。李渊的优柔寡断,太子李建成联合李元吉对李世民的排挤迫害加速了诸子的兵戎相见。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先发制人,率领幕僚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在宫城的北面玄武门内,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这就是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之后,唐高祖下诏将李世民立为太子。八月,李世民登上帝位,是为唐太宗,改元贞观。唐高祖成为太上皇。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召集群臣,论功行赏。他将谋士房玄龄、杜如晦的功劳列为第一,任命其为宰相,执掌朝政。这引起了叔父淮安王李神通和骁将尉迟敬德的不满。他们自恃战功显赫,口出怨言,致使诸将争功,几近操戈。对此,唐太宗声色俱厉地对李神通说:“叔父虽然有首倡之功,但后来您却在同窦建德和刘黑闼的两次作战中,一次全军覆没,一次望风逃窜。房玄龄、杜如晦虽非武将,却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安定社稷。论功行赏,理当第一。您虽是我的叔父,但我也绝对不能以私滥恩。”之后,唐太宗又对尉迟敬德说道:“我以前在读《汉书》时,看到汉高祖的有功之臣很少能保全性命,因此常对高祖心怀不满,想引以为鉴。但如今你却居功自傲,触犯刑律。我现在才明白韩信、彭越等人的被杀,并非是汉高祖的过失。国家大事,只有赏罚两种。非分之恩,不可兼行,你要自珍自爱,以免后悔。”李神通和敬德听了唐太宗的劝说之后,当即表示悔过自新。诸将争功的风波也很快得到平息。接着,唐太宗又将追随原太子李建成的王珪和魏征等赦免,并委以重任。而魏征在贞观年间先后向太宗上疏二百余条,切中时弊,对唐太宗开创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的作用,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
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强调以民为本。他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位之初,便下令轻徭薄赋,让老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唐太宗非常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即使患有气疾,不适合居住潮湿的旧宫殿,但唐太宗也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同时,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状况,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贞观四年(630年)三月,大将李靖、李绩击败突厥,俘虏了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突厥降众达十多万人。唐太宗说道:“自古以来都是贵中华而贱夷狄,我则爱之如一!”于是,在河套地区设立了定襄和云中两个都督府,统领突厥降众。对于愿意归附唐朝的各级酋长,唐太宗将他们都拜为将军、中郎将。唐太宗时,五品以上的少数族官员就有一百多人,几乎占到了全部朝臣的一半,而相继迁入长安居住的少数民族则有近万家。唐太宗对突厥的宽容政策,很快便得到了周边很多少数民族的拥护和爱戴,他们将唐太宗尊为“天可汗”,敬若神明。在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唐太宗又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松赞干布,从此吐蕃和唐朝友好相处。
在社会、文教方面,唐太宗也进行了重要革新。鉴于士族仍然垄断官位,为了能平抑门第、为国家提供更多人才,唐太宗一方面命高士廉编选《士族志》,以“立功、立德、立言”为重新评估士族的标准,无功德者一律除名;另一方面承袭隋代的科举制度,贞观年间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同时,唐太宗建立以国子监为首的京师学,增建校舍,设弘文馆,提倡读书,一时文教之风大盛。
在位期间,唐太宗也十分注重编修书史,弘文馆藏书达二十多万卷。命孔颖达整理南北两派经学,颁为《五经定本》,是为《五经正义》的稿本,为科举考试提供了基本。同时,设立国史馆,编选南北朝及隋朝历史,汲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二十六日,唐太宗驾崩于翠微宫含风殿。同年八月,葬于昭陵。
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同时虚心纳谏,广开言路;减轻徭赋,厉行节约,清明的政治使得社会出现了繁荣安宁的太平盛世,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贞观之治”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繁盛时期,唐太宗也成为了“千古一帝”。
李建成
李建成(589年~626年),唐高祖李渊长子。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起兵反隋朝廷,密召建成与其弟李元吉到太原援助。授为左领军大都督,封陇西郡公。后来,李渊立隋炀帝孙代王侑为恭帝,改元义宁。李渊被恭帝封为唐王,建成封为唐王世子,开府置官属。义宁二年(618年),李渊即位,建成被立为皇太子。李建成为人豁达宽厚,喜好饮酒、女色、打猎,长期在京辅佐李渊,为确立唐初大政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世民于武德九年(626年)六月,以建成、元吉淫乱后宫之罪上告高祖。第二天,李渊召建成、元吉入宫,与众为大臣一起审核。后到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建成被世民所杀,时年三十六岁。史称“玄武门之变”。建成长子太原王承宗很早就死了。次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并坐诛。
随后,李渊诏立世民为皇太子,下令军国庶事无论大小悉听皇太子处置。不久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李世民继位后,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隐”。贞观十六年五月,又追赠为“隐太子”。
平阳公主
唐高祖女平阳公主(598年~623年),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孩子,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据史料记载,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也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李渊将平阳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婚后,柴绍携妻定居长安城。
隋末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渊决定起兵。而当时李渊的地盘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不足,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有一个次子李世民。他领兵离开防地时,对外宣称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可是他的行军方向却直指首都长安。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形势危急,平阳公主和丈夫柴绍快速商议,决定分头行动,柴绍直奔太原,而平阳公主则在后方进行各种安排。她很快动身回到户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产业变卖,赈济灾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当李渊起兵的消息传来时,她决心要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军力。
于是,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义军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取得如此大的战绩,足见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实在是出类拔萃的。
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不远千里来投奔。不久,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了。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堪称天才,隋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
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的三女儿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随后,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于是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兵打一处,很快就攻克了长安。
平阳公主在关中行动的意义对建立李唐王朝来说,意义重大。唐王朝建立后,李渊将自己这位才略出众的爱女封为“平阳公主”。
长安被攻克之后,平阳公主再次为大唐的江山立下功劳。稳定长安后,李渊立刻转身对付占据陇西的薛举和占据凉州(今甘肃武威)的李轨,李世民前往征讨。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现在被称为“娘子关”的地方。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是出入山西的咽喉之地,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领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后更名娘子关。山西是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屏障,无山西则中原和关中不稳,平阳公主率军驻守娘子关,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敌人从这里进入山西。
平阳公主卒于武德六年(623年)二月初,以军礼下葬。谥曰昭。
李道宗
李道宗(600年~653年),祖籍陇西成纪(今日肃泰安),字承范,李渊之侄,中国唐朝初年重要军事将领。唐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李道宗的父亲李韶,被追封东平王,赠户部尚书。李道宗也被封为略阳郡公。
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军自龙门关(今山西河津西北)乘坚冰过黄河,屯兵柏壁,与刘武周主力宋金刚军对峙,并同固守绛州(今山西新绛)的唐军形成犄角之势,进逼宋金刚军。时年十七岁的李道宗,随秦王李世民前去抵抗。唐军夺回河东要地,对巩固关中,随后争夺中原具有重要意义,李道宗也功不可没。
武德三年七月至唐武德四年(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又率军在洛阳、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一带,先后击破郑帝王世充、夏王窦建德军的二大势力。李道宗在此期间又屡建战功。
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的旧部刘黑闼依靠突厥军队率部起兵反唐。武德五年(622年)正月,自称汉东王。李道宗再次随李世民出征。十一月,唐封宗室李道宗等十八人为郡王,李道宗为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总管。朔方割据势力梁师都占据夏州(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派遣其弟梁洛仁带几万突厥兵包围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李道宗据城固守,并寻找机会出击,大败突厥军。唐高祖闻讯后,称道不已,封李道宗为任城王。此时突厥与梁师都相互勾结,派郁射设进驻五原(今陕西定边)故地,李道宗率军抗敌。此战,李道宗采取据城固守,待敌懈怠的策略,一举击败强敌,并为大唐开疆拓土千余里。唐武德八年(625年),突厥军多次南下攻扰唐边,李道宗率军将其击败。
贞观元年(627年),李道宗征拜鸿胪卿,历左领军、大理卿。时唐太宗将经略突厥,又拜李道宗为灵州都督。贞观四年(630年)三月,李道宗因功赐实封六百户,召拜刑部尚书。贞观十一年(637年),李道宗迁礼部尚书,改封江夏郡王,同时被封的还有河间郡王李孝恭。不久便因贪赃入狱。遂免李道宗的官职,削其封邑,以王就第。
贞观十三年(639年),李道宗又被起用,为茂州都督,还未上任,又转为晋州刺史。贞观十四年(640年),再拜为礼部尚书。
贞观十五年正月,唐太宗以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唐太宗决定由李道宗前往护送。行过亲迎礼后,李道宗告别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回朝复命,胜利完成了他的历史史命。文成公主入藏后,为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女性,这一切和李道宗都是密不可分的。
贞观二十年(646年),李道宗被任命为瀚海道安抚大使,与其他几路唐军一起讨伐薛延陀。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李道宗因身体不适请居闲职,转为太常卿。
永徽元年(650年),李道宗加授特进,增实封并前共六百户。
永徽四年(653年)二月,房遗爱(房玄龄之子)、薛万彻、柴令武(柴绍之子)因谋反被杀。房遗爱、高阳公主谋反一案牵连了众多的皇亲国戚,其中包括江夏郡王李道宗。他被流放象州(今广西柳州东南),在路上就病逝了,享年五十四岁。
李道宗晚年颇为好学,敬慕贤士,从不仗势欺人,在唐初的各个宗室之中,只有他和河间郡王李孝恭最受时人的称赞。
李道宗作为大唐的皇亲国戚,犹如汉朝的卫青和霍去病,战功显赫,深受世人敬仰。唐太宗也非常爱护李道宗,两人维持了一生的友谊和亲情。唐初的辉煌战果,与唐军中存在一个关陇贵族集团密不可分系,正是这一坚强核心的表率作用,使唐军成为了威服四海的常胜军队,关陇贵族集团的自信,五胡乱华后汉族民众的勇悍,铸成了大唐帝国的钢铁长城。李道宗作为关陇贵族集团的一员,冲锋在前,奋不顾身,他无愧于贵族的荣誉。
李绩
李绩(594年~669年),唐代政治家、军事家,原姓徐,名世绩,字懋功。因唐高祖李渊赐姓李,故名李世绩。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于是改为李绩。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一带)人,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绩出将入相,位列三公,极尽人间荣华,在唐朝甚至在中国古代史上,都可以说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历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李治)三朝,深得朝廷重用,朝廷倚之为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