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1200000010

第10章 想打谁就是谁(1)

2001年9月11日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发生的悲剧性事件,引发了全世界人民对美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事后,美国政府以哀兵之态在阿富汗发动了反恐战争,这场战争同样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默认和支持。但是,美国政府在阿富汗反恐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却图谋单方面扩大反恐战争的范围,这就不能不引起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忧虑。

早在2001年11月中旬,美国太平洋战区总司令丹尼斯·布莱尔就对亚洲6国进行了所谓“反恐考察”,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亚;美国还派出代表团考察了索马里南部城市;菲律宾则表示接受美军顾问的帮助,对付阿布沙耶夫恐怖组织。

同月2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白宫表示,目前美国对阿富汗实施的军事打击“只是全球反恐战争的开始”。他警告伊拉克等国,“如果他们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恐吓其他国家,他们将承担全部责任。”布什还要求伊拉克,“必须允许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重返该国,以查明伊拉克是否研制和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否则将面临相应后果。”布什这番话明显是要扩大反恐战争的范围,当时就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

11月29日,美国政府暗示伊拉克将被列入其军事打击的黑名单。

12月4日,布什总统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再次表示,他想让美国人明白:“政府将在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保留各种选择。反恐战争不同于一般的战争,难免需要实施军事打击,因为只有宣布动用武力,人们才会当真。布什最后表示,美国政府将首先完成在阿富汗的既定任务,然后再转向其他地方寻找机会清除恐怖主义。”

2002年1月8日,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在《纽约时报》上宣称,菲律宾、也门、索马里、印度尼西亚4国将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反恐舞台。

1月10日布什警告伊朗和巴勒斯坦不要妄图破坏他的反恐战争。他说:“如果他们(伊朗人)胆敢以任何形式使阿富汗政府不稳定,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就要收拾他们,首先通过外交手段。”布什还表示:“阿拉法特必须弃绝恐怖,必须弃绝那些企图通过恐怖活动干扰和平进程的人,他必须努力地回到和平谈判桌上来。”

1月16日,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宣布,反恐战争的下一站将是菲律宾。从15日起,美菲已在菲律宾棉兰老岛进行代号为“肩并肩”的美菲联合军事演习。据菲律宾国防部长雷耶斯透露,总共有1800多名菲美士兵参加了此次联合军事演习,该演习将持续到同年6月,也有可能会延长到同年年底。美国大兵重新进驻菲律宾,表明美国已将扩大反恐战争的计划付诸实行。

1月29日,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国情咨文,布什借“反恐”大做文章,认为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恐怖分子仍逍遥法外,反恐战争远没有结束,才刚刚开始。他还以“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指责朝鲜、伊拉克、伊朗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邪恶轴心”。“邪恶轴心”一词的发明,表明美国准备要借反恐战争消灭异己,一统江湖。

2月28日,格鲁吉亚国防部长捷夫扎泽对外界宣布,根据格美协议,美国将派遣200名军事专家到格鲁吉亚,帮助格国防部培训4个营和1个连的特种部队,以打击隐藏在格境内潘基西山谷的恐怖武装。此举表明美国已将反恐战争直接扩大到了独联体国家。

3月2日,美国总统布什又批准了一项向也门提供军事装备和人员培训的计划,以协助也门政府打击本国的恐怖主义分子。

6月1日,布什在美国西点军校向1000名毕业生发表了52分钟的演讲。在演讲中,他首次声称,美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来自“恐怖分子和暴君”的生化或核袭击威胁,美国在反恐战争中必须准备发起“先发制人”的打击。

首先,由于反恐的理由,美国大幅度增加了军事预算。2002年2月4日,布什政府建议美国国会批准2002~2003年财政年度的国防预算,准备再增加480亿美元,使明年的国防开支增加到3800亿美元。这是近20年来美国对国防增幅最大的一次拨款。显然,美国并不满足它现在的军事超强地位,仍决心要追求绝对安全,并长期保持美国对世界各国的军事优势。

其次,在反恐的借口下,美国悍然撕毁了《限制反导条约》,NMD等将要进入实际部署阶段。2001年12月11日,美国挟反恐战争胜利之威,单方面宣布退出1972年美俄《限制反弹道导弹条约》。根据条约的规定,应限制发展全国导弹防御系统。签约一方如果准备正式退出条约必须提前6个月通知对方。美国起初与俄罗斯谈判修改条约,遭到拒绝。现在,美国竟然不顾国际条约的义务,单方面撕毁条约,破坏了几千年来誓约的神圣性原则,从而把美国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同时也剥去了过去笼罩在美国头上的道义面纱。该条约的被撕毁,必然影响到国际战略力量的平衡,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的狂潮。

再次,美国因反恐战争,前所未有地伸张了其在全球的军事触角。现在,美国已经重返菲律宾、巴基斯坦;美国同印度建立了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美国甚至深入到欧亚大陆的腹地,特别是已经控制了阿富汗,这是美国也是西方势力传统上未能完全染指的地区;更有甚者,美国的黑手还伸到了独联体内部,除中亚的几个斯坦以外,还到达了高加索地区,这些地区传统上是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这些情况必将引起俄罗斯的强烈担心。

最后,由于反恐战争及其美军在中东和中亚的军事存在,美国将能够控制世界两大产油区,从而扼住全球经济的喉管。十多年前爆发的海湾战争,使美国有借口长期屯兵于中东地区,从而控制了世界的最大产油区——波斯湾油田;现在通过反恐战争,美国进入了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将要控制世界另一大产油区——里海油田。如果美国实现上述目标,则世界各国均要仰美国人鼻息,成为美国颐指气使的对象。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正处于其国力的高峰。当前的美国政府是信奉武力至上的政府,美国的国家目标是要建立全球的霸权。但是,国家的盛衰总有其规律性,上帝也并非总是保佑美国。如果美国不能谨慎地、合法地使用其庞大武力,则美国可能重蹈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衰落的历史覆辙。

搬了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

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几年后,美国发现:以反恐为名发动的几场对外战争使其自身陷入灾难的泥潭。世贸中心遭袭击后,布什爬上一堆瓦砾废墟的表现,使他当即控制住了政坛,并一度使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有威望的总统。但几年过去了,反恐初期取得的成果现在看来是何等脆弱:政见分化,盟友交恶,反恐还使美国人的生活因此发生了变化。执政后期布什的民调支持率已经下滑到30%至40%之间,许多美国人不赞成对伊拉克发动的这场战争。法新社就此播发一篇题为《“9·11事件”以来混乱的5年》的文章,要点如下:

在导致近3000人丧生的空中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布什总统改变了美国的全球态势以及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这一切都是为了反恐。但是,几年过去了,起初取得的进展顶多看上去是脆弱的:阿富汗境内的战斗还在噼啪作响;暴力冲突使伊拉克部分地区陷于瘫痪;“反恐”的法律支柱倒塌。

与此同时,由于美国在以色列和真主党的战争中坚定地支持前者,美国与关系疏远的盟友改善关系的努力打了折扣。布什政府当时是透过反恐的棱镜来看待这场冲突的。民意调查显示,阿拉伯世界的人们仍对美国持有高度怀疑的态度。

兰德公司分析家詹姆斯·多宾斯在一个中东问题论坛上说:“9·11恐怖袭击事件已经过去几年时间了,美国外交没有成功地孤立恐怖分子,但却孤立了美国。”

布什的支持者对于有关批评不以为然,他们指出,几年过去了,但是美国没有再次遭到袭击,尽管伦敦、西班牙和印度发生炸弹爆炸事件以及挫败炸毁美国班机的阴谋一事是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大倒退。但是,在他的第二个任期进入第二年后,他的政治命运开始走下坡路,要保住他的遗产,他面临着严峻的斗争。

失望情绪之严重莫过于在伊拉克了。2003年攻打伊拉克是基于“9·11”之后提出的逻辑依据:威胁必须在变成“蘑菇云”之前予以应对。据伊拉克方面提供的数字,两个月来,仅在巴格达一个地方就有3200人在激战中丧生——这个数字超过了“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的死亡人数。自2003年3月冲突开始以来,另有2600多名美国军人丧生。

在国内,美国最高法院成功地阻挠政府审判关押在关塔那摩的恐怖嫌犯;由于使用的审讯手段,政府被指纵容刑讯逼供。政府说,一项电子窃听计划对于抓捕恐怖分子至关重要,但是该计划也遇到了麻烦,因为一家联邦法院宣布,未被授权的窃听属非法行为。

“9·11”袭击发生后恐惧笼罩着美国。俄亥俄卫斯理安大学教授肖恩·凯说:“事事都笼罩在伊拉克问题的阴影之中。”他还说,布什声称伊拉克是反恐战的主要前线,甚至相信这一说法的人们都感到不安。

本·拉登——布什曾经发誓“无论死活”都要抓住他——仍然逍遥法外,尽管由于美国领导打击“基地”组织的行动,他现在更多地被视为起一种鼓舞恐怖分子斗志的作用,而不是日常恐怖活动的幕后策划者。

有关反恐给当时布什政府带来的负面影响问题,法新社在另一篇文章中说,“9·11事件”以来,布什总统把反恐战争当成了包治百病的政治良药,然而对行将来临的中期选举,他的拉票能力恐怕值得怀疑了。

美国经济令人担忧以及伊拉克战争的死亡人数和费用与日俱增使共和党感到烦恼,他们也许会在议会选举中失去对参众两院的控制。虽然在安全问题上共和党的支持率通常高于民主党,但同期的民意调查显示,这种领先优势比“9·11事件”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脆弱。

“共和党人还有什么可谈的呢?经济?在伊拉克的进展?他们无法声称联邦预算状况有所改善。恐怖主义实际上是他们的唯一谈资,”美国佛蒙特州米德尔伯里学院的政治学教授埃里克·戴维斯说。

他表示,“他们所要做的是设法让恐怖主义和国土安全问题而不是经济或医疗保健引起的担忧成为选民心目中最突出的问题。”共和党议员和保守派评论员也颇有微词,他们对伊拉克的形势越来越感到悲观。迄今已有2600名美军在伊拉克丧生,另有几千人受伤。

戴维斯认为:“困扰共和党人的问题是,恐怖主义在选民心目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袭击事件刚发生的时候,它显然是最突出的问题,但后来它的重要性就下降了。”

越反越恐,让美国人很失望

近几年来美国反恐成效究竟如何,人们有着不同的评价。布什总统认为,伊拉克之战让美国更加安全了,世界也变得更加美好了。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里德则不同意,他说,“美国人民清楚地知道:在“9·11”之后的几年里,我们并没有如所应有和所期望的那样感到安全。”人们为何会有如此不同的感受?其实,美国的反恐战争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战场。

如果仅从国内战场上来看,几年来,美国政府确在反恐方面做了大量颇有成效的工作。“9·11”之后,总统下令成立了北方司令部,负责保卫国家安全;组成国土安全部,主持国内反恐大计;设立了国家情报总局,统筹15个情报部门。在机场、港口加强了对入境人流和物流的监测;对移民和外国人的入境审查与管理更加严密;对海内外电话进行了空前广泛的监听。因此布什不无骄傲地宣称,几年来,美国没有再发生类似“9·11”式的恐怖袭击。这就是为什么之后一年来民众对布什的肯定性评价仅在30%上徘徊;而对其反恐表现的满意度却要接近50%的一个主要原因。

然而,美国在海外的反恐表现却令美国人悲观。放眼全球,与几年前相比,恐怖活动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是越反越多,每况愈下。且从多伦多的炸楼密谋到伦敦的劫机策划,多半是针对美国及支持伊拉克战争的盟友而来,更不要说塔利班在阿富汗的回潮,教派冲突在伊拉克的加剧了。布什将伊拉克作为全球反恐的中心战场。然而后来主要民调显示:62%的人不赞同布什对伊拉克问题上的决策;69%的人认为伊拉克战争让美国的外交变得更加困难;63%的人认为伊拉克战争是不值得的;56%的人认为伊战是个错误;高达68%的人认为由于美国入侵伊拉克会招来更多的恐怖袭击,美国会为此变得更不安全。

人们在思考,舆论在追问:越反越恐,这究竟是为什么?答案是美国的反恐战略似乎出了问题。

首先,美国新保守主义者们“劫持”了反恐大业,他们在反恐的旗帜下,以一个虚假的理由发动了那场与反恐风马牛不相及的战争。这一方面分散并转移了反恐注意力和大方向;另一方面将一个本不存在恐怖活动的地方,变成了一个滋生恐怖分子的渊薮和实战演练场。

而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被否定后,美国又祭出了“民主万能”的旗号,决意树立一个辐射中东的民主样板。然而现实是,这个仰赖13万多美国士兵枪炮支撑的政权却在一步步滑向内战的边缘:教派仇杀让每天平均有100余人在爆炸中丧生。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靠武力移植民主是难以成活的。

美国不仅将反恐战争扩大化,还有意无意地将其意识形态化与宗教化。前总统布什接过了极端保守派的口号,将反恐定性为“西方自由民主社会同伊斯兰法西斯主义”的决战。布什在演讲中将恐怖分子分为三类:极端的逊尼派追随者;极端的什叶派追随者;自由社会中土生土长的(穆斯林青年)恐怖分子。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更发挥说,这是继上个世纪反对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冷战时期反对共产主义之后,另一场“反对伊斯兰法西斯主义的新的意识形态之战”。这样的定性近乎于宣扬“文明冲突论”,因此遭到伊斯兰团体的抗议。美国与伊斯兰关系理事会主席帕维兹·阿赫默德批评布什不该将“伊斯兰教”与“法西斯”联结在一起,他说,“这将会助长对伊斯兰教和美国穆斯林团体的敌视情绪的升高。”应该说,这样的定性的确存在着将反恐战争引向宗教对抗的风险。

同类推荐
  •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本书分析邓小平怎样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有利于揭示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从而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 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基于省、市、县政府关系的研究

    政府间关系:权力配置与地方治理:基于省、市、县政府关系的研究

    中国政府层级结构、法律地位、功能以及面临的问题决定了当前改革政府层级体制的突破口在于地级市。但是,中国现行的行政层级体制和资源配置模式已经将地级市政府的权力结构和利益结构制度化甚至法律化了,省级政府已经很难对市县政府的权力和利益作根本性的调整,地方政府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面临着动力不足、权限不足甚至是合法性不足的多重困境。因此,中国政府间关系的调整必须走出权力收放、无序博弈的局面,从整体上、自上而下地构建制度化分权体制,合理划分政府间的职责权限,用法律和制度来保障中央政府的权威性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自主性,使地方政府逐渐从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的“代理机构”转化为地方公共利益的“合法代理者”。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创先争优好组织

    创先争优好组织

    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甘肃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争先进、创优秀,努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各类难题破解,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涌现出一批好典型,创造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中共甘肃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编写的《创先争优好组织》系统总结和展示了甘肃省创先争优活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家有萌夫

    重生之家有萌夫

    重生醒来后的慕楚只有两个宗旨:一是远离渣男,二是抱住萌夫大腿坚决不撒手。
  • 元辰章醮立成历

    元辰章醮立成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日生存日记

    末日生存日记

    我拿着自制的尖木棍,重重刺进那头丧尸的后脑勺中!但是,木棍断了!尖头的部分还留在它的脑子里,另一头则被我握在手里。丧尸非但没事,反而更疯狂了!顶着血肉模糊的脑袋,回身朝我扑过来!
  • 为夫如意

    为夫如意

    不过一不小心捡了个匣子。不过一不小心打开了匣子。不过一不小心想将匣子里的东西占为已有。有必要将她一个21世纪辛勤老作的农民孩子送到这食古不化的荒蛮时代么?话说送就送吧。但真有必要再送她一个便宜男人,外加一便宜孩子么?苍天啊,大地啊!快来将这脑袋缺跟筋的男人送走吧。我要回去呀!
  • 天才农民的幸福生活

    天才农民的幸福生活

    田产方圆八百里,后宫佳丽十来个,农忙时,我喝着可乐看美女,农闲时,带着美女喝花酒。别动!美女,我田里那两个小南瓜怎么在你胸前?金钱,田产,庄园,美女,犹如滚滚长江水一般涌来。看普通屌丝如何逆袭,如何坐拥金钱和美女的主人。
  • 樱空瞬梦——末日邂逅

    樱空瞬梦——末日邂逅

    盛世之时突然降临的大劫,末日将近,战火弥漫大陆,最后的皇族血统。掌控空间之力的少女啊,樱花飞舞之际,回眸时便是大战之日······
  • 幻月梦

    幻月梦

    一切都是从那个游戏开始,那个叫做《幻月》的游戏。一个平凡的人一步步成长,错过、爱过、彷徨过,亦曾不知所措,亦曾豪情壮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悲欢离合,一切都不过一场梦,而我却似醒非醒。
  • 木灵公主

    木灵公主

    不是职业杀手,不是神偷,她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喽啰,却在意外之中穿越到一个不知名的朝代。可是………“你,当真不信我?”“我绝不会娶敌国公主做我的王妃”他那冰冷的话语。“我不知道……”她来到这里时自己身在谷底,她不知道她的身份是什么……摇摇晃晃的走在大街上,不知哪里是路,哪里是属于她的地方。她这一生,不后悔爱上他,只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她们之间的爱………“小鱼儿,他萧棭辰能给你的,我也可以给你”“小鱼儿,除了你,我绝不会在喜欢人别的女子”“我可以等你,不管结果如何。”他一代皇帝却为一人狼狈一身,只默默地付出。一面冷言冷语,一面热情似火,谁是她命定之人?她会选谁?敬请期待!
  • 逆界转换

    逆界转换

    高中学生张言尘,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和几个朋友下获得了一种叫做转换的能力,来到了平行于自己世界的另一个世界:逆界。在这里开始了一段不一样的修炼生活。奇特的属性内力,强大的炼兵,众多的炼武者,独特的器灵,冥冥之中的宿命,双重交替的来回转换,不断变强的同时,一切似乎早有安排……他的结局又会如何?
  • 网游之覆手遮天

    网游之覆手遮天

    一屌丝连房租都交不起,终于在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位少女,其留下的游戏头盔使他改变了一生,成为了虚拟网游那唯一一位能够覆手遮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