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1100000011

第11章 朱元璋的1号敌人——陈友谅(3)

为了此次迎战朱元璋,陈友谅是加紧备战,修造战船,这次陈友谅吸取上次的教训,造了一种更大型的巨型舰船,这种大型楼船高达数丈,表面刷着红色的漆,很是有中国特色(中国红的颜色),每艘船有三层,还是楼房式的,再通上电话那就更便捷了,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了。设置走马棚,上下楼层人说话听不见,看来还真得用电话沟通了,这样做的目的非常的明显,就是无论哪一层的将士因为敌威不想征战的时候,都不会影响其他层士兵的战斗气势。可谓是用心良苦啊,不知道陈友谅的脑细胞死了多少,想出这样的招儿来。并且,舻箱都用铁包裹着,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船的坚固度。

另外,当时的陈友谅处在长江上游,可顺流而下,向东进攻朱元璋的核心地区。并且可以想象一下,处在下游的朱元璋心里是多么的不开心,人家在上游,想想就觉得恶心,因为你不知道在上游的人会不会使坏在水里放点什么东西,或者自产一些东西放在里面,总之这个既成事实像是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盘踞在老朱头顶,老朱心里这个窝火啊!

并且更加可气的是,自从有了这样的新式武器,陈友谅就一直在老朱身上试验,老朱觉得自己俨然变成了试刀的病人了,于是心里更加不爽,发誓就算拼尽性命也要干掉这个欺人太甚的陈友谅。

但凡成就好事都是要经历一些磨难的,你没见言情小说里的男女主角最后能在一起都是要经历差不多九九八十一难,现在老朱虽然不是在谈情说爱,但是情况也是不怎么容乐观的。一直在介绍朱元璋的一个大敌,不能忘了他另外一个敌人,那就是张士诚。1363年2月,张士诚的部将吕珍突然进攻安丰(今安徽寿县),此前小明王受到元军的压迫已经又回到了安丰,现在的小明王处境危险。情急之中,小明王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得到消息后,觉得从道义、名分上自己都有义务援救。为什么这么说呢?他觉得小明王毕竟是主公,作为部将见死不救,还算什么豪杰?将来谁还相信自己?自己的现在都是依靠这样的信仰走过来的,这些生死兄弟就是因为这些才紧紧联系在一起,我老朱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这份情意我一定要讲。更何况救了小明王,将来自己的威信更是会大大增加,到那时候还愁天下的仁人志士不归顺我朱元璋?另外现在的形势根本不容乐观,如果小明王被杀,那么一定会影响这些起义军的作战士气,刘福通和小明王都在安丰,其中一个死了,另外一个也不会侥幸逃脱敌人的黑手,自己起义半天,累得天天吃不好睡不香的就是这样的下场,那是不是有点惨呢?这样的负面新闻最好还是不要有为好。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件事遭到刘基的强烈反对,刘基觉得现在的小明王其实早已是实际上的傀儡政权,因为从一开始他就只是一颗棋子,既无政治上的影响力,更谈不上军事上的号召力。红巾军起义之后,大家从开始时的同林鸟早已是各自飞了,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韩林儿早已经没了宗教上的凝聚力。何况这个“张无忌”既没有绝顶武功,身边更无高手环绕。这个韩林儿是个胸无大志的人,性格应该是比较软弱的那种,属于软柿子型的,可以被别人随便地捏来捏去,估计他也不会生气,因为他没本钱生气,那不如自得其乐的好(“林儿本起盗贼,无大志,又听命福通,徒拥虚名”)。

另外,朱元璋此去肯定不会是单枪匹马地上阵,一个人去,说好听了是舍生忘死,说难听了就是真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理所当然地会带大军前往,那就不得不防着点陈友谅这个奸贼。现在你还没出远门呢,军队还在家里,那小子就一直试图在你头顶拉屎撒尿的,这你要是一出远门,十天半个月的见不着人影,那我们在家还不是活受气啊?我们现在的基业很可能就被那家伙一把火烧没了,绝对不能给陈友谅这样的可趁之机。按理说,刘基的分析是十分合理的,把个形势说得非常透彻,但是,无奈啊,这个朱元璋是个硬耳朵的人,根本不听这套,任凭你刘基是摇胳膊还是晃大腿,我就一条道走到黑,你能把我怎么地?到最后,刘基也没有打消哪怕一点朱元璋前去安丰的决心,这脾气真够硬的。并且,虽然吕珍只是张士诚部将而不是张士诚本人,但这样行动同样违背了先前制定好的策略,即先干掉陈友谅再去干掉张士诚,如果去救韩林儿。那顺序不就乱了吗?

其实,长期以来,朱元璋遵循“缓称王”的韬晦之略,一直奉小明王韩林儿为主,外界只知道朱元璋效忠小明王,却不知道朱元璋其实在暗度陈仓地悄悄积蓄自己的力量。这招着实厉害,蒙骗了多少世人的耳目,关键是为老朱赢得了时机,使这厮的实力是得到了有效的保存和稳步的发展,而这正是老朱的目的。但后来刘基来到朱元璋军中,就提出应该摆脱小明王的牵制,在适当的时候亮明自己的旗号,争取主动,以利于争夺天下。刘基认为,随着朱元璋力量的不断壮大,很快这个韩林儿就会失去利用价值,一个已经失去利用价值的人,你还一直效忠他不是在自己堵自己的财路吗?现在小明王被逮捕,就是上天要他亡,正好顺应天意,省得日后自己解决掉他,还要背一个欺君犯上的弑君之名,但这时朱元璋不仅不摆脱小明王,还要去亲自援救他,刘基当然要反对。

朱元璋最终是自己的大腿拧过了刘基的胳膊,他亲自率军北上,赴安丰营救小明王。

再说朱元璋前往援救安丰,经过徐达和常遇春力战,虽然刘福通战亡,但是攻克了安丰,救出了韩林儿,但是此时的朱元璋却犯了一个实质上的错误,在救得韩林儿之后,突发奇想想要扩大战果,进而夺取庐州,尽管遭到将士的一致反对,这个硬耳朵的老朱仍然是一意孤行,并且比救小明王还要坚决。为什么呢?我觉得此时的老朱应该是很郁闷的,因为虽然救得了小明王,但是你会发现他是多么累赘,这一路走来,遇到的敌人无数,这个韩林儿在前面已经说过了,是什么都不行,武功、谋略,要嘛没嘛,这不就是一活累赘吗?为了发泄这种郁闷之情,老朱只好再依靠打胜仗来消磨掉这种与日俱增的郁闷,夺取庐州就是这样的目的,现在就正在与张士诚的军队进行激战。

趁人不防打洪都

正在老朱与张士诚的激战正酣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后方突然传来陈友谅调动大军攻打洪都的消息,朱元璋登时就吓出了一身冷汗。心里对刘基这个佩服啊,果然不出刘基所料,陈友谅这厮果真在背后下黑手了。而且,更让人抓狂的是,如果陈友谅顺江而下,不攻打洪都,而是直攻应天,后果将不堪设想。赶紧撤,赶紧从庐州撤军!

当然这个陈友谅不攻打应天却转手攻打洪都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孤注一掷的决断。至于他为什么会做出如此缺心眼的决定,很多军事学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我想更大的原因应该是陈友谅有显摆的成份在里面,我陈友谅不干偷鸡摸狗的把戏,你朱元璋没在家我就不去你家串门,去了人家会以为我看上你老婆了。更何况,我自己的武器如此精良,我要跟你正面决斗,这样,让世人知道虽然我是一个打渔人的儿子,从小没钱没势,但是我品行高尚,不再是小时候那种总是干偷鸡摸狗的勾当的形象了,朱元璋,我等着你跟我干了!

此时的洪都被包围得很严,朱元璋得到消息时,洪都都已经被包围一个多月了,朱元璋下令要求洪都守军再坚持一个月,自己会亲自带兵来援救。可见那时候的科技是多么不发达,如果赶在现在一颗洲际导弹过去,所有的敌人也就都成了炮灰了,还用下什么再等一个月的命令啊?

这边刚下完令,朱元璋又下令徐达和常遇春带领军队,赶回应天,以防万一,并调集舰队从水路前往洪都增援。七月初六,朱元璋亲自率军援救洪都,而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得争取时间,不能让洪都失守。因为洪都的战略意义就是现在的中东位置,一旦失守,朱元璋的妻儿老小、朱元璋旗下的百姓将彻底被划拉到陈友谅脚下,那时候还能有活路吗?朱元璋没有乱了阵脚,而是冷静地派自己的侄儿和心腹大将邓愈一起守卫洪都,历史的重担落在了他们二人身上。

还得再说一下这个朱文正,这个朱元璋的亲侄子。然而,朱文正的表现却让人难以相信他会是一名优秀的将领,在洪都城内,朱文正是终日花天酒地,不务正业,下属都对他很不满,但碍于他是朱元璋的侄子,没有人敢出声。那时候的人都不是傻子,明白人家朱文正靠山硬得很,自己何必非得拿鸡蛋撞大山找死呢?

但是,你知道吗?每个人都有两面,一般人在人面前只露一面,就很容易让人误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忽略了另一面。朱文正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朱文正接到朱元璋给洪都方面下达的命令“誓死保卫洪都,等待大军来援!”以后,平日只知道青楼女子姓甚名谁的他,此时突然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迅速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以一个最高长官的身份用坚定的口吻对每一个将士说:“城亡与亡,我等誓死保卫洪都城!”很有大将风度吧?所以说人不可貌相!随后,立即分配兵力防守各个城门,接下来朱文正和洪都守军们将要面对的是60万大军——当时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庞大、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而洪都保卫战也给世人制造了一个了解朱文正的契机,证明了朱文正绝对是一个不出世的军事天才、韬光养晦的真人。

陈友谅相中了看似容易进攻的抚州门,亲自指挥兵士进攻,并立于船上督战。洪都保卫战打响了,六十万汉军在陈友谅统一指挥下,对洪都城发动了一波又一波的猛攻,城楼上的守军与敌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

城外,数十万敌军展开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不分黑夜白昼。汉兵准备得很充分,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个簸箕状的竹盾牌,这样石头不能伤了你,再加上威力巨大的撞墙机,一下子就能把城墙撞毁二十余丈,很是吓人。眼看着敌人就要冲进城来,音乐骤然响起,邓愈出场了,邓愈守军一排人忽然从墙后钻出来,个个手持火铳,噼里啪啦一阵狂扫,枪声响处,冲在前排的汉兵全部被打倒。如果换做弓弩,威力即使比火铳大,也吓不住汉兵,毕竟大家见识过,也玩过,射个鸟,比个赛的。但现在眼见敌人手持喷火冒烟的怪家伙,并且声音震耳欲聋,汉兵一时懵了,这是什么东西,会响,打在身上还能要人命?登时胆怯,吓得屁滚尿流而去。那这火铳究竟是什么东西呢?就是现在的手枪了。火铳之物,发明制作于元朝中后期,战争中使用得并不多。不过,火器早在南宋对完颜之水军作战时就第一次使用了。只是汉军平时不看新闻也不读报纸,所以不知道这是什么,还觉得是什么神物呢!宋元更迭之际,忽必烈把这些东西发扬光大。江南人心灵手巧,朱元璋属下大将邓愈脑子活,先人一步,把这些“玩物”用在战争之中,果然效果惊人,着实让邓愈在人前彻底威武了一把。

一顿狂轰后,陈友谅督战队斩杀汉兵数人,剩下的活人咬咬牙,又重新冲向城边。没办法啊,前进也是死,后退也是死,还是前进死得光荣点。守城兵士在城门处和城墙倒塌处立了好多的木栅栏,权当是暂时的围墙。

但是战争还是很惨烈的,英勇的守军还在日日夜夜地拼死抵抗。成千上万的箭离开战士们的弓疾速地射向敌军阵中,箭阵如黑云般遮盖了整个天空。

一个个将士倒下了,又一批将士从后面扑上来,踏上战友的尸体,挥舞大刀砍向敌军。一个接一个的头颅骨碌碌从城楼上掉下来,整座城墙都变红了,护城河的水可以拿来给布上色了,只不过舀水的时候会比较费劲,因为河面上漂浮着的都是无数将士的尸体。

人在有信仰的时候,往往会变得天下无敌似的,仿佛身上有使不完的劲,现在守城的将士就好像被打了兴奋剂一样地充满了力量,他们没有一个后退一步,他们坚信援军会到来,他们坚信自己可以守得住这座城市。

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一个能够调动大家气势的人出现,能忽悠住大家,能把大家心里潜藏的实力拉出来,这是很重要的。这当然要交给朱文正了。朱文正能在青楼里混得如鱼得水,除了有钱,还得能忽悠,有好的口才,女人除了爱钱,也爱能花言巧语的男人。为了鼓舞将士,朱文正亲自统率自己的亲兵,登上城楼,现场一顿说,把将士的士气调动起来,随后与战友们站在一起,用大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抵挡60万敌军一番又一番的猛攻!渐渐地守城将士占据了主动,在洪都守军强硬反击之下,汉军只能退出城外。朱文正忙派人修补城墙。

由于洪都将士奋战死守,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85天,长达3个月,都未能攻破洪都城。这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能守城的著名将士啊!怪不得陈友凉赞叹道:“朱元璋座下猛将如云,竟还有朱文正此等军事奇才,若能效力于我,势必如虎添翼!”只可惜历史没给陈友谅这样假设的机会。守城将士最终坚守到朱元璋的大军到来。

此时的陈友谅在力战85天后,也是精疲力尽,现在听闻朱元璋大军赶到,马上撤军,双方被赶到历史的拐角点——鄱阳湖一决雌雄。

临时会议振人心

陈友谅仓惶退出洪都城,可以说是气急败坏、恼羞成怒,本来还指望着能靠着攻下洪都城火一把呢,这下可好,全叫朱文正给扒了。

但是此时的朱元璋确实冷静异常,本来救小明王就是一个错误,再加上自己一意孤行要攻打庐州,现在一定要好好思量,三思而后行,不能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否则,一定会在阴沟里翻了船,让自己的前途毁于一旦。

再说陈友谅兵败应天城下,又丢了都城江州,只得仓惶逃往武昌,不仅元气大伤,而且内心也实在沮丧得很。虽然武昌城暂时还在他陈友谅的手中,但徐达等人的大军已经开始进逼武昌,如果武昌再度丢失,他陈友谅就几乎无处可逃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日子里,陈友谅整天战战兢兢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似乎只有在武昌等死了。可就在这当口,朱元璋的内部接二连三地发生降将叛乱事件,刘福通的北方红巾军又发生了重大变故,朱元璋便暂停了对武昌的军事行动。这样一来,陈友谅就获得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同类推荐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4)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精选了毕加索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毕加索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徐悲鸿从穷小子到大画家的故事

    徐悲鸿从穷小子到大画家的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卖苹果的乔布斯

    卖苹果的乔布斯

    在iPhone 4S发布的前夕,乔布斯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今后苹果产品的发布会上,我们再也无法看到乔布斯的身影了。2012年7月26日,已经去世的乔布斯被《时代》杂志评为历史上美国最具影响力的20人之一,这个称谓可谓是实至名归。对于乔布斯的离世,整个世界都感到痛心……这本《卖苹果的乔布斯》是“小蓝狮子财富名人”其中一册,讲述了乔布斯的故事。
  • 良知与担当

    良知与担当

    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激情与偏执,始终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法国人的浪漫和睿智成就了他们在20世纪知识界的独特地位。通过对20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全景式描绘,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知识社会学的最标准范本的生动而又深刻的解说和记录。
热门推荐
  • 诛魔仙侠传

    诛魔仙侠传

    这算啥事?穿越后,倒霉遇上退亲就算了,还要叫一条大黑狗作叔?他奶娘的,这里的妖怪,全是从西游记跑出来的呀!幸好咱老爹给咱留了一把绝世魔剑,还有家族可以进阶的玄功。可是,有个自私自利的死人妖,从绝世魔剑里跑了出来,要命呀......还有那个超级无敌老爹,你给我留那么多线索,全都指向了一千年前,到底想说啥?好吧,不管啥罪过,我一个人扛,老天爷生就咱这副肩膀,就是为了挑重担的。但是,超级老爹,我可没心思去收拾你的那个烂摊子呀,我不是那个命。还有美女呀,我宁愿救你十次,也不愿亲你一口,那可是我的初吻!......老头,你有种再让我穿越一次,看我不死给你看!
  • 越鹿重生四十九日双魂之人

    越鹿重生四十九日双魂之人

    现世任务失败,坠崖偶遇重生门,遇蓝鹿寄魂重生,不料重生之生与她命劫相克,,却意外给了身体原主四十九日新生。期间,成为他的妃,却用两种个性面对他四十九日,可一个她爱上他,另一个她,心却另有所属,四十九日后,她是该跟随自己的本意,还是完成‘她’最后的愿望,去寻他
  • 网游之魔道传承

    网游之魔道传承

    这是一本武侠类的网游小说。李念是最后一批从地球去往玉蓝星的人类,带着无意出现在脑中的一幅图,进入到游戏之中,夺取传承。游戏中的异类,现实中的傻子,是说我么,我全都不知道。游戏中的挫折,现实中的无奈,那都不是事,全部让我来解决吧。游戏中的人物,是否只是一串数据。游戏中的武学,是否只是一片虚拟。如果不是,那这一切从何而来?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独孤九剑......这就是你们自信的根源?看本山大王打哭你们!
  • 初起暖阳

    初起暖阳

    何影帝第一次与颜亦暖对戏时,只觉得这姑娘长得忒好看了还会演戏。第二次见面,看见颜亦暖喝的烂醉,他好心停车让她上车结果她吐他一身,他黑了脸。第三次见面,这姑娘特别怂的将那天晚上的衬衣递给他,很认真地说:“我那天晚上没吃东西就喝得酒,真的真的!!”何影帝:“……”
  • 你!休想逃出偶手心!

    你!休想逃出偶手心!

    内容简介:同年同月同日生滴若若跟海洋从小就有约定。如果,世界上没有那个叫做“张宇浩”滴小子,再如果他们没有遇到这个叫“张宇浩”滴小子,那么若若跟海洋一定会像童话里滴公主跟王子一样,永远这样过着幸福快乐滴平静生活。可是,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一个帅滴掉渣,拽滴脱毛滴小子叫做“张宇浩”!若若跟海洋就是遇到了这个小子。于是海洋跟宇浩便成了,势不两立滴绝对敌人!汗,大汗,狂汗,瀑布汗,成吉思汗……这个世界全乱了!但是!“你!休想逃出偶手心!!!”
  • 我是个不朽的罪人

    我是个不朽的罪人

    第三次的世界大战,已经拉开了序幕。当战争结束后,人性得到了进化。战争,源于人性的自私。当某一天自私从人性里剔除,人类就会无比的强大。共荣!成为了那次灾难后,人类的精神所向。最终!人类变成了一个整体,开始去征服宇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与各种矛盾利益的冲突!在23世纪中期,人类爆发了战役。那是一次无法挽回的伤痛,战争将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毁灭。在那次灾难后,星球上的一切资源都被摧毁殆尽!为此,我们只能遗弃家园逃亡它地,寻求新的区域生寄。希望能再驻起一片,新的文明区域!将文明重铸,让种族延续。
  • 消除一切闪电障难随求如意陀罗尼经

    消除一切闪电障难随求如意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校园益智寓言

    校园益智寓言

    本书由冰子、李爱眉主编,大部分为孩子们写的寓言,小寓言里有大智慧。
  • 千映邪阳

    千映邪阳

    蕴菡花海里的诺言,终究给两人带来了此刻的改变。是分离还是相聚……“小哥哥,长大后我要嫁给你。”“好,等你长大我娶你。”……
  • “坏学生”成功定律:“坏学生”成大器的8种能力

    “坏学生”成功定律:“坏学生”成大器的8种能力

    哲人说,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话虽平淡,却值得深思。之所以说人生如戏,是说它的无常,它的出人意料。譬如说,父母望子成龙,呕心沥血教育出来的却是个庸才,这样的事,难免让人扼腕唏嘘。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于是他们就按照自己所谓的“成才秘笈”教育儿女,甚至越俎代庖地为孩子作着很多关键性的抉择,譬如说,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很多的老师也是如此,他们注重的是学生的成绩,是否听话。于是,是否听话、成绩好坏,成了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好坏之分也由此而来。在他们的眼里,好学生,就是成绩又好,又听话的学生;坏学生则是成绩差,不听话的学生。父母和老师常常以好学生为荣,以坏学生为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