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0900000045

第45章 政见与主张(11)

白士美先生上次演说民国国家税与地方税划分之必要,其大旨似欲以美国之成法为吾国之考镜,其渴望中国之进行,极有研究之价值。惟共和国民,人人有研究政治责任,微白先生言,吾人亦应研究。惟美国合十三国为一大国,与吾国情形不同。吾国各省向来听命于中央,系统一制度,美国系联邦制度。粗观之似无甚大异,实则不同之点甚多,故进行手续亦难强合。

民国虽云成立,实则如开店之初,仅挂招牌,内部之如何组织,现尚茫无头绪。即如军政固应归中央政府主持,但现在各省军队甚多,中央令各省裁撤军队,各省必向中央政府要求款项,中央无以应,军队即裁不成,政府亦无法令各省之必裁。余如赋税一项,各省有供应政府之义务,但各省需款过多,供应与否,由各省自便,愿供应者供应之,不愿则中央亦无法必令其供应。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总之,以经济困难致实业、教育、商业均未进行。欲谋政治之完备,固属非钱不行,欲谋国家税与地方税之划分,必须视国家行政与地方行政之范围何如,始有所依据。据鄙人意而言,如军政、外务;吾国无所谓外交,故日外务)、财政、司法、矿务、渔业、铁路、垦殖、交通、邮政以及国家办大工程;如开大河之类)、国家银行、国家大学等,皆属国家行政范围,宜由中央政府主持。至地方行政,又须划分地方官行政(地方官受中央之命令)、地方自治团体行政二项。如民政中之警务、卫生、税契、宗教、产业、教育六项,属之地方官行政范围。他若地方财政、地方学校、地方实业、地方工程、地方交通以及公园之类,则属于地方自治范围。国家行政与地方行政之范围,俟四月一号国会成立后始可于宪法中规定之。国家税与地方税之规则,总视两方面需款几何再行支配,然后由国会监督政府,议会监督地方,国基方能巩固。

吾国地方过大,照鄙人意见,尚须划小(言一省太大再划分之),只定上(即省)、中(即县)、下(即城镇乡)三等阶级,并须将繁盛之城别立一名目(府),总视人口商业之如何以为衡。照现在情形,尚须略为变通。

答匿名氏驳词

(1913年3月15日)本文原载1913年3月15日《民立报》,署名教仁。

吾人曩者在上海国民党欢迎会中演说中间,颇有言政府外交、财政失策之语。当时不过略述现在政况,以为应答之词,初非发表政见,乃不意经数日后,京中乃有某氏者,匿名投稿各报,大肆辨(辩)驳,似以吾之演说已击中要害,非反驳不能已者。上海《时报》北京电谓是某当局,盖官僚卒徒,无可疑者。其口吻如村妪肆骂,牧童斗殴,满纸妄语,且不书姓名,非丈夫之行,亦非负责任之言,本无再辨(辩)之价值,惟其中排挤诬陷之处甚多,官僚之派,实为国蠹。近日以来,造谣生事,捏词诬人,使民心惶惑,国事败坏,实为不鲜(如谓黄、宋运动黎元洪为正式总统,赣、皖、闽、粤联络独立等之谣皆是),故吾人对此,不能不一为疏辩,以听世人之判断焉。

原文曰:“宋君谓民国成立,无一外交,有之则为库伦问题。兄弟七八月间在京时,库约尚未发生,即时以桂太郎游俄目的与满蒙危机说诸政府,亟为事前之筹备。而总统等狃于目前之安,置之不问,及至俄库私约发生,政府亦无一定办法云云。又言曩者列国对于中国问题,倡保全领土、机会均等之语,姑无论其是否出于诚意,而此所谓保全领土、机会均等之说,实足以维持中国现状。中国十年以来,外交界即少绝大危险,职是之故。今政府不特无外交手腕,并不知维持此种外交关系,适以授外人莫大机会,故俄人首与库伦缔约,破此主义云云。凡言外交,必明大势。大势云者,非仅一隅一国之谓,所谓世界智识,吾国今日,明此盖寡。宋君乡里之见,未易骤语及此。自日俄战后,日俄、英俄、法俄三者缔约,均有保全中土、平均机会等言。当时朝野,相率庆忭,道此泰山可恃,盖与宋君今日见解正复相类,初未料有绝大危机存伏其中。盖自世界潮流移于东亚,中原沃壤,势在必争,群知互角非利,则相率让避以杜战祸。宋君所谓足以维持中国现状者,殆即指此。然列强侵略雄心,决不因是而沮。其在中国本部,划定势力范围,各挟工商路矿诸权,以为无形侵略;其在中国边地,划定界线,各藉交通兵力,以为有形侵略。日于东省,英于西藏,法于滇粤,俄于蒙伊,尤有密接关系,分道扬镳,各不相犯,犹恐四者毗连之处,或有抵触冲突之嫌,于是互立协约,暗定界线,专意经营,无事顾忌,名曰保全,实图侵略。宋君瞆瞆,尚谓中国十年以来,外交界无绝大危险,不知中国外交失败,胥此十年酝酿而成。即如库约,远在前清辛亥之夏,杭达亲王偕同二达喇嘛私赴俄京,俄即有不派兵、不置官、不殖民三款之要求,与今日要求条件正复相同。惟彼雨雪,先集惟霰,侏儒之见,傥在目前,与言因果,非所知耳。”

答曰:某氏所驳,实无一语中肯。吾之演说,何尝以各国保全中国为可恃?某氏痛陈各国有形侵略、无形侵略等语,天花乱坠,扬扬得意,以为独明大势,独有世界知识,岂皆知吾等为新闻主笔者,数年以来,日日作论说之口头禅哉?吾人前此虽日日以此语恫喝政府,警醒国人,然其实则中国自庚子之役以来,得以平安无大危难,是否由于各国之保全领土政策,明眼人自知之,使各国不持此政策者,今日之中国又当何如?使无日本反对俄占满洲,而击退侵略派之俄人,今日之中国又当何如?此尚可以强辨(辩)耶?不过以堂堂中国,受人保全,实属可耻之甚。然事实如此,讳无可讳。吾国人而果警觉者,则正宜知保全之策不可恃,且不能久,由是急起直追,利用此机以修内治;且宜操纵得法,使此保全之局尽势延长,能延长一日,即吾多得一日之利,三五年后,国势稍定,则可再图良策,此极平稳之道也。某氏谓中国外交失败,胥前此十年来酝酿而成,然则将谓设无前此十年保全之局,中国外交必大得胜利乎?请有以语我来也。

原文曰:“宋君又言,去年七八月,库约未发以前,曾以危词说诸政府,未见采用,引为深憾。夫蒙库独立,始于前冬,去秋进言,已明日黄花;且所建白,仅及危状,当时险象昭著,尽人皆见,何待宋君?宋君果有先知卓见,则当于库约未订以前,发抒抱负,筹画蒙边。宋君曾任国务员,曾长农林部,蒙古平畴荒漠,宜垦宜林,果有先知,首应经画,何亦尸位素餐,毫无建树,终日晏客奔走,惟内阁总理之是争?争之不得,乃于事后为是快心之语,是岂稍有人心者所愿出哉?”

答曰:某氏爱国过甚,有春秋责备贤者之风,甚佩。惟库伦独立,既在前冬,当时吾尚居革命军中,无缘得见袁总统及现政府诸人,故明日黄花,亦是无可如何,此罪当从末减。去岁到京,吾人自知甚明,自维无先知灼见,不能于库约未订以前发抒伟抱,故只于滥竽国务院时,时唱危言,欲请政府速解决库事。当时以农林总长而主张他部事,曾受“宋钝初只好干涉他部职事,真是奇怪”之讥,自知不容,乃不得已只就自己所宁者,拟定边境开垦、移民、殖林诸法律案,及外蒙设垦殖总管府,内蒙、满洲设垦殖厅诸官制案,提出国务会议,以图实边保境。乃不幸唐内阁倒,吾亦辞职,此等方案,闻以俄人方要求我国不得移民,作为罢论。辞职以后,诚日日运动无暇,未尝进一言,然以既不在位,则不谋政,想不因此应受溺职之惩戒。及至秋间,闻日本桂太郎将赴俄,吾忽有所触,往见赵总理,谓恐有第三次《日俄协约》发生,此次协约必不关满洲事,恐内外蒙古将有瓜分之忧,宜即时与日本提携,除去日人向来对项城之恶感,免其与俄合从,协以谋我,则库事或易解决。赵君甚然余言。未几,又见袁总统,谈及外交事,吾亦以此为言,并谓宜速解决库事,即俄人代要求之三款,万不得已时可让步者,亦宜忍痛让之,否则延之既久,另生枝节,将来虽欲忍痛让步,以求解决,亦恐不得。总统亦以为然。其后未见政府有何进行,盖赵君当时未管外务,袁总统方恃外交部得人,而陆外相子兴正患病剧入医院,故遂无所事事也。吾对库事只见及此,故不能特别有所建树。某氏既责之,其有何高见以教我耶?又吾忆当吾建言赵总理、袁总统时,座中只有言者听者二人,未有第三人也。吾所言仅及危状,不知某氏又何以知之,某氏能亦见教乎?

原文曰:“夫天下安危,匹夫有责。矧当民国,同为主翁,无可辞咎,无庸卸责,若必追原祸首,则敢以一言正告之,曰:库约问题,实误于国民党。临时政府初成,国民党人实揽国务。总理以次,多半党员,凡诸施设,谘而后行。当时库约虽未成立,而俄库秘密关系,早已喧传。少川总理熟觇外情,谓彼方思逞,我宁冷淡,且所要求无可承认,不如置之。唐君此言,是否党中公意,姑置勿论,揆诸当日情势,亦系确有见地。嗣孙、黄北上,总统前席谘询,亦以俄谋方狡,俯就非计为言。迨唐君解职,梁氏继之,外交政策,一循前轨,遇有疑难,仍前谘询,是一年以来,外交关系,悉国民党中主持。吾人深维同舟共济之言,初无事后追寻之意。宋君乃以个人位置之关系,不惮文过饰非,造谣贾祸,将谁欺?欺天乎?”

答曰:此款非驳吾演说,原可置之不理,然其词评及国民党,吾国民党员也,虽不能造谣以诬害他党,然尽忠本党,乃本分也,故亦辨(辩)之。唐君少川固吾党党员,方其当国时,曾屡计及库事,吾亦屡言之,有外交总长陆君未到任,乃暂待之。乃不幸未二阅月,而唐君去位,其间唐君虽有责任,然“我宁冷淡,不如置之”之言,则未尝闻;或唐君非在国务院所言,而对某氏亲言之,则不可知。然私言何足代表政策耶?至孙、黄北上,袁“总统前席谘询,亦以俄谋方狡,俯就非计为言”,此事吾人未之前闻,某氏又岂亲见之乎?唐君解职,继者为陆氏,继陆者乃为梁氏。谓外交政策,梁氏一循唐氏之前轨,岂非怪谈。国家易一内阁,原由于各有政策不同,继唐者岂自无政策,又何肯一循唐氏之前轨?此外,吾国民党人,日日处于被攻击之地,自保不暇,当亦无有条陈外交上之意见者,乃谓库事实误于国民党,一年来外交,皆国民党中主持,果何所见而云然耶?果谁文过饰非而谁造谣耶?果谁欺天耶?

原文曰:“原文中言,内政万端,其要莫如财政。政府理财方针,只有借债。唐少川先生当国时,与六国团商借六千万镑,亦并无苛刻条件之要求。及至京津兵变后,六国团以为现状未固,始有要求条件。唐未承认,遂中止。及熊希龄任财政总长,一意曲从,将承认其条件,阁员多未同意,唐内阁遂倒。今政府以借六千万镑太多,改为一千万镑,其条件之苛,同于埃及;且盐税为收入要项,今以作抵,后此借款,无物可质,是正式政府成立以后,虽欲借款而不可得也云云。凡论一事,必综前后情形,细心研究,方得正言解释,若不问因由,信口雌黄,是谓狂吠。向以宋教仁为国民党中重要人物也,今乃知其不然,何则?以其于党中前后经过事实尚未了了也,亦既昧于事理,方宜洗心息虑,偏欲鼓舌摇唇,淆乱是非黑白,我又胡能已于言哉?原文中开端,言政府理财方针,只有借债,似不以借债为然者;结论则又以盐税作抵,将来借债,必致无物可质,正式政府成立后,虽欲借债而不可得,似又深以借债为正当者,先后矛盾,其谬一。”

答曰:吾谓政府理财方针,只有借债,乃嫌政府不谋其他理财之策,何尝有不以借债为然之意?与结论所说,有何矛盾?

原文曰:“原文中唐少川当国时,与六国团商借六千万镑,并无条件,迨京津兵变,六国疑我内状未固,始有要求。查唐君于三月十三日任为总理,京津于三月二号、三号兵变,未任总理,安能当国?所谓商借,所谓条件,所谓前后参差之处,直是见神捣鬼之谭,其谬二。”

答曰:此段直是发梦呓。查统一成后,唐氏于二月末偕吾与蔡、汪等北上,欢迎项城南来。抵京见项城时,唐君即言四国银行团借款可成,先垫若干(证以下文二月二十六日唐君之电,不益可信乎?),并言日俄二国,亦当加入。吾当时曾赞成日俄加入。盖吾等未到京以前,项城已遣人与银行团交涉,唐君至,益有头绪,其条件虽未详议,然未闻有监督财政之说。及三月二、三日京津兵变,数日后(不能记忆何日,似是九日)银行团乃致函持异议,不再交垫款。唐君愤,乃商借比款。厥后比款成立,唐君乃南下,至南京组织政府。以前虽未正式就总理任,然前后一切借款事,非唐君当之而何?又果谁是见神捣鬼耶?

原文曰:“南北统一后,南京政府要求巨款,初以三千万为言,嗣减至一千万元(合七百万两)。初议由道胜银行借拨,嗣沪汉各处竭力反对,改由华比银行,筹借金镑百万,拨宁应用。至大借款,当时只有四国,并无六国,所提条件,先甚严厉,几经驳折,渐就范围。国民党中,忽发奇想,主张民捐,力斥借款,议遂中辍。迨民捐不可终得,而巨款不能不借,会议再开,要挟益甚,以迄今日,未底于成。此借款开始以来大略情形,有案可稽,有人可询。彼宋教仁既未身亲,只能耳食,妄语欺人,抑何可笑!甚(其)谬三。

例一:元年二月二十日,南京政府电:巧电悉,现时南方维持必要之费,约三千万以上,请速设法,合借应用。

例二:元年二月二十六日,唐前总理电:因阻雾,今日始到京。四国借款团所拨款,系知南京急需,故商允先垫七百万两,无合同,无借券,亦未谈及利息期限,且北京亦未借用一钱,应俟将来大借款合同时,再交参议院议决。

例三:伦敦《泰晤士周报》上年一月三号论说:(前略)六国借款计划,本属过巨。中国自视庞然,需此非急。六国今始了然,因遂此辍。此后列强各就其关系所在,自用借贷。其与中国商务有密切关系者,应向俄国代为缓颊,或以小款贷之,以解眉急,否则破产在眉睫耳。

例四:上海《汇文西报》二年二月五号论说:借款问题不至全然绝望者,有二故:一因中国政府急需巨金;一因列强均愿维持袁政府,借以保全各国利益。”

答曰:见此段,可谓自首造谣之罪。南京政府何尝有三千万或一千万之要求?所举二月二十日南京之电,当日并无其事,有总统府财政部成案可查,明明捏造可知。廿六日唐君之电,虽言七百万应南京急需,然乃指南京政府所管之各处需款而言,其后七百万亦未尽归南京。吾虽未全记忆,然武昌曾给五十万,上海三十万,乃是实事。此外当再有之。至南京所用者,亦皆切实,有报销可稽,请查财政部案便知。试思之,北京现在每月经费若干(非四百万乎?),以南京当时军队十馀镇,各官厅全在,诸事草创,而所用乃仅数百万,虽以最粗之脑筋判断之,不亦可知其无他浮费耶?国民捐虽属国民党倡之,然决未妨害借款交涉,借款中辍,乃因唐内阁更换,何与于国民捐事?厥后会议再开,不但无要挟益甚之事,且实较前轻减许多,国人皆有目共见。某氏未盲未聋,何不知之,信口造谣耶?至所举伦敦《泰晤士周报》、上海《汇文西报》,无一字提及南京政府用款,亦无一字提及国民捐,不知某氏举以为例将何为也,岂非头脑昏乱,自白虚妄乎?

同类推荐
  • 谭东之歌

    谭东之歌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谭东不愧是这样的好同志,好战友。我为之精神感染的同时,也为之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弘扬谭东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谭东虽然走了,但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一曲《谭东之歌》,满怀着诗人的一片赤诚,携带着时代的主旋律,讴歌我们的英雄。谭东不仅是我们公安系统政治工作培养和树立的重大“典型”人物,更是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
  •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

    《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是卢梭继《忏悔录》之后另一本自传性质的著作,主要记录了卢梭的一些思想片段。由于这本书是在卢梭遭受长期迫害,身体虚弱不堪,又居无定所时完成的。书中的卢梭是一个细腻、敏感的人,别人任何一个微小的举动,无论它多么没有意义,都可能对卢梭造成影响。当他发现自己的行为因为过多地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变得不得不被动接受时,他感到自己失去了自由。面对这样的情况,卢梭不会像加缪一样以“抗争”与以回击,天主教背景和懦弱的个性使他最终选择了逃避。
  •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

    巅峰造诣的科学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华盛顿 图哈切夫斯基(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华盛顿 图哈切夫斯基(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讲述了华盛顿、图哈切夫斯基两位军事家的成才、成功过程。文中对他们各自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很有帮助。
  • 数风流人物

    数风流人物

    中国近现代历史因一些人物而风起云涌,如新文化运动旗手陈独秀,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北大之父蔡元培,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市场经济第一人顾准等。本书讲述了他们在困难中跋涉、在孤独中前行的探索历程,其深刻思想与坚定信念透过历史的烟尘,依旧光芒四射。
热门推荐
  • 末日仙师

    末日仙师

    一代修真界高手因受重创而穿越到末世前一刻,附身在一个平凡高中生的身上。从此,一代生化终结者就此诞生!且看他如何在末世中叱咤风云,建立自己的势力,统治这个乱世!
  • 时光亦然

    时光亦然

    十五年前,在机场,小小的她紧紧地拽着他的衣服,大大的眼睛里是恐惧、不知所措,她颤抖的说:“亦然哥哥,你真的不要我了吗?”他温柔的握着她的小手,说:“怎么会呢,我还要娶小光做老婆呢。”他转身离去,她却记住了这句话。十五年后,他带着未婚妻出现在她的面前,她选择逃避,一场意外,她选择永远的忘记曾经的一切的一切。亦然:“她就像我的天使,无意间从我的窗前飞过,我却自私的想要把她纳为己有。”时光:”他就像一个恶魔,拥有一种让我无法抗拒,甚至自愿沉沦的魔力,让我感觉到过温暖,也让我撕心裂肺过。“亦然:”若果有一天,她想要离开我的世界,那么我会毫不留情的折断她的双翅,把她从天堂拽入地狱,陪我一同坠落。“
  • 矢心不爱你

    矢心不爱你

    女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决定女人这一生该如何幸福
  • 新课程与教育智慧(教育篇)

    新课程与教育智慧(教育篇)

    本书集济南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优秀教师在教育与教学两方面的心得与成功经验为一体,为其他学校及教师在教学和教育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指导。
  • 极度恶魔

    极度恶魔

    一山一猴一人,相处十余载,突有一天,山化成人,猴化成神。人,又会幻化成什么呢?这样奇葩的组合,会对本就不安宁的江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殊不知,还有那么一个女人,等着自己心爱的人,投胎转世能够再续前缘,就那么等了一生又一世…这一世,又是否会相见呢…
  • 天外长生

    天外长生

    皇太子出游,意外救下一位落难仙子,惊心动魄的冒险就此开始。古老的法术、凶悍的异兽、一座山化成的妖精……神魔鬼怪,颠覆常识。光怪陆离,无奇不有。
  • 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她苏小小最大的愿望,就是顶着皇后的名号去相公楼里泡小倌。而她传说中的皇帝夫君常常为此气得咬牙切齿。苏小小才不管,皇帝又怎样?最后还不是乖乖地仰望天空深情呼喊:“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 七剑十三侠

    七剑十三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素传人之复仇者

    玄素传人之复仇者

    一个自幼便背负了灭门血仇的人,一个机缘之下加入道教“玄素派”的人。幼时的爱恋,同门的关怀,滔天的阴谋···钟少秋将何去何从?道术精深的楚轩清航子,神秘而古老的茅山上清派分支“玄素派”,一心向道但身患奇症的王家驹明嗔子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一桩桩诡异的事件背后究竟又牵扯着怎样的巨大阴谋?中国传统的各派道术将一展全长!浩然天地,正气长存!
  • Mr.Snake

    Mr.Snake

    相貌相同的少女,会说人语的小蛇太子,身世迷离的御龙少年和狼人,在加上来路不明的各路人马,这场莫名其妙的旅程会往那个方向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