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0800000017

第17章 武后始摄政(3)

不管武后的目的是什么,反正高宗是没答应让她避位。你看,我们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你遇到这一点儿风浪就逃避了?我这身体又一直不好,你不帮我谁帮我呀!你要是怕自己在朝廷中受到非议,我可以帮你摆平。怎么摆平呢?就是为你造造声势。咱母亲刚去世,我们风风光光地给她办场葬礼,说明我有多重视你,国家有多重视你不就完了么?武后一听,也是这么个道理,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权力,一旦失势,恐怕连后位都不保啊!武后答应高宗继续垂帘听政。高宗对武后说话还是算数的,为了表示对已故岳母的尊重和哀悼,高宗辍朝三日,还亲自为杨夫人书写墓碑。接着带着文武百官以及内外命妇到杨夫人的宅子里去吊丧,又追封了杨夫人一个忠烈的谥号。忠烈,是只有大臣才有的啊!给一个女人真是不合适。但是高宗高兴给,你能怎么样?或许这是武后的主意也不一定。杨氏风光大葬以后,武后的威望又在无形中提高了。

武后垂帘听政十年,与高宗一起治理大唐江山。唐朝的疆域一步步扩大,国力也日渐丰硕。虽然武后干过一些令人发指的事情,但是她没有对国家造成危害。在垂帘听政十年后,武后处理政务的经验已经十分老道了,她有能力,也有信心登上一个新的高峰。

天后摄政

公元674年,李治在武后的提议下,自封为天皇,尊武后为天后。接着把自己的祖宗一路追封。把太祖李虎的祖父李熙追封为宣皇帝,李虎的母亲张氏为宣庄皇后;追封李虎之父李天赐为光皇帝,李天赐的母亲贾氏为光懿皇后;太武皇李渊为神尧皇帝,皇后窦氏为太穆神皇后;文皇帝李世民为太宗文武圣皇帝,文德皇后长孙氏为文德圣皇后。因为已追封了太宗和长孙皇后为“圣”了,为避其称号,才把先前的“二圣”改尊为“天皇”和“天后”的。追封表面看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孝顺,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拔高。李治也好,武后也好,都有这样的心理。武后又是个极具创新能力的人,这样的文章做得多了,自己在天下的威望也就越高了。

但是尽管李治自封为天皇,也无法摆脱他身体日渐衰弱的状况。他的家族的人寿命都不长,李渊算是身体好的,活到了71岁,李世民也只活到53岁,长孙皇后在36岁就死了。自封为天皇的李治此时已经是46岁,他觉得自己有家族病,估计也活不太长,所以,对待自己的病情很消极。这么些年,若不是武后在身边帮着处理政务,可能身体会更加不好。武后帮忙处理政务也20年左右了,有足够的经验处理政务了。武后是李家的儿媳妇,最多就是掌握实权,用自己一派的人。从以前处理朝政的结果来看,武后是不会败坏李家的江山的。想到这里,李治还是下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这就是让“天后”正式摄政。

大臣们最初是反对的,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没有收到成效,所以也就偃旗息鼓了。

武后知道自己所面临的境地,在朝中能够真正帮到自己的大臣并不多。有两个关键性问题摆在她前面,第一个,她要稳定局面、掌握政权就得在宰相中有自己的人才行。第二个就是她要控制住军权才行,这样在必要时就可以震慑他人。如果能控制住这两点,那么自己掌权的安全系数就会高很多。但是,当时的宰相以刘仁轨为主流,另外几位宰相戴至德、张文瓘为太子宾客,郝处俊为铁杆反武派,几个人中没有一个是武后的心腹。既然暂时无法在宰相中安插人手,那么只有另谋他法了。武后想到一个好主意,这就是利用爱好文学、编纂书籍的名义,培植一批学士作为自己的战友,这就是日后执掌国家权柄,号称“内相”的翰林学士的前身——北门学士。

武后觉得外人始终是外人,不如自己的亲人来得踏实,虽然受了韩国夫人、魏国夫人、贺兰敏之的伤害,但那毕竟是外家亲人,自己的亲人,武惟良、武怀运等不是没有背叛自己么?于是,武后将外放的几个侄子召回了长安,封的虽不是什么大官,但都是掌管皇室事务的重要官职,其中侄子武承嗣官职最为重要。之后武后更不断在朝中和皇室安插自己的亲信。

武后在朝中安排自己亲信的同时,向李治提出了十二条改革建议,全面发表自己对政治的见解。这十二条见解讲起来没有太大的意思,但是它却很有名,也是武后参政以后拿出来的最为出色的成绩单。

建言十二事内容如下:

一、劝农桑,薄赋徭;

二、给复三辅地,即免除京畿三辅地区的徭役;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禁浮巧。要求少府监所署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停止生产淫巧之物;

五、省功费力役。要求俭省各项工程的费用和百姓的劳役负担;

六、广言路;

七、杜谗口;

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

九、父在为母服齐哀三年。要求父亲在世母亲去世的也应该服丧三年;

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指上元以前的勋官,朝廷已经发给告身也就是勋官凭证的,不再审查核实;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指京官八品以上的增加俸禄;

十二、百官任事时间长的,才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即长期任职的官吏,才能高、地位低的可以升职。

上书的内容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是比较系统的施政纲领。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尊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二是,清明政治和社会风气。三是,顾及官员和百姓的利益。这些施政纲领一出台,立即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心向背不觉有了改变。我们不妨来看看这些建议,到底是怎样笼络人心的。

先看第一条、六条、七条。重视农业,亲贤臣、远小人,这是每个统治者都倡导的官样文章,也是太宗在位最为注重的几点。而第四点,禁浮巧,是高宗一直提倡的节俭主张。第八条是主张大臣们都学习《老子》,一方面,李家一直以老子的子孙自居,尊崇老子是表示对李姓江山的尊重。第四条和第八条是想向高宗和大臣表示自己的忠心,以防止大臣们的过分阻挠,同时也稳住高宗。而第三条是息兵,就是用道德去教化天下的百姓,而不是借助武力,这也是施政的核心内容。

我们再看第二条、第十一条以及第五条的政策,减免京畿三辅地区的徭役,八品以上的京官增加俸禄,俭省各项工程的费用和百姓的劳役负担。这些都是惠民和惠官的政策,是针对唐朝轻赋重役、奉薄、官职升迁难的现状提出的务实举措。这些措施一方面能让老百姓生活得轻松一些,得到百姓的拥护;一方面也让京城地区中上层官员得到实惠,京城地区中上层官员对武后感恩戴德,有利于稳定京都。

接着我们看第十条,这又有什么作用呢?勋官就是指普通的士卒可以通过建立军功来获得勋赏。唐代一向注重军功,身强力壮的民众以及庶族地主习惯于用应征的方式获取他们想要的功名利禄。大将军薛仁贵就是通过参加太宗远征高句丽的战争,由贫民布衣变为五品将军的。勋官不是职事官,就是说只有品级而没有具体工作,但是可以按照勋品的高低分到数量不等的土地,通过考试,合格的还能获得真正的官位。另外,在社会地位上,勋官享有同品官吏的待遇,但对前线将士所立的战功,回到朝中要一一核实,不合格的将追回政府颁发给他们的勋官告身,称为“夺赐破勋”。就像现在发一个上岗的本本给你,后来发现你没有真正通过考试就上了岗,于是,将你的上岗资格证给没收了一样。这对他们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武后提出“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就是想笼络住这部分将士,为自己掌握军权铺路。

第十二条,让长期任职的官吏升级,这是基层工作人员的福音。这样一来连基层的官员都愿意武后直接摄政了。

第九条是让父亲在世而母亲去世的人服丧三年,这一点很有女权主义色彩。古代礼制以男权为主,父亲去世子女需服丧三年,母亲去世时如果父亲已经不在世,一样要服丧三年;但如果母亲去世时父亲还活着,为了表示对父亲的尊重,子女只要服丧一年就行了。武后觉得这样做不公平,希望能将女人的地位提高。但是大的波动人们接受不了,只能在小的地方做些事,毕竟没人愿意跟自己死去的亲人计较。

武后提这个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提倡孝顺母亲。武后自己是母亲,日后如果儿子接大位,自己要想保住摄政的权力,那么最起码的要儿子孝顺才行。

在这里我们着重提一下第五条,就是俭省各项工程费用,减少百姓劳役的建言。这个立场贯穿了武则天的整个执政生涯,同时也是她的统治基础。在后来的叛乱中武则天能得到社会底层的拥护也是因为这类举措对下层人民有好处,武后统治能深入人心。

高宗对这样的建言,多数是赞同的。但是赞同并不代表会竭力执行,尤其是“父在为母服齐哀三年”几乎就没执行,其他的也是略微执行。可见,高宗还是留了心眼的。

天后的这十二建言一出,让人们看到天后要比天皇厉害得多。在政治能力上李治不如武后,在身体上李治就更不如武后了,李治整天病病歪歪的,所以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休息和疗养上,武后声望的提高和高宗的不济为武后摄政进一步减少了阻碍。

同类推荐
  • 隋炀大帝杨广(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隋炀大帝杨广(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隋炀帝杨广被后人称为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腐化的昏君。杨广自幼狡猾奸诈,以种种假象迷惑父亲隋文帝杨坚和皇后独孤氏,并取得他们的欢心,继而将心爱的女人香娘作为诱饵对太子施美人计,致使太子失宠,从而夺取太子位。取得太子位后,杨广迫不及待地凶狠地谋杀了父皇,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当上了皇帝的杨广大肆奉行享乐主义,美人为重,江山为轻;游玩为重,社稷为轻。为了游玩,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使数以万计的百姓死于劳役。杨广为显示国威三次攻打高丽,征调全国二百多万军队,结果以惨败而告终。最后在起义军和反叛军的威逼下,卫队逼宫,杨广被迫自尽。
  •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在蒙古灭夏、灭金和伐宋的动荡年代里,忽必烈已从十二岁长到二十七岁。在这段时间里,忽必烈是否也参加了灭夏灭金和伐宋的战争,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1252年忽必烈初次被任命为方面军统帅时,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才,说明在此之前,忽必烈不但掌握各种武艺,且精通军事指挥知识,并有很高的指挥艺术。
  • 元帅智慧:徐向前

    元帅智慧:徐向前

    徐向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戎马一生,驰骋疆场,擘画军事,大智大勇.足计多谋,奇韬伟略。徐向前善于从全面分析敌我力量强弱、战争态势优劣、战场环境利弊等实际人手,施谋展计、用兵布阵,由此创造了诸多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有效战法,提出了对中国革命战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军事理论,提供了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不同样式的成功战例。江泽民同志说:“徐向前同志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战功卓著,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和深厚的军事理论造诣。
  • 魏源评传

    魏源评传

    《魏源评传》采用述评结合的方式,以魏源的治经、经世、改革思想为主要内容,阐述了魏源思想发展的轨迹及如此发展的根由,肯定了魏源的改革思想及其在学术上的成就,赞扬了魏源的爱国情怀。
  • 袁崇焕传

    袁崇焕传

    本书主要写袁崇焕的一生,写他如何打败天命汗努尔哈赤和天聪汗皇太极,又写崇祯帝中反间计、杀袁崇焕而使皇太极成为袁崇焕的克星,本书重点写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袁崇焕为辽事而投笔从戎,为辽事施展才华,也为辽事建树功勋,因辽事而召唤仇神,因辽事而惨遭冤杀,也因辽事而垂千古。
热门推荐
  • 系统快穿撩男神

    系统快穿撩男神

    上一世,我慕雪梨错信了南宫爵这个魂淡,为了重来一世,虐人渣,救妹妹,迫不得已签约了个zz系统。“男主大大,女主太强大,太白,肿么破嘛~”慕雪梨不要脸的说,“呵呵,那就让她死好了”某男主舔着慕雪梨的朱唇道。文章包括霸道总裁篇,纯美校园篇,修仙虐狗篇,狠宠耽美篇,兄妹恋,末日,混沌,女尊等。剧情男主为一人。
  • 我玩游戏的那几年

    我玩游戏的那几年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游戏,当这场游戏决定着你的命运时你该如何选择?有人说人生就像梦一场,这个梦惊险离奇,悬疑莫测,我深陷其中,是否能够醒转过来?她是我这一生中的挚爱,可是我为了活下去竟然将她抛弃,我是多么的自私?他是我这一生中的挚友,可是我为了活下去竟然跟他决裂,我是多么的可耻?有人说我是恶魔,有人说我的心是铁做的。但谁能够真正的理解我?这是一场游戏,不是儿戏,我……要做出自己的选择,哪怕整个世界都反对!
  • 千古神帝

    千古神帝

    这里是神之大陆。比强者为尊。主角萧毅身怀绝世武功,还会神奇炼药术。手握圣剑,五关斩六将。踏上巅峰。
  • 乱世权谋

    乱世权谋

    死后投胎,阴差阳错到乱世。乱世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苦难;对有些人来说,却是乐园。生在乱世,无法选择。活在乱世,却可以选择,只有让自己更有智谋,更加强大,才能游刃有余行走四方,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 炽天大陆之龙炎战团

    炽天大陆之龙炎战团

    一个中二高中生,偶然进入了个异界,各种奇怪的事情发生在他头上,同他一起穿越的,是一个胖子。“麒宇,又去虐团了啊?”胖子问。“唉,对面的那个用火的,连我的皮都没挨着就挂了,那场面,医生都忙不过来都”麒宇叹了口气。“臭麒宇!快把法杖还给我!”秋月大喊道,顿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只要你伤的了我一根毛,就还给你”麒宇笑道群号:558150023欢迎您的加入哦亲~~
  • 酷女孩和霸道校草

    酷女孩和霸道校草

    她,慕容紫萱,慕容家的小女儿。他,南宫牧宸,南宫家的唯一继承人。这两个有着同样腹黑因子的人会擦出什么火花!
  • 动漫二次元

    动漫二次元

    命运之神你特么是在玩我吗?一定是这样吧!穿越到穿越者身上,性别什么的就不要谈了,说来就伤心,但为什么那个穿越者的灵魂还在啊!这种事情简直太坑爹了吧!不过俗话说得好,有失必有得。于是……大能力者VS超能力者,“美琴,bilibili~……no!别照着我发超电磁炮啊!”精灵VS精灵,“精灵‘Cora’,参上。”魔法少女VS魔法少女,“见陇原,魔女之夜,圆环之理诞生!”百合花开,花开雷霆崖,血染见陇原!【作者菌的节操可是有十万元的!——某红白。】
  • 男人四十取舍之道

    男人四十取舍之道

    无论是礼赞理想,还是观照现实,四十岁都是一个无奈的年龄阶段。应该承认的是,四十岁的确为人生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从这个点开始,该选择的不要错过,该放弃的不要紧握,这样你就会因成熟而稳重,因稳重而深刻,因深刻而收藏到一片灿烂。
  • bigbang之站在一个舞台梦

    bigbang之站在一个舞台梦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女组合,其中有两个是发小在中国哈尔滨。在bigbang和这个新组合之间发生了一些创奇故事。这个是我的处女作,请大家支持支持。
  • 袁崇焕传

    袁崇焕传

    本书主要写袁崇焕的一生,写他如何打败天命汗努尔哈赤和天聪汗皇太极,又写崇祯帝中反间计、杀袁崇焕而使皇太极成为袁崇焕的克星,本书重点写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袁崇焕为辽事而投笔从戎,为辽事施展才华,也为辽事建树功勋,因辽事而召唤仇神,因辽事而惨遭冤杀,也因辽事而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