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卫遥所料想的一样,第二天,听完了故事的程处弼一众人果然没有一大早就来找卫遥,舒舒服服的一觉睡到了自然醒。
起床之后孙离就去抄写聊斋,这是未来的发财大计,他很是上心。卫遥待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决定去万安村转转,算是和邻居们打好关系,以后有什么事没准还得让他们帮忙。家里几个男仆,卫遥也就对阿南熟悉一些,跟他出去过一趟,所以这次卫遥还是带上了他。
时值九月,正是丰收的季节,大多数村民都在地里忙活,村口那颗大槐树下坐着的也就只有一些干不动活的老人还在,不过他们的目光也都聚集在村外的田地里,讨论的话题也是今年的收成如何,对于他们来说,一年到头也就指的这点收成,这就是他们的一切。
卫遥看着大槐树沉思了一会儿,越发觉得那些老人和自己的代沟差了几百倍,所以也就没有过去打扰他们,而是直接去了村子里面。
不过村子里面也不见得有多热闹,街道上除了来回忙活的庄稼汉和到处玩闹的小孩以外也没什么闲人。卫遥正寻思是不是该拎点东西去村长家拜访拜访的时候,一群半大的少年男女突然就围了上来,大约有七八个人。
站在最前面的少年看上去岁数和卫遥差不多,在这个时代也只有这个年龄段的人还能随意玩耍,再大些就该下地干活了,而其他人都要比他小一点。虽然看上去年龄差不多大,但二人身上的穿着却是截然不同,卫遥的锦衣和少年身上的粗布麻衣可以说有着天壤之别。
“你是万地主家的亲戚?”少年好奇的盯着卫遥,眼神也扫过他身上的衣服,眼中闪过一丝羡慕,但他知道,这不是他的家庭能负担的起的。
卫遥微笑摇头道:“不是,我和以前住在那里的人没关系。”
少年当然不知道卫遥是什么人,也没想要问清楚,只是知道那里以前住着的是一户姓万的地主,现在突然来了新的住户,所以他想当然的认为卫遥和万地主是亲戚。不过卫遥一说他也就相信了两者没有关系。
“我叫施良,良心的良。”少年大声道,似乎这个名字让他很自豪。
只是——卫遥扑哧一声差点笑出来,施良用这个口音说出来自己的名字,在卫遥听来好像说的是师娘,忍不住脱口道:“你叫师娘?”
他脱口而出的普通话施良自然听不懂,歪着头好奇道:“你说啥?”
好吧,口音不是他能改的,卫遥笑笑,说道:“我说我叫卫遥,保卫的卫,遥远的遥。”
施良一听,暗自琢磨这个保卫的卫和遥远的遥怎么写,可是他琢磨半天也没闹明天,干脆不想了,疑惑道:“我看你也是大户人家的孩子,你们这些大户人家的孩子不都是有表字的吗,你的表字是啥?”
卫遥一愣,琢磨了一下才知道说的不是****而是表字,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老实说,他确实没有表字,就连名字都是自己起的。
对于表字,他也略知一点,在古代,表字都是长辈在小辈成人之时给起的,意思是成人了,不方便再叫名了,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根本没有自己起表字这么一说,也只有孙离这种现代人会不计较年龄、意思什么的给自己起个公瑾的表字。不过,这些规矩显然施良这个农家孩子也不知道,他只知道大户人家的孩子都有表字,所以理所应当的认为卫遥也该有。
卫遥也暗自思忖该起个表字,听起来也高大上。不过起个什么表字他也得好好琢磨一会儿,这可不是一时半刻能解决的,毕竟这是跟自己一辈子的东西,倒时候后悔了想改都没法改。
说到起表字,卫遥立刻就想到了孙离,接着就想到公瑾这个很有名的表字,就想着自己的表字应该要和这个差不多,要不就是公字一样,要不就是瑾字是一样。但是因为孙离在现代的名字就是孙瑾,卫遥一下就把瑾这个字忽略了,所以也只剩下公这个字了。不过,就是有个相同的字,这个表字也不好起,卫遥一连想了好几个字都不太满意。
忽然,卫遥想到了自己刚给程处弼等人讲过的隋唐演义,暗道罗成的表字的不就是公然吗,干脆我就用罗成的公然好了,反正罗成的名头也十分响亮,用他的表字也不怕埋汰自己。想罢了这些,卫遥于是笑道:“我的字是公然。”
施良一听,又是眨眨眼,摇头表示不知道什么意思。
见状,卫遥微愣,而后不禁叹息一声。虽然他和孙离十岁左右就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四处流浪,上学也就上到小学四年级,但也算是上过几年学了,不过虽然他们上学的时间不算长,但是因为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耳濡目染的,识文断字、听说读写肯定是没问题的,更别说后来还回大学深造了几年。
不过在这个年代,根本没有义务教育这种东西,国家的学堂寻常百姓是上不了的,而要上私塾的话都是要交束脩的,寻常百姓也根本交不起。还有纸张的造价也十分昂贵,又没有方便的印刷术,书籍的传播都靠手抄,让书籍的流传也变得十分困难。再一个,士族门阀也根本不会将书籍借阅给普通百姓,就是有幸借阅来书籍,恐怕也没钱买笔墨抄写。
士族门阀历来都是耕读传家,每家都是数之不尽的书籍可供后辈学习,更有族中大儒可以随时传道解惑。即使家中多少年没有出过高官,但是只要耕读传家的土地和书籍还在,不作死惹恼皇帝,再发达也是显而易见的。
于是,士族沿承了家族的血脉,世世相袭,家族中读过书的人也同样不会减少。虽然这些人不至于都肯定能当上官,但在科举制度之前,选拔官员历来都是首选士族出身的人,因为有也只有士族才有这么多的读书人。
也不是说寻常百姓就没有读书人,只是相比来说,这种比例比起士族来实在是太少了。士族子弟自小就绫罗绸缎山珍海味享用,生活不愁、衣食无忧,连生存压力都没有;反观普通百姓家庭,却是截然相反,甚至许多家庭都达不到温饱,更别说受过教育了。
简而言之,读书是士族的必需品,却是普通百姓的奢侈品。
卫遥想了一大堆,回过头了,眼睛默然的看了一眼施良,暗暗叹气。
施良不知道卫遥沉默这么半天是干什么,好奇的看了他半天,才小心翼翼的问道:“你怎么不说话?”
卫遥苦笑,摇头道:“没事,我只是在想,你……额……你!”
猛然间,卫遥心头闪过一个念头,声音猛的拔高,瞬息间又闭上嘴。
他的眼神扫过面前这七八个少年或小孩,心里闪过一丝异样。这些少年男女的年龄不一,有大有小,为首的头或者说是他们的老大就是施良。
他们自从出生,一生或许就已经注定了,十来岁之前还能嬉笑玩闹,十来岁以后就要开始帮着家里干活,然后男的娶妻,女的嫁人,接着再生子、忙碌一生,到老再为儿女奔波;或许男人中还有一些人会被征为府兵,运气好的话上了战场还能活着回来,甚至立了军功、当了武官,运气不好的直接死在了战场,埋骨他乡。
可是,这完全归咎于他们现在的这种状态,假若,他们也能读书呢?
卫遥相信,自己如果能教他们读书认字的话,那他们的未来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重要的是,作为改变他们命运的人,卫遥,对他们绝对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到了那个时候,他们的忠诚度会比任何一个半路认识的人都要牢固。
他从来没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但也从来不会做损人不利己的事,当然,利人损己的事就更不会去做了,可是,在利己的同时又能帮到别人的事,卫遥绝对会做,比如教这些孩子读书。
卫遥从来不认为一两个人能办成什么大事,纵然是你身居高位,也不可能事必躬亲,每一件事情的完CD需要很多人台前或幕后的努力。可是又有几个身居高位的人对自己的手下完全放心呢?不过,如果这些人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忠诚度不足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看到卫遥又忽然不说话了,施良更是纳闷不已,暗自思忖这家伙到底是什么人,怎么总是说着话就走神了。
他正犹豫是出口招呼他醒来还是自己直接走开的时候,卫遥忽然醒悟了,把他也吓了一跳,猛的瞪大了眼,说道:“卫……卫……”
他还未说完,卫遥忽然上前一步,抓紧他的手,迫切道:“村长家在哪?快带我去!”
施良一惊,还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冲撞了卫遥,开口就要解释,哪知卫遥根本不给他解释的机会,一伸手拉着他已经出了原地,说道:“快带我去找村长,我有事情找他商量。”
施良心说你个小毛孩子能有什么事情要找村正,本不想去,但架不住卫遥拉着他,只得带着他去往村正的家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