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7700000016

第16章 用恩莫如用人(4)

刘邦如此重用陈平,足见他确是善于知人和用人。而陈平也确是个奇才。后来刘邦能战胜项羽,处于危急而能转支,以及刘氏政权不被吕氏所夺,陈平出奇计起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用人者,取人之长,避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惟尽知己之所短而能去人之短,惟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在这里,魏源辩证地论述了用人的长短关系,把能否知人之长短作为能否用人的决定性因素,尤其是他强调:“惟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是很有见地的,他揭示了能否知人用人的关键原因。

在楚汉相争中,刘邦为何能用人之长,而项羽则不能?这是因为刘邦没有满足于自己的长处,也不认为自己的计谋超过人,更不以为自己有军事天才,正因他有自知之明,故能虚心听取张良、陈平等的奇谋深策,放手让韩信、英布、彭越等猛将去独当一面各自作战,也就是说他能用谋臣武将之所长。为他打天下;项羽则自恃深懂兵法,又有力可拔山举鼎之勇力,认为比谋臣武将都高一等,也就不能用他们的长处,既不听谋主范增的计谋,对于韩信、陈平的献策也不屑一顾;有猛将也视而不见,有也不信任。致使范增气得辞职,韩信、陈平等天下奇才和猛将英布离楚归汉。结果是:刘邦能用众人之长成己之长,项羽不能用人之长而致成己之短,谁胜谁败,大局则定。

唐太宗能用别人之长,隋炀帝则不能,其原因也如此。唐太宗是个文武全才的英明之主,但他不满足于己之所长,不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故能虚心听谏纳谏,用人之所长以补己之不足。故其身边,有所长的人才济济,能成就大业。而隋炀帝自恃其才高过人,他说的话都是对的,不容许别人反驳;他做的事都是对的,不允许别人违背。而顺之者则可升,违之者则杀头,故不能用人之所长,只能用人之短,即不能用有才能的忠直之臣,只能用一些阿谀奉承的佞臣,结果,众叛亲离,最后被他认为身边的“心腹”之臣所缢死。

就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借鉴古代的用人艺术,在革命战争中知人善任,在和平年代中也择人善用。

毛泽东十分强调知人,首先在于他相信伟大的人民革命中会产生千千万万的优秀干部,因而能够吸引五湖四海的俊才。其次他不要求“完人”和“全人”,他善于抓住人的品质个性的优点,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安排干部的工作,做到人尽其才。所以,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许多有用之才总是脱颖而出。

1950年初,中央军委准备创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刘伯承一向是主张“治军必先治校”的,他闻讯后立即请求辞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职务,担任办校工作。毛泽东对刘伯承是了解的,刘伯承有“古名将风”和“常胜将军”之称;他先在重庆陆军将弁学堂,后在苏联高级步兵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在革命战争中,他所统率的部队,经常办有军政学校、随营学校或轮训队,在中央苏区和长征中,还曾先后担任中央红军学校校长,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校长,不愧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教育家。因此,毛泽东立即赞同刘伯承的要求,并亲笔复信。刘伯承满怀雄心壮志主持学院工作达七年之久,为培养中高级军事干部,推进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在选才用人中,提倡毛遂自荐,反对惟文凭选才,反对论资排辈,而主张不拘一格,这同他本人自学成才、积极进取、奋斗成功的经历不无关系,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他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导艺术的体现。

至勇至廉才能服众人

在曾国藩书信中,曾经有这样一段话:挑选哨官、什长,必须挑选那些最勇敢,最廉洁的人。哨官、什长不特别勇敢的话,就不能够振奋士气;不特别廉洁,就不能够使士兵衷心敬服。

这里谈到了挑选管理者的标准必须要管理者能对下起到示范、表率的作用。

曾国藩说:“治世之道,以致贤养民为本。”他一向以相人、识人、知人、用人著称于世。《新书·大政下》中说:“君功见于选吏,吏功见于治民。”国君的功绩表现在选拔官吏,官吏的功绩表现在治理人民。曾国藩不是国君,但他极善于选拔人才,使用人才,这可以说是他的最大本领。那么,曾国藩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呢?

委任官员的标准,曾国藩认为有如下四点:

一是习惯劳苦以尽职尽责,一是祟尚俭约以培养廉洁,一是勤学好问以拓展才能,一是戒傲戒惰以纠正风俗。所以委任一个官员一要看他是否“做”得,二要看他是否“省”得,三要看他是否“学”得,四要看他是否“禁”得。他着重考察的是人的品质、习惯、才学和意志。

他考察一个绅士也有四条:

一是保持愚儒以荫庇乡里,一是崇尚廉让以奉公守法,一是严禁大言以务求实际,一是扩展才识以等待选用。曾国藩在使用绅士时有一个秘诀,那就是给他们一点名利,但不说破,用这种办法可以培养他们的廉耻之心。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但本人是大德大才的旷古奇才,他选拔人才,也有自己独到的标准,往往最看好德才兼备的人,诸葛亮以其“隆中策”预见天下三分,显示其大才;以其一鞠躬尽瘁”尽忠汉室,显示其大德。其人如此,其择官也以德才兼备为准则。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向刘禅上疏,即《前出师表》,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刘备)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桓帝、灵帝是东汉末年的皇帝,先后兴起第一次、第二次“党锢之祸”,杀戮敢于直言的李膺等贤臣;二人都信任宦官,使宦官得专政,朝政腐败。桓帝封单超等五宦官为侯,任其专横胡为。灵帝公开标价卖官,敛财私藏,上梁不正下梁歪,贪污风盛,民不聊生,致社会动荡不安。终于激起黄巾造反。之后群雄攻战,从而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诸葛亮上《前出师表》时,刘备已去世,由他执政辅佐刘禅,故在出征前总结了先汉与后汉兴亡的经验教训,谆谆告诫刘禅。不要学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要学先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国兴隆,以复兴汉室。

诸葛亮还在《便宜十六策》里指出:“治国之道,务在举贤。若夫国危不治,民不安居。此失贤之过也。夫失贤而不危,得贤而不安,未之有也。”因此,诸葛亮在治理蜀国时特别重视选拔德才兼备之士。

诸葛亮推荐董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重兵,负责宫中之事。刘祥常欲增加后宫嫔妃,董允认为古时天子后妃之数不超过十二人,今已足数,不应增加。刘祥宠爱宦官黄皓,皓为人奸佞,想干预政事,允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黄皓,允在时,黄皓不敢胡为。

蒋琬、费讳、姜维都是诸葛亮精心选拔为他理政、治军的接班人。蒋琬人蜀初期任干都县长,刘备下去巡视,适见蒋琬饮醉,不理事,大怒,要杀他。诸葛亮深知其人,为之说情:“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刘备敬重亮,听其言,才不加罪。后亮提拔琬为丞相府长史,亮每次出征,琬都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常赞琬为人“忠雅”,可与他辅佐蜀汉王业。亮死前,密表刘禅:“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亮死,琬执政,其人大公无私,胸怀广阔,能团结人,明知时势,做到国治民安。蒋琬病,荐费祎代之,费棉为人明断事,善理事,知军事,他在任时边境无虞,魏人不敢正窥西蜀。姜维继诸葛亮复兴汉室之志,屡次北伐,虽无大胜,但魏兵也不能侵入。及司马昭派大军伐蜀,刘禅昏庸不听姜维派兵扼守阴平之议,邓艾得以偷渡而直捣成都,刘禅出降,并令姜维降,姜维想假降待机杀钟会以复兴蜀汉,其宿愿虽不实现,足见其人忠烈。

刘备死后,有诸葛亮及其后继者蒋琬、费祎、姜维等辅佐,刘禅这昏庸之主才得安坐帝位达四十一年之久。而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篡汉,魏立国虽有四十五年,但早在十七年前司马懿就发动政变夺取曹爽的军权,魏政权已归司马氏,魏已名存实亡,魏政权存在实际只有二十八年。孙权死后,孙亮立为吴帝,内部不和,国势日弱遂被晋灭,孙权后人掌权只有二十七年。三国相比,蜀汉政权较稳固,无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之事,这是因有德才兼备的贤臣辅佐之故。

像诸葛亮选择人才要德才兼备,去搜集有用的人,经过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经营企业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只有选择适合的人才,才能换来锦绣前程。

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的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的成功,就是得益于此。在这方面它是比较典型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旧中国的绝大多数私人企业,包括今天中国的许多企业,台湾的、香港的、澳门的都算上,均是家族型的企业。上辈人创业,下辈人继承,很少有与多个外人共同创业的。而商务印书馆则是由几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创立的,而且他们各有所长,将商务印书馆一度发展到无比的辉煌。

商务印书馆的创办人是夏瑞芳。夏先生是上海青浦县人,出身贫寒,父亲是个摆摊做生意的小摊贩,母亲则给人家当保姆。他从印刷工人起步,白手起家创业。由于他有着特殊的“敛才”本领,曾将各种人才邀请至门下,所以商务印书馆在很短的时间里迅速走向辉煌。

最初出资创办商务印书馆的一共有7个人,除夏瑞芳以外,还有他的3个中学同学鲍咸恩、鲍咸昌兄弟和张桂华,以及夏瑞芳的同乡高风池、鲍咸昌的妹夫郁厚坤和张桂华在电报局的同事沈伯曾。7个人共集资3750元,号称4000元。

由于夏瑞芳出色的组织和领导才干,所以商务印书馆成立以后,众人一致推举他来主持企业的工作。其余的人,除了沈伯曾以外,各把一摊。沈伯曾虽然投资最多,但不大过问企业的业务。

夏瑞芳充分发挥他的“敛才”之能,曾先后聘请当时德才出众的知识分子、文化界的名人蔡元培、张元济来商务印书馆工作,这两个人的到来对商务印书馆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蔡元培不必多说,他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后来出任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以后又任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的校长,在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夏瑞芳聘请他来主持编辑工作,无疑是选中了大才。不过,后来因“苏报案”,蔡元培被迫离开了商务印书馆。

张元济也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曾任刑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后因参加维新运动而被革职,时任南洋公学译书院院长。蔡元培被迫离开以后,夏瑞芳便聘请张元济任编译所的所长。张元济以后毕生主持商务印书馆工作。曾被誉为“商务印书馆的灵魂”,并因此成为中国现代著名的出版家。

除了聘请像蔡元培、张元济这样知名学者以外,夏瑞芳还聘请了一批当时颇有才华的编译人员,如蒋维乔、庄百俞等。

另外,还在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业初具规模的时候,夏瑞芳就物色了3位“老书坊里的杰出人才”、“富有推销能力”的得力干将——俞志贤、吕子泉、沈知方。他们有效的推销活动,极大地推动和支持了商务出版工作的发展。

商务印书馆最红火的时候,编译业务由张元济负责,印刷由富有经验的匏氏兄弟负责,财务由高凤池、张桂华分掌,推销由上述3位“大将”全权办理。夏瑞芳自己则为总调度,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由于有这样一个合理、可靠的管理队伍,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在上海创建后。发展十分迅速,它的营业额和利润额像涨潮的海水一般向上猛涨。据统计,其资本额到1901午时就已经从4000元增至5万元,1903年增至20万元,1905年增至100万元,1913年增至150万元,1914年增至200万元。17年间,增长了500倍,平均年增长29倍多,创造了同时期民族实业经营的新记录。

到1914年,商务印书馆已经在全国各地设立85处分馆,在海外也设有分支机构,新加坡和吉隆坡都有它的分馆,此外在北京和香港还设有印刷分厂,如此辉煌的成就被认为是当时“国人经营事业之最尖端者”。

商务印书馆不仅是清末位居全国之冠的大型新式文化企业,而且它的规模、技术、人员曾一度在世界同行业中居一流地位。

不幸的是,正当商务印书馆的发展顺利的时候,1914年夏瑞芳遇刺身亡。年仅43岁。他的英年早逝,不仅是商务印书馆的损失,也是中国出版事业的巨大损失。

至今,商务印书馆仍然是中国出版界一棵不老的“常青树”,受到新老读者的厚爱。

选才要注重朴实勇敢

曾国藩指出,军队中选用将才,要特别注重那种朴实勇敢的人,同时要看他们的气概。怕的是有些人不全是发自内心的忠义之气,这些人轻浮,骄气,并不是真正的气概。

一般说来,轻浮与骄气的人成就不了大事。因此选用人才的时候务必注意要戒除去骄气。做人也是一样,只有切切实实从自己做起,不得虚骄浮气,才能把事情办好。

曾国藩十分重视子弟的教育,尤其在戒骄气方面,他更为重视,曾在给诸弟、子侄辈的许多家书中反复提及。同时,正如这篇日记中所说的那样,他时时省惕、力戒“吾心之自骄自满”。

他之所以对骄字有如此深刻的体验,是从“吃一堑长一智”中,从惨痛的教训中得来的。在军事方面,湘军的几大败仗,如靖港之败、九江湖口之败、祁门之围,都是曾国藩直接指挥的。这除了曾国藩本为文人、不懂打仗之外,骄气太盛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也是其致败的重要原因。

在祁门之围中,由于他只考虑到地理位置的优越,而未加考虑仗打起来时的出路,就定下以祁门作为指挥部的决定。当时,李鸿章曾极力劝谏把指挥部移到别处,而曾国藩就是一点儿都听不进去。结果导致指挥部最终被围,他自己也差一点儿被俘,险遭杀身之祸。

诚如曾国藩认为的那样,古往今来由骄傲而奢侈,而淫逸,而放荡,以至于无恶不作,终致败家的事例数不胜数。其中许多是父兄骄。子弟也骄;也有父兄并不骄,而是疏于管教子弟,致使其因骄横而倒行逆施而丧身灭族。

同类推荐
  • 淡定的智慧

    淡定的智慧

    淡然是一个人面对生活所把持的基调,它决定着你在生活中是忙忙碌碌、惊慌失措,还是悠闲自得、怡然自乐。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肯定的是,幸福永远是当下的体验,无论其内容是对过往的回忆,还是对未来的憧憬。保持一颗平常心,对自己充满自信,关注当下的感受,可以让灵魂跟上脚步,让内心的幸福感溢出来。
  • 女人提高身价的第1本书

    女人提高身价的第1本书

    本书是一部最诚实、最坦率的职场指南,指导女性读者挖掘自己的潜力,了解自己的特质,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领域,合理投资自己,开创在职场上的成功机会!
  • 帕斯卡尔思想录赏析

    帕斯卡尔思想录赏析

    帕斯卡尔的《思想录》,这一超越时空的经典哲理散文,它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此,我们在阅读时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思想录》就像一叶智慧的扁舟,带你驶向远离浮华虚空的彼岸。读《思想录》,更是一次走近大师的心灵之旅,能帮助我们从精神的噩梦中苏醒。
  •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仁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仁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仁者,仁义也。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 有效执行

    有效执行

    本书收录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意见、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习近平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
热门推荐
  • 晋神

    晋神

    这个江湖,纷乱繁杂,各色人物粉墨登场,演绎一场盛大的缤纷故事。这个少年,无知无畏,有些机智,带点多情,又将在江湖里溅起怎样的浪花?
  • 换不回的时光

    换不回的时光

    一段换不回的时光,一个永不停歇的步调。曾经那些美好无虑的回忆……
  • 恋江梅

    恋江梅

    她辗转奔波却迷失在了烟波浩渺的陌生水域,承载着岁月的木船时而颠簸旋转,时而触礁搁浅,始终望不见岸的影子,觉得自己这次迁徙的天鹅盘旋,盼顾,筋疲力尽,就是找不到落脚栖息的沙洲,本该姹紫嫣红的女儿们命中充满了忧伤无奈,幻觉与现实环环紧扣蟒蛇似的缠着依亭,依亭逃离物欲的狙击,躲开邪念的偷袭冲出恶俗的围剿!(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明牌

    明牌

    散牌小于王牌,王牌小于底牌,但底牌小于明牌!一切都在明面上没有任何出千可能的时候,孰强孰弱,一看便知。明牌,讲述都市里的真实斗争!
  • 重生之伴你长大

    重生之伴你长大

    爱情很简单,不在于拥有多少必需的东西,而在于我们能够舍弃多少不必要的事物,并从中获得多少自由拥有清澈透明的心,彼此相通,才能寻获内在的平和安定,这是通往幸福与自由的捷径。愚者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智者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 间境修仙

    间境修仙

    一个在车祸中失去父母的小男孩姜威,年仅八岁,亲人为了他父母留下的家产大打出手,更是强迫他放弃治疗,一辈子注定只能做轮椅、插尿袋的他应该怎么办?一条叫从从的狗出现在了,通过一面普通的镜子他们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是修仙的世界。正在积极努力成为一名大贤者的姜威,遇到了东木星球的创造者女娲大神,并接受了一项改变地球和东木星球命运的超级任务。原本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在发展,但是他的存在被强大的鬼界所知晓,一场精心策划的刺杀展开了。重返地球后,终于将灵魂通道开启,地球开始向着仙境迈进,可是一个天大的秘密却出现了,妹妹姜淼还活着。
  •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微观的贸易理论与宏观的国际收支理论这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微观部分主要介绍各种各样的贸易理论,包括作为古典贸易理论起源的重商主义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各种新贸易理论,作为自由贸易理论之反论的贸易保护理论,以及有政府干预的战略性贸易理论等,对各种新贸易理论的评介是本教程的重点所在。宏观部分以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流量核算体系为其分析的理论起点,然后依次从经常项目、资本项目以及货币因素的影响等角度介绍了多种有关国际收支调节的理论。
  • 阳春集

    阳春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右眼听见爱

    右眼听见爱

    青春用以尝试爱情,得知爱情,懂得爱情.人之初级的懵懂和纯洁,繁华流世的时间会看清内心所向的偏执和生长.当爱情变成一种遇见,无论对错,只要默默守望,不悲不亢,缘分的随长自然孤守在旁,不落一丝骄躁.人用眼观世界,其实心灵的终结才是永恒的归宿,不论怎样去纠结一些俗事的对错过往,必然在一切归于平静之前会意外得到幸福真挚的祷告.右眼的失去不是最后命运的弄拙,反比得到的是一生难求的真情守侯,我听到未来的幸福正在一点一滴发现爱,我的右眼听到有人释放着爱的浓意,肆意的如潮水激荡澎湃,暗暗涌动.
  • 假面骑士星创

    假面骑士星创

    “父亲,我绝对不会原谅你,我要以你的死,为兄长,为母亲,为爷爷报仇,所以,决悟吧!!!”命运的重逢!生与死的决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