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国的农村还相当贫穷,吃穿住行也相当落后。
东北人住火炕,一般人家都是南北两铺大炕。娶儿媳妇,盖不起新房,就分南北炕住,长辈住南炕,小辈住北炕。房梁下炕沿儿的上方挂一根木杆,木杆上挂一块布帘(当地俗称为幔子)遮挡一下就是那个意思了。
崔老五四十二岁就给儿子大柱娶了媳妇,也分南北炕住着。晚上,大柱在北炕动静挺大,崔老五受了刺激,就拉过老婆来重温旧课。可往往是大柱那边完事儿了,崔老五这边还在忘我地折腾,就听到了儿媳妇的窃笑声,崔老五就觉得挺难为情。
一天,爷儿俩去地里干活,崔老五对大柱说,那什么,你们晚上那个之前,先给个动静,咱爷儿俩一起行动,省得让你媳妇笑话。
大柱挠挠脑袋,憨憨地说,这动静咋给呀?
崔老五说,我不是好喝两口吗?你就说,爹呀,来一壶!我就知道了。
爷儿俩答成了口头协议,在以后的行动中也保持着默契。
一个闷热的夜晚,爷儿俩都“来一壶”之后,崔老五热得睡不着,就躺在那儿盘算起秋后的收成来,正盘算着,忽听大柱在北炕瓮声瓮气地说,爹呀,再来一壶!
崔老五吓了一跳,忙说,那什么,爹酒量不行了,你自个儿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