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
现今社会上有很多学生穿戴着与身份年龄不符的名牌服饰。高中女生逛街背LV皮包,穿香奈儿衣服,早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购买并穿戴这些名牌服饰是一种罪恶,或是拜金主义。有能力购买,并且身份和职业也适合如此穿着的上班族不在我们讨论之列。这就像钞票本身没有罪,但取得它的方式与动机却可能引诱人犯罪。上文中的这些学生惹人非议的是,同学间相互比较穿戴在身上的物质在金钱上的价值,而不是个人本身的气质。物质的价值究竟有什么好比较的呢?那是花钱就能取得的东西,但一个人的气质养成,却是用钱也买不到、学不来的。因为,这跟先天的家庭背景与后天的人格特质有关,有时你硬要假装有气质,也学不像,反而像东施效颦那样,惹人讪笑。但是,LV皮包、香奈儿服饰,只要有钱,管他阿猫阿狗,谁都能买。但偏偏就是有人在做这种看谁砸的钱多谁就有面子的虚荣游戏,而且还乐此不疲。
这就像小学生的美劳作品,不比作品本身的美学和创意,而在比谁用欧洲原装的蜡笔、谁用日本产的剪刀、谁又拿出一张要价两百块台币的八开吸卡纸。如果你听闻有小朋友专门在比较美劳作品的工具的价值,一定会觉得这些小朋友太物质了,价值观被严重扭曲了!但为何同样的价值观套用在你自己身上,你就不觉得有哪里不对劲?在这里,我们不用那种老八股的卫道士常挂在嘴边的“笑贫不笑娼”这类陈词滥调的字句,去抨击时下的一些社会现象。换个方式,去探究其发生的原因还比较务实些。为何某些年轻的学生,会如此热切地追求这些名牌呢?简单地说,就是想借名牌的价值,衬托出个人的品位,还有物质上的炫耀和享受,来达到心理上的慰藉,最后从中获得快乐。
现在的问题是,这种物质上的快乐能维持多久,而且要付出什么代价呢?如果说这种快乐能永久地持续,而且也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那就赶快冲过去买个LV的皮包吧!因为这样的投资回报率太划算了!但实际情形并非如此,你只会不停地添购你认为永远少一件的名牌服饰。然而以学生的经济能力,势必入不敷出,因为那不是你的身份和能力可以取得的东西。所以,有些人只好不择手段,以出卖肉体的极端方式,来满足物质带来的虚荣和享受。结果是你永无止境地花钱在供养、孝敬那些名牌进口商,却得不到永久性的快乐。为了买个皮包,用自己的身体当货币,十几二十年后,你难道真的就不会后悔吗?
一个人的欲望提高了,快乐的门槛也会跟着提高;而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所以,你所追逐的快乐也永远没有终止的一天。欲望在某种程序上跟吸食毒品一样,吸毒患者吸食的剂量,只会日益加重,你只会越来越贪心,越来越物质,除非你能改变想法,对快乐重新定义。
有时候所谓的不快乐大多跟欲望有直接的关系,拥有太多非分之想的贪婪,也是给自己找麻烦,你会因为这些非分之想而不快乐,而绝不会有人因为拥有这些贪婪而整日眉开眼笑。有些人每当彩票开奖,总会扼腕彩票号码就差那么几位,为此闷闷不乐,懊恼自己为何不是那个获得千万奖金的幸运儿。其实,换个角度想,虽然你在大小抽奖的活动中,始终未获幸运之神的垂青,但是,你的身体也一直没有什么重大病痛,你的中奖几率和你得癌症的几率一样,这样有什么不好呢?
今天不管你是买个LV皮包、看场电影、跳个舞、喝个咖啡、跟朋友唱KTV、去夜市吃顿饭、到健身房锻炼身体等等,这些都是要花钱消费的,你也能从这些消费行为中获得不同形式的快乐。但如果你舍弃物欲的要求,改变一下想法和观念,因为改变观念又不花钱,你会觉得有时连无所事事也是一种幸福。谁说假日一定要把自己的行程排得满满的,手机总要有接不完的电话,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而不空虚,有时,一个人无所事事,在深夜逛诚品书店,在完全不被打扰的环境下安静地看书,也是一种很单纯很温馨的小幸福。
你现在买价值几万块的香奈儿服饰,其款式终会有不流行的一天,你也不会对这件纯粹穿来炫耀的衣服有任何情感可言。但你却会永远记得去年的某个假日,几个姐妹相约到市郊的河滨公园嬉水,当天,大家并没有花掉半毛钱,却玩得很尽兴。
对你个人有意义而值得怀念的东西,或许是一件小时候妈妈买的很廉价的塑胶制长颈鹿,或是初恋男友送的Hello Kitty。但是,现在这些堆满衣柜的名牌服饰和鞋子,却很难成为你将来记忆的某一部分。如果这些衣服还是用你年轻的肉体银货两讫交换来的,这些东西的存在就某种意义而言是很刺眼的,反而变成了不堪回首的记忆。享受和追求符合自己年龄与身份的快乐,不要对物质欲望无止境地要求。你可以改变自己对事物的观念,与好朋友们共同创造不花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