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尼汉先生,”黑顿指着凡奈克,对那男人说,“这位是凡奈克医生,他是专门赶来给孩子做手术的,但在路上车给劫匪劫了,他已经尽了全力,可惜还是晚了。”
丢失的坟墓
——[美国]马拉默德
年过六旬的赫克特去公墓看望死去的妻子,但他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妻子的坟墓。后来墓碑管理处居然在别人的坟里找到了她妻子的尸首。
深夜,赫克特被雨打窗户声惊醒。他聆听着雨声,心中不由得想起了自己那死去的年轻的妻子——西莉亚,她现在正躺在湿漉漉的墓穴里。多年来。他一想到妻子的事,就想到那湿漉漉的墓穴,心里就觉得不是滋味。他仿佛看见她躺在敞口的墓穴里,哗哗的雨水汇成小溪从四面八方往里灌,而西莉亚却孤零零地躺在深深的水坑里。尽管他当初发誓一定照管她的坟,但到现在为止,他还没给她送过一朵花。
想着想着,他又睡着了,在梦中,他手里拎着防雨布准备给她遮挡风雨,可是,他穿过墓地湿淋淋的树丛,找遍湿漉漉的坟地,却不能确定她的坟在哪儿。他的梦里既没有碑名、墓的排数,也没有墓地号码。他花费了好长时间,但仍无所获,却把自己搞得透湿。坟墓已经被移走,你就是再有本事,也无法给这个女人盖上棺材盖,因为她死后就没呆在该呆的地方。
夜,好不容易过去了,赫克特起了床,整理完毕走出家门,准备乘地铁去杰梅卡看西莉亚下葬的地方。他有好多年没去过这个公墓了。这事很平常,没人去细想其中的原委。人的一生是千变万化的,起码看来是这样的。西莉亚的一生就验证了这点。不知什么原因,赫克特近来却越发清晰地忆起往事。如果你留心观察或是仔细考虑,人到了六十五岁以后,一些截然不同的东西好像会拼凑成另一种东西,把原来本就凌乱的记忆搞得更是一塌糊涂,别人不说,赫克特对此深有体会。
赫克特有好些年不保存任何资料了,虽说他这辈子多多少少也算有些经历。那天早上,他翻阅了一小摞文件,可没发现任何线索来确定西莉亚目前的下落。这次,他花了一小时浏览了墓碑,结果令他很失望,最后他决定去找墓碑管理处。管理处的一位秘书把赫克特和西莉亚两人的名字输入计算机,对葬礼日期、墓地号码以及台石码统统进行搜索,搜索的结果是空白,赫克特恼火之极。
“听着,亲爱的,”赫克特冲着年轻秘书说道,“如果利用这蠢笨的家伙不见成效,那我们是不是考虑换一种有效的方式,不然的话,我会失去耐心的。我实在记不清这座坟的确切位置了,可是,我必须要找到它。”
“你这话什么意思?你认为我在玩吗?”
“你所做的一切看来都毫无意义。这台计算机本该有优良的机械记忆功能。可它不是乱了程序,就是零部件生了锈。我虽然没能提供这方面资料,可是到现在,这台机器给我提供的惟一线索就是它对此一无所知。”
“计算机告诉我们它难以确定你要的信息。”
“我知道,可我必须要找到这墓碑。”赫克特说道,“我要提醒你,这座难以找到的坟不是一枚我们随便谈论的结婚戒指。我要找的是一个女人的葬身之地,这个女人曾是我妻子。”
这年轻秘书站起身与另一个更年轻的秘书低低说了几句话,那个更年轻的秘书转身离去了,一会儿他转回来,赫克特得到允许到主任办公室去。
“我们的主任古德曼先生想跟您谈一谈。”
他不信古德曼先生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他还是决定去试一试。他只点了下头就跟着年轻秘书去了,来到里面的一个办公室,年轻秘书敲了一下门就走了,只听从室内传来和蔼的声音:“请进,请进。”
“进就进,有什么可怕的?”赫克特自言自语道。
古德曼先生冲他办公桌前的一把椅子指了指,赫克特立即坐了下来,看着他把纯橘汁从一个大瓶倒入一个小绿玻璃杯。
“你也来一杯?”他指着橘汁瓶问道,“我一般上午这个时候要吃点东西以保持机体平衡。”
“我不需要,”赫克特说,同时示意他有更重要的事要说,“我需要知道我妻子坟墓的确切位置,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结果。”他清了清嗓子,对刚才说话时那股激动劲儿感到诧异。
古德曼先生没有说话,他一直听赫克特在述说。
“那坐在外面的秘书没能给我任何帮助。”赫克特接着说,同时他对自己丢失了能确定坟地所需的文件感到懊恼,“你那年轻的女士用各种方式在计算机里进行过搜索,可就是一无所获。找不到的还是找不到,也就是说一个女人的坟找不到了。”
“目前还不能下找不到的结论,”古德曼开始说,“倒不如说迁移更确切些,依我干了二十八年的经验来看,不相信有哪座坟会找不到。”
说完古德曼先生操纵起他面前的计算机,过了一会儿,他摊了摊手,耸耸肩说:“恐怕我们这次还要落空。用计算机查找过去我们所用的坟墓台石,有H打头的字母好像就是不见赫克特,我敢说这不仅仅只是个暂时现象。”
“你那年轻的女士也这样对我说。”
“她不是我的年轻女士,她是我的助手,做文秘工作。”
“我承认我措辞不当,”赫克特说,“这并不是我有意冒犯。”
“我不会介意的,”古德曼说,“然而,我还会接着做的。请您告诉我,假如你不介意的话,你妻子死时,你们之间关系怎样?”他戴着半月形眼镜,盯着计算机屏幕问道。
“噢,这个没什么隐瞒的,我们分开了。分居与埋她的坟地有关系吗?”
“我打听的原因是,我想也许会重新获得你的记忆。举个例说吧,你查找的这个公墓——杰保姆山是否正确无误?有些人总是把我们这儿和稀伯伦山搞混。”
“我肯定就是杰保姆山公墓。”
赫克特稍稍犹豫了片刻,又继续说道:“我妻子是个很不稳定的女人,她两次离我而去,还失踪过好几个月,我曾两次把她找回家。她死时我们并不住在一起。生前,她曾以自杀威胁过我,但她却没真的实行,夺走她生命的是一般疾病而非其他,虽然我们的关系一直不算太好,但她的葬礼还是由我付费的,我记得十分清楚就在这座公墓。我还听说,有段日子她曾和一位在某处认识的小伙住在一起,可她去世时,送葬是我为她举行的。今年我已六十五岁,近来很想看望一下年轻时同我生活在一起的人的坟墓,可结果呢,坟墓奇迹般地消失了。”
古德曼站起身来,这时,赫克特才发现他是个身长不足五英尺高的矮汉。“我会让他们细细找找的。”
“希望尽快有个结果,”赫克特回答说,“我还对她的坟所发生的一切感到好奇。”
古德曼看样子非常想笑,但努力压制住,他挥手说道:“别担心,我会同你保持联系的。”
赫克特是带着怒气离开的。在回城的列车上,他回忆着西莉亚以及她带来的一幕幕不幸。要是他对古德曼说是她毁了自己一生就好了。
这一夜,天空飘着细雨,赫克特发现枕边有一块湿了。
第二天,赫克特又到公墓去。“我是不是忘了该记起的事?”他不止一次这样问自己。显然,坟地、埋的排数和号码都没错,虽然他尽心尽力地找了,可就是找不到。谁能记得自己根本不愿记的事?这就像是想在谷子袋里种植谷子一样没法办到。
虽然这样,他还是努力回忆,慢慢回忆,一点点回忆,希望能回忆起有价值的信息。
可时间一周一周地过去,赫克特还是记不起他想要回忆的事。“难道我走入了死胡同?”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月后,那位古德曼先生打来一个电话,电话里他的声音有些含混。赫克特脑子里想象着古德曼在办公桌前边说边一点一点地喝着橘汁。
“赫克特先生吗?”
“我就是。”
“我是古德曼先生。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
“赫克特先生,您托我们的事已经有了结果,您现在是不是还有兴趣?”
“那当然,你说吧!”
“好吧,那原谅我的直率,我们搜索到你妻子了。结果她没呆在计算机能找到她的地方。直接说吧,我们发现她在一位先生的坟里。”
“什么?这是真的吗?是哪一个混蛋?要知道我是她的合法丈夫。”
“先生,不要激动,我告诉你,那个人就是你妻子离开你后与她同居的那位男子。他们断断续续地住在一起,因而你也不必责备自己。她死后,得到法院判决,结果别人把她迁移到另一个坟里。在这位先生死后,我们又把他葬在里面。法官之所以这样判决,是因为他对法官诉说他与您妻子多年相爱并自愿合骨的结果。”
赫克特变得十分沮丧:“你在说些什么呀?要不是法律允许,他怎么能随便移她的坟呢?她的坟属于我的,是我付的费。”
“那座坟还依然完好。”古德曼解释说,“但名字却混乱不清。那男人的名字是卡普兰,工人把她埋在卡普兰名下,而不是赫克特。正因为如此才不好查找,我向你道歉。然而我认为我们现在总算把这个谜底揭开了。”
“谢谢你为我解开这个谜。”赫克特说道。他觉得虽然失去了一位妻子,自己却感觉不再是个鳏夫。
“对了,作为管理者,我有责任提醒你,现在有一座备用的空坟,坟里没埋人,而且坟地也属于你。”
赫克特说:“那毫无疑问,事实就是这样。”
隧道
——[前苏联]康·麦里汉
隧道口的铁轨坏了,列车停下来等候,一位旅客下车给修道工父亲打了电话,希望能见上一面,但最终父子二人还是没能见到面。
列车在过隧道时突然停住不动了,只有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厢留在了隧道外面。
这次意外事故,引起了乘客们的恐慌,只有坐在最后一节车厢里的一位旅客不但不恐慌,反而感到高兴。这倒不是因为他那节车厢比别的车厢明亮,而是因为他的父亲就住在隧道附近。他每次休假都要经过这条隧道,可这儿没有站点,因此他们父子俩有好长时间没见面了。
这位旅客从窗口探出身子,叫住顺着车厢走过来的列车员:
“什么原因停车?”
“隧道口的铁轨坏了。”
“需要多长时间能修理好?”
“少说也要四个小时。”列车员说罢,转身走向隧道另一端。
这位旅客很兴奋,他跳下火车,到下面的一个电话亭给父亲挂了电话,接电话的人告诉说,他父亲正在上班,并把父亲工作地点的电话号码给了他。于是他又重新挂了电话。
“是儿子吗?”父亲一下就听出了他的声音。
“没错,爸,这下我们可有见面的机会了,火车要在这儿停上至少四个钟头。”
“真不凑巧!”父亲难过地说,“我正好还要干四个钟头才能下班。”
“可以请一下假嘛!”
“不行呀。”父亲答道,“这儿离不开我,哦,让我再想想。”
旅客挂上听筒。这时列车员正好从隧道里走了过来。
“两小时后发车。”他说。
“咦?怎么变成两个小时了!”这位旅客叫了一声,“您刚才不是说至少要四个小时吗?”
“四个小时和两个小时都是由修道工说的,他们说几个小时就几个小时。”列车员说完,转身又向隧道另一端走去。
旅客飞快地跑向电话亭。
“爸,你听我说,现在变了,不是四个小时,而是两个小时,真烦人!”
“真糟糕!”父亲伤心地说,好吧,我再努一把力,也许一个钟头就能干完这点活儿。”
旅客挂上电话。这时列车员吹着口哨,从隧道里出来了。
“真不可思议,由四个小时变成两个小时,又由两个小时变为一个小时,干劲可真足。”
“爸,还得纠正一下,不是两个钟头,是一个钟头。”
“这可麻烦了!”父亲懊丧极了,“半个钟头我无论如何是干不完活的!”
旅客又挂上听筒。列车员也从隧道里走了回来。
“唉!事情越来越怪了,这个修道工居然说半个小时就能修好铁轨。”
“该死的修道工,他一定是吃错药了!”旅客喊叫着跑向电话亭,“爸呀,你十分钟内能过来吗?”
“放心吧!孩子!拼上老命我也要干完这点活!”
“哼,这个修道工真的是吃错药了,刚开始说工作太繁重,没四个小时下不来,可现在又说只要十分钟就可以修好了。”
“这个可恶的大头鬼!”旅客骂了一句又拨了电话,“爸,很遗憾我们见不了面了。这儿的一个混蛋先说停四个钟头,现在又说只停十分钟。”
“是够可恶的,”父亲赞同地说,“没关系,我马上就过来!”
“乘客同志们,快上车!”从隧道里传来列车员的声音。
“再见了,爸爸!”旅客喊道,“以后有机会我再来看你!”
“等一等,孩子!”父亲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道,“我收工了,别挂电话!”
这时火车已渐渐起动了。
列车驶出隧道时,这位旅客呆呆地望着巡道工的小屋,望着小屋窗口里对着电话筒猛喊的父亲。电话亭里,话筒里仍在响着父亲从远处传来的声音:
“等一等,孩子,我收工了!”
我的肖像
——[前苏联]古里阿
我的圆脸被加工成长脸,额头、鼻子被加高,下巴、脖子、耳朵、头发都被加工得一塌糊涂,但我仍得承认,这确实是我。
千真万确,《文学报》上的这幅肖像确确实实是我的画像,而且写得明明白白,纳季姆·希克迈特就是我。
怎么?一点也不像我?
看看画像,觉得说得也不无道理,这完全是另外一个人。这可怎么办?肖像画的人是个长脸,可我是圆脸;肖像上的人头发老长,可我的头发并不长。再看看下巴,更不像,他的下巴像根老黄瓜,我的……脖子更别提了,有那样的脖子吗?要多别扭有多别扭,眼睛也不像,那对耳朵也不像!不过,领带那倒是像的,可以确切地说是我的领带,是我在伊斯坦布尔买的那条领带。
从外观上看,这幅画像与我本人相差极远,尽管如此,我还得说它是我的肖像,这是怎么回事呢?其中的原委是这样的:
当时我正蹲监狱,而在巴黎则准备出版我的诗集,这是多么不可思议,但它却是真实的,于是他们便往伊斯坦布尔发信要我的肖像。可是到哪儿去弄呢?我蹲在监狱里呀。
我妈妈就对来人说:“我给您一幅纳季姆的肖像。您把它寄往巴黎吧。”
我妈妈虽是个很不错的画家,但眼力已严重退化,几乎可以跟失明划上等号。她老人家一边回忆,一边画,她想啊,画啊,终于把画像寄到巴黎去了。
在巴黎,一位法国画家看了寄去的肖像后说道:“他的前额再高一些效果会更有震撼性,诗人纳季姆应该是天庭饱满的,可这幅像上的太小了。”于是他就加高了我的额头,付印了。
另一位法国画家见到报纸,说:“报纸这样还可以,但要印成书,则必须加高他的鼻子,这样才符合人体骨骼学嘛!”
于是,他就把鼻子加高了。
就这样,我的额头高起来了,鼻子也大起来了。可是,莫斯科也要出版我的书,而莫斯科的画家一看巴黎出的书上的肖像,也发表了意见:“大额头、大鼻子是这个样子,下巴、脖子又怎么会这样呢,应该这样。”
于是,我的面孔便被造得像一节短粗灌肠了,就是那种蘸着芥末吃的又短又粗的肉肠。
等到《文学报》要登它的时候,美术人员又做了新的加工:画成了大耳朵、蓬松的头发!那还用说吗?既然额头大,鼻子大,脸像一节短粗灌肠,那就应该这样改嘛!
值得庆幸的是,领带没被这些画家们改造。
事情的原委就是这样。
是的,这是我的肖像。这里画的完全是我。虽然只有领带是我的原产物,但我还得承认这确确实实是我。
祖父的表
——[英国]斯·巴斯托
我非常喜欢祖父去世时留给我的那块金表。但由于我的虚荣心,它被摔坏了。
我非常喜爱祖父的那块金表,它的正面雕着精致的罗马数字,表壳是用金子做的,沉甸甸的,做工精巧。平时,这块金表被挂在祖父床头,我总是盯着它看,心里充满着渴望。
祖父生病在床期间,总把我叫到他床前,仔仔细细询问我的学习情况。那天,当我告诉他我考得很不错时,他非常兴奋。“那么不久你就要到新的学校去了?”他这样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