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2900000022

第22章 桃花扇(1)

清·孔尚任

明末1643年的仲春,在南京的国子监内,松柏笼烟,笙歌飘荡,热闹非凡。原来这一天是一年两度祭祀孔圣人的日子。管理国子监的坛户,天刚亮便早已在大堂之上摆好了祭品。入监读书的几千名学生会集在坛前,毕恭毕敬地准备给“孔圣人”叩头行礼。更为引入注目的是,南京城里一些“复社”的社友也借机来此相聚。

祭孔开始后,众儒生学士按礼排班,鞠躬俯伏,拜了四拜,接着是行“唱礼”、“焚帛”、“礼毕”之后,号称“复社五秀才”的吴应箕、杨维斗、刘伯宗、沈昆铜和沈眉生,以及其他相随而来的复社社友聚在一处寒暄起来。

吴应箕突然发现人群中夹杂着一个满脸胡须的黑胖子,顿时怒目圆睁,大声喝道:“好你个阮胡子,也配参加祭典!岂不唐突先师,玷辱斯文,快快给我滚出去!”

被称为阮胡子的人见已躲藏不住,只好站出来振振有词地说道:“我乃堂堂进士出身,有何罪过,不容我参加祭典?”

“你的罪过,路人皆知,蒙面丧心,还有何面目入庙?”吴应箕越说越气,“难道前几年散发的‘防乱’揭贴,还不曾说着你的病根吗?”

“我来祭奠圣人,正是为表白心迹……”

阮胡子还想狡辩,被吴应箕接过话茬:“你的心迹,谁人不晓,待我替你道来,你是魏忠贤的干儿子,与贼子崔呈秀沆瀣一气,尝粪吮痈,是个落井下石、造谣告密的狗杂种!”众人大声嘲笑。

“诸位不谅我的苦衷,竟至横加辱骂!我阮大铖本是赵忠毅先生的门人。魏党横暴之时,我为救助东林诸君子,才屈节投靠。你等轻薄小子岂能对我横加指责,放屁狂言?”阮胡子索性回骂起来。

“你这等阉党儿子,也敢在文庙之中公然辱骂我辈,真是反了天了!揍他一顿!”五位秀才和众学士怒不可遏,一拥而上,揪住阮胡子,又是掌嘴巴,又是撕胡须,把他打得狼狈不堪,抱头鼠窜。

吴应箕兴奋地对大家说道:“今日此举,替东林雪愤,为国子监增光,好不痛快!今后大家定要齐心协力,多加提防,勿让这种狗东西兴风作浪!”

为何复社诸君子对这位阮大铖有如此仇恨?原来他一直是复社的死对头。说来话长,早在明天启年间,朝廷中的正直官僚东林党人组织了清一色的内阁,跟东林党作对的是齐、楚、浙三党的腐败官僚,为保住自己的地位,他们联合起来,一起拜明朝的特务机关——东厂太监魏忠贤为干爹,拜熹宗的奶妈“奉圣夫人”——客氏为干娘,企图靠走内线来除掉东林党。阮大铖便是其中之一。

熹宗帝听信魏忠贤和客氏的谗言,不再信任东林党,东林党人因此或免职,或下狱。魏忠贤的气焰日益嚣张。东林党人高攀龙、杨涟、左光斗等人义愤填膺,上本参奏了魏贼二十四条大罪状,要求熹宗立即斩掉魏忠贤,以谢天下。

魏忠贤得知后恼羞成怒,与阮大铖、崔呈秀等干儿子定下毒计,阴谋炮制了“六君子冤案”,使左光斗等人惨死于酷刑拷打之中。

除掉六君子,魏忠贤还不罢休,派出锦衣卫特务四处捕捉东林党人。阮大铖一肚子坏水,他依照“水浒”一百零八将,编了一本“点将录”,列出了一百零八名东林党人,逐一搜杀,正人君子一时之间被惨害无数。而魏党的党徒纷纷升官发财,阮大铖也位列九卿,做了炙手可热的光禄卿。

东林党遇难后,张溥、夏元彝等人又联合南北正直文人,组织起“复社”,以继承东林传统。天启七年,熹宗死了,朱由检继位,即崇祯皇帝。崇祯眼看魏党势力过盛,为防意外,便设法除掉了魏忠贤、崔呈秀和客氏等罪魁祸首。阮大铖等一帮干儿子也被罢官免职。

阮大铖凭借发迹时聚敛的钱财,再加自幼通音律、精词曲的一技之长,跑到南京库司坊盖了座“石巢园”,养了一个戏班,专演自己所作的《燕子笺》、《春灯谜》等传奇剧本。

“复社”同仁断定阮大铖一旦东山再起,会成为另一个嫉贤妒能、杀害忠良的魏忠贤,于是,吴应箕等人发了一道“防乱”传单,公布阮大铖的罪状,揭露他倒行逆施的野心,一下子把阮大铖搞得臭名昭着。石巢园刚刚兴隆起来的生意,也因此日渐冷落。

阮大铖毕竟是个见风使舵的官场老手,沉默几年后,发现崇祯帝也不过是个朝三暮四的人,便想趁机东山再起。今天他来国子监,正是为试探“复社”风声,不料想露了马脚,白挨了一顿痛打和辱骂。

回家后,阮大铖整天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立刻飞黄腾达,以报仇雪恨。这日他正闷在家里想入非非,忽然门房送来一张帖子,阮大铖打开一看,惊喜道:

“啊呀!这不是赫赫有名的宜兴公子陈贞慧(字定生)吗?他怎肯向我借戏班?”于是急忙问道,“那来人如何说?”

“来人说,还有两位公子,叫什么方密之、冒辟疆,都在鸡鸣埭上吃酒,要看老爷新编的《燕子笺》,特来相借。”

陈贞慧是当时有名的贵公子,与侯方域、方密之、冒辟疆合称“四公子”。阮大铖平日难得相识,不想今日他竟肯上门借戏,真是天赐良机!于是,阮大铖催促戏班人员马上梳洗打扮,速去演戏。然后又悄声吩咐一个家丁:“你到他们席上,听他们看戏之时,议论些什么,速来报我。”

戏班走后,阮大铖的笔砚至交杨龙友来访。他也是闻听《燕子笺》已授梨园,特来先睹为快的,不想已被公子们把戏班借走,只好将就道:“那就把戏文的抄本让我拜读拜读吧。”于是阮大铖安排家人摆上酒果,二人边喝边谈戏。不一会儿,随戏班前去偷听的家人急匆匆赶来,回禀道:

“戏刚演了三折,公子们大加赞赏。”

“太好了!他们竟然赞赏起来。”阮大铖高兴得手舞足蹈,又问道,“他们怎么说的?”

“他们说您果真是才子,文采飞扬,妙笔生花!”

“啊呀!竟令他们如此倾倒,真是难得!他们还说什么?”

“他们还说,您论文采真乃天仙谪人间,应主骚坛。”

“太过誉了,我怎敢当!越往后看,还不知怎么样哩。你再去打听,速来回话。”阮大铖受宠若惊,却假装谦逊起来。

家人走后,阮大铖感叹道:“不料这班公子倒是我的知己,难得难得。来、来、来,我俩满饮此杯!”

“请问借戏的是哪班公子?”杨龙友问。

“是宜兴陈定生、桐城方密之、如皋冒辟疆,学问都是了不得的,他们竟服了小弟。”

“对呀,这班公子是不轻易赞许别人的。可见这本《燕子笺》词曲的确妙不可言,令他们不得不佩服!”杨龙友乐得顺水推舟,也赞赏了一番。

过了一会儿,家丁又跑回来,说道:“禀老爷,小人看戏演半本,酒席将完,忙来回话。”

“那公子又讲些什么?”阮大铖早已急不可耐。

“他们说老爷堪称南国才士,玉堂人物……”

“啊呀呀!句句是赞俺,令人好不惶恐!他们还说什么?”

“还说……还说……”家丁吞吞吐吐,突然不敢往下讲了,经阮大铖厉声催促,才往下说道,“还说可惜投靠魏、崔,自摧名节……”

阮大铖一听这话,如同被当面泼了一头冷水,恼火地问:“还说什么?”

“小人不敢再说了。”

“尽管讲来!”

“他们说老爷甘做魏贼的干儿子,不识羞耻,倚仗人势,连猪狗都不如……”

“哎呀!别说啦!”阮大铖气得直拍桌子,“气死我了!好心借他们戏班,不谅老夫一片苦心也罢,反倒恶谑毒讪,骂不绝口。今日受此欺侮,如何忍受?”

“请问仁兄何处得罪了他们?”杨龙友问道。

“连我自己也不知。那日好好地拜祭孔子,挨了几个秀才一顿狠打;今日好好地借戏,又受这几位公子一顿狠骂。今后若不想个法子,叫我如何出门见人!”说罢,阮大铖唉声叹气,满面愁容。

“仁兄不必气恼,小弟倒有一个主意,只不知仁兄肯否依从?”杨龙友急忙献策。

“如有妙法,我怎能不依?”

“仁兄知道,吴应箕是秀才领袖,陈贞慧也是公子班头,只要这二位肯罢兵,凭他千军万马都要解甲休战的。”

“言之有理。”阮大铖道,“但不知谁能从中解劝二位?”

“别人都不行,只有河南侯方域与此二人是文酒至交,从来言听计从。昨天,我听说侯公子闲居南京,急于寻一位秦淮佳丽做小妾。小弟已替他物色好一个,就是媚香楼的歌女李香君。此女子色艺双绝,必能中侯公子之意。仁兄如能替侯公子出一笔纳妾之资,结其欢心,然后再托他在吴、陈面前加以调解,必能一举双擒!”

阮大铖听这主意不错,当即应允,唤人从库房拿出三百两银子送给杨龙友,希望他速办此事。

说起侯方域,确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人物。他祖籍是河南归德当地的望族大姓。祖父做过太常寺卿,父亲侯恂曾任户部尚书,也是东林党的骨干。只因这几年起义军横扫豫陕,把豪绅权贵搅得鸡犬不宁,于是侯方域来南京避难。无奈旅居寂寞,使得这位贵公子心烦意乱。为聊慰苦寂,侯方域常常在秦淮两岸的花街柳巷中流连往返,以期遇上个钟情的姑娘。正好在一次聚会中,方域听杨龙友盛赞李香君妙龄绝色,平康第一,并愿为他从中周旋,侯方域自然动了心。

清明节这一天,侯公子独坐无聊,突然想起杨龙友提起的李香君,便想前去拜访。来到秦淮水榭附近,正要打听媚香楼坐落何处,正好碰见柳敬亭无事闲逛。这柳敬亭是一个说书的艺人,颇有一副侠义肝胆。前些年阮大铖建石巢园大宴宾朋,见柳敬亭技艺不凡,便意欲笼络成门下客,可是柳敬亭看到“留都防乱”的传单之后,知道了阮大铖的真面目,立即与阮大铖断绝了往来。为此“复社”诸君颇为敬重他,常常集结在一起听他说书献艺。柳敬亭是个说书艺人,对秦淮花巷自然了若指掌,此时听说侯公子要访李香君,便自告奋勇,亲为指点。

二人三转两转,便来到绿树掩映、花团锦簇的媚香楼门前。可是敲了一会儿门,里面的人却说:“贞娘、香姐都不在家。”贞娘就是香君的干娘李贞丽,年龄不过三十,也是个姿容俏丽的妇人,与杨龙友素有往来。

“哪里去啦?”柳敬亭大声问道。门里人回道:“在卞姨娘家做盒子会哩。”敬亭一拍脑门儿:“哎呀!我竟忘了,原来今日是盛会。侯公子,走,咱们到暖翠楼去!”

他们边走边闲谈。方域疑惑地问道:“为何今日要做盛会?”敬亭道:“相公有所不知。这院中的名妓们都各自结成手帕姐妹,就像男人们结成香火兄弟一般,每逢佳节,就要聚会聚会。”说罢,敬亭又把盒子会的来由细讲给侯方域。原来,每逢赴会之日,名妓们各人携带一副盒儿,内装时鲜瓜果,新奇海味。到会上,大家一边吃喝,一边比较技艺,有的弹琴,有的拨阮,有的吹箫,有的唱曲……直闹到深夜方休。

“如果有趣,也许我们入会吗?”方域笑着问道。

“不许!她们最怕男人混进去胡闹,所以总是锁着楼门,只许男人在楼下赏鉴。如果你赏鉴中意,就把你自己的一件东西抛到楼上,楼上也会抛下些果子来。如若双方合意,就会另约你饮酒的。”

正说着,已到了卞玉京住的暖翠楼下。刚进门,杨龙友与香君的师父苏昆生便迎上前来,方域道:“不想在此遇着杨兄。”

“愚兄特为侯相公喜事而来,相公也来了,岂不更好?”杨龙友高兴地说道。

方域环视一遍,赞叹道:“好个暖翠楼!只是为何不见李香君?”

“现在楼头。”杨龙友指了指上面,“你听,她们奏技了。”

果然,楼头笑语喧哗,乐声飞扬。先是笙笛齐奏,侯公子赞曰“鸾笙凤管云中响”;继而琵琶声起,侯方域又叹“弦悠扬”;接着云锣鸣响,公子再叹“玉叮当,一声声乱我柔肠”。突然,婉转缠绵的箫声传来,侯公子再也按捺不住,大叫道:“这几声箫,恰如翱翔双凤凰,吹得我消魂飞魄,小生忍不住打彩了。”说着便解下手中折扇上的一枚玉扇坠,喝了一声彩,抛上楼去。不一会儿,楼上抛下一件东两,龙友接住,递与方域,原来是一条冰绡手绢包着一些红艳艳的樱桃。

方域说道:“不知是哪个掷来的?若是香君,岂不可喜!”杨龙友细看手绢,高兴地说道:“看这手绢,十有八九是李香君。”

又过了片刻,只见楼门打开,两位美人翩然而出,侯方域正看得眼花缭乱,龙友忙给他介绍:“那位是香君,这位是贞丽。”侯方域连忙给贞娘行礼道:“小生河南侯朝宗,一向渴慕,今方遂愿。”抬头再看香君,生得婀娜多姿,仪态万方,果然是妙龄绝色,名不虚传。

“玉京在楼上主持盛会,不能下楼奉陪,贱妾代东罢。”贞丽说着,就把大家请进一间雅致的客厅,吩咐摆上酒菜。

贞丽提议道:“今日大家欢聚,何不行个令儿畅饮一番?”柳敬亭当即赞同:“听凭主人行令。”贞丽刚要推辞,苏昆生道:“这是院中旧例,你就主持吧。”贞丽便取出骰盆,命香君把盏,宣令道:“酒要依次流饮,每一杯干完,各献所长,便是酒底。幺为樱桃,二为茶,三为柳,四为杏花,五为香扇坠,六为冰绡汗巾。”说罢便令香君先敬相公酒,方域饮干后,贞丽掷色,是“香扇坠”,便说:“侯相公速干此杯,请说酒底。”

侯方域把第二杯酒一饮而尽,略一思索,说道:“小生做首诗罢。”随口便吟道:

“南国佳人佩,休教袖里藏。随郎团扇影,摇动一身香。”

杨龙友拍手赞道:“好诗!好诗!”柳敬亭则一语双关地戏谑道:“好个香扇坠,只怕摇摆坏了……”

酒席之上,香君与方域虽说初次见面,但彼此慕名已久,虽说言谈不多,却都含情脉脉,相见恨晚。

自此以后,侯方域三天两头地拜访李香君。两人很快便坠入情网,大有海誓山盟之意。杨龙友急于成全此事,便极力劝说方域早日成亲,待侯方域说出客中囊羞的苦衷后,龙友一拍胸脯,表示一切妆奁酒宴的费用全包在他身上,并与贞丽商量,择定三月十五日为成婚佳期。

到了三月十五这天,媚香楼格外热闹。大门口张灯结彩,客厅里摆上酒宴,请来的乐班不断地吹吹打打。李贞丽素日为人豪爽,结交广泛,今日又是她唯一的养女与世家公子侯方域成亲,所以秦淮两岸的名妓、戏班都请到了。卞玉京、寇白门、郑妥娘一班名妓,丁继之、钱仲文、张燕筑一班梨园高手,都带来了拿手绝活儿,轮番表演,热闹非凡。

大媒杨龙友受阮大铖之托,也早早带着家人抬着为香君置办的妆奁衣物来到这里。贞丽一见杨龙友这般慷慨相助,忙喜笑颜开地迎上前去:“老爷作伐已令妾身感激不尽,如何又这般破费!”于是,命人把箱笼、首饰和衣物送入洞房,请香君打扮起来。接着杨龙友又掏出三十两银子,命人交与厨房,吩咐“一应酒肴,俱要丰盛,为新人助一宵之乐”。贞丽乐得合不拢嘴,对杨龙友这番盛情美意千恩万谢。

院中规矩,不兴拜堂,只吃喜酒。大家行令吃酒,觥筹交错,不觉已至深夜。陪客丁继之要催新人入洞房,沈公宪阻拦道:“且不要忙,侯官人乃当今才子,香君是绝代佳人,今日饮了合欢酒,岂能没有定情诗?”大家齐说有理,下人忙不迭地磨砚铺纸,方域道:“不必用诗笺了,小生带有富扇一柄,就题赠香君,永为订盟之物吧。”大家又齐声说好。于是香君上前捧着砚台,方域挥毫写道:

夹道朱楼一经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

大家又夸赞了一番,然后吹吹打打,把一对新人送入洞房。

第二天一大早,殷勤的杨龙友就赶来贺喜了。一对新人刚刚起床,好不容易才梳洗完毕,把杨龙友请进客厅。

龙友道:“恭喜!恭喜!”边说边作了一揖,然后又对着香君赞道,“香君新婚之后,益发艳丽了!侯兄真可谓艳福不浅呀!”

方域深情地望着香君道:“香君本乃国色天香,今日插了几朵珠翠,穿了一套绮罗,十分花貌,又添二分,果然愈发可爱。”

李贞丽在旁插话道:“这都亏了杨老爷慷慨解囊,全力帮衬。杨老爷做成了大媒,还送了那么多妆奁,今天一大早又来登门贺喜。我们正不知该怎样报答杨老爷呢!”

同类推荐
  • 旧时光的味道

    旧时光的味道

    美食与时间一样,弥足珍贵,常留念想。我们吃过的东西,有些已吃不到、见不到,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借着对那些美食的回忆,怀念昔日美好时光。有时候,吃几碟菜,喝一杯酒,看一篇文,怀念几个人、几件事,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本书是《旧时光的味道》全新姊妹篇,堪称升级版、豪华版,内容更加丰富,感悟更为深刻,文字愈加老练,而又不失活泼,读来时而令人怅惘,时而令人捧腹,口齿生香,久久回味。
  • 鲁彦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彦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她在丁老荐头行的门口,已经坐了十四天了。这十四天来,从早到晚,很少离开那里。起先五六天,她还走开几次,例如早上须到斜对面的小菜场买菜,中午和晚间到灶披间去煮饭。但五六天以后,她不再自己煮饭吃了。她起了恐慌。她借来的钱已经不多了,而工作还没有到手。她只得每餐买几个烧饼,就坐在那里咬着。因为除了省钱以外,她还不愿意离开那里。她要在那里等待她的工作。
  • 李叔同精品选

    李叔同精品选

    李叔同,人称“弘一法师”,是我国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我国话剧开拓者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创作透露着“情”与“佛”相互交融的真性情。他的诗词通过艺术手法表达人们在相同境遇中大都会发生的思想情绪,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他的联语具有极高鉴赏和创作水平,表现出他的奇思妙想和深厚艺术功底,是警示后人的宝贵文化艺术财富。
  •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优美的青春散文集(散文书系)

    让心灵得到洗礼,让灵魂得到涤荡,让情感得以升华,让智慧得以延伸。漫步最经典的散文,你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人生……。美丽的东西都值得珍藏,值得耐心地去细细品评。感性的文字、睿智的语言、美丽的心情勾勒出了经典散文。隽永婉约的散文,音韵优美发人深省的散文,经典传诵的名篇,一篇篇散文都是滋养心灵的鸡汤。每日给人生注入新的力量与智慧。朝阳初映,手捧散文,诵读默念,令人久久难忘……。
  • 历代名赋

    历代名赋

    从先秦开始,赋体之文就已出现。赋是介乎诗和文之间的一种文体。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学样式。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画卷中,赋体文学也曾有过它光辉灿烂的一页。本书对于历代的辞赋,选的比较全面,从中不难看出历代辞赋的发展、变化和特点。
热门推荐
  • 前燕之无名路

    前燕之无名路

    他是军神!十四岁带三千人斩三万首级十六岁杀得高丽心惊胆战说到名将战绩,很多人会说白起一生不败,岳飞一生不败,但是纵观二十四史,真正所向披靡、百战百胜的只有故燕国太原王慕容恪。他一生都在南征北讨中渡过,灭扶余、慑辽东、平内乱、震前秦、抗东晋,只要有他的名字出现,没有不大胜的。只要他令旗所向,没有不灰飞烟灭的敌人。作为军人,与慕容恪生活在一个时空是军人最大的不幸。因为有这些事实做基础,在多的的溢美之词都显得不重要了。
  • 腹黑火女天才二小姐

    腹黑火女天才二小姐

    她,一个绝世天才杀手。被逼无奈,灵魂穿越异世!而她却在这异世空间里,惊才艳艳,举世无双。天仙般的容貌,让无数男人沉迷于其中,而她却只对他有心!他,神族之王,他漠视一切,世界万物似乎都与他无关,可是,他绝对她如此上心
  • 幸福是粒小青豆

    幸福是粒小青豆

    《幸福是粒小青豆》是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陈振林的第二部故事作品集。小小说作家写故事,独特而有魅力。《幸福是粒小青豆》作者善于从生活片断中撷取最美的一朵,从点滴情节中绽放微型故事,在微型故事中诠释生活道理,在生活道理中蕴含丝丝温暖。作者借用了校园、家庭等特殊场景,让青少年朋友在潜移默化中享受故事,感受生活。
  • 遇见你小确幸

    遇见你小确幸

    她不求浪漫不求轰轰烈烈,最后幸运遇到了他,有了平淡的幸福。
  • 我叫曹吉顺

    我叫曹吉顺

    乱世天下,无可匹敌。征战虚空,唯我独尊。曹吉顺:“我叫曹吉顺,虽然它很普通,但是,我会让所有人都记住它。”
  • 仙凡一念

    仙凡一念

    一书一世界,愿勾勒出自己心中的世界。少年随性,金银古文相伴。故事从这里开始。
  • 那年流逝的青春

    那年流逝的青春

    女主角【梅落落】初中毕业,到城市来上高中,遇到了男主角【薛冰风】、闺蜜【韩晓霜】暗恋薛冰峰。最后和梅落落绝交。薛冰风在两人中间无法选择,最后选择了梅落落。
  • 跨越千年系列之邪王的刁妃

    跨越千年系列之邪王的刁妃

    她是一个集吃、喝、赌、偷、抢、拐、骗等等等等不良缺点于一身的超极无敌痞女。毛乖乖常言,如果自己是男生非得把那嫖也给补上。为了拍全校最帅男生的裸照,她失足落井,穿回古代。嘎,不是吧?初来乍道没想竟间接成了杀人凶手!还倒霉的惹上俩鬼见愁邪王!口口声声打着报仇的旗号将她扣留在府中,顽劣的手段惊为天人,空有一副英俊帅气的皮囊,实际上却是有着一副蛇蝎心肠。
  • 题虎丘山西寺

    题虎丘山西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血缭眼

    血缭眼

    一百多年前,铸剑山庄锻造出一把绝世魔兵,世人格外红眼,称,“得魔剑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