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0100000012

第12章 朝廷部(分)

三皇为皇,五帝为帝。

皇:传说中远古的帝王。

帝:帝王、君王。

三国·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郑玄《中候·敕省图》云:‘德合五帝坐星者,称帝。’又坤灵图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子鱼注:张守节撰写的《史记正义》,倾注其毕生精力,对《史记》的注音释义都比较严谨,对地理的注释尤为详明。

另外,南朝刘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骃所作的《集解》八十卷、唐代司马贞的《索隐》都较为著名。裴氏《集解》主要利用儒家经典和各种史书来注释文义,吸收了不少前人成果。司马氏《索隐》比《集解》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不仅注音,还注重释义,音义并重。张守节撰《正义》倾注毕生精力,注音释义都比较严谨,对地理的注释尤为详明,质量比《集解》、《索隐》又有所提高。

裴氏、司马氏、张氏三家的注释,被公认为古代最有权威的训释之作,人们习惯上合称“三家注”。)

《尔雅·释诂》:“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

晋·郭璞《尔雅注疏》:“‘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皆天子诸侯南面之君异称也。帝、皇者,班固《白虎通》云,德合天地者称帝,帝者谛也,象可承也。皇,美也,大也,天之总美大称也。时质,故总称之。号之为皇,煌煌人莫违也。天、帝、皇、王惟谓天子,公、侯惟谓诸侯。”

皇帝:史称古代三皇为“皇”,五帝为“帝”。夏、商、周三代之君称“王”,秦王赢政统一全国以后,王绾、李斯等根据三皇的名称,上尊号为泰皇。嬴政自认为“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

(子鱼注: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都说:“过去五帝管辖千里见方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之外的侯服、夷服,有的诸侯朝贡,有的诸侯不朝贡,天子不能控制。现在陛下调遣正义之军,诛暴乱讨残贼,平定天下,于四海之内设置郡县,统一法令,这是自上古以来所没有过的事,五帝也望尘莫及。臣等谨慎地和博士们讨论以后说:‘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高贵。’臣等冒死献上尊号,王称为‘泰皇’。天子之命称为‘制’,天子之令称为‘诏’,天子自称‘朕’。”秦王说:“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表示地位称号的‘帝’字,称作‘皇帝’。其他的遵照议定的意见。”)

明·张岱《夜航船·人物部·帝王·皇帝》载:“古或称皇或称帝。秦始皇自谓德过三王,功高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曰制,令曰诏,自称曰朕。古者称朕,上下共之。咎繇与帝言称朕;屈原曰‘朕皇考’。至秦独以为尊。”

(子鱼注:“服”的原义是为天子服务中有关的服事、职务、官位之类。《尚书·酒诰篇》说殷商分为内外二服:邦内官吏为内服,从王朝百僚到基层里君都是;四方诸侯为外服,有侯、甸、男三种。由于诸侯拥有土地,所以侯、甸、男等服逐渐引申发展成为指各服的地域。这些都是历史上存在过的。其后逐渐离开实际,衍成纸上文章。

东周时的《周语》中出现了系统地由近及远的甸、侯、宾、要、荒五服,但尚未规定其地域大小、疆界里数。到写进《尚书·禹贡》中,便机械地规定了各方每五百里为一服,依次为甸、侯、绥、要、荒五服,成了完全不顾地理实际的空想的非科学的东西,以此来对全天下作出飞鸟距离式的地域区划,后来发展成《周礼·职方氏》的“九服”及《大司马》的“九畿”,就更为悠谬无稽。

《周礼·夏官·职方氏》记载,天子直接管辖的长宽各一千里的地区称王畿。其外为对天子称臣的小国,由近及远分为九服,即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夷服、镇服、藩服,服内各按规定提供职贡。每服相去五百里。这仅是一种理想的政治区划。这里说“侯服”,表示距王畿较近的地区;说“夷服”,表示距王畿较远的地区。夏、商代则分为五服,即侯服、甸服、卫服【或称绥服】、要服、荒服。)

《国语·周语上·祭公谏穆王征犬戎》:“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有不享则修文,有不贡则修名,有不王则修德,序成而有不至则修刑。于是乎有刑不祭,伐不祀,征不享,让不贡,告不王。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有征讨之备,有威让之令,有文告之辞。布令陈辞而又不至,则增修于德而无勤民于远,是以近无不听,远无不服。”

(子鱼注:邦内,指国都四面方圆千里的区域。夏代称邦内,殷商称邦畿,周代称王畿。

甸,田,古代称国都郊外的地方为甸。邦内甸服,邦内之人以耕作田地交钱出兵车服事天子,故称甸服。

邦外,之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区域。侯服,言诸侯国为王前驱而服事天子。

侯卫,诸侯国的外卫,即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区域。宾服,因不是诸侯,而是以宾客的身份服事天子,故称宾服。又一说,以侯为侯服,卫为卫服。宾,朝见,即言侯服、卫服区域内的要定期朝见天子。

夷蛮,古代对边远地区民族的蔑称,俗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要服,指侯卫以外五百里的区域。要,束缚,因蛮夷之地距国都甚远,依靠立盟定约,用约束性的规定使其服事天子,故称要服。

荒服,因戎狄之地距离国都更远,处于荒野,顺应其风俗而使之服事天子,故称荒服。

祭,供应天子每天祭祀所需要的物品。祀,指供应天子每月的祭祀用品。享,献,指供应天子四时【即四季】的享献,祭祀天子的始祖。贡,岁贡,要服者六年一朝觐天子,贡纳祭品祭祀天子的远祖及天地之神。

荒服者王,指夷狄的首领称人周天子的正统地位,每一王去世,新王即位,即以本国珍宝作礼物来朝见天子。

意,思想意念。修言,指天子自己检点所发布的号令,是否合乎古制。文,政令教化。名,尊卑职贡的名分。德,文德,指仁义礼乐。序,次序,指以上“意、言、文、名、德”五者的次序。刑,刑罚。让,谴责。辟,法令、条例。勤,劳苦。)

《尚书·禹贡》:“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金至,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子鱼注:甸服,《尚书·禹贡》“五服”的第一服。

侯服,这是《尚书·禹贡》“五服”的第二服。在本服内按远近规定了三个地域:一、采。【历史上有过采邑,文献早者见于《尚书·康诰》,金文中亦有之。】二、任国。【《尚书·禹贡》作“男邦”,亦见于西周文献及金文。甲骨文中则固作“任”,知《史记》有据。但历史上男服原与侯、甸并立,此则降隶于侯服。】三、诸侯。对他们的贡赋如何定,没有说。苏轼《书传》云:“此五百里始有诸侯,故曰侯服。”其实周代虢、毕、祭、郑、晋等诸侯皆在甸服,此说显误。总之这是违反原历史实际的侯服。

绥服,《周语》中此为宾服,《尚书·禹贡》改称绥服。宾服原指对前代王族的封地,,此则不着边际地说“三百里揆【度】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可能是以文教招徕四夷,以国防抵御四夷,因此叫“绥”。但各占三百里、二百里,实属硬凑。

要服,义同《周语》马其昶云:“要、徼通用,边塞曰徼,要服即边服。”

荒服,“荒”,荒远之意。要服离王都一千五百里外之地,荒服离王都二千里外之地。要服住夷族,荒服住蛮族,这又是硬派,《国语·周语》里安排的夷、蛮都属要服,也与此异。又要服安置判处“蔡”刑的罪犯,荒服安置判处“流放”刑的罪犯。但“蔡”是仅次于死刑的最重刑,反比流刑处理轻,亦不合理。)

《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蕃服。”

三皇五帝: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以天皇、地皇、泰皇为三皇【见《史记·秦始皇本纪》】,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依《大戴礼记·五帝德》、《史记·五帝本纪》】

第二,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依孔颖达注《尚书》】以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大戴礼记·五帝德》、《帝系》、《吕氏春秋·古乐》、《尊师》、《史记》《世经》、伪《孔安国古文尚书序》,晋·皇甫谧《帝王世纪》】

第三,以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依司马贞《三皇本纪》】

第四,以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为五帝。【《战国策·赵策》、《易·系辞》、《庄子·缮性》、《淮南子·俶真》、《三统历》】

第五,以燧人、伏羲、神农为三皇,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第六,以伏羲、祝融、神农为三皇,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

第七,以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为五帝。【《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淮南子·天文训》、《时则训》】

(子鱼注:唐·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对于三皇五帝还有一种比较另类的记载,他说按照郑玄《中候·敕省图》的说法,三皇是伏牺【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是轩辕【黄帝】、少昊、高阳【颛顼】、高辛【帝喾】、陶唐【尧】、有虞【舜】,共六代。原因是“德合北辰者皆称皇,感五帝座星者皆称帝,故三皇三而五帝六也”。此处“五帝”并非指上古五位有作为的帝王,而是天上的一个星象,叫做“五帝座星”。

其实“五帝”只不过是后世的称呼,当时中国尚处在氏族社会时期,所谓的“帝”不过是部落联盟首领中的佼佼者。这个时期,氏族部落众多,每个氏族及其联盟都有自己漫长的发展史。他们在各自发展的每个阶段上,在生产和生活方面都有各种发明和创造,同时伴随着氏族部落间的生存斗争。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历史故事在传说过程中,不同人、不同时期的事迹被归集到少数神话化了的人物身上。古代传说中的“帝”名本来很多,但自从战国后期流行“五行”学说以后,什么都爱配成“五”,于是就要在许多“帝”中找出五个来抵充“五帝”,因而才会出现多种“五帝”说。)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按:“天皇、地皇之下即云泰皇,当人皇也。而封禅书云‘昔者太帝使素女鼓瑟而悲’,盖三皇已前称泰皇。一云泰皇,太昊也。”

唐·司马贞《三皇本纪》:“太皞庖犧氏【即伏羲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通“伏”】犧立..。女娲氏没,神农氏作。炎帝神农氏,姜姓。”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为五帝。谯周、应劭、宋均皆同。而孔安国尚书序,皇甫谧帝王世纪,孙氏注世本,并以伏牺、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为五帝。”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以黄帝为五帝之首,盖依大戴礼五帝德。又谯周、宋均亦以为然。而孔安国、皇甫谧帝王代纪及孙氏注系本并以伏牺、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高阳、高辛、唐、虞为五帝。”

汉·孔安国《<尚书>序》:“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明·张岱《夜航船·人物部·帝王》:“天皇始称皇,伏羲始称帝,夏、商、周始称王。神农,母安登感天而生,始称天子。文王始称世子。秦始皇始尊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周制称王妃为王后。秦称皇帝,遂称皇后。汉武帝始尊祖母窦为太皇太后。魏称诸王母为太妃。晋元帝始称生母为皇太妃。”

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

王霸:王业和霸业。儒家认为用仁义治理天下是王道;用武力征服天下是霸道。

以德行仁者王:凭借道德实行仁义的人可称王治天下。代表人物:三皇五帝。

以力假仁者霸:凭借武力假托仁义的人可称霸诸侯。代表人物:商汤、周武王。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南宋·朱熹《孟子集注》:“力,谓土地甲兵之力。假仁者,本无是心,而借其事以为功者也。霸,若齐桓晋文是也。以德行仁,则自吾之得于心者推之,无适而非仁也..。赡,足也。《诗·大雅·文王有声》之篇。王霸之心,诚伪不同。故人所以应之者,其不同亦如此。邹氏曰:‘以力服人者,有意于服人,而人不敢不服;以德服人者,无意于服人,而人不能不服。从古以来,论王霸者多矣,未有若此章之深切而着明也。’”

(子鱼注:孟子说:“凭借武力假托仁义的人可称霸诸侯,称霸必须依靠国力的强大;凭借道德实行仁义的人可称王治天下,称王不一定要依仗国立强大——商汤只用方圆七十里,周文王只用方圆百里的土地就使人心归服。凭借武力服人,绝不是心里服气,而是因为抵抗的力量不够;以道德说服人,才会出自内心地甘愿服从,就像七十弟子服侍孔子那样。《诗经》上说:‘来自西部,来自东部,来自南部,来自北部,全部归服。’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天子天下之主,诸侯一国之君。

天子:周代社会分为几个等级,分别为天子、诸侯、卿和大夫、士、庶人、奴隶。

诸侯:周天子将天下分为许多小国家,小国家的君主们称为诸侯。诸侯又有五个等级:公、侯、伯、子、男。

官天下,乃以位让贤;家天下,是以位传子。

官:官府的、国家的。

《史记三家注·五帝本纪》:“尧知子丹硃之不肖,不足授天下,於是乃权授舜。【索隐】父子继立,常道也。求贤而禅,权道也。权者,反常而合道。【正义】五帝官天下,老则禅贤,故权试舜也。”

南宋·洪迈《容斋四笔·卷二·五帝官天下》:“汉盖宽饶奏封事,引《韩氏易传》言:‘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若四时之运,成功者去。’坐指意欲求禅而死。故或云自后称天子为‘官家’,盖出于此。今世无《韩氏易》,诸家注释《汉书》,皆无一语。惟《说苑·至公篇》云:‘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秦始皇帝仰天而叹曰:“吾德出于五帝,吾将官天下,谁可使代我后者。”’此说可以为证,辄记之以补《汉》注之缺。蒋济《万机论》亦有官天下、家天下之语。”

明·张岱《夜航船·人物部·帝王·官家》载:“李侍读仲容侍宋真宗饮,命饮巨觥。仲容曰:‘告官家免巨觥。’上问:‘卿之称朕何谓官家?’对曰:‘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兼三五之德,故称官家。’”

以位让贤:上古推行禅让制,尧把帝位禅让给了舜,舜把帝位禅让给了禹。

(子鱼注:在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父系氏族公社里,世系按父系计算,男子成为氏族的首领,在氏族内占主导作用,所有财产全部由男性后代继承。氏族公社内部的最初管理,仍具有民主性质,首领由氏族内年长男性担任,遇到重大事件,召集长老举行氏族会议来决定。氏族首领若不称职,会随时被罢免。但随着私有制的产生,掌握氏族财富的人独占权力,成为氏族的主宰。氏族首领和氏族成员逐渐对立,阶级分化,最终导致氏族公社瓦解、国家诞生。

尧舜虽然没有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从尧、舜、禹的血缘关系来看,他们却是同宗。

根据《史记》的记载,尧舜禹与黄帝的关系分别是:黄帝—玄嚣—蟜极—帝喾—尧;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黄帝—昌意—颛顼—鲧—禹。

玄嚣是黄帝的大儿子,昌意是老二。由此可以看出来,尧和禹的高祖父都是黄帝,舜就比较远一点,自黄帝起已经是第八世孙。因此说,尧舜禹的禅让,也只不过是在家族内选拔继承人罢了。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疑点,按辈分来说,尧、禹都是舜的高祖辈,相差四世,怎么会生活在一个时代呢?而且禹竟然还继承了舜的帝位。出现这种情况,除非自穷蝉开始,个个都是短命鬼,结婚生完孩子就死,不然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

而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下》中记载:“颛顼五世而生鲧,鲧生禹。”依此说法,那么舜与禹则是同辈人,如此就可以解释舜禹禅让的真实性了。)

以位传子:西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曰:“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子鱼注:禹死后把天下交给了益,但是益辅佐禹的时间较短,天下不服,而愿意让有贤名的禹的儿子启继承帝位,启就是夏朝的第一位君主。自此以后,帝位就从禅让制变成了父传子,即家天下。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载,黄帝之位传给了孙子高阳【帝颛顼】,颛顼传给了侄子高阳【帝喾】,高阳传给了儿子放勋【帝尧】,由此可知,事实上“家天下”并非从大禹开始,而是自黄帝时代就已经存在,所谓的上古“禅让制”不过是被后人无限放大了,其实不过昙花一现。)

陛下,尊称天子;殿下,尊重宗藩。

陛:宫殿的台阶。

陛下:本指宫殿台阶下站着的侍臣,臣子与君主说话,不敢直对君主,呼君主的侍臣转告,以示尊重,后来变成对君主的敬称。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窃为陛下惜之。”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礼异》:“秦汉以来,于天子言陛下,于皇太子言殿下,将言麾下,使者言节下、毂下,二千石长史言阁下,父母言膝下,通类相言称足下。”

明·张岱《夜航船·人物部·帝王·陛下》:“陛,阶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器陈于陛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义也。上书亦如之。”

殿: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封建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唐·王勃《滕王阁序》:“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唐·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殿下:对太子或亲王的尊称。

宗:同祖,同族。

《列女传·仁智传·赵将括母》:“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

藩:篱笆,指血缘像藩篱一样是连在一起的。

(子鱼注:“陛下”一词是臣子对君主的称呼,自秦以后只用来称呼皇帝一人。而其实,“陛下”中的“陛”即指由台榭下段通向台顶的台阶。“陛”有时是土筑,有时是木构,有时还有花哨的形式,如“飞陛”。又因为古代只有王或者诸侯有资格建造台榭作为自己的居所,久而久之,“陛”就特指君主宫殿的台阶。

那么,为什么“陛下”一词由一个建筑构件,变成了一种尊称呢?因为在古代,这条通往君主的台阶是有侍卫把守的,只有经过陛下的允许才可登阶升殿,见到君主,“皇帝陛下”即是通过陛下的卫士向皇帝转达的意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蔡邕《独断》卷上:“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也就是说,到了西汉,以“陛下”代指皇帝已经被普遍接受了。)

皇帝即位曰龙飞,人臣觐君曰虎拜。

龙飞:明·张岱《夜航船·人物部·帝王·龙飞》载:“新主登极曰龙飞,取《易经》‘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盖乾九五为君位,故云。”

《华林集》:“位以龙飞,文以虎变。”

觐:朝见帝王。(子鱼注:“觐”本来指诸侯秋天入朝见天子;“朝”指诸侯春天入朝见天子。后来两者都指诸侯朝见帝王,不再有时间季节上的区别。

《周礼·天官·大宗伯》:“春见曰朝,秋见曰觐。”)

《谭嗣同》:“至七月,乃扶病入觐。”

虎拜:臣子觐见君主谓之虎拜。

《诗经·大雅·江汉》:“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子鱼注:《江汉》写周宣王大臣召虎【即召穆公】奉王命征讨淮夷之乱,取得了胜利,立功受赏。

釐,li,二声,赐予。圭瓒,gui,一声;瓒,四声;古礼器,用玉作柄的酒勺,有鼻口,酒从中流出。秬鬯,ju,四声;chang,四声,用黑黍和郁金香草酿成的香酒。卣,you,三声,有柄的酒壶,青铜制。文人,有文德的人,此处指召虎先祖召康公。自召祖命,指用召虎的先祖召康公受封时的礼仪。稽首,古时跪拜礼。

诗句大意:赐你玉柄勺一把,黑黍香酒满铜壶。祭告你的先祖神,王赐世代田与土。尔于王室受册封,礼如汝祖召康公。召虎下拜叩首颂,祈愿我王万年寿。)

明·张岱《夜航船·人物部·帝王·虎拜》载:“群臣觐君曰虎拜。《诗经》:‘虎拜稽首,天子万寿。’谓召穆公虎既拜受王命之辞,而祝天子以万寿也。”

皇帝之言,谓之纶音;皇后之命,乃称懿旨。

纶:lun,二声,古代官吏系印的青丝绶带。

纶音:皇帝的诏书或言语。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细绳);王言如纶,其出如綍(同“绋”,大绳)。”郑玄注:“言言出弥大也。”后遂以纶言、纶音、纶綍称呼皇帝的诏书、制令。

(子鱼注:孔子说:“君王所说的话像丝缕一样细微,传出去以后就会像绶带一样粗大;君主所说的话像绶带一样粗细,传出去以后就会像缆索一样粗大。”)

明·张岱《夜航船·人物部·帝王·如丝如纶》载:“《礼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注:纶,绶也。言王言始出之,小如丝;群臣举之,若绶之大。故皇帝之言谓之纶音。皇后之命又曰懿旨,懿,美也。”

懿:美、好。

唐·王勃《滕王阁序》:“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懿旨: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黄门传懿旨云:‘太后特宣大将军,余人不许辄入。’”

椒房是皇后所居,枫宸乃人君所莅。

椒房:汉代在后宫墙上多以椒涂墙,用以取暖避恶气,故后宫称椒房。

明·张岱《夜航船·人物部·帝王·璇宫椒房》载:“帝少昊母星娥处于璇宫,以椒涂壁,取其温和,以辟恶气。一曰取椒实繁衍之义。”

枫宸:帝王殿前多种植枫树,故帝王所居之处称为枫宸。

明·张岱《夜航船·人物部·仪制·枫宸》载:“汉宫殿前多植枫树,故曰枫宸。一名紫宸。”

宸:北极星所居,借指帝王住的地方。

《尔雅·释天·星名》:“北极谓之北辰。”

唐·王勃《九成宫颂》:“宸扉既辟。”(子鱼注:扉,大门;既辟,已经打开。另外,古人认为北极星是众星的尊长,为众星所拱抱,因此借指王位。)

莅:到,临。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天子尊崇,故称元首;臣临辅翼,故曰股肱。

元首:元和首都有头脑、开始的意思。

皋陶《元首歌》:“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

《尔雅·释诂》:“初、哉、首、基、祖、元、胎、匚、落、权舆,始也。”

《尔雅注疏》:“首者,头也,首之始也。元者,善之长也。长即始义。”

明·张岱《夜航船·人物部·帝王·元首》载:“《书经》:‘元首明哉,股肱良哉。’言君乃臣之元首,臣乃君之股肱,君明则臣自良。”

股:大腿。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遂拔剑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肱:胳膊。

《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唐·韩愈《送侯参谋赴河中幕》:“洸洸司徒公,天子爪与肱。”

龙之种,麟之角,俱誉宗藩;君之储,国之贰,首称太子。

龙之种,麟之角:明·张岱《夜航船·人物部·帝王·麟趾龙种》载:“《诗经》:‘麟之趾,振振公子。’唐诗:‘元师归龙种。’俱誉宗藩也。”

(子鱼注:现将《诗经·麟之趾》及现代诗翻译全录如下: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的蹄趾,振兴你的子嗣,哎哟麟哟!】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的额顶,振兴你的同姓,哎哟麟哟!】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麟的头角,振兴你的同族,哎哟麟哟!】

另外,说说“麟之定”的“定”。很早的解释就是“额头”的意思,弁庭《诗切》中解释“定”为“臀”,即屁股,云:“今俗语臀曰定,即诗人之遗言也。”其实将“定”解释为“臀”也是正确的,由于年代久远以及地域差别,古今很多字,字形虽同,字义却大不同,比如山东地区,俗语“臀”就是腚,光屁股即说“光腚”。)

储、贰:古代对太子的称呼。

明·张岱《夜航船·人物部·帝王·邦贞国贰》载:“《礼记》:‘一人元良,万邦之贞。’太子之谓也。高允曰:‘太子,国之储贰。’”

同类推荐
  •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下)

    本书收入文章40余篇:《论周秦“治道”及历史影响》、《从秦始皇陵园的建制看秦代社会矛盾》、《秦早期经济考略》等。
  • 明月三国

    明月三国

    主角跟随潮流穿越了,系统也是有的,还是当下很流行的召唤流,不过却只能召唤12个人,统帅岳飞,李靖,徐达。智力,刘基,赵普,房玄龄。武力李存孝,杨再兴,冉闵。政治王安石,张居正,王猛。
  • 断线翱翔

    断线翱翔

    世界并不残酷,只是现实从来不会美
  • 异世降临录

    异世降临录

    简介:主角王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苦难”后,终于来到了一个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历史国度,一番了解后,王强开始了异世的生活。本书由“小菊花妈妈牌止咳停喘胶囊”冠名播出:“咳咳~孩子们,小菊花妈妈课堂开课啦!”“孩子感冒咳嗽老不好,肿么办?”“多办是废了,快用小菊花妈妈牌止咳停喘胶囊。”“自从用了小菊花妈妈牌止咳停喘胶囊,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气也不喘了,连心也不跳了……”“耶!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搜医热!”本书还由济公牌升天蹬腿丸赞助播出:“济公牌升天蹬腿丸,吃了济公牌升天蹬腿丸,腿也不痛了,人也不二逼了,心也不跳了,还可以去西天见佛祖了,窝米陀佛。”本书还由……欲知详情,请看随后分解……
  • 东蜀志

    东蜀志

    此书为虚幻历史传记,但映射出真实的社会现象。--作者:光应
热门推荐
  • 妖孽成长

    妖孽成长

    看一个从小在大山和师傅长大的孩子如何在大城市里面展露头角,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慢慢成长。。。。第一次写出如果有写的不好地方请各位看官多多谅解,另外恬不知耻的求收藏求推荐
  • 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传

    梦里花落知多少:三毛传

    三毛,一个传奇而洒脱的女子,她将流浪的灵魂安放在撒哈拉的黄沙上。她的文字平实简单却富含着饱满的感情。她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华人世界红极一时的台湾著名女作家。她踏遍万水千山,寻找梦中的“橄榄树”,带给读者一个流浪远方的梦;在她短暂而精彩的一生中,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给读者展现了一个真情博爱的世界。而她的一生又是一个精彩绝艳的传奇。三毛的作品具有传奇性,三毛的一生也具有传奇性。她的人与她的书,以不可抗拒的魔力吸引众多人。她的浪迹天涯,她扑朔迷离的婚恋,她令人扼腕叹息地离开人世的方式等等,无不牵动读者的心。本书用温柔的文字、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三毛的一生娓娓道来。
  • 优雅绽放:时尚玫瑰凯特王妃传

    优雅绽放:时尚玫瑰凯特王妃传

    本书描述了英国王妃凯特优雅而又时尚的人生。从备受欺凌的唐屋中学、到找回自信的马尔伯勒学院、再到熠熠发光的圣安德鲁斯大学,再到嫁给威廉成为皇室贵族,不同时期的凯特面临着不同的遭遇,不同的遭遇又体现了凯特不同的品质。书中有对凯特身上的品质的分析和学习,更强调了凯特王妃的人生经历对于当代女性的励志作用。
  • 逆伐万古

    逆伐万古

    万族降临,天地复苏,上古神话变为现实。姜小白得到父母所留机缘,步入修炼征途,踏雷霆征战之路崛起,沐强敌热血前行,任玄法激荡乱世风云起,我自逍遥。
  • 狂妃快到本王怀里来

    狂妃快到本王怀里来

    凤倾颜,21世纪的杀手之神。聪明机智,相貌过人,因一场意外穿越古代。卧槽,太坑爹了,竟然穿越成了一个伪世子!还是一个生活苦逼的伪世子!每天不仅得提防着家里人,到外头还得被刺杀?靠—老子不干了!可每当想到自家爷爷的时候,她一捏拳头—我忍!但是当刺杀她的人都快排出整个落雁城的时候,她—疯了!妈的,老子受不了了,老子要出去把那个杀她的混蛋给宰了!而这时候,君无绝,云翎国的晋王殿下!轻轻地揽过她,抱着她柔软的身子,散漫地道:不要动气,那人不日之后就将归鹤西去。她盯着他,自是相信这货的实力很是牛逼,但是..她额头上青筋暴起:泥煤,不要抱着爷!爷可是男人!男人!他伏在她身上,一贯懒漫的声线轻轻地掠过她的耳垂:不论你是男是女,我都..要定了!—友情提示①本文男女主身心干净!②绝对宠文,文笔搞笑诙谐,不喜勿喷!群号:348880196
  • 灾厄王座

    灾厄王座

    吾从另外一个世界驾临于此,掌管世间所有灾厄。吾摩下有八百万魔神听令,汝等为何不拜。吾编织着梦魇,品尝着情绪,玩弄着灵魂,汝又对吾如何。当旧纪元将要终结,新纪元即将开始,众生万灵群神又该如何抉择。这是一个少年带着丑仆踏上寻亲之路的故事,无关卑微或者伟大,只想为她撑起一片天空。————分割线————通俗版简介:穿越了,爱人不见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 真爱魔咒

    真爱魔咒

    一起神秘的失踪事件,让美少年阿魏生死未卜。他的搭档魄碧踏上寻人之路,各种不可思议的事件纷至沓来——从天而降的鱼、海王下仆、使徒、祭品…………风中传来招魂的旋律,妖异的少年在耳畔低语,诉说着海王复话的秘密…………她和他,到底是怎样的前世今生?
  • 傲剑圣枪耀苍穹

    傲剑圣枪耀苍穹

    异界之傲剑圣枪耀苍穹。一场意外的穿越,改变了一群少年的人生路。从平平凡凡的世界来到这个万族林立,群众荟萃的世界。一位位天之骄子追寻那无尽的巅峰。少年自天澜城而出,傲剑圣枪,闯向那精彩绝伦的纷纭。
  • 江山为牢美人殇

    江山为牢美人殇

    白雪茫茫,一身白衣的你,抱起了她,美的让这美雪略失三分色,可是她未曾睁眼,也未曾知晓。梁栋画壁,金帛绸缎,即使是负伤的他也不失帝王之气,道:“白姑娘,你要记得是朕救了你。一座江山,画地为牢,美人只能为此而殇。
  • 吸血鬼之五年的人类高校生活

    吸血鬼之五年的人类高校生活

    几个方向的吸血家族,几个吸血的恋爱,一个学校的五年生活,里面藏着快乐、藏着寂寞还有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