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8100000021

第21章 山雨欲来(1)

“九成团体”成立一年多了,新津各码头的兄弟们互相照应,心都拴在了一起。尽管朝廷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洋货充斥市场,穷人还是照样穷,但是整个城市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气氛,吵嘴打架的事情比以前少多了。不管是士绅大户还是小商小贩,大家都显得心气平和,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绳索捆绑在一起,相互礼让,共渡难关。

侯宝斋发出了大红请帖,把九个码头的数十位大小当家、管事请到一起,他想让大家聚一聚,商谈一些码头上的具体事务。

三声炮响之后,侯总舵把子作为召集人,隆重地举行了开香堂仪式。在关公圣像前,他把许多繁文缛节省去了,只是对关公的忠义精神倍加弘扬。

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他想用关二爷的忠义来对抗日渐没落的世道人心。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码头上许多哥弟从小与书本无缘,“一”字认棒槌,侯宝斋一般也不去过问,但要求他们必须对关二爷有足够的了解,不管是看戏、听书,都要把关二爷说过的话背下来,这些经典语录不能只是在嘴巴上说,更是要牢牢记在心里的。

侯宝斋开香堂这天是1905年7月19日。当他把三炷信香插在关二爷面前的时候,在遥远的日本横滨,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者孙中山先生到达了这座美丽的港口城市,孙中山先生乘坐的轮船刚刚靠岸,一百多名中国留学生手挥小旗,对他表示出热烈欢迎。

留学生队伍中,有一位名叫邓子完的新津青年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孙逸仙”这个名字让他心仪已久,他大声喊叫,跟随着缓缓靠岸的轮船跑。他只是远远望了一眼孙中山先生的身影,已经足以让他热血沸腾了。

邓子完生于光绪二年(1876年),世代书香,家住新津县城西仓街,与侯宝斋的大院相距不足一里。邓子完年轻时正逢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科学、革除弊政的思潮深深影响了他。戊戌新政曾经给他带来了无比的激动和憧憬,但是短短一百天后,康梁一党被清廷残酷镇压,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热血把邓子完的美梦浇灭了。

1905年初,邓子完快三十岁了,毅然告别了娇妻稚子、白发双亲,踏上了东渡日本的路。西方先进的文化给这位巴山蜀水的青年打开了一扇看到世界的窗口。他就读于日本体育会体操学校,潜心攻读体操、柔术、教育学等,并结识了大量志同道合的友人。在日本期间,邓子完与同样来自四川的王俊明、胡洪熙等人结为至交。他们在樱花树下,面对白雪皑皑的富士山,感慨万千。

邓子完一身学生打扮,盘膝坐在地上,樱花瓣如同雪花般飘落在身上,在美丽的风景中,他心中的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五十年前,日本也同中国一样,是一个封建的、保守的、受人欺侮的国家。当美国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人一夜之间就醒过来了。他们拼命向西方学习,把一切现代化的东西拿来为我所用,就有了今天的国富民强。”

对日本,邓子完与王俊明等同学是又爱又恨。他们在这里学到了许多在中国学不到的东西,面前出现了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结识了许多爱国志士。另外,中国留学生的苦,也只有他们自己体会最深。国力贫弱,是让人瞧不起的地方,中国留学生受尽了别人的冷眼和冷遇。

孙中山先生到来,让中国的留日学生有了信心和希望,他们看见了光明,看见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在世界东方崛起。邓子完、王俊明等十多个同学豪情满怀,往日的愤懑一扫而空。他们席地而坐,喝酒、舞剑,大谈世界形势,把拳拳爱国之心寄托在了异国的山水之间。

“清政府早就没救了,快点完蛋,我们中国才有希望。”

“对,推翻清政府,正是孙先生的夙愿。”

“中国人吃亏就吃亏在体质弱,富国富民先要强身健体,洗刷掉东亚病夫的耻辱。”

“是啊,清鞑子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只有脑袋后面的一根猪尾巴。”

“要是把满清鞑子驱逐出关,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伟大民国,我们中国是不会比日本差的,也不会比欧美列强差。”

……

通过日本浪人宫崎寅藏的介绍,孙中山与另一个伟大的革命家黄兴会面,并与陈天华、宋教仁等人畅谈中国民主革命,孙中山建议把革命小团体联合起来,得到了大家的赞同。1905年7月30日,在日本的中国革命志士聚集一堂,讨论发起新的革命团体。与会七十余人分别来自国内的十多个省。其中,有兴中会、军国民教育会、华兴会、军国民教育会暗杀团、光复会等团体参加。孙中山提议将分散的革命力量组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他被推为会议主席,最后会议定名为“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宗旨。

当邓子完与许多中国留学生一起,终于如愿以偿见到孙中山先生的时候,他们激动万分。孙中山对大家说:“各位都是我中华的精英,不远万里来寻求救国的道路,这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后继有人,中国革命是大有希望的!”他问大家:“你们大老远来到日本,最想学的是什么呢?”

同学们热血沸腾,心中燃烧着火焰,各自述说自己的理想:

“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寻找革命的道路。”

“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实业救国。”

“学习军事,毕业后回国带兵,革命救国。”

……

孙中山对他们讲道:“青年人立志救国,很好,但是列强瓜分中国迫在眉睫,清政府腐败无能,亡国灭种已经不远了。爱国之士就应该积极准备革命,以救国家危亡,要是等到大家都学成归国,恐怕来不及了。”

在孙中山先生的感召下,邓子完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同盟会。那一天,对于邓子完来说,是个特别神圣的日子,他与十多个新入会的战友高举右手,对天发誓:

联盟人四川省成都府新津县邓子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或愈此,任众处罚。

“要是学成之后再来救国,时间不待了。”孙中山先生的话时刻响在邓子完耳边,他在日本仅仅呆了一年,就毅然回到成都,在四川通省高等学堂附设的体育科任教,亲授体育课程。他深切感受到中国体育事业令人揪心的现状,在上层社会乃至军营中,“朝酒夜色”者比比皆是。

邓子完痛心的不只是中国人孱弱的身体,更在于道德败坏、品行低下,他在成都非常苦闷,满腔的报国热情化作了满腔的怨气,内心深处的叛逆情绪开始滋生了。他甚至想到,前不久侯大爷托人带信来,请他到码头上做一个管事,共图大业。当时他淡淡一笑,心中暗思:我堂堂同盟会员、留日学生,怎么能够去干跑滩匠的事儿。现在看起来,侯大爷是对的,这个乱糟糟的世道,政府衙门还不如码头上的袍哥呢!

正当邓子完犹豫不决的时候,同盟会员、成都法政学校学生陈文清前来拜访他。陈文清年纪不大,却在学生中很有影响力,他受组织的派遣前来联络各地盟员,共举大业。邓子完与陈文清一见面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两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两颗心也紧紧贴在了一起。

“邓先生多年致力于体育教育,为国家民族大计着想,令人非常佩服。”

陈文清称邓子完为“先生”,其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可是当政的人对此很冷淡,我干的事都是白费功夫啊!”邓子完长叹了一口气,他从日本归国,很想为国家做点事。他在日本深切感受到日本国民身体强健、精力充沛。而在中国,教育卫生事业之差,简直令人痛心,举目所见,遍地的烟鬼,绝大多数中国人根本就没有卫生意识,怪不得西方列强称我们为“东亚病夫”。邓子完想,自己最钟爱的还是体育事业,不管到了哪朝哪代,让国民强身健体总该没有坏处吧。

“听说邓先生还上书学部,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赞扬。”陈文清对邓子完做的事情十分赞许。

“身体不坚全者,道德不隆;精神不完健者,智识不确。学问源于精神,精神源于身体。……苟非在上者提而倡之,扩而充之,目为重点,肩为急图,则体育其终难矫正,而教育其终难发达也。……”陈文清还把邓子完上书的内容完全背得下来,说完哈哈大笑。

邓子完也无可奈何地笑了笑,他说:“那是我对振兴中华体育的一点粗浅看法,见笑了。如果这件事能够真正施行,对中国人体魄的强健是有很大好处的,可是朝廷也就是说说而已,我的上书就像是泥牛入海,杳无音信啊。”邓子完说罢长叹了一声,“当今的政府就像是一栋快要垮塌的大楼,独木难扶啊。”

此后,两人成了知心朋友,常常秉烛夜谈,最后达成一致共识:这个腐朽的清王朝,早就没救了,我们要响应同盟会的号召进行革命,与这个日落西山的王朝战斗到底。

这一天,邓子完与陈文清一起喝了几杯酒,说话间就谈起了脑后的辫子。

“脑壳后面这根猪尾巴,我早就想把它剪掉了。”邓子完对陈文清说,“只是成都的风气还不很开化,人们会把你当作怪物一样看待。”

陈文清说道:“这件事就说来话长了。满清入关后,多尔衮向全国发布‘剃发令’,就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说法,中国男人摇晃着脑后的猪尾巴生活了二百多年。到了鸦片战争,林则徐在澳门看到洋人的装束打扮时,还鄙视别人说‘真夷俗也。’就算林老英雄这样的人,还没有把这个问题弄明白。最早剪辫子的反倒是太平天国,但他们被镇压之后,剪辫子的事情就搁置起来了。”

邓子完把头上的辫子捏了捏,说道:“我在日本看到有不少留学生把辫子剪了,当时我也想剪,但是考虑到成都的风气在全国是比较守旧的。

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把它剪了不就完了吗?我们都是因为顾忌太多,很多事情没有迈出第一步。”邓子完狠狠喝了一口酒,有些丧气,对自己做事顾虑重重很是不满。接着他又说:“其实在几年前,海外华人在报上公开提议剪辫。1900年的庚子国变后,随着留学生归国,南方各省有大量青年学生和部分新军士兵剪了辫子,政府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多说什么。”

“邓先生说的真好!干成一件事,最重要的是迈出第一步。”说完,陈文清进屋去了。当他重新走出来的时候,邓子完感觉怪怪的,随即大笑了起来,只见陈文清右手拿着剪刀,左手拿着一根乌黑发亮的辫子,脑袋上的头发变短了,乱糟糟披散在肩头上。

“哈哈哈,陈兄弟敢作敢为,当哥哥的又有什么顾虑的。”邓子完接过陈文清的剪刀,“咔嚓”一声,脑后那条留了三十多年的辫子不见了。

两人互相瞅着怪模样,相视大笑起来。

清政府腐朽也好,垮杆也罢,同盟会的人要不要推翻它,剪不剪辫子,新津码头上的人大多数不怎么关心,也没有多大的兴致,倒是保路同志会的宣传,就像一大堆干柴中丢进一根火把,在人们的心里燃烧起来了。

这些天,城内大大小小的茶馆、烟馆、饭馆都在谈论一件事:保路。

无论是什么场合,只要有人打堆的地方,说起这件事情就收不住口。

杨虎臣和魏青每天都守在武阳茶社,听茶客们说得口沫四溅,他们也不时插上几句,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听说朝廷把铁路卖给外国人了?”

“不是铁路,是铁路的修建权。让外国人来修,修好之后就是外国人的了。为了修铁路,我们每年都捐钱捐米,几年捐的都他妈不上算了。”

“不上算就是不上算,该你龟儿子背时。”

“哪里有这本书卖?朝廷的铁路,他们卖不卖给外国人,你我又管不了,但是集资的钱就应该退还给我们嘛。”

“老子就不信,你说卖就卖了吗?卖了,我们还可以把它抢回来。”

“说得轻巧,捞根灯草。抢回来?你算是哪根葱嘛。”

……

杨虎臣和魏青这里看看、那里听听。他们发现本县的人每天都在谈论这件事,都是心急火燎、义愤填膺的样子,好像胸口上藏着炸药,有些脾气大的人,说起这件事,脸都气歪了。

杨虎臣从许多茶客的话中慢慢了解到,朝廷要把我们四川省集资准备修建的铁路收归国有,有一个叫做什么“盛宣怀”的大官,还同外国人签订了借款合同。朝廷大员们说,靠我们四川人,铁路就修不成,只有外国人才修得好,他们还任命了督办修路的铁路大臣,专门来经管这件事。

在杨虎臣和魏青看来,朝廷的大官把我们集资修路的钱给吞了,而且把中国的铁路卖给了外国人,那么铁路上的事就是外国人说了算,这怎么行?铁路也是码头,得由我们拜关二爷的人说了算。

“你把码头都卖了,老子就不认黄了。”杨虎臣恨恨地说道。

“你来修还是他来修,关我们球事。”老百姓想不通的是,前些年,政府明文同意我们自筹资金修铁路。现在把修筑权交给外国,我们这几年用谷米作为铁路股本,政府叫嚷的啥子“国有”,就把这些资金全部吃起来了。

所有的信息都汇集到了侯大爷的八仙桌上,他斜靠着太师椅,紧锁眉头冥思苦想。侯宝斋已经是快六十岁的人了,这几年又对码头上的事格外操劳,头发已经花白,但他仍然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侯宝斋看了看面前的何耀先,他也是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一边磕叶子烟灰,一边恨恨地说:

“这个事情从何说起啊,难道朝廷红口白牙说出的话,也作不得数吗?”

他们都是在水面上混了大半辈子的人,心中非常清楚,我们四川省只有水路,没有旱路与外界交通,大家集资修路的热情非常高,上上下下鼓了好几年的劲,计划修一条长长的铁路,由四川通到外省,就把运输线连接起来了,以后的交通四通八达,大家的生意可以做得更大、跑得更远了。

侯宝斋知道,这个世界比不得前些年了,社会越来越复杂,清政府、外国人、维新派、革命党……很多股水掺和在一起,大家都在争利益,争得他妈的头破血流。外国人的枪炮厉害,这几年比当官的还要歪。虽然说外国的枪炮还没有打进四川来,但是他们的爪爪是早就伸进来了的。洋货已经把本地货抵得没有了市场,要是洋人再把铁路控制了,洋货的运输不就更方便了吗?不是把本地人逼到绝路上去了吗?

“洋人想争路权,这是肯定的事,关键是看我们的政府,有没有脾气真正把它抵回去。”侯宝斋提起外国人就是满肚皮的气。他知道,好几年前,欧美列强采取铁路投资的侵略方式,还拟定了一个纵贯西南、直通海口的计划,英国人明确说:建筑一条由上海经南京、汉口、宜昌、万县而达成都的铁路,要使“条约港重庆”成为“远东的圣路易”,这是因为,四川省的财富和资源是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法德美等国也不甘心,争先恐后展开了夺取四川铁路权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四川总督锡良向朝廷奏请自办川汉铁路,并成立了川汉铁路公司。公司明确规定:川汉铁路不招外股,不借外债,只集中国人股份;非中国人股份,概不准入股。

自办铁路的政策得到了全川人民的拥护,也给了侯宝斋莫大的希望,他当时对这件事投入了十二分的热情,现在却感到一盆冷水从头上泼下来,从头发颠凉透到了脚底板。

同类推荐
  • 河父海母

    河父海母

    《河父海母》原载《十月·长篇小说》2007年第2期。该小说是山东作家李玉文继《蝉蜕》之后的又一部关注人类生存现状的长篇新作。小说讲述了为躲避侵华日军战乱的人们在蛮荒的河父海母之地的时代变迁沉浮。
  • 乞王天下

    乞王天下

    本书为小说集,收录的作品包括:主编、白活、猎人、草原深处的村庄、蔚蓝 一个民族英雄的梦、萨县抗日英烈考、辽西匪事、小镇人物、乞王天下、叩安天下父母、终极对话、苍天亦怒。
  • 母亲·我的大学

    母亲·我的大学

    内容介绍《母亲·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第三部曲,其余两部为《童年》《在人间》。《母亲·我的大学》作者描写了他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从这个真实记述的教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社会底层与劳苦大众的直接接触,深入社会,接受革命者思想影响和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养料是他得以成长,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的重要条件。
  • 夏天在倒塌

    夏天在倒塌

    《夏天在倒塌》讲述在地铁站里,她们互相靠着在绿色的椅子上睡着了,醒来时,地铁已开出很远,开出了地面,远处低矮的工房里面亮着星星点点的灯光,她们把脸扭向窗外,看见锦江乐园的摩天轮隐没在黑夜之中,恍惚中依然在缓慢地旋转着,车厢里很空旷,望得见下一节和再下一节车厢,而褐色的车窗玻璃里面,可可和小俏的脸,不时地被树木和电线杆掠过。夏天终将过去,夏天终将到来。
  • 在人间

    在人间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高尔基《人生三部曲》之一。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他为了生活,就与外祖母摘野果出去卖糊口,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他一有机会就阅读大量书籍。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他决心“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要为环境所屈服”。他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念,离开家乡奔赴喀山。
热门推荐
  • 明伦汇编家范典出继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出继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界纵横:傲萌姐妹花

    异界纵横:傲萌姐妹花

    前世闺蜜双双因特殊体质被选中,在异界里会闯荡出怎样的精彩呢?
  • 直播穿越武侠世界

    直播穿越武侠世界

    “鹰爪门惨遭灭门,凶手究竟是谁?绿袍老祖有话要说。铁手、追命已开始追捕。”“侠客岛魅影再现,雪山派掌门白自在神秘失踪。”“移花宫邀月跻身江湖名人榜前五十,百晓生称其有潜力进前三十。”“宁道奇约战黄药师,两人战至半酣,却被中原一点红双双刺伤。“大儒王阳明夜半在兵营练气,突然纵声长啸,一军皆惊。疑已进入天人合一境界。”“杀手排行榜青龙会连续五年排名居首,青衣楼,魔门补天阁和金鹏堡纷纷表示不服。”沈诚穿越到一个离奇荒诞的武侠世界,却被告知必须要成为直播平台的最红主播,甚至要成为天下第一,就这样,一个有点荒诞的武侠故事拉开序幕。
  • 08射雕之南有乔木

    08射雕之南有乔木

    08版《射雕》的同人小说,女主为穿越人物,故事走向大致与08版射雕剧情重合;非黑、无主角光环,射雕主线情节未改
  • 青冥塔之恋歌

    青冥塔之恋歌

    前世,她憎恨的对他说,“我花释影对着青冥塔发誓,与你生生世世,一刀两断。”“我诅咒你,诅咒你生生世世都会失去自己挚爱的痛苦。”……今世,她失去了前世的记忆。却没有想到,却再次爱上他。这到底是她走向幸福的开始,还是她毁灭的开端?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全球危机

    全球危机

    这是一个异物侵袭的世界。这是一个人类‘返祖’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人性挣扎’的世界。这是一个‘地球’进行自我保护的世界。
  • 太虚法皇

    太虚法皇

    心守灵台天地静,手握阴阳斩太虚。六道轮回终不止,仙魔神佛亦难逃。自古万物成一体,一法皆空万法空。相生相克成定律,一切自随混沌开。今日有仇今日报,明日我自乐逍遥。
  • 九届法官

    九届法官

    天地初开,混沌成型,万物生长,蛮荒大陆妖魔横行,人族落寞,刑浩携带审判之力降生于这个乱世中,他自微末中崛起,他为保人族灯火不惜牺牲自己的灵魂,审判令牌出,法官定天下,九届之中,群魔避退。
  • 时空齿轮之变身

    时空齿轮之变身

    一位颓废的宅男,在网页浏览新番的时候,突然间屏幕画面变成了一个钟表,然后就悲剧的眼前一黑的穿越了,穿越之后,他变成了属于二次元里面的角色的她,在那之后等着她的到底是什么呢?是像一些小说那样各种吊炸天?还是平凡与不平凡的生活?
  • 首席夺爱,五爷的新宠

    首席夺爱,五爷的新宠

    那一年,宁安19岁,她爱苏丞北爱的疯狂。可一场车祸却让他们反目成仇,他失去最爱的女人,她失去公司。五年后,突来的变故将她再次推到风口浪尖。在绝望之际,向她抛出橄榄枝的却竟是宁城最让人遥不可及的神话,商业巨擘莫向离。那晚,他将她禁锢,她第一次乱了方寸:“五爷,趁人之危非君子所为。”“我确定昨晚是你说要给我生孩子报答我。”“昨晚我喝多了。”“正好,今晚我也醉了。”后来,当年的车祸真相大白。漆黑窄巷里,苏丞北将她抵在双臂之间:“宁安,你跟他不合适,回到我身边来。”黑暗中,一道森寒的声音传来:“那恐怕苏总要先问问我同不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