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半年,准确地说就是八个多月前,正值非典病毒扩散的高峰时期。由于当时情况危急,所以教委无奈之下三令五申,明令要求各学校停止正常的授课进度,以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取而代之,务必保证学生们的身心健康,预防非典在各个校园蔓延。
说起来,非典应该是八零后、甚至七零后的人所见过的最大的疫情灾害,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隔离”这个词才迅速流行了起来。
由于最初没有有效的药物控制,所以很多偏方、要诀也就流传开来。类似于多喝板蓝根啊、经常量体温啊、多喷消毒水啊、出门戴口罩啊……真是形形**、层出不穷。加之道听途说之后的人云亦云,也给这些偏方、要诀增添了许多的神奇色彩。于是,上述药品、物品一再脱销,无形之中给经营者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还记得当时最搞笑的传闻有两个:一是,非典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传染,包括对视!二是,非典病毒的穿透力极强,一层口罩根本不管用,经有关“专家”的“专业”评定,最安全的数字是17层!
现在想想真是挺可笑的,按照这些说法,莫非得了非典的人瞬间就变成了superman,继而掌握了X光眼的技术,连跟人对视都可以将病毒转移不成?!
还有,出门要戴17层口罩!开什么玩笑?!且不说那么多层口罩能不能罗在一张嘴上,就算是能,估计还没染上非典,人就已经被憋死了!!!
那些足以造成恐慌的舆论自然是不可信的,不过,正常的消毒和对学生的卫生加强管理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当时可把学生会和各班的班干们累坏了。整天背着喷雾式的消毒桶,来回游走于班级、走廊、分担区、食堂、办公室等“革命要地”,由一窍不通到驾轻就熟地练习着“一大大、二大大、三大大、四大爷”。
时间一长,很多同学都对消毒的频率有了进一步了解,所以,学校在管理上逐渐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由于没有具体的事情可做,很大一部分同学干脆就请假在家不去学校了。
基于上挤下压的实际情况,最后,校方终于决定举办本校第一届的“才艺技能大赛”,而主要的参赛对象,就是在学校里始终没有发生过什么大动作的高二学年。
高二学年一共有八个班,芷桦当时在二年二班。按照规定,从二年一班开始,每两周由一个班级进行才艺技能展示。所有的参赛选手、助演节目、包括主持人在内,都由本班同学担任。如若需要道具,可以上报学生会进行从旁协助。每次的比赛,校方的各级领导都会亲临现场,以壮大此次大赛的气势。
在团委的会议上,芷桦一边记录着关于比赛的各项细节,一边不停地冒着冷汗。因为她所在的班级是典型的男少女多,而且仅有的几个男生还大都是“轻拿轻放”型的,连参加学校的男子篮球比赛都很难凑齐五个人,何况是参加“才艺技能大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