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6500000109

第109章 阴谋阳谋(10)

“好。”郑观应答应一声,便和吕成跟在郑氏兄妹二人的身后,朝马车走去。

暹罗王宫。摄政王利云王沙正在接见郑观应。

郑庆裕跟吕成被安排在了外间,内室之中只有郑观应、利云王沙还有临时充当翻译的郑知非。

“本人来此,是奉我国督办粤防大臣、兵部尚书彭玉麟宫保之命问候贵国国王及摄政王殿下。”郑观应不卑不亢地说。

“谢谢。”利云王沙轻轻点了点头,微笑着说,“也请郑观察回去后,替本王问候彭尚书。”

“您的问候我一定转告。”郑观应稍稍欠了欠身,随即试探着说,“殿下,有句话,我不知道该问不该问?”

利云王沙豁然一笑:“有什么话您尽管说,本王素来不喜欢转弯抹角。”

“法国妄想吞并越南,且觊觎我国南疆久矣。我国兴义师声讨法夷,实是自卫之举。可时下外间传言,贵国有‘助法攻越’之心,不知此传言有误,还是确有其事?望殿下据实相告,以解我心中疑惑。”言毕,郑观应便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利云王沙的反应,希望能从对方的神色之中有所发现。

“助法攻越?敝国从来没有想过。”谁知利云王沙只是淡淡一笑,“大概今春二三月份的时候,法国领事曾向敝国提起借兵的事,但已经被我国王陛下拒绝了。上国可以无虑,切勿被谣言蛊惑。”

“贵国不助法国,本人深表钦佩。”郑观应再次微微倾了倾身体,随即正容道,“只是贵国臣贡于我朝已有两百年,世守恭顺,中外皆知。如今既不助法攻越,是否应该重修朝贡之职,以恪尽本分,从而力助中国以尽驱法夷?”

利云王沙的脸色微微一变,轻咳了一声:“朝贡之职不修,怪不得敝国。贵国光绪大皇帝登基之时,我曾派使节到上国意欲修贡,可在广东却遭遇盗匪,结果朝贡的珍宝被劫,敝国使臣、翻译也被杀伤。直到现在,此案还尚未告破。上国不靖,以致敝国之意无法上达,这便是敝国一直不敢效贡的原因。郑观察以此相责,那可是天大的冤枉。”

郑观应听对方这么一说,忙起身朝利云王沙深施了一礼,歉意地说:“观应实是不知此事。如此说来,过在广东官府,而不在贵国。方才言语不周之处,望殿下见谅。”

“不知者不怪。”利云王沙摆摆手,示意郑观应坐下,随后郑重其事地说,“郑观察方才所说合力以拒外侮之事,正合本王心意。”

“殿下此话当真?”郑观应心中暗喜。

“绝无戏言。”利云王沙字斟句酌地说,“只是必先与上国订立条约,彼此相通之后,方可联手御外。”

郑观应说:“理应如此。”

利云王沙说:“既是这样,我就打算派陈金钟赶赴天津,谒见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阁下,不知郑观察意下如何?”

郑观应答道:“殿下既如此顾全大局,为我两国切身着想,我想李中堂也必能至诚相待。观应回国之后,定当禀明中堂,俟后再回复殿下。”

“好,那我们就说定了。”利云王沙哈哈一笑,冲着远处的侍者招了招手。

侍者会意,从一只精美的茶壶里倒出两杯红茶,然后放在一只银制的托盘里,给两人端了上来。一旁的郑知非见此情形,脸色微微变了变,继而站起身,迎着侍者走了过去,看似随意而礼貌地说:“请交给我吧。”然后,不等侍者有所反应,便从对方的手里接过托盘,端到郑观应和利云王沙面前。

利云王沙对郑知非的举动只是略感诧异,却也没放在心上,他只是指着精美的茶杯笑着说:“请郑观察品尝一下这产自锡兰的红茶味道如何?”

郑知非神情专注而凝重地盯着两只茶杯,缓缓地端起,当她亲手放在二人面前的时候,目光才略有了一丝缓和。

郑观应端起茶杯,见茶汤橙红明亮,极为好看。轻啜了一口,顿时觉得透出一种犹如薄荷、铃兰一样的芳香,滋味醇厚,虽较苦涩,但回味甘甜,不由赞道:“好茶!”

“西洋人称赞这茶是‘献给世界的礼物’。”利云王沙微微一笑,“我已让人给李鸿章阁下和彭尚书各准备了一份,还要烦请郑观察带回去,以表达本王的仰慕之情。”

“多谢殿下。”

天津。直隶总督行馆。

“中堂,卑职觉得旗昌大肆渲染并购招商局的事,这里面会不会另有企图?”盛宣怀略带不安地望着李鸿章。

“你们既已与他详立密约,便无须担心。”李鸿章稍作思忖,“‘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他们这样大张旗鼓地宣扬一番反倒更会让人对此事信以为真,这也等于帮了我们的忙。”

“话虽如此,但给商局带来的麻烦还真是不小。”盛宣怀苦笑着叹了一口气。

“噢?”

盛宣怀说:“徐雨之不明真相,带着一干亲族股东到局里来公然反对。说局中商股占据大半,如此重大之事,不经股东大会便断然而行,实在有违于买卖营商的规矩。”

“不知者不怪。”李鸿章豁达地说,“反正没有延误局船营运,股东们闹上一闹也无关痛痒,只要不出大乱子就好。”

盛宣怀点点头。

李鸿章再次嘱咐:“你要记住,这件事一定不能跟任何人透露半点风声。我已接到密报,说法兵已派出细作,正四下打探商局是否真正售出,万一被他们探出真相,我们就功亏一篑。”

盛宣怀低声说:“此事连您在内,总共只有不超过六个人知道。”

“这样最好。”李鸿章肃然地指了一下自己的上方,“为了防备上边也有法国人的眼线,这事我也一直隐瞒,尚未奏报,就是怕节外生枝,以致坏了大局。”

“中堂,这恐怕不妥。”盛宣怀听李鸿章这么一说,心里一震,“万一有人以此为把柄,大做文章,那岂不是……”

李鸿章苦笑着摆了摆手:“能拖一时是一时,待商局全部换旗之后再作打算。”

“禀中堂!”就在盛宣怀还想说什么的时候,门外传来亲兵头目赵立志的声音,“戴恒、龚寿图求见!”

李鸿章先是一怔,随即吩咐道:“让他们在客堂等候。”

“小人已经跟他们说了,您正在会晤盛观察,可他们说……有要事禀报!”赵立志的声音再次透门而入。

“噢?”李鸿章和盛宣怀对视了一眼,然后站起身走到门前,“他们人在何处?”

“就在廊下。”

李鸿章倏地推开门,只见戴恒、龚寿图低着头正站在回廊的台阶下面。

见李鸿章出来,二人一起躬身拜倒,嘴里说道:“罪官戴恒……罪官龚寿图,叩见中堂!”

一种不祥的感觉从李鸿章的心底蓦然升起,他朝前走了两步:“出什么事了?”

“织布局,织布局……”戴恒喃喃地说。

“织布局怎么了?”那种不祥的预感愈发浓烈,李鸿章圆睁双目,再次追问道,“你们快说,织布局到底怎么了?”

龚寿图见戴恒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便一咬牙说:“织布局,织布局被一把大火给烧没了……”

“啊!”李鸿章听罢,顿时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一样,一动不动,呆呆地望着二人。

南京。两江总督衙署。

曾国荃一副笑容可掬之态,对坐在对面的徐瀓说:“贤侄,这么多年过去了,你是愈发显得老成持重了!”

徐瀓恭敬地对曾国荃说:“九帅过奖。您才是容光依旧,风采不减当年呐!”

曾国荃哈哈一笑:“孔夫子说,‘六十而耳顺。’现在上了年岁,可不再像当年,一听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言论,便大发雷霆,光火得不得了。”

“若论起修身养性的功夫,又有谁能比得上曾文正公。”徐瀓也笑着说,“九帅您耳濡目染,自是获益良多。”

“我这个大哥,当日在时可是没少教训我。”曾国荃长叹了一声,“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一想到这些事,就像是在昨天似的。”

“是啊,这日子可真是不经过。”

“想当年,这里就是发逆的天王府。”曾国荃指了一下四周,“那时要不是令尊钰亭公以上海商界领袖之声望广为联络绅商,大力输资助饷,这南京城我还真不知道哪一天才能攻得下来。”

“金陵一役,皆在于九帅运筹帷幄,忠勇果敢,与家父何干?”徐瀓谦逊地摇摇头。

曾国荃略带些嗔怪地望着徐瀓:“贤侄何必妄自菲薄?你徐家有恩于湘军是事实,这话我到哪里都敢说。”

徐瀓不置可否地笑了笑,然后故意看了一眼堂上侍立的下人,露出一副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的模样:“九帅,侄此次拜谒,是有一事相求……”

曾国荃立即会意,轻轻挥了挥手,屏退了下人,随后对徐瀓说:“贤侄,以咱们两家的渊源,有什么事你尽管开口,只要我能做得到的,必当尽力为之。”

“原本这件事我不想多嘴。”徐瀓叹了一口气,“只是事关中国富强之本,又与九帅所辖的南洋息息相关,我不能视而不见呐。”

听徐瀓这么一说,曾国荃双眉一挑,忙追问道:“贤侄,到底是什么事,你快说与我听。”

李鸿章沉着脸,一言不发地在堂上来来回回不停地走着。戴恒、龚寿图则是低着头,噤若寒蝉一般,面带愧色地站在台阶下。

“事到如今,你们还有何颜面来见我?”过了半盏茶的工夫,李鸿章蓦地停下脚步,犀利的目光停留在二人的脸上。

戴恒、龚寿图各自一激灵,只是身子动了动,却还是不敢抬头去看李鸿章。

李鸿章须发乱颤,勃然大怒地冲着二人高声喝道:“你们怎么不被烧死?现在居然还有脸站在这?”

龚寿图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愁容满面地说:“怪只怪卑职无能,织布局遭此大灾,全是卑职平日监管无方。卑职愿听候中堂发落。”

李鸿章紧紧地盯着龚寿图,气得身子不停地哆嗦,目光之中杀机顿显。

“中堂,下官身为总办,愿一力承担失职之过。”没等李鸿章说话,戴恒却抢在前面,跪在了龚寿图身边,一边说一边忍不住老泪纵横,“您要惩办,就请惩办下官吧!”

“你一力承担?织布局重如国器,只怕你担不起!”李鸿章重重地哼了一声,再次游走起来,“我国每年进口洋布3100余万两,洋棉纱2100余万两,出口之丝、茶均不能与其相抵。织布局好不容易筹足资本,建厂开机,每日可出布六百匹,众商青睐,销路大畅,正待大力推广,渐收我利权之时,你们可倒好……偌大的织布局,竟毁在了你们的手上。”

听着李鸿章的嗓门越来越高,戴恒、龚寿图忍不住再次惭愧地低下了头。

盛宣怀看了一眼李鸿章,心想,如果这个时候自己再不言语,李鸿章盛怒之下,真保不准要做出什么让戴、龚二人遗恨终生的事来。

“中堂息怒。”盛宣怀从一旁走过来劝道,“天灾无情,出了这样的事,也不能全怪戴老太史和龚道。”

“天灾?我看只怕是人祸!”李鸿章再次停下脚步,望了戴、龚二人一眼,奚落道,“真不知说你们什么好?创业不成,就让你们守成吧。守来守去,竟然将原本蒸蒸日上的事业,守成了残垣断壁、焦土瓦灰。”

“我听龚道说,当时厂里的工人都已逃脱,没有造成伤亡。”盛宣怀继续劝道,“中堂,人命关天,这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你们先起来吧。”李鸿章重重哼了一声,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平复了一下失控的情绪,问道,“失火的原因可曾查清?”

二人垂头站起身,龚寿图先是看了一眼戴恒,开口答道:“卑职等人已经详查,是厂内清花机自燃所致。”

李鸿章望向戴恒,戴恒也忙说:“出事之后,下官便会同丹科,亲自询问了当天清花机器间做工的工人……”

“丹科怎么说?”李鸿章的目光逼视着戴恒,俨然想看破他的全部心思。

“他说机器自燃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咱们的机器都是新的,这种可能性极小。”戴恒不敢与李鸿章直视,下意识地移开目光,“他还说,若火是从机器上着起来的,那就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有什么坚硬的物件与清花机的齿轮绞在了一起,以致摩擦生出火星,遂点燃了棉花。”

“那工人们呢?怎么说?”李鸿章继续问。

戴恒说:“那日最后离开清花机器间的工人姓林,他一口咬定火是自己从机器里烧起来的,待他想去救的时候,机器间的棉花就已被点燃,根本来不及了,于是,他就一边逃命,一边招呼厂里的其他人来救火。”

李鸿章沉吟片刻,摆了摆手说:“你们先回去。写明此次失火的详细经过,交由江海关、津海关留存。你二人,容后再做发落。”

“什么!李鸿章竟然会做出这种事来?”曾国荃听完徐瀓的叙述,心中的怒气不禁骤然升起。

“这事绝对假不了。”徐瀓打开自己的公事包,从里面掏出几张报纸,递给曾国荃,“您看,不管是华文报馆,还是洋人的新闻纸,都一五一十写得明明白白。”

曾国荃接过报纸,一张张地翻看着。

“招商局卖给洋人的事,整个上海都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徐瀓停顿了一下,“如今,恐怕只有九帅您一个人还蒙在鼓里。”

曾国荃越看越生气,他把手里的报纸“啪”地往桌案上一拍,“咣当”一声居然震翻了桌上的装着茶水的盖碗。门外的亲兵听到屋里的声响急忙赶了进来,曾国荃冲他们摆了摆手,几名亲兵又知趣地退了出去。

徐瀓见此情形,忙起身劝道:“九帅,您别发这么大的脾气。”

“北洋如此目中无人!”曾国荃须发皆张,“此等大事居然敢擅自做主,他视我南洋为何物?视曾国荃为何人?欲置朝廷和当今皇上于何地?”

“九帅您先坐下,别气坏了身子。”徐瀓把曾国荃轻按在椅子上,他似乎从对方刚才的话里又听出了一丝弦外之音,“听您刚才话里的意思,当今朝廷难道也不知招商局出了这样的事?”

曾国荃重重地呼出一口气:“朝廷要是知道此事,必然会有上谕下达。而现在,生米都已经煮成熟饭了,还没有半点动静,可见总署并不知情。更何况,凡涉及商务之事,南北洋会商已是成例,如今北洋竟然独断专行,这不是吃了豹子胆吗?”

徐瀓轻抚了一下颌下的短须:“我也想不通,莫非李中堂对此事一无所知?可他要是不点头,以盛宣怀他们的斤两断然不敢如此胆大妄为。”

“贤侄说得没错,此事必定是李鸿章暗中授意。”曾国荃恨恨地咬了咬牙。

徐瀓喃喃地说:“要是这样的话,这事可就难办了。”

“何难之有?”曾国荃冷冷一笑,郑重地说,“贤侄,我只问你一句话,招商局要是重新归于华商经管,不知有无获利的把握?”

徐瀓说:“招商局原来一直归我堂弟徐润和好友唐景星经管。虽谈不上经营有方,但每年都获利颇丰。只是徐润一时失足,方才铸下大错,如今早已洗心革面,痛改前非……”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曾国荃打断了徐瀓说,“雨之那孩子我知道。当年我大哥对他极为赞赏。我国幼童留学美国的事,多亏了他尽心尽力予以经办,不然的话,便不会善始善终,招商局交到他手里,我放心。”

徐瀓说:“雨之不过是尽了他的本分,做了他该做的事。”

“贤侄不必多说了,这件事我知道该怎么办。”曾国荃先是宽慰了徐瀓一句,然后自言自语地哼了一声,“李鸿章啊,李鸿章,当年你就想跟我一争攻破天京之功……今日,我一样能让你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

戴恒、龚寿图离开之后,李鸿章和盛宣怀再次步入内堂。

“中堂打算如何处置戴恒和龚寿图?”盛宣怀试探地问。

“我必当奏请皇太后,将他们革职拿问,交由刑部处置。”李鸿章郑重地说,“断不能让陶斋和众股商的心血,因此二人之失而付之东流。”

同类推荐
  • 郎在对门唱山歌

    郎在对门唱山歌

    这是一本颇具诗意并带有极大诚意的小说集,也是著名作家李春平最重要的一本小说集之一,它囊括了作者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几个中篇小说,见证了他艰难的成长步履。包括:郎在对门唱山歌、玻璃是透明的、悬崖上的村庄、酒还未醒、圣母等多部小说。
  • 一个人的好天气

    一个人的好天气

    本书描述了一个打零工的女孩如何与年长亲人相处,同时追寻自我、独立的故事,走向自立的一名女孩在工作、生活和恋爱中的种种际遇和心情令人揪心,小说写尽了做一名自由职业者(“飞特族”)的辛酸。内容折射出当前日本的一个社会问题,即许多年轻人不愿投入全职工作而四处打工,宁愿做自由职业者,他们不想长大,不愿担负责任,无法独立,害怕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但是又不知道这种恐惧从何而来。
  • 给小树戴花

    给小树戴花

    本书分为三辑,收录了《站起来的孩子》、《儿子的虚构》、《放大镜》、《流浪儿》、《裁缝的目光》、《睡馆的人》、《对面的女孩》、《迎客松》、《树根下的花朵》、《假故事》、《留胡子的村庄》等小小说。
  • 谁的天堂

    谁的天堂

    本书是迄今为止第一部详细描写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求学、奋斗、追求理想的小说、中主描写五个家庭在追求其美国梦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林林总总的坎坷与磨难。这部小说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为赴美学子指点迷津,是赴美人才的必备读物。
  • 天堂鸟

    天堂鸟

    《天堂鸟》这部小说是当代都市青年男女在现实、理想相互纠结中的一部现代版的爱情童话。大学刚毕业的男青年戴宇航,巧遇并对比他大七岁的知识女性叶童一见倾心。而叶童在为朋友许曼打抱不平而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本市黑势力孙海的时候,在两人之间发生了一曲英雄救美的故事,让戴宇航有了走进叶童的机会。叶童虽心系美好,但现实的羁绊让她寸步难行。戴宇航也因为出生背景而在迷惘与苦楚中彷徨,又是一次偶然,戴宇航与罗薇有了亲密接触而埋下了爱情的种子。若干年后,情感真情的历练,让不能生育的叶童担负起了照料宇航和罗薇的孩子……
热门推荐
  • 无名士

    无名士

    平安王府被宦官南宫灭门,南宫将此嫁祸给平安王挚友宗平王,平安王是皇室血亲,与皇帝有着同脉之源,宗平王救过平安王一命并出计谋将陈国击退,皇帝册封其宗平王。但因此事皇帝迁怒于宗平王府,一气之下将其灭门,宗平王竭力护送女儿沐氏倩然离开,仅存的平安王府血脉皇甫莫尘偶然与倩然碰面并互生情愫,倩然恨透皇室,皇帝不公,并决心暗杀皇帝并秘密组织势力,当其知道莫辰身份,断然与其割断联系,她绝不可能与一个皇甫氏的人在一起,然而很多事哪有那么简单,因为南宫问天正组织着另外一场更大的阴谋,他们还将踏上一条真正的寻找凶手之路,在幽明录和凌云录合为一的周氏族谱中,隐藏着周氏遗留下来的宝藏秘密,而这,正是平安王府灭门之迷.
  • 30岁前建人脉 30岁后赚大钱

    30岁前建人脉 30岁后赚大钱

    本书包括没人脉走山路,有贵人走高速如何让受欢迎的你更受欢迎不但让人认识你,还要让人感激你人脉术之现学现用的说话之道人脉攻心术——占据主动全靠它等内容。
  • 心里有座城,住着未亡人

    心里有座城,住着未亡人

    订婚宴当天,准新娘却被人“捉奸在床”!一夜之间,顾甜甜成了阳城最不堪的女人!给未婚夫带了绿帽,家人嫌弃,赶出家门,同事的嘲笑……结果还怀了别人的孩子!当她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个男人,跟她说:“怀了我的孩子就想跑?经过我同意了吗?”带她回去百般宠爱,直到孩子落地的那一刻,他带着另外一个女人回来。心痛至极选择离开伤心城,陆少容再一次把她拦住。“可否为了我留下来?”“如果能让我选择,我希望从来没有遇到你。”也希望我从来没有爱过你。
  • 倾世君妃:废柴要逆天

    倾世君妃:废柴要逆天

    名;叶子橙必把世界称在她脚下!一觉起来成了又丑又花痴又傻的叶家四小姐……说我傻,我所以有人都6
  • 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作者根据多年临床工作的实践和体会,总结出治疗常见病的一些首选用药经验,找准每个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情况,确定首选药物的理论根据,进行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实现科学、合理、安全的用药原则。
  • 倾城之泪洒苏樱

    倾城之泪洒苏樱

    梦中飞舞蝴蝶引拌,樱花树下许下若言。这辈子若不能与你相濡以沫,就相忘于江湖吧!敢爱敢恨谈何容易,世事纷扰,而我却是这场纷扰的创始者......
  • 宠倾天下:世子大人我还要

    宠倾天下:世子大人我还要

    上天待她不薄啊,原本应魂飞魄散,却穿越异世,重新为人。尊上教她绝世武功,师兄替她杀人放火。别人绣花作画,她抛别人的头颅,洒别人的热血,看谁不顺眼就要谁的命。她是冷酷无情的杀手,却尊上被一声令下,去给世子当保镖。额,还是贴身的那种。某女不服,某男把她压进被子里,眯着眼瞅她。“本世子第一次碰女人,你身为我的贴身护卫,不摸你难道摸别人,你若不服,我的身子你随便摸。”“······”
  • 身为嫡女的悲哀

    身为嫡女的悲哀

    此文已弃,此文已弃,此文已弃,此文已弃,此文已弃,此文已弃!!!
  • 守护神之大地震

    守护神之大地震

    主人公东方怜在命运之人的指引下,被迫成为了新一代的守护神,并且有了找到失落的上古神兽,并且联合起来阻止黑暗的重生的使命。但在主人公对前方一片迷茫之时,突发大地震,于是便决定先帮助灾民度过危机,却在中途发现了传说中的神兽。。。。。。
  • 难觅清欢

    难觅清欢

    人间难觅,是清欢。他懂得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离开长安很久了。一梦江湖皆是客,来去俱匆匆。他原觉得自己可能终此一生也回不去长安了,可在无数他乡的梦里——无论帐外长风猎猎抑或枕侧烟雨缠绵——他总能见到那熟悉的月光。这月光曾并无二致地落在青龙河潋滟的水光里,落在南山下繁密的杏花与少年手中的玉笛上,落在长乐殿檐下似是没有尽头的沉谧中。这教他不由地想起年少的许多事。想起他也有过一个知己,也曾共醉南山琴笛相和。想起他的兄长,这万里江山的至尊,是他在这世上最不愿再见,却又最想念的人。似乎这一切都过去很久了,江南的花已开落许多回。那月色,却依旧是他此生见过的,最温柔的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