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宝莱坞、好莱坞
香港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复兴,而在1949年以后,渐趋蓬勃,不无原因。1949年后,大批中国内地的电影工作者因政治及经济理由,纷纷南下,在香港设电影厂,跟香港影人合作拍摄电影,使香港成为南中国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电影中心。
1993年,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题为《东亚及太平洋周边国家经济情况》的报告,报告中把韩国从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中除名,并对新的‘亚洲四小龙’重新排名;1993年后亚洲四小龙,依次为:台湾、香港、新加坡、文莱。
1888年,文莱沦为英国保护国,1941年,被日本占领,1946年,英国恢复对文莱控制;1984年1月1日,完全独立;在东南亚,石油储量和产量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居第2位;香港则是1997年,回归祖国。
截至2013年底,文莱总人口为39.3万,其中马来人占66.4%,华人占9%,其他民族占22.6%;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较广泛。
文莱系东盟成员国,与新加坡联系最为密切,两国货币等值流通,各个领域的合作密切,往来频繁;文莱为新加坡提供军事训练基地,新加坡帮助文莱训练军官;与马来西亚和印尼同文同种同宗教,印尼、马来西亚还帮助文莱训练行政和军事人员。
与菲律宾和泰国保持友好往来,关系良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文莱积极援助有关国家,分别向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提供了5亿、10亿和12亿美元双边贷款援助。
20世纪90年代前亚洲四小龙: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四小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
1940年,新加坡、马来西亚在日本压力下,将王莹等,驱逐出境。大家想知道更多关于王莹的风流韵事,请详见下文《王莹》。
再加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加坡、马来西亚电影势力过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欧电影文化所带来的冲击,遂令香港电影迈向成熟的雏型。
很多人听到了‘宝莱坞’这个名字,会不自觉的问,和好莱坞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就是一个是印度的电影工厂,在孟买,一个是美国的电影工厂,在洛杉矶。
许多人会将宝莱坞与好莱坞并列为世界电影的两大产业;如果从每年的电影产量和观众人次来看,印度每年生产1000部以上的电影,每天都有1400万以上观众进电影院,数量之多超过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是当之无愧的电影第一大国。
印度电影在全球电影业界是一个奇异的存在,在商业电影唯好莱坞马首是瞻的背景下,宝莱坞实践了一种与好莱坞截然不同的审美观与思维方式,它不仅始终维持着惊人的产量,而且在本土市场上有着碾压所有外国电影的绝对优势。
香港电影,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香港,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在政治及经济上也比中国内地及台湾地区有更大自由,发展成为华语世界(包括海外华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第三大电影工业基地(仅次于好莱坞和宝莱坞)和第二大电影出口地(仅次于美国)。
1955-1966年,东方好莱坞;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港英政府积极不干预政策的鼓励和左右政治势力影响的减弱,香港电影迎来了它自由发展的黄金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是不是也是呢?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亚洲四小龙,因为小,邓先圣的深圳?
1961年,郭伯伟爵士担任港英政府的财政司,直到1971年;在这十年当中,推行所谓的积极的不干预政策(主要是认为政治家与文职官员不必像工商界人士那样通晓经济,也不必为商业衰退而承担责任;而政府只需为了赤贫者的利益而进行最低限度的集中干预),使得扣除掉通货膨胀因素,香港的实际工资增长了50%,月收入低于400港元的家庭,从50%下降到16%,更是使得香港逐渐形成了典型的现代社会态度,甚至香港人以近乎藐视的眼光,来看待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英国(认为英国经济的症结,在于政府扶持难以存活的企业,导致进取精神的丧失),再加上在政治上,香港处于英国与中国的夹缝中,从而,香港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独立,而经济的迅速腾飞,更是使得他们相信多劳多得、相信明天会更好。
1971年11月,麦理浩爵士的担任香港总督则促使香港经济的进一步腾飞。
香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发展,里面有好多的挫折和让人沮丧的时候和事件,但是,有香港人的不停地支撑着,使香港不屈不挠。
殖民地的历史是香港19世纪以来的不可挥抹的痕迹,也虽然给香港带来了不少的伤痛,但是,不能否认这种殖民统治所带给香港的积极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经济的腾飞,而也使得乐观自信成为香港人的一个重要精神面貌。
香港电影是香港社会现实的某种反射,因而也贯穿了香港人的重要精神面貌:乐观自信。即使是在回归以后有了祖国这个母亲,这个大家庭,即使是面临困境与挫折,这种在香港人的日常生活中所凝结的香港精神也被融入于影片之中,无论回归之前,或者回归后的作品中。
香港电影一向都较着重满足观众口味的商业片,像无厘头式喜剧同动作片所主导。香港电影有一个发展完善的明星制度。在西方国家,香港灿烂的流行电影有一班支持者,而现在香港电影亦成为文化主流,渗透在世界每个角落并经常被模仿。香港电影的影响力在近年的好莱坞动作电影都可以见到。
20世纪70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转折点,而香港电影也随着电视的普及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至香港人心态的转变而受到种种冲击,以致70年代的香港电影是趋向多元化及地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