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翰祥清宫三部曲
微风习习。翠绿的竹篁左摇右曳。苏诚寿已经被李翰祥发自肺腑的话深深打动了。“李先生,当你在北京的时候,我就听人传说你很想在内地拍一部有影响的电影,此话当真?”
李翰祥略一沉吟,连连地颔首说:“不瞒你说,这是真的。但是,目前还仅是一个念头而已。因为我李翰祥从前对来内地合作拍片,连想也不敢想。我李翰祥又怎么敢突发奇想呢?可是,这次,我回来走一趟,这种多年来连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忽然间有了一个大胆的念头,那就是我希望在美国的心脏手术成功后,真的回到内地来拍一部有轰动效应的影片!”
“太大胆了!”苏诚寿以电影界老朋友的身份,对李翰祥的惊人之语颇感惊喜,他说:“你的这个大胆的念头是如何产生的呢?”
李翰祥说:“我到北京以后,见到了许多电影界的朋友,有些是我的前辈。可是,他们见了我所谈的话题多起源我所摄制的《倾国倾城》。有些人说在香港能搭出紫禁城的布景,且又拍得出那么有气魄的宫廷片来,确实难能可贵。因此有些朋友建议我李翰祥应该回来,依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的真景来拍摄一部有深度的宫廷片,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1989年,回国,陈烨再次出演李翰祥的电影《一代妖后》,又是饰演慈安。
作为李翰祥清宫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这部《一代妖后》有了巩俐和陈道明的加盟,但是,无论是票房,还是影响力,都远不及前两部,而且最重要的是,新一代女星,开始上线了,与刘嘉玲同龄的1965年的巩俐出山了。
而另一个人,与周润发同龄的1955年的刘晓庆,就显然就是陈烨的反义词;她一生追求不是钱、不是利,而是永远被铭记、被仰视、被赞叹,刘晓庆永远要做那个中国最牛的女人,哪怕已经是花甲之年。
刘晓庆拍《垂帘听政》时不懂广东话,梁家辉又不懂普通话,二人演戏就靠一把扇子,饰演皇帝的梁家辉不停拨扇,只要扇子一停,刘晓庆就马上接上对白;因为那时大陆和香港演员的待遇相差很远,1955年的刘晓庆自曝曾偷过1958年的梁家辉的饭票。
而这次站出来,刘晓庆也一样,她曾屡次在节目中,提到在拍《火烧圆明园》时,每顿只能吃馒头,而香港演员却有送餐车,她年岁小,被气的直哭。
刘晓庆曾回忆在拍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时的情景:内地和香港演员的伙食待遇不一样,梁家辉、导演李翰祥和其他香港演员都是香港方面负责,每人一辆餐车,鸡鸭鱼肉都有,还有米饭。我们是内地合拍公司负责,每顿饭两个馒头加一块黑咸菜。我也想吃米饭,当时就哭起来,说不演了,弄得剧组相当无奈。
亦舒对刘晓庆的评价:刘晓庆最近一次外访,擦艳红胭脂,穿大花衣裳,戴金刚钻手镯腕表,脖子上一条粗金链条,用碎钻拼出英文字样;观众那顽劣好奇心大发,这是什么字?研究半晌,呵,原来是拼音‘庆’:QING;端的是艳光四射,把身边的短直发,淡妆、毛衣牛仔裤的林青霞映得似名苦学生。
与刘德华同龄的1961年的周洁比与周润发同龄的1955年的陈烨和刘晓庆,年龄小;但是,她们所处的时代都相差无几;周洁也是苦难孩子,小时候因为出身问题而受了不少罪;后来,周洁学了舞蹈,12岁,考入上海歌剧院学馆,吃了非常多的苦,基本功,非常扎实,所以,年纪轻轻,就能挑大梁,跳女主角;还跳过难度极大的赵飞燕的掌上舞。
当年是和杨丽萍是齐名的舞蹈演员;不过,在舞蹈界,始终还是小圈子;周洁真正出名,还主要是靠电影,就像杨丽萍出名靠春晚一样。
命运的转机,还是那部《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据说,李翰祥只是看了周洁跳了一段舞,便拍板决定用她来饰演丽妃。
《火烧圆明园》票房:1544万;《垂帘听政》票房:1202万。
1971年,李翰祥重回香港,而邵逸夫不计前嫌,收纳了这名叛臣逆子;从此,李翰祥的电影风格大变,制作了很多部卖座的讽刺风月喜剧。
李翰祥曾是邵氏电影头牌导演,最擅长历史宫闱片和风月片,是较早到内地拍片的香港导演之一。
1982年,李翰祥自组新昆仑公司赴内地拍摄清宫剧,1996年,拍摄《火烧阿房宫》时,心脏病发逝世。
当年,李翰祥启用了新人演员梁家辉搭档内地名人与明星刘晓庆,还原了当年的历史,《火烧圆明园》最大的好处就是比较真实,有点像纪录片的味道。
因为那时大陆和香港演员的待遇相差很远,1955年的刘晓庆自曝曾偷过1958年的梁家辉的饭票;祖国要强大啊;但是,如今,国内的天价片酬?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多啊,14亿中国人,金字塔高,塔顶的自然就是天价片酬,于是,潜规则,什么的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