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要慢慢从头说起。
王安琪旗下的杂志《cutie》在几天前像以前一样平静的出现在一些报亭、书店里。
因为有申城音乐学院老教授、著名音乐人马相如的专题音乐点评,《cutie》在申城的几所大学校里算是有了名气。而且凭借马相如的面子,在大明的其他音乐学院,这本杂志有了个声响,进入了一些人的视线。
当然,这只能让《cutie》的销量比以前稍微好那么一点。毕竟马相如老教授虽然在音乐教育学术届有地位,有影响,可是他并不是明星,也不是偶像,更不是话题人物。
流行的始终是通俗的。
马老就不是流行的,他很难通俗的人尽皆知。
马老有影响力,却和通俗流行音乐没关系,他的影响力更多在音乐教育这方面。
他在更广大的音乐消费者面前只是一个有点面熟、听过几次,站在眼前不一定认识的高冷知识分子。说实在的,认识马老的学生不一定有认识马老的老师多。
有时候王安琪也会幻想马老利用他的身份和地位在媒体说两句有争议的话,力挺吕岩两句,别的不多说,只要在电视上说一句,“吕岩是下一个张有雪,下一个歌神”之类的,然后,她再借机炒作一番,《cutie》的销量绝对能翻一番。
当然,这只是幻想,她自己想到之后都感到不切实际。
如果马老真是这样的人,她王安琪也不会不花一分钱,空手走上门,获得一份千金难求的乐评。
马老是一个真正的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音乐,愿意扶持后辈的可敬音乐人。
除了他还有几个人会屈尊帮一个名不经转,只在酒吧里唱歌的毛头小子写一篇乐评,这种让人想想都羡慕的事,她都碰上了,王安琪还有什么不知足呢。
只是,现实的压力摆在那。不会因为王安琪的想法有所减轻。
面对压力,捷径没走成功的王安琪咬咬牙把杂志社最后一点资金全部拿出去加大宣传。
她豁出去了,不成功就成仁。
这一次如果失败,王安琪就要和现在的生活状态说拜拜。她将向其他大家小姐学习,做个父母家长眼中的乖宝宝。
不过,宣传的结果可以说并不出乎王安琪以及其他人的预料,最后一搏连个水花都没激起,王安琪的那点钱就沉默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里。
没有人的时候,静静一个人坐在办公椅上,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王安琪会想,她是不是傻。
为什么放弃家里那么好的条件,非要出来创业?
家里给介绍的对象说实在的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差,家里条件很好,人很帅也有本事,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对人很客气,真的很优秀。
只是她有点不甘心。
不甘心放弃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甘心父母把她的一切都规划好,不甘心按照其他人的安排走在既定的道路上。
她想要过真正想要的生活。
于是,从小聪明的她偷偷的瞒着家人用攒下来的零花钱开了一家杂志社。
追求理想的她又力排众议选择了一个小众的主打复古新音乐的主题杂志。
她成功了,这家被命名为《cutie》的杂志在申城音乐学院小有名气,第一次出版就售出一千份。这个成绩是她和一众好友所没有想到的。
她成为了风云人物,人美、有才的她走到哪里都是学校的焦点。
在成功之后,她又要失败了。
离开了象牙塔,正式被家族斩断帮助的她尝到了举步艰难的滋味。
没钱,没人,竞争大。
为了节省开支,她已经好久没有去逛商场,吃大餐。
为了获得一份优秀的稿子,她多次上门求取,面对冷脸坦然受之。
九千七百六十的出货量,这个成绩是新一期《cutie》在正式销售第二天得到的数字,比第一天还低了近三百。
王安琪看着窗外,想,“错了吗?”
或许吧······
第三天,《cutie》杂志出货量九千七百。
第四天,《cutie》杂志出货量九千五百。
······
既带不来惊喜,也没有绝望,它只是一点一点的再往下掉且坚定不移。这一点让她迷茫,不知道应不应该坚守,不知道又该怎样坚守?
有时候她会想杂志在明天一次性跌下九千吧,这样就不用这么累了;有时候她真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喝个大醉,痛痛快快的哭一场;有时候她又拥有“或许明天会好一点的念头呢”,对刚才的失落感到惭愧。
“明天或许会好一点吧?”已经没有什么办法的王安琪开始期望于她从不相信的运气二字给她带来转机。
这个运气,她有吗?
4月13日,《cutie》上架销售第六天,一大早王安琪接到销售部的电话,“书店催货!”
听到销售部,其实是个来实习的小姑娘的汇报,王安琪愣了一下,怀疑听错了,“是催货,不是退货?”
这个上班有一个月,任劳任怨,讨人喜欢的大眼睛小姑娘,笑的开心极了,“是的,老板,好几家店都在催货,你看?”
小姑娘把电话记录奉上,等着老板的指示。
“哈哈哈,好!”看了三遍的王安琪再也控制不住,“发,现在就发。”刚说完,王安琪叫住小姑娘,“不行,我亲自去发火。”
王安琪要弄清楚具体情况,身为杂志社老板她要知道下面的书店老板为什么突然要加大售货量,《cutie》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查看了一个又一个销售清单,打了一个又一个电话,王安琪发现《cutie》的销量增长点出现在一个他意想不到的地方。
“燕京?这些老板都是燕京来的?”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申城人,王安琪对这点相当的不解。燕京那是什么,大明的首都。
《cutie》呢?根据地在申城的小杂志小作坊。
什么时候,燕京人会看带有“海派复古风”的新歌杂志了。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申城人,王安琪可是明白在一片和谐之下,申城和燕京之间的较劲与“矛盾”。
申城位于长江入海口,在一百多年前只是个普通的沿江小城市,对于申城的印象,最多的是这里的棉纺业比较发达。
后来,面临千古大变革,在“神武革命”、“神机改革”的进程中,以其独特的条件,吸引各方,从一个海隅之乡发展成世界大都市,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
随后,面临对外开放的政策,再次抓住机遇的申城一飞冲天成为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全球人口规模和面积最大的都会区之一,在大明拥有数一数二的经济、政治地位。
同属全球超级大都市,燕京和申城不可避免的被拿来比较,燕京人和申城人也不可避免的互相比较。
其中,申城的发展一直被燕京人认为是带有侥幸因素,和燕京相比,申城身上的暴发户性质更明显。
而作为一个全球超级大都市,申城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有自己的独特魅力。
其他的先不说,它是大明新歌的发源地之一,申城音乐学院是世界顶尖的音乐学府,从申城流传出来的“海派新歌”曾一度风靡东南亚,部分歌曲更是走出国门被美利坚和欧罗巴的歌手英文翻唱后曾一度创下连续数月雄踞当地流行歌曲排行榜冠军的传奇。
在对外开放这一点,申城人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
“开放、创新”的申城人看不起“古板、保守”的燕京。
大学初次创业的王安琪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申城这个超级大市场,申城也能把《cutie》给喂饱。
没有更多资本和资源的王安琪和《cutie》在初期更是紧紧围绕申城音乐学院发展。在王安琪毕业之后,首要目标是立足于申城,在这个大都市站稳脚跟,再图其他。
这里面除了资本和资源的因素之外,还因为《cutie》杂志主打起源于申城的“海派新歌”在申城占有主场优势,具备地利、人和,推广起来事半功倍。
相对的,把带有鲜明申城特色的《cutie》推广到其他地方,那是事倍功半。尤其是文化差异极大的大明首都燕京,何其之难。
这一些客官、主观的原因,都让燕京成为了《cutie》的空白地。
现在从来没有多少销售额的燕京突然迎来了大笔订单,这个事情怎么看都有点诡异。
对此,不弄明白心里没底的王安琪把电话打给了好姐妹林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