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5700000039

第39章 侦讯问题逻辑(7)

正式的测试后,从观察和图谱上看,他的气质类型属于黏液质,部队比较喜欢这类型的人。这个人心理投射能力特别强,心理素质特别好。在准绳问题“港币是你拿的吗?”图谱上基本上没有异常反映。虽然他能够从认知上否认自己拿了钱,但无法将作案中、作案后和实测时生成的心理痕迹投射出去,他在许多目标上“中靶”了。用了一个半小时,作了三遍测试,我说:这件事情就是你做的,你确实要拿出你的真诚来,讲清楚为什么要做。”

测试反映出,钱不在萧山,在杭州,在银行,在女人那里,案子是他一个干的,春节前四五天作的案。他的作案动机在“包二奶”,赌钱、炒股都有对映,看来他受了不少的诱惑。他拿钱在营业室里,钱箱是开着的,当晚兴奋得睡不着觉,现在的心理也不想主动讲,也不想从轻处理……

测试的结果为进一步侦查提供了方向。侦查按两个方向进行。马上审讯和清查谭M的社会关系。行动非常令人振奋,在谭M的家里搜出两张使用他人姓名的港币存单,计30万元。情妇也找到了,其他的1.5万元在其家里找到。第二天到银行进行调查,事实基本上清楚了。

作案是1月24日上午7点多,当谭M上班时,柜台里已经有人了,在别人不在意的时候,他拿了这包港币。

显然,由于营业员在交接班时都没有仔细清点钱的数量,都以为没有人会动里面的钱,导致拖了20天才发现钱丢了。专案组对嫌疑对象简单的认定,七名营业员差点无辜受罪,真正的作案人险些逍遥法外。

这个案子说明,心理测试能够起到辅助侦查,审理案件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确实能够排除无辜。

四、对心理测试的评价

我国刑事案件侦讯工作中,久侦不破的疑难案件是经常出现的。现场勘察条件的限制或痕迹物证缺乏,不能建立物证之间的因果关联,讯问中作案人的翻供、作案时间、目的、动机等难以确定……另外,基层警察为获取口供而存在的刑讯逼供,以及无辜嫌疑人被错误追究情况的客观存在,心理测试技术在这些案件中作用尤为突出。在嫌疑对象外延的确定时,心理测试能够排除嫌疑,提高讯问效率确定侦查重点。而侦查方向的调整往往对案件的侦破起到了奇效,因此,心理测试对于提高办案效率,提高讯问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了现代心理科学技术的保证。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与其他技术手段一样都有其局限性。表现在:

第一,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心理测试。心理变态者和智能低下者容易出现失误,不适合测;

第二,测试的可信度受到许多主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犯罪心理测试是一门严密的科学,测试者是心理测试成功的主体因素,测试主体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测试结论的可信度。这是指,测试者心理素质、法律、业务水平(特别是心理学专业素质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对案件情况的调查和全面分析,缺乏中国人文知识背景和中国人心理特质研究的测试者对犯罪心理动态的描绘和测试问题编制不可能科学和严密,它还直接影响测试者对测试对象心理的分析和实验阈值的掌握(对测试后评图标准的规定也有很大的区别,对已知犯罪情节测试和对未知的犯罪情节测试都是依据实验心理统计差异进行评价的,评价存在着主观因素)。中国民族众多,区域经济文化有所区别,如果测试者不研究特殊的民族心理特征,不使用恰当的语言,不对个性心理进行研究,就不能提出科学的问题,就会影响测试的可信度。当然,对测试环境的把握也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审慎地对待每一次测试才能避免失误。美国“测谎”学会主席FrankHorvath和美国国防部“测谎”研究中心主任GordonBarland等人指出:“犯罪案件的实测,离开具有心理学资质、办案经验和水平的人,再堂而皇之的硬件仪器或软件系统也是于事无补的。”

下面的案例反映出测试者对测试问题的编制非常重要。

案例1:

在一起杀人案件的侦破中,由于案发时间与死者被害时间相距较长,案件能收集的证据少,侦破条件差,于是侦查中对嫌疑人运用了测谎的方法。第一轮的测试中,测谎员运用了引导性谎言准绳问题测试法,测试题如下:

你是叫某某吗?

你就此案愿意如实回答我们的问题吗?

你向公安机关讲的都是实话吗?

你做过违反道德的事吗?

某某某是你杀的吗?

你是向公安机关撒谎了吗?

某某某一案是你干的吗?

你是特别喜欢撒谎吗?

作某某某一案的人就是你吗?

这套准绳测试题测试完毕,被测对象在相关问题上反应强烈,于是测谎员作出此人嫌疑上升的结论,刑侦部门依据测谎结论将嫌疑人拘留。但是随着外围的调查深入,最终否认了此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

第二轮的测试,测谎员改变了准绳问题,将“撒谎”、“是做了违反道德的事”等引导性谎言准绳换成了“你是否想过要杀人”、“你是否曾与人密谋要杀人”等问题。之所以这样更换,是因为实践表明,引导性谎言准绳问题对以诚信为本的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的人们比较奏效,对中国人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在中国,相当一部分嫌疑对象由于诚信原因,对“撒谎”、“做违反道德的事”反应不强烈,从而这类准绳问题起不到准绳的效果。因此用引导性谎言准绳问题测试得出的结论准确率就不会高。准绳问题没有把握好,这是导致第一次测谎失败的原因。经过第二次测试,认定了新的嫌疑人,经过突审,犯罪嫌疑人交代了罪行和罪证,案件告破。

案例2:

1998年4月20日,昆明市公安局民警王晓湘及石林县公安局副局长王俊波被人枪杀,警用手枪被抢。王晓湘的丈夫、昆明市戒毒所干警杜培武被怀疑为杀人凶手。资料显示,该案现场勘察不细,对泥土作了错误的分析,警犬识别也作为认定依据。6月30日,杜在昆明市中级法院接受了测谎仪测试,结果“反映杜所说是谎言”。连续10多天残酷的刑讯逼供,杜不得不违心地承认自己杀人。昆明中院两次宣判杜死刑,省高院改判死缓。2000年4月,真凶杨天勇被抓获,杜培武无罪释放。

以上案例说明,心理测试的结论只能作为侦查的参考,测试者独立进行思考,测试前细致地勘察现场(见前面武伯欣测试案例),了解案子的详细情况,然后是科学地编制问题和解读测试图谱,测试者是测试成功最重要的因素,由于渗入了人的主观因素,测试结论的科学性就难免存在主体评价这样的不确定因素。

美国是进行心理测试最早的国家,但心理测试获取的证据之所以长期以来在美国的法院难以普遍应用,更难以在欧洲大陆各国被采纳主要原因是对测谎器记录的生理反应的解释尚未找到确切的科学说明。即对有关测谎技术的基本前提还未被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所普遍承认这些基本前提是:说谎与清晰的情绪反应之间有直接而牢固的联系;情绪反应与生理反应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作用。

心理测试是实验心理学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测谎仪的运作机理仍然是对一个概率性事件的实验性分析,在实际操作中,测试者实践经验及其与科学程序的符合程度,还有被试者的性格特点、人格特征、精神与情绪状态,以及测验时的环境、气氛与情境等因素,均可能影响和干扰测试的准确与客观性。

由于还没有完全得到实证科学的支撑,崇尚科学的欧洲人对心理测试的争论就显得很正常。尽管心理测试技术还存在不完善和有待进一步强化其准确性、可靠性等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但我们应当承认心理测试技术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顺应了科技成果转化为法制手段的社会发展趋势。作为侦查辅助手段之一,心理测试能够排除无辜的嫌疑人,为犯罪嫌疑人划定了较为准确的范围,这无疑是心理测试在侦查中最重要的作用。

同类推荐
  • 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耕砚窗稿)

    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耕砚窗稿)

    戴宏才博士将他的文集《耕砚窗稿——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以下简称《窗稿》)的文稿早就寄给我了,并嘱咐为其作序,我却迟迟未能动笔。这不仅仅是因为需要花一点时间对这本跨学科的文集进行全面阅读,还因为有些文章的观点引起了我特别的兴趣和更深刻的思考。更主要的原因还有两点:一是我尚缺乏“与时俱进”的良心;二是对政治、哲学、法律、教育多种学科的“跨越性”研究也不熟悉,加上对法律这门学科又不太感兴趣(这又是不与时俱进的劣根性)等。这些原因使我视为其作序为畏途,延时至今,勉为其难。不过作为读后感而已,实难为序,故请见。
  • 罪爱:姜志强律师解密伦理疑案20例

    罪爱:姜志强律师解密伦理疑案20例

    本书汇集了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品牌栏目《法律讲堂》中的经典伦理疑案,深入触及爱情、婚姻、家庭、亲族、社会等伦理各个层面的敏感问题,案情跌宕起伏,悬念丛生,人性纠葛缠绕,百感交集,而其中善与恶的转换、是与非的交错、情与法的困惑更是令人错愕,发人深省。 对于这些伦理疑案,知名律师将从专业视角出发,予以全面剖析,带领读者抽丝剥茧、探寻真相,旨在彰显知法、懂法、守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教会读者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其最为着重强调的是:爱,有限度;善,有边界;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否则,只能是一场情有可原、法不可恕的“罪爱”。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行政诉讼与国家赔偿

    行政诉讼与国家赔偿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法律知识宣讲》丛书之一。本书从实际出发,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结合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法的法律知识,对该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了宣讲。通俗易懂、体例规范,在各个章节穿插了案例,有助于广大读者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
  • 犯罪客体研究:违法性的中国语境分析

    犯罪客体研究:违法性的中国语境分析

    本书共为六章,内容包括:犯罪客体理论的溯源、犯罪客体之含义、犯罪客体地位论、犯罪客体序位论、犯罪客体关系论、犯罪客体机能论。
热门推荐
  • 透过嘈杂遇见你

    透过嘈杂遇见你

    “我曾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杀手,直到有天你穿过嘈杂摸了摸我的头”“啊!原来你是那时候爱上我的啊!娘子瞒了我好久啊”他,望着她的侧脸,宠溺的说。
  • 一梦千年醉

    一梦千年醉

    她是楚笑笑,一个平凡的农村孩子;她亦是南凌玥,九黎南家无关紧要的一员,只为家族间的联姻而存在;她还是暗十一,暗堂最神秘的杀手,世上没有她完不成的任务。他,是她生命中的一缕曙光,亦是她要除去的人,当一颗名为爱的种子在心里种下,慢慢生根发芽,她,该何去何从······“我是来杀你的,你的存在妨碍了某些人。”“···”“为何救我?”“飞鱼大叔,你要是现在死了,我不是亏大了吗?敢抢我的生意,也要看看有没有那个命!”“···”
  • 天星怪谈

    天星怪谈

    我叫夏天星,是一个过气灵异小说家,结果混得只能每天吃泡面,女朋友还跟开着玛莎拉蒂的富二代跑了,写写爱情小说吧被说娘炮,写写都市强者吧被说装逼,所以后来就只能选择写灵异小说来混饭吃了,没想到接下来一系列的奇异遭遇倒让我真的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灵异世界……神秘的渡灵人、惊天的茅山道术、奇怪的古代机关、诡异的苗疆虫蛊、真假难辨的灵异案件……一切的真实经历都让我的灵异小说更加真实与丰满,你想跟我一起踏上未知的路,去揭开那一层层神秘诡异的鬼怪面纱吗……
  • 灿白之永不消逝的星

    灿白之永不消逝的星

    “傻了吧唧。”朴灿烈这样形容初见面的边伯贤。“不可理喻。”边伯贤这样形容初见面的朴灿烈。“还是蛮可爱的。”朴灿烈这样形容相处一段时间的边伯贤。“不是那么无情。”边伯贤这样形容相处一段时间的朴灿烈。“他说:‘你真的以为自己很强大?’”朴灿烈说这是边伯贤最伤他的话。因为自己拒绝了边伯贤的关心。“他说:‘我们都是假装的不是吗?’”边伯贤说这是朴灿烈最伤他的话。因为自己跟朴灿烈表白被拒绝。“伯贤,我们在一起吧。”朴灿烈对边伯贤说的最暖的话。“朴灿烈,你可别反悔。”边伯贤对朴灿烈说的最暖的话。你若执意离开,我便生死相随。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你做我女朋友

    你做我女朋友

    有一天,我想对你说我喜欢你,你会怎样哪。我认识了新的同学,就在我转学的第一天我的同桌数美学姐就对我产生了好感。
  • 墨夏莫云约

    墨夏莫云约

    以此书谨记我逝去的初一的时光谢谢那些陪伴我的人
  • 职场泡妞指南:八美女图

    职场泡妞指南:八美女图

    由于撞破老板偷情,被解雇的陈熙在落魄中进入了擎天集团,前后遭遇了两个性格迥异的美女老总……在乌烟瘴气的擎天集团,陈熙陷入到漩涡般的权利争斗的同时,又与两个美女老总情愫暗生,最终,他凭借出色的能力、运气,在职场之路步步攀升……
  • 倾心不可负

    倾心不可负

    有一天,他找到她。“听说你喜欢我?”“额……”女子有些惊诧。“怎么,敢当着全国观众面前说,也不敢当着当事人面说?”“是又怎么样,我就是倾心于你。”“不怎么样,正所谓卿心不可负啊~”他勾唇一笑。额……为么她觉得她被调戏了呢,是错觉嘛,恩,应该是错觉……
  • 纽扣杀人案

    纽扣杀人案

    性格叛逆又早熟的高中女生邱元元热衷于收集自杀遗言,并为自杀者实现遗愿。随之,网络上惊现“人血纽扣”连环命案和一卷杀人现场的录音,而元元也离奇失踪……三年后,谶语应验,传说中的纽扣杀人案相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