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2200000024

第24章 弗洛伊德自传(2)

1886年秋天,我以内科医生的身份在维也纳定居,并和在一个遥远的城市里一直等我四年多的一位姑娘结婚。这里我想稍稍回过头来解释一下,我之所以在青年时代没有成名,正是因为我那时的未婚妻的缘故。1884年,由于一种深厚的业余爱好,我从马克化学公司找到一些当时尚未弄清的古柯碱(cocaine),并开始研究其生理作用。就在这项工作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可前去探望未婚妻的机会。当时我们已分别两年之久。我匆忙结束了对古柯碱的研究,并满足于我的这个课题上已完成的专题论文。我在论文中还预测,古柯碱的进一步用途不久就会被发现。然而我还是告诉了我的朋友、眼科专家克尼斯坦(Konigstein),提示他应该研究一下古柯碱的麻醉性在眼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能性。我探亲结束返回时发现,不是他,而是我的另一个朋友卡尔·科勒(Carl Koller,现在纽约)——我也曾和他谈过古柯碱的问题——在动物眼睛上做了决定性的实验,并且在海德堡眼科学学会上做了演示。科勒因此当然地被认为是古柯碱局部麻醉的发现者。如今古柯碱在外科小手术中的作用已相当重要了。但是,我并不因为这一研究的中断而埋怨我的未婚妻。

现在再回到1886年。那时我以神经病专家的身份在维也纳定居。这时我接受了一个任务:向医学学会报告我跟沙可学习的情况及所见所闻。但是我的报告受到了冷遇。那些权威人士,如学会主席(内科医生班伯格[Bamberger])等人,宣称我所报告的情况令人难以置信。梅纳特要求我在维也纳找一些与我所讲述的情况相似的病例,并将其提交给医学学会。我于是努力找寻这样的病人。但是,那些年长的医生们拒绝我观察和研究在他们科室找到的这样的病人。其中一位年长的外科医生竟然惊奇地大叫道:“天哪,我亲爱的先生,你怎么能说出这样荒唐的话?癔症是子宫的意思,男人怎么会得这种病呢?”我只得徒劳地辩驳说:我并非一定要大家赞同我的诊断,而是希望能由我亲自处理这些病人。最后,我在医院外面偶然发现了一个患有典型的癔症偏侧感觉缺失的男性患者,用这个病例在医学学会上做了证实。这次大家向我鼓了掌,但没人对我表示出进一步的兴趣。那些高级权威们对我的创新横加否定的印象一直让我难以忘记。同时,我所坚持的男人也会患癔症的观点,以及我通过暗示可引起癔症麻痹的实验演示,使我被迫成了他们的对立面。由于随后不久我被排挤出大脑解剖实验室,并且连续好长时间找不到可以讲授我的讲义的地方,我只好从学术生涯中退了出来,不再参加那些学会了。自从我那次去医学学会到如今,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

任何企图依靠治疗神经症患者谋生的人显然必须具有能使患者的症状有所好转的能力。我的治疗武库中只有两件武器:电疗法和催眠术。只是会诊一下然后便开一个处方让病人去水疗房,这样做所得收入甚少。我的电疗知识来自维·厄尔布(W.Erb)的教科书,书中有治疗所有神经症症状的详细说明。遗憾的是,我不久便发现,按照这些教诲来做根本没有任何效果,而且,我以前当作是精确观察所概括的东西,原来只不过是一些空想臆测。德国神经病理学领域最权威的人的著作,竟然不如廉价书摊上所卖的一些“埃及人”谈梦的书更具实用价值。认识到这一点虽然让我很痛苦,但却使我彻底抛弃了我当时还受着影响的、对于权威仅有的一点天真的忠诚。所以,我把电疗器械撇在了一边,尽管莫比斯(Mebius)不久所作的解释对此局面有所挽回。他说,电疗法治疗神经失调(就目前所发现的各种症状而言)的成功,实际上是由于医生暗示的结果。

由于催眠术的使用,病人症状有所好转。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曾经参加过由“催眠术家”汉森(Hansen)举行的一次公开表演。我当时看到,强直性僵直一发作,一个被试者的脸色立刻变得像死人一样苍白,并且只要这种催眠条件不变,他便一直这样持续下去。这使我坚信,由催眠所引起的这种现象是真实的。不久这种认识便得到了海登海因(Heidenhain)的科学研究的证实。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并没有制止那些精神病学教授们宣称催眠术不仅是骗人的而且是危险的,也没有改变他们对待催眠医生的轻蔑看法。在巴黎,我曾看到催眠术被人们随意地当作一种在病人身上引起某种症状,然后再将这种症状消除的方法来使用。就在这时传来一个消息,说是法国南锡出现了一个学派,为了治疗目的,他们大规模而且卓有成效地使用了暗示,而且在使用暗示的过程中,有时使用催眠术,有时则不使用催眠术。这样一来,在我做医生的头几年,除了偶然而无系统地使用心理治疗方法以外,我的主要工具自然便是催眠暗示了。

当然,这也意味着,我当时已不再治疗器质性神经疾病。但是这无关紧要。因为一方面,治疗这种病的前景非常有限,而另一方面,对一个大城市里私人开业的医生来说,这种病人的数量与神经症患者相比简直微不足道。神经症患者焦急地从一个医生处跑到另一个医生处,症状得不到解除,结果数量日益成倍增长。此外,用催眠术进行工作,其中会产生特别诱人的魅力。第一次使用催眠术时,我产生一种克服了他人的无能软弱状态的感觉;同时,能够享有一种奇迹创造者的声誉也是十分令人兴奋的。直到一段时间以后,我才开始发现这种程序的缺陷。当时感到不甚满意的地方只有两点:第一,我不能成功地催眠每个病人;第二,我不能把个别病人催眠到所期望的深度。带着使我的催眠技术更趋完善的想法,我于1889年夏天去南锡,在那里逗留了几周时间。我目睹了年迈的李厄保(Liebeault)在贫穷的劳动阶级的妇女、儿童中工作的动人场面。我也看到了伯恩海姆(Bernheim)在他的医院的病人身上所做的惊人实验。当时我得到的一个最深刻的印象是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在人的意识的背后,还有一个相当有力的思想过程不被人们所意识到。我说服了我的一个病人跟我一起去南锡,我想这样做也许更有益。这是一个天赋相当高的癔症症患者,一个出身高贵的妇女。谁也治不好她,于是被转到我这儿。通过催眠的作用,我已使她有可能过一种较为正常的生活,并常常可以解除她的痛苦。但她总是在一段较短的时间以后便复发一次。由于我当时的无知,我认为这是因为对于她的催眠,从未达到伴有记忆缺失的催眠梦游阶段的缘故。于是,伯恩海姆做了好几次努力,试图在她身上达到这一深度,但也失败了。他坦率地向我承认,他通过暗示所取得的治疗上的巨大成功,只是在他的医院里才能实现,而在他的私人患者身上却毫无结果。我同他有过几次深受启发的谈话,并且答应把他的两部关于暗示及其治疗效果的著作译成德文。

在1886年到1891年这一期间,我没做什么科学研究工作,也几乎没发表什么文章。我忙于确立我当医生的这一新的职业中的信誉,并保障我自己的和我那急速扩展的家庭的物质生活。1891年,我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儿童大脑麻痹的研究论文,是同我的朋友和助手奥斯卡·李(Oskar Rie)博士合写的。同年,我收到为一部医学百科全书撰稿的邀请,这使我对失语症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当时,这一理论被韦尔尼克(Wernicke)和李希海姆(Lichtheim)的观点所统治。他们片面地强调定位说。这一研究的成果是一部批判性的和纯理论性的书:《关于失语症的理论》(1891)。

但是,接下来,我必须向大家说明,科学研究为什么再一次成为我生活中的主要兴趣。

我必须补充解释一下刚才说过的情况:除了催眠性暗示以外,我从一开始还以另一种方式来运用催眠术。我用催眠术向病人询问其症状的起因;这方面的情况病人在清醒状态中常常讲得极不完整,要不就干脆不讲。这个方法不仅比单纯的暗示性的要求或禁止似乎有效得多,而且也能满足医生的好奇心,因为,医生毕竟拥有对他以单调的暗示程序竭力消除的症状的病因加以了解的权利。

我达到这一不同程序的过程如下所述。还是在布吕克的研究所工作的时候,我结识了约瑟夫·布洛伊尔(Josef Breuer)博士。他是维也纳最受尊敬的家庭医生之一,而且有从事学术研究的经历,他已出版了好几本有长久价值的关于呼吸生理学和平衡器官方面的著作。他智力超群,比我大14岁。我们的关系很快就密切起来,他成了我的朋友,我一有困难他便赶来援助。我们逐渐习惯于分享彼此的全部科学兴趣。在这种关系中,获益的当然是我。后来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使我失去了他的友谊。付出这样的代价对我来说是不容易的,但我对此无能为力。

甚至在我去巴黎之前,布洛伊尔就跟我谈过一个癔症病例。在1880年到1882年之间,他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对她进行了治疗,这种方法使他得以对于癔症症状的起因和意义有了深入的了解。而这时,让内的著作还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布洛伊尔反复向我读了病历的片断。我当时有一种印象:他所叙述的情况比以前的任何观察都更接近于对神经症的理解。当我到达巴黎时,我决定把这些发现告诉沙可,我也确实告诉了他。可是这位权威人物对我关于这个问题的概述并不感兴趣,我也就再也没提此事,任其淡忘。

回到维也纳,我再次转到布洛伊尔的观察结果上,让他更详细地向我述说此事。原来病人是一个受过相当好的教育并且很有才华的少女,她是在护理父亲时得了这种病的。她非常爱自己的父亲。当布洛伊尔接诊这个病人时,他仔细研究了病人以往的病例,表明她经常处于一种痉挛性麻痹、抑制和精神错乱的复杂状态之中。一次偶然的观察使她以前的医生发现,如果诱使她说出当时支配她的情感性幻觉,那么她的这些意识模糊状态便可以消除。从这个发现中,布洛伊尔得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他设法使她进入深度催眠状态,每次都让她讲出压抑她思想的是什么东西。用这种方法把她的压抑性情绪混乱的发作克服以后,再用同样的程序来消除她的抑制和身体失调。在觉醒状态中,这个姑娘和其他病人一样,对自己的症状起因说不出多少情况,而且也发现不了这些症状和她自己的生活经历之间的任何联系。在催眠状态中,她马上能发现这一缺失的联系。原来,她的所有症状都可追溯到护理父亲时经历过的一些使之激动的事件中去。也就是说,她的症状具有意义,是那些令人激动的情境的残留印象或潜意识回想(reminiscences,亦译“记忆恢复”)。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发现,她守护在父亲病床前的时候,曾经出现过某种不得不压抑的思想或冲动。于是代之而起便出现了后来的这种症状作为替代物呈现出来。但通常这种症状并非个别“精神创伤”场面的沉淀物,而是许多类似情境累积的结果。当病人在催眠状态中,以幻觉的形式将类似这样的一个情景从头到尾重新回忆一遍,并在这个过程中将她当时的情绪和最初被压抑的心理活动自由地表达出来,那么,这种症状便消除而不再复发。通过这种方法,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布洛伊尔成功地消除了她的全部症状。

病人康复了,而且一直很好。事实上,她已能胜任重要的工作。但是在这种催眠治疗的最后阶段,还有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对此,布洛伊尔从不给我指出。而且我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把这个在我看来非常珍贵的发现长期秘藏起来,而不把它贡献出来以丰富科学事业。然而,最紧迫的问题是:是否可能从他在单一病例上所发现的东西之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来。在我看来,他所发现的东西的那种状态具有如此基本的性质,只要能证明在一个人身上发生过,那么我相信它肯定也会出现在每一个癔症患者身上。但是,这个问题只能靠经验来决定。因此,我开始用我的病人重复布洛伊尔的研究。最后,尤其是在我1889年拜访了伯恩海姆、在他告诉我催眠暗示的局限性以后,我专攻此事,其他什么也没干。经过几年的观察,我发现,他的研究成果在每一个容易接受这种治疗的患者身上总是能够得到验证。这时,在我使用类似于他所用的观察形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材料之后,我向他建议,我们应该合作出版一本著作。起初他坚决反对,但最后同意了。特别是因为与此同时,让内的著作抢先提出了一些类似于他的研究成果,如将癔症症状追溯到病人生活中的事件上去,以及通过同类程序反复催眠以消除症状等。1893年,我们发表了一篇导引性质的文章“论癔症现象的心理机制”,随后在1895年,我们又合作出版了《癔症研究》一书。

同类推荐
  • 20几岁学点心理学

    20几岁学点心理学

    《20几岁学点心理学》内容简介:年轻人学习一点心理学知识,并灵活运用于生活之中,在处世方面将会受益良多,它能让你洞悉世事,看清事物的本质,了解他人的内心,最终教你懂得与人和谐相处,使得生活与事业之路畅通无阻。90%的人知道心理学,但没学过;9%的人学过了,但不懂运用;1%的人不仅学过还能灵活变通,所以成功了。
  • 哈佛精英教育全书:怎样培养未来的精英

    哈佛精英教育全书:怎样培养未来的精英

    《哈佛精英教育全书——怎样培养未来的精英》是一本写给所有希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尤其是青年人)看的书。不管你处在人生的什么阶段,只要你愿意学习,追求上进,那么,你一定能从本书中学到进步的经验,找到杰出的楷模,领悟成功的真谛,获得奋进的力量,得到受益一生的智慧。
  • 理智向左 疯狂向右

    理智向左 疯狂向右

    他们是如何成为连环杀手的?为什么他们认为杀人是在“替天行道”?他们的很多变态心理和行为同样出现在普通人身上,为什么偏偏只有他们成了凶手?正常人和变态的界限在哪里?为了应对连环杀手的威胁,FBI发展出一套心理侧写的技术。这种心理分析术为什么能够准确推测出凶手的年龄、职业、体型、习惯甚至长相?对于越来越不安全的世界,“超感警探”们给我提出了哪些建议?3000年连环谋杀史从古罗马时代到21世纪,连环谋杀在历史上从未中断,那些吸血鬼、狼人的传说很多都是连环谋杀的另类演绎。
  • 感官操控力

    感官操控力

    作者马努埃尔郝瑞特是欧洲著名的超感者。他可以通过五个感官的敏锐能力进行催眠、用意念弯曲勺柄、影响和解读别人思想……这本书里他揭示了五个感官的秘密,讲授了我们如何训练自己的感官,可使其获得“超能力”,以得到更好的人际关系和美好生活。
  • 引爆心中的TNT

    引爆心中的TNT

    有一种危险的烈性炸药叫TNT,在任何突然受热的情况下都能引起巨大的爆炸,威力无穷。而克劳德·M·布城斯托指出,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潜藏着这种“炸药”——你内心无穷的创造力。数个世纪以来,其威力让那些善用它的人步入成功,也使那些企图滥用它的人走向毁灭。当挖掘并利用体内的TNT时,你可以用它轰走自己错误思想,打开一条改变你、完善你整个生命历程的崭新通道;可以用它来移除停滞不前、恐惧、疑虑、担忧、紧张、贪婪、偏见等不良思想,勇敢而充满力量地踏上成功之旅。不过提醒你,当你靠近它、捧起它时,一定要拿好,并且只能用它去干好事。
热门推荐
  • 碎月驱魔传

    碎月驱魔传

    这是一个奇幻的世界。没有穿越,没有重生。鬼魂、怨灵、血族、魔鬼、各种各样的怪兽,人类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四散各地的碎月,究竟有何作用呢?
  •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

    《无用是书生》选取历史上的一群特殊知识分子,意在通过对他们人生命运的解剖,探求其悲剧原因中有多少是种必然,多少只是偶然,多少原本可以避免,并以此照见我们今天的立身处世。近20位历史上的文人,大体每人一篇——既非人物小传,也非名人逸事传奇,而是一个齐整的散文系列,作品每每从独特的角度切入,紧扣人物一生中重要的“点”进行叙述、铺陈、议论,读罢可思、可感、可叹。《无用是书生》由诸荣会编著。
  • 眸光只为你流转

    眸光只为你流转

    芸芸众生中的一枚普通人类,为什么偏偏被一缕妖魂胁迫去完成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天,她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呀?那异世妖魔纵横,魑魅跋扈,凭这身不堪一击的肉体凡胎,如何斩开荆棘,找到回去的路?“言罹,你放了我吧,我们何苦互相折磨?”潜台词:该死的老妖孽,扣着我你得不到半点好处,况且我还是个无趣又废柴的拖油瓶,留有何用?然而,冷锐的紫眸射来,吓得人直寒战。那人不言不语,眼神中的执着却已做出了回答:放过你,下辈子吧!不过,你的命魂已经残缺,无法转世轮回,所以,你永远也等不到下辈子的。“我不会爱上你,我们有代沟,而且你比我老那么多。”人类一度很嫌弃,直到……九幽之门走了一遭,前世的记忆苏醒,一夕之间,她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如魔似鬼,张狂邪魅。所有的恩怨纠葛忽然化为一笑,刹那间令天地花开。“我爱你,不带前世的记忆,而你爱我,却是刻骨铭心。对不起,小白,让你久等了一万年,这一次,我们再也不分开了。”
  • 鹿晗:小甜心,要乖乖

    鹿晗:小甜心,要乖乖

    逐渐成熟的叶吟,占有欲极强的鹿晗,会擦出什么样的爱情火花?小伙伴也各自收获爱情,虽然会有几个人没对象....“鹿晗哥哥带我走~”叶吟甜甜的叫哇。“走,哥哥带你买药去!”鹿晗暖暖的应呐。
  • 魔贯苍天

    魔贯苍天

    违我心者,杀之拂我意者,杀之天下无魔,我自为魔一个出生便背负魔子之名的少年。一个从小山村走出的魔头,他将会在这片天地掀起怎样的风浪?即便你是神,这双手也将把你拉下神坛。请睁大你的眼,让阴阳狱带着众位进入这个故事的开始,一个神高悬于天,魔苟且而活的时代。
  • 酒仙子

    酒仙子

    她本是芸芸众生中渺小的一员,却意外得到异界主神的神格,获得神力,因为一本《酒神经》,她踏入修真界,何去何从让她迷茫...........是成为强者还是平平淡淡,这一切由不得她,修真界的残酷逼迫着她,她的路在何方...
  • 重生之乱世无忧

    重生之乱世无忧

    如果可以重来,我不会疑惑,不会后悔,不会踌躇。且无忧,暂且无忧,她的名字,是母亲取的,为求得她一世安好,无灾无难。她只想安安分分过完一生,为何总有人不愿意放过她?母亲懦弱无能,父亲不闻不问,姨娘欺辱打骂,庶姐肆意陷害。冷清的眸子再次睁开时,她也已经不再是那个不堪的她,鬼门关前走了一槽的她,已然化身成为恶鬼,向欺压过自己的人,以牙还牙,一一偿还!且看她如何——乱世无忧,攀上顶峰!!
  • 高速命理

    高速命理

    翻开古今命书,总觉美中不足,起写命理书之念。人生象高速路一样纵横交错,八字也如此。故定名《高速命理》。《高速命理》扬《滴天髓》《渊海子平》等古代命书之精华,弃大运,小运,命宫,宫位,胎元,纳音,藏干,刑害,桃花、驿马类神煞。并经多年批命和教学实践,形成了自身的论命体系。本书的生克冲合、强弱、喜忌、认定格局、六亲定位、干支合化、体用论、伤病论、护卫论与众不同。欲交流联系作者QQ:476434500《高速命理》追求去粗取精,简化和细化的论命方法。学命理,要注重批命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尚易君认为,命理与生活,就像精神与肉体的关系,二者不可分离。
  • 沧之痕

    沧之痕

    死亡线上的挣扎,残喘,只为了磨练自己,在绝境的压迫下成长!仇恨和爱的交织,在欲望与正义中挣扎....异族?人族?压迫与抗争,谁才是是真正的领导者?让我们跟随着主角的脚步,踏遍这块神奇的魔兽大陆,领略这个世界的玄幻!
  • 英雄联盟之名将与征服

    英雄联盟之名将与征服

    无辜的董建豪被游戏公司以高科技手段召唤进入游戏世界,帮助其修复和完善游戏系统。失败的代价是死亡。深处异界,与昔日的游戏人物斗智斗勇。未来的路在何方?想要活下去就必须使自己变强,敢问路在何方?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