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陪李世民用过饭后,父子俩一起在御园散步,连日的积雪,让御园一片纯白,屏退侍从后,御园里安静到了极点,只有嘎吱踩雪声。
“三郎,你在安州做得很好耶耶很欣慰。”李世民说道,“耶耶知道,十一年的事,你情有可原,但终究损害了百姓,一来为了堵住众臣的口,二来也是为了勉励你,耶耶才对你重重责罚。如今看来,你没叫我失望。”
“耶耶委以都督和刺史之任,本当谨遵教诲爱护百姓,却为逞一己私情,而损害百姓,实在当罚。”李恪说得很诚恳。
“你能这么想便好,你们兄弟一生下来便是锦衣玉食,不曾经过民间疾苦,哪里知道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呢,在你们看来无关痛痒的晴或雨在百姓看来却是关乎性命的大事,庄稼就是他们的命根子啊。”李世民表情颇为沉重地说道。
“是,孩儿明白,去年安州大旱,我去了几户农户家查看,皆是面如菜色,境况凄惨。”李恪答道。
“听说你为了救灾拿出了自己私人的钱财引起那里士绅的响应救灾效果很好,你能把百姓放在心上耶耶很是欣慰,还有听说你正着手设什么常平仓,你可有什么想法。”
“现今百姓皆是靠天吃饭,年景好粮价暴跌谷贱伤农,年景不好粮价暴涨百姓受苦,孩儿想,平稳粮价才是长远之道,这常平仓在丰禳年景大量买进粮食可以使粮价不至于过贱,而百姓也不至于不愿务农,若是年景不好也可放出粮食平抑粮价。”李恪答道。
“你这个想法倒是不错,可以考虑在各州推广。”李世民点点头说道。
“父亲,我想,自秦汉以来便一直以为农本商末,所以一直重农而抑商,这农自然是本但细细想这天下之大物产不一若没有这商互通有无,哪里能富足繁荣。就说粮食,放眼天下虽总有地方旱涝灾荒但总的来说却是平稳,若是能防止商人囤积居奇,让他们自由经商于各地,定然能使粮价趋于平稳。如今大唐对胡商管制并不严,可以说胡商来唐畅通无阻才有现今这繁荣气象,要是能减轻大唐自身商旅的负担,减少关卡管制,定然有益于大唐。”
“你说的不无道理,只是一旦鼓励经商,那么务农之人不是少了吗?”
“这个,孩儿也曾想过,但史记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皆为利往,不是所有人经商都能获利,善者自然经商饱衣食,不善者自然会务农。况且商人地位一直以来都不高,商人子弟也不能考科举,我想也不会有太多人放弃务农而经商。”
李世民听了微笑着点点头,他很满意儿子的对答,但他眼中却有些黯然一会说道:“六郎那孩子,从小顽劣惯了,你做哥哥的要多教导他啊。”对于他的六儿子李愔他是很无奈的,但他又念着儿子早早失去母亲自己国务繁忙疏忽教育,所以不舍得严惩。
李恪听了忙道:“六弟他年纪尚小,还不懂事,您不要为他生气,孩儿会多劝劝他的。”
“嗯,那便好。”李世民点点头,他已不大指望他那个儿子能有什么大的改善,只不惹大事就好了。又抬头看看已走远了,笑道:“回去吧,和耶耶下几盘棋,看看你的棋艺有没有精进。”
父与子下棋正酣,就听着一个娇柔婉转的声音叫着三哥由远及近,李世民摇摇头笑道:“高阳这丫头越大越没规矩了。”
“耶耶还说呢,三哥回来也不告诉我一声。”高阳刚踏入殿内娇声说道。李恪让了座笑道:“看你,跑得一脸汗。”说着替妹妹理了鬓边的碎发。
李世民笑道:“快下棋吧,耶耶还等着呢。”李恪听了方继续下起棋来。下至半盘,李世民笑道:“你的棋风稳重多了啊,看来在安州这两年学了不少东西。”说着落了一子,接下来父子两酣战了几盘李恪以微势败给李世民。
“呵呵,三郎耶耶可好久没下得这么畅快过了。”
李恪笑道:“孩儿棋艺尚欠火候。”一时看了眼更漏起身道:“不早了,孩儿该告退了。”
李世民笑道:“急什么,你刚回来,今晚就先在宫内住着吧。”高阳听了连忙拍手笑道:“哦,阿耶真好,我还有好多话要和三哥说呢。”李恪倒是仍旧一脸的温和并没有特别的反应,说道:“父亲,璇儿病了孩儿得回去照看。”
“哦?怪不得不见我的孙女呢,原是病了,可看过郎中没有。”李世民连忙问道。
李恪答道:“看过了,一路上都有郎中随着呢。”李世民听了眉头微皱一下便说道:“既这样,你回府去吧。”李恪因而向李世民告退,高阳自是一脸的不舍送出去了。
几日后,李世民颁发诏书下令在洛、相、幽、徐、齐、并、秦、蒲等13州设立常平仓。晋阳恰巧在旁便问道:“耶耶,常平仓是什么仓?”
李世民笑道:“谷贱伤农,这常平仓是在丰禳之年买入粮食存储以防谷贱伤农,在荒年则低价卖出平抑粮价。可明白了吗?”
晋阳笑道:“我想起来了,叫什么平籴之法,可是吗?”
李世民笑道:“是了。”又转过头问在旁的中书舍人马周道:“马周,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皆提倡重农抑商,你说说你的看法。”
马周听了躬身说道:“回禀陛下,自古便云农本商末,农之重不言自明,至于商业,臣以为商通天下之利,若无商则难兴,臣以为,隋末之时天下大乱,百姓十不存一,定然要重农桑务使百姓皆事稼穑而少游闲之人,如今抚民以静已经小有成效,确实可以放开一些限制。”
“卿言正合我意,明日宰相们在政事堂就议议这件事,对了还有在各州设立常平仓的具体事宜也议议。”
马周听了道了是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