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1500000016

第16章 折腾才是硬道理(4)

不管如何,今年禅七还算圆满。因为丛林以无事为兴盛,我们今年的禅七做到了无事,来年必然会做到更上一层楼的无事了。不管是生病的人还是没有生病的人;不管是努力为大众服务的人还是自己用功的人;不管是堂内坐香的人还是堂外上殿的人,每一个人都有事情做,每一个人都在努力。

平常心面对外境

有一次同学聚会,他们派了一个车来接我,路上司机小李问我佛教的开光是怎么回事。对于向小李这样的一个对佛教不了解的人,要想解释清楚“开光”,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我只好用生活中的事情进行比喻,告诉他开光是一个仪式。

就像生活中的人结婚一样,需要一个社会认可。那么结婚就需要一个程序,需要一个仪式。佛教中对某个事物开光也是这样,是这个事物需要被大众认可,那么就需要一个程序,需要做个仪式来表示这个事物正式启动或者启用。这是对佛教中“开光”的一个简单描述。

佛教中之所以会有很多让人不好理解的事情是因为名词的特殊,然后是一些生命形式的扩展。就像“开光”这样的名词是比较不好理解,何况再加上存在一些我们看不到的生命形式问题。所以,人们就难免会迷惑。但是无论如何像“开光”这样的名词只要用得多了,人们也就容易理解了。

最关键的是生命形式的扩展问题,这是一个很难解释的问题。因为这些生命形式就像无线电波一样,我们看不见摸不着。而佛教教育或者说是修正我们的行为的时候,往往告诉我们要注意到这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生命的存在,我们不能忽略这些生命的存在。

所以,我在跟小李解释佛教现象的时候就告诉他,佛教非常简单,就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完全一样,只要你把生命的存在形式扩展开就可以了,这就是佛教生活方式。因为佛教的生活方式完全是和我们日常生活一样的,只是一些名词不同,再加上关注到了不同存在的生命形式。

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考虑到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生命存在,他们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存在在这个世界中,这样就符合佛教的生活态度了。这样我们就会很容易理解佛教。俗话还说“头上三尺有神明”,这实际上也是佛教的生命形式的扩展。

如果我们时时刻刻能够明白这种生命形式的扩展,那么我们就会规矩我们的行为,就会把遵纪守法做得更好。这就是佛教中的戒律被佛教徒遵守得很好的原因,同样也是佛教中强调遵守戒律的原因。因为我们的行为不光是我们看得见的人能够看见,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人看得见。

如果我们时时刻刻能够明白这种生命形式的扩展,那么我们就知道如何去更好地与别的生命沟通。因为我们完全有与能看得见的生命进行沟通的能力。我们只要把这些沟通能力扩展到一切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生命形式中去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的存在总是离不开与“别人”沟通。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无法理解的磨难,就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忽略了这些我们看不到的生命形式。我们常常是得罪了其他的生命形式还不知道,所以我们总是有很多障碍。就像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无意得罪邻居一样,我们会得到报复,而我们在被报复的时候还感觉莫名其妙。

如果时时刻刻能够明白这种生命形式的扩展,那么像“开光”这样的佛事名词就非常好理解了。同样“供斋”、“普佛”、“超度”等等佛事名词也只剩下字面上的解释问题了。大家就能很容易地知道这些佛事是做什么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去实现。大家也就不会对佛教存在这么多的迷惑。

所以,祖师们的最高境界就是平常心,告诉我们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就是佛法,平常心就是佛教。因为他们的平常心中不平常,这个平常心是包含了不同生命形式的平常心。如果我们对待一切生命都是以平常心来对待的话,这就是佛教的生命生存模式。

身体健康有原因

有人问:“请问师父个问题,我一个同事也学佛,说几天前带着孩子去亲戚家,孩子4岁,刚好亲戚家出殡,孩子回来后发烧,带去医院输了液就好了,然后又发烧。说给一位学佛的阿姨打电话,那阿姨会叫被吓住的小孩。后来在电话里叫叫好了。假如遇到这种问题,我们自己该如何处理呢?”

佛教被世人误解为迷信就是这样形成的,在不识好歹的我看来,没有什么好与坏之说。但是,当这样的问题问到我头上的时候,我总是感觉很尴尬。因为三言两语解释不清楚,所以只好放弃解释,用“科学”的观念回答了事,这实际上是在糊弄人,跟学佛是不搭界的一回事。

最最可怕的是,这样的问题总是会出现在我的面前,而且是经常出现。不光是不了解佛教的人问,还有很多学了佛的人问,甚至是学佛多年后的人问。所以,我不得不经常糊弄人,或者是骂问这样问题的人,当然“行医必须有执照”是最好的借口。

佛教之所以常常被人说成是迷信,就是因为很多人对佛教的现象不了解,从而产生迷惑。如果深入地了解佛教的话,这些迷惑是可以被解开的。虽然马上去转化他们,可能一时半会儿还做不到,但是让人们了解事物的真相却还是可以的。

有个孩子病了,被一个阿姨叫几声,就能把连医院都难以治疗好的病给治好了,不能说是荒谬,的的确确也是有可能的事情。但是这样的事情是小概率事件,我们不能每回总是想去碰这个巧。因为这样的事件发生,不光是这位阿姨的参与,还有可能是因为病理的周期过了而好的。

但是,我们世间的人往往就是喜欢猎奇,往往就把这些小概率事件中的极小概率忽略掉,最后传到第三者耳朵里,内容变成学佛的阿姨叫几声,病就好了。这不但是我们自己的可悲,还把佛教连累进去了。因为下回不灵的时候,人就开始怀疑佛教了,而小概率事件灵的概率本就是相当于零。

事实上,像这样的方法治病的事,还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很多被医院判定无药可救的人,通过修行佛教或者是别的什么而好转的例子也不少见。当然没有效果的更多,但是在病急乱投医的时候,病人尤其是家属是不管的。

这些情况的出现,越来越使得佛教被“迷信”了。因为我们佛教徒解释不清楚这个现象,守持戒律的人就回避这样的问题,不守戒律的人就利用这样的事情来迷惑别人。所以,传到世人面前的答案往往就是迷惑的了,结果就传成了“学佛的阿姨叫几声就把病治好了”。

更可怕的是病急乱投医的人的盲目,为了治好病不惜一切代价。尤其是被医生诊断为不治之症的病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就更加盲目寻医。所以就造成了一边需求旺盛,一边有敢于犯戒的人的提供服务,自然这个迷惑市场就越来越大,大到常常失去控制,大到政府来干预,大到佛教被牵连。

的确,佛教负有和谐社会,安抚人心的责任,本身就暗含有治疗疾病的功能,的的确确也是能预防和治疗很多的疾病。但是这些功能实际上是直接与个人的心态发生关联,不是直接从病灶入手治疗,而是从“心理”入手。所以,有些不治之症通过禅定的修行之后会得到好转。

特别是从教人员绝大部分身体健康,尤其是戒律守持得好的人。再加上很多德高望重的老和尚做榜样,他们不但创造高寿的记录也同时保持身体的健康记录。其实在我看来很简单,因为他们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再加上清心寡欲守戒行善,自然身体会很好。

行医需要有执照

前几天写了日记《身体健康有原因》,讲到佛教与健康的问题。今天我们接着这个话题来讲佛教是如何做到身体健康的。从我自己学佛修行的经验来看,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清心寡欲、守五戒、行十善就是离欲的生活方式,离欲得越彻底,你的身体健康指数自然越高。

这个道理要从佛教的三界来解释就很容易明白了。佛陀把我们所处的地方分为三个界,所谓的欲界、色(指物质)界、无色界。我们人类是处于欲界之中,所谓的欲,就是贪欲,各种各样的物质和精神需求。贪欲重的在地狱、鬼、畜牲,贪欲轻点的如人,更轻点的是天人,因为欲界天分六层,所以有六欲天子之说。

这些生命形式随着贪欲程度的不同而排列在欲界里面。很显然,贪欲越少身体越轻安(简单来说,就是健康),就生活在越高层。但是总体来说,所有生命都贪,而且越贪越厉害,就形成了堕落。只有逆贪而上的生命形式,才能脱离欲界到达色界。

色界里面的生命形式就完全没有贪了,只有物质。所以,生命形式在超越欲界与色界之间会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讲得简单点就是因为贪欲而得的疾病没有了。我们人类的现实生活中,所有的身体的疾病都是因贪欲而来的,所以离欲的生活就能使得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

这种健康的程度就是根据你的离欲程度而定的,完全断欲了,身体就完全不会生病了。少一点欲望,就会少得一点病,所以,修行的结果就是会让人减少疾病。所以,才会有上面说的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清心寡欲、守五戒、行十善就是你身体健康的保证。

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修行佛教能够治疗疾病的道理,就能够很容易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我们很容易就能知道,我们能够过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清心寡欲、守五戒、行十善的生活,就能改善我们的身体健康情况。哪怕是一点点的行为改善也是对我们身体健康有益的。

所以,前面提到过的学佛的阿姨叫几声自然会有一点作用。因为学佛的阿姨必然会叫你尽量过离欲的生活。本身来说,她的这一叫也起到安定你的心的作用,使得你战胜病魔的信心得到增加。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这个作用极其有限,能够治好你的疾病的概率非常低。甚至可以这样说,这个概率低到比医生误诊的概率还低。

从学佛的阿姨角度来说,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尽管知道这是一个有效果的治疗方法,但是要首先告诉病患这不是包医百病的方法。更不能以此作为行医的借口,否则犯了戒律不说,就是现行的法律也是不允许的。因为我们国家明文规定医生上岗需要行医执照。

何况病人疾病原因复杂,不是你的这点精神安慰全能解决问题的。何况病人的接受修行的意愿更加千差万别。尽管你可以用心诚则灵来糊弄人去修行,但处于智辩聪难的人更多。他们可选择的治病方式可以说是无穷无尽,何况病人本身往往是贪欲严重的人。

所以,偶尔碰巧治疗好一个病人,不要就真的认为自己有治病的能力。就真的开始做为病人驱鬼治病的事情,这是非常危险的。首先是犯戒了,你的能力又有多少,等到一个因为你而耽误疾病治疗的人出现,你还犯了世间的法律,那个时候就惨了。

这样的人,我身边就有很多很多,这是我亲眼看到他们活着的时候如何为别人驱鬼看病,死的时候是如何地悲惨折腾的,甚至很多还没有死就开始折腾。他们不但自己痛苦不堪,还影响身边人的生活,更加严重的是把佛教的形象抹黑了,这样如何能够得到善果呢?

我们不如从现在开始劝人过早起早睡、生活有规律、清心寡欲、守五戒、行十善的离欲或者说是少欲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通过佛教的修行,不但能够使得我们的身体健康,甚至还能让我们真正地出三界,离凡入圣。

阿弥陀佛过年好

过年好

阿弥陀佛过年好

认真做事少烦恼

吉祥龙年大秘密

摩诃般若波罗蜜

马上过年了,可能是年关难过的原因,很多人烦恼重重。工作不顺、人际难处、生活困难、学习停滞,事业不顺的事业不顺,金钱出差的金钱出差,想家的人想家,家庭不和的矛盾不断……感情在这些问题面前尤其脆弱。大家都希望能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佛教作为疏缓人们心情的工具,自然有它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我经过十年来的学习,终于可以充当别人倾诉的对象,充当劝解的人。所以在这个时候,我就要当仁不让地为别人充当起疏缓心情的工具。因为我的口号就是,我本来就是干这个的!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烦恼,这些都不算是什么大问题。对于我们学佛的人来说,都知道我们的最大的烦恼是我们的生死问题,是我们的生老病死苦的问题。进过禅堂的人都知道,我们色身的最大烦恼——腿疼,在禅修的时候都不算是问题了,我们的生死才是大问题。

生活中的烦恼,与禅堂里面的腿疼相比真的不算什么。事实上也可以用对付腿疼的方式来解决。如果能够明白这个道理,那么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因为我们有一个最尖利的矛来刺穿生活中的烦恼之盾,这个矛就是——认真努力。

我们进过禅堂的人都知道,克服腿疼的唯一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专注于功夫上。当你百分之百地专注于自己的功夫上的时候,一切都抛诸脑后,哪里还有什么腿疼。所以,多一分专注,烦恼就少一分。我们修行做功夫就是实现尽量多的专注。

同样这个方法,可以用在解决我们的现实生活的烦恼上面。我们如果认真努力地去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时间不是很快就过去了,我们不就快乐了吗?我们认真努力地去做任何事情的话,我们所做的事情能不好吗?我们做任何事情认真努力地去做的时候,别人的闲言碎语还能放在哪里呢?

禅堂里,每一个人的用功方式不同。这就好比我们每一个眼前所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禅堂里不管你是什么用功方式,要求你专注是一样的。这就好比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眼前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你认真努力地去做你眼前的事情,就能实现你的烦恼淡化乃至消除。

这几天我虽然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感觉对付起来非常简单。因为对治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只要你认真努力地去做好眼前的事情,一切的问题就都解决了。工作不顺,认真努力地去做工作自然会顺;人际难处,认真努力地去做自己的事情自然无事;生活困难,认真努力地去面对困难自然能够解决;学习停滞,认真努力地去学习自然能够突飞猛进……

我们只要有了这个认真努力的金钥匙,生活中的烦恼就能够淡化乃至消除;我们有了这个认真努力的金钥匙,龙天会护佑我们,吉祥如意自然降临;我们有了认真努力的金钥匙,就会轻装上阵,克服散乱懒惰的魔军,一切烦恼自然抛诸脑后;我们有了认真努力的金钥匙,这个年关自然好过,乃至在新的一年里面创造新的未来……

天寒地冻过大年

一反前几天的暖冬,在大年三十,山里下起了大雪。斋堂前的梅花,原来的花朵是向上开的,现在全都耷拉下来了。梅花的香气也好像是被冰冻了一样,从树下走过,也闻不到以前那种浓浓的花香了。梅花的花瓣也被冻得透明起来,颜色自然也暗淡下来。

同类推荐
  •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与分析,并打破以往解读《道德经》的俗套,在原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按理分析版块。分析是本书的精华之处,读者可以通过此版块第一时间了解到每一章的内容及思想,从而更深层次领悟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中华国学经典)

    《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相传“内篇”全为庄周所著;“外篇”和“杂篇”有的出自庄周门人或庄子学派之人之手。《庄子》注释本较多,以清末郭庆藩《庄子集释》最为详明。本书即采用该书为底本。注释根据语境用白话解释,力求简明扼要;翻译根据注释采用直译的方法进行,力求保持原意和文句的晓畅。本书在注、译中因本人水平所限,难免出现讹误。恳切地希望有关专家、学者、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 魏晋玄学会要

    魏晋玄学会要

    本书采用传统史书会要(主题)的体例,对存世的魏晋玄学史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搜集、归类和整理,这些史料见于正史、文集、笔记等各类文献中,经过作者长时期地收集和整理,本书成为魏晋玄学文献的渊薮,为研究者和读者了解魏晋玄学的面貌提供了方便,因而具有显著的学术意义。
  • 老子与世界

    老子与世界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研究老子文化成果的文章汇集。本书选取有关老子的哲学思想和当代中国和谐小康社会研究论文23篇,是在互联网上转载的文章。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道的物质属性及其运动法则”、“老子的‘天人合一’道德观与两个文明建设发展”等文。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老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老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龙虎山之绝世道士

    龙虎山之绝世道士

    十二岁那年的异变让我的生活不再平凡,反而让我的生活充满了刺激,背负了复仇使命的我,在经历了四年的磨练之后,是否变得更强,是否变成高冷范,还是逗比流,这些都请你与我在书中找到答案。我的QQ:2036164683
  • 下一个灯塔

    下一个灯塔

    “我不会恨你。”当初的那场游戏,真的只是迫不得已吗。霓灯望着脚下的夜市,飘渺的记忆,窒息的新鲜空气,定时炸弹也在哭泣,霓灯笑了。那一晚,又浮现而出。当时,她还只是个十三岁的小女孩,瞧见漂亮的他在自家院里翻墙,精美的衣服划了几道口子,可笑的好开心。她也好开心,因为他在望着她微笑。当时,她好想也翻翻墙,而不是在背书写作业。那一晚,血不尽的流,她被痛苦扭曲成丑恶的魔鬼,医生革凉在她几乎昏厥的眼里成了她的爱,成了天使......她的第一个孩子也出生了。革凉说,那是她的孩子,应该是她来取名的。后来,她告诉革凉,他的孩子叫“夏末......”
  • 穿越进化之永恒造化能量炉

    穿越进化之永恒造化能量炉

    没有从中得到快乐,也就没有必要去读小说。订阅要花钱,阅读又要搭上一些时间,如果读起来郁闷,那么这本书是不合格的。一篇合格的小说首先要给人带来欢乐,然后才是它的其他意义...这是我对阅读的全部理解。我自己读书也是如此,不管经典与否,如果不能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我会把它扔出很远。希望本书合格,此为序。已完成两本被风作品,质量有保证,请放心观看。
  • 乐桥以西

    乐桥以西

    1911年的吴县,“碎锦”戏班首席小花旦沈佩佩老是看到一些恐怖的东西,一日,s神秘青年徐踵羽拿着一个黑色木盒找到她,从此开启了一段奇幻的旅程......
  • 美人夫君宠娇妻

    美人夫君宠娇妻

    她,是轰动武林惊动万教的美女神医,一向是自由自我,如一缕轻烟飘游于广袤的天宇之间,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也会成亲,还是被逼的。而更悲催的是,拜堂当日,根本就没有她相公的影子。。。。。看来,这个相公很上道嘛!不过为了给当今圣上留点面子,她就安分点跟小叔拜堂好了,等玩够之后再想法脱身——休夫乎?!被休乎?!且看咱们的美女神医如何选择。。。
  • 你所不知道的历史之四国志

    你所不知道的历史之四国志

    本书根据真实历史,加上民间野史和合理想象,向读者全新讲述我国最为脍炙人口的三国时期。旷世奇才诸葛亮到底是文臣还是武将?原著中被罗贯中老先生一笔带过的太平要术究竟是怎样一部奇书?
  • 楚乱汉宫

    楚乱汉宫

    秦楚楚在《汉武大帝》剧组跑龙套,被一件作为道具的巫女服吸引,鬼使神差穿上衣服,时间飞速在她眼前倒退,最后定格在公元前143年。
  • 软萌娇妻,总裁别过来

    软萌娇妻,总裁别过来

    “老婆,我们生个孩子吧”某男一脸邪气看着缩在床角的某女!“我……我……我告诉你,我们就是契约关系”某女战战兢兢。某男听到后怒,拿起打火机烧掉契约。转眼间,契约只剩灰烬。“宝贝儿,告诉老公契约呢?”某男步步紧逼某女。某女愣,指着桌上灰烬说“还有!”某男一脸无辜扫下灰烬“宝贝儿,睁着眼睛说瞎话这是兔兔开的第一本书,然后就很遗憾的没有坚持下来,如果喜欢可以多多关注兔兔!蟹蟹各位宝贝!
  • 赤瞳火眼

    赤瞳火眼

    省医药公司的小小业务员杨树,一直苦逼奋斗,因为吃葡萄吃进去几条小蛆虫,导致身体异变。因此获得异能,一双赤褐色眼睛,异能能透视一切,能治病,也能杀人。异能为本,科技为先,兵王兄弟并肩热血,奇珍异宝岂容他人觊觎。或爆烈震慑宵小,或杀人于无形。人生巨变,财富的聚集变得简单,却让人不安。小富即安的心态,精神上的惫懒,使得他理想不高,可事情的发生往往不已个人意愿为准,他被身边的亲人和朋友推着向前。他能成为巨富,却改变不了猥琐的人生。想要静守本心,想要忠贞不渝,却抵不过俗世乱情。或强推,或被逆推,居然生养了九个子女。
  • 有思文丛:坐公交车的人

    有思文丛:坐公交车的人

    本书是小说家魏微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文学纪”“年代祭”“人物记”3辑共32篇文章。本书回顾了作者走过的文学道路,并对文学、对写作提出了匠心独具的见解;记录了作者的成长历程,并对作为成长背景的20世纪80年代做了提纲挈领的描述;回忆了作者的家人朋友,并对亲情、友情进行了基于个人视角的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