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选择,想留在大学不去上班的人不在少数。不过有的人选择考研逃避现实,有的人宅在家里啃老,有的人随波逐流找工作。
不想上班的人很多,不要说大学生,工作过的人想逃离工作的也很多。选择工作就是选择了责任,很多大学生不想去工作,很可能是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职场的压力和挑战。
我完全理解这种心态。突然把一个毫无准备的人推向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这听起来很恐怖,这足以把我们击垮。其实我们不是被工作压力击垮,而是被无谓的担心击垮。但失败了又怎样呢?
不是你一个人,几乎中国每个大学生都要过这一关!我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能去从事什么工作,也是盲目在招聘会现场投简历,但我把精力用在解决现实的问题上——找工作,哪怕这份工作不如人意。
有的同学不想去工作不是因为没有单位接收,而是现在的单位不如人意,要是选不到好单位,不如考研去。
对于这样的同学,我的提醒是中国不缺就业机会,但缺少适合白领工作的第三产业,特别是高端第三产业的就业机会,加上房价高涨,物价通胀,在这种大环境下,想找到一份让你满意的工作非常非常难。
人达到目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步到位;一种是逐步到位。事实上大部分人只能选择逐步到位,在你还没有拥有让人羡慕的技能,对自己喜欢的行业或者从事的职业也没有清楚了解的情况下,居然能在职业发展上一步到位,只能说你运气太好了。
如果大家眼睛都盯着500强,那么自然很难找到让自己满意的职位。先就业,再择业也是一种策略。所谓现实是学会面对困境,而不是换一个让自己称心如意的环境再出发;所谓上进是学会在困境中成长,而不是到处寻找更好的出路。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大学生,说面试官明确表示是他母亲的亲戚,提供一份年薪六万的工作。他告诉面试官不愿意靠关系进任何单位,只要是靠关系进的单位,绝对不去!这不是在作秀。结果被他妈打电话痛骂一晚,还被同学们骂愚蠢。这个故事在网上引起激烈地讨论,大多数人觉得应该听从父母安排,现实为好。反对的多是年轻人,觉得走自己的路更重要。
普通人找工作时想借助各种人脉创造就业机会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最重要的是:一是,你是否愿意做这份工作;二是,你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
在到处找关系求工作的大环境下,这种不愿意听从父母安排的情况就很稀少了。很多人在求职到处碰壁后,内心也会埋怨为什么我的父母就没有关系呢?
网上有个段子说:在这个拼爹的时代,为了下一代,不努力不行啊!
这句话背后有很大的问题,父母努力做事业难道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享福吗?我也非常反对另一句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两句话背后都是一种一劳永逸的思想,只会导致人采取投机的态度对待工作。好像先拼命找到一个好工作,一切问题都能解决了。
努力工作是因为我们希望通过工作回报社会,体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一个社会环境的支持,等有能力了,也应该通过自己的工作让这个社会环境变得更好。只要我们还有能力,就应该工作,不让自己成为社会的负担或者寄生虫。
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的一个标志就是:每个人的努力都是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环境,而不是让下一代羡慕别人有一个更能干的爹。
实操训练
MBTI职业能力测试
“我性格内向/外向,适合什么工作?”“哪些职业正好匹配我的性格?”“以我的个性从事什么行业好?”“我性格中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我是不是该继续现在从事的职业?”不论是正待走进职场的毕业生,还是工作了一段时间的人,面对这类问题都会感到困惑。性格因素和职业选择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联呢?大家百度“MBTI职业性格测试”找到相关测试网站,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倾向和就业方向推荐,MBTI测试是目前认可度比较高的一种测试(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个测试不科学)。
任何职业能力测试都有局限性,不可能覆盖人的性格的方方面面。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不代表你只能从事某些方面的工作,只是说你在某些方面的工作可能更能让你的能力得到发挥。其实你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勤奋,也一样能做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