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读者,说他爱读书爱思考,同学们也认为他有思想有深度,就是没当干部没有奖学金,也没参加社团,结果求职时因为学校普通,证书少,没干部经历,没有奖学金,总是缺少面试机会,简历无人问津。他问我,读了那么多书不能证明有能力吗?
我的看法是:
读书多和有能力之间有关系,但是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
证书多和有能力之间有关系,但是每个人的情况也是不同的。
读书多和考证多都说明你们努力过,但是都无法简单地等同于你们有能力。
不过大家公认的证书是一种标准,比如驾照,能够衡量你是否掌握某项技能或知识点。但是书实在因为种类太多,没有办法做一个读书的标准。比如读1000本武侠小说和读100本哲学经典意义一样吗?这很难简单评价。所以,现实社会更倾向于接受证明某种单项能力的证书,而不是你读了多少本书。
很多HR不认可读书多的人,因为很多人读书多但是不得法,收益并不大。
不带着问题去读书,没有总结的读书,不结合现实生活的读书,只是数量的堆积,不是质量的提升。
当然,读书读出思想这个玩意儿,在现实中是一种稀缺的能力,这种能力最大的缺点是往往无用。
我还是鼓励大家保持读书的习惯,因为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让自己在无所依靠或者无所事事时,有一种严肃的力量可以寄托。
实操训练
做一次小小拆书家
用精彩摘录、文字书评、PPT书摘、思维导图等方式为你喜欢的一本书做一份读书笔记。
百度关键词“这样读书就够了”找到新浪连载,了解@拆书帮赵周老师分享的拆书方法,学会把知识变成自身能力的读书方法。
@Dandoliya的故事
@Dandoliya是四川师范大学2012级文学院美学系影视美学方向的学生,真名叫但愿,他的业余爱好是写影评。
2013年3月22日凌晨2点,他发布了一条长微博,是著名影评人崔卫平老师的著作《迷人的谎言》的书评。这份书评用PPT设计,很用心。这一天晚上该书的作者@北京崔卫平注意并转发这条长微博,使该长微博的阅读量突破了12万。
崔卫平老师为什么会转发一个素不相识的大学生的长微博呢?
我们来看一组关于但愿自己总结的读书细节:
1.我把《迷人的谎言》反复认真看了十遍。
2.我摘录了12000字的书摘。
3.我从这12000字书摘里又择优选择了16条最能体现崔老师(尽管只是我的个人感受)文字风格和本书气质的句子。
4.我擅长PPT制作,而在当前微博环境下,图文结合的微博明显比单文字的长微博更能让人愿意浏览,也更易于传播。我把《迷人的谎言》按照“书摘+感想”的方式做成了PPT。
5.这是结合我的专业喜好与擅长技术的一个长微博,自然我不会抱着半吊子的心情去制作,而是把这个PPT当作严谨的学习和思维拓展的方式去反复修改和制作。
6.微博发布后,我主动@北京崔卫平老师和@铁葫芦图书,期望引起他们的关注。
7.这次PPT书评只是我长期练习影评写作和PPT设计中的一个。
从2012年11月开始,但愿就制定了一个计划,每天在博客上写下一点东西,逢周末与节假日他就要求自己要比平时多写一倍的量,并命名为“千日谈”系列。
但愿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让自己红,而是希望让身边的网友和朋友监督自己养成随时随地思考和写作的习惯。
或许这样的习惯和他未来的职业、生活毫无关系,也没有任何实用性,但他还是想继续做下去。因为他觉得只有这样做,才能让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