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这盒烟,我把他拿给一个搞美术设计的人,我说哥们请你写三千字,那哥们给你写出来:这个设计装潢的色彩、标识的个性创意。
我把这盒烟给褚时建,说您是生产烟草的,您给我写三千字,他也毫不犹豫地说,你等着吧,他告诉你这是烤烟型,它的烟丝产地在哪儿,它的加工工艺是怎么样的,更高一级别的烟丝是怎么过滤的,为什么卖这个价钱,成本是多少。
我给一个经济学家,他告诉你,烟草是国家税收的大户,还有烟草走私对经济的影响。
我现在把烟盒给你,请你写三千字,你就会问写什么呀。
针对上面这段文字的情景,你能写什么?能从哪几个角度写?
我想有的人会写不出来,有的人写得出来。写出来的人他的观点,可能和你的差异很大。如果别人的观点和你的观点完全不同,甚至完全对立,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不同的人在生活中常常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看法,往大了说这叫价值观不同,往小了说这叫个人意见不同。你很难说哪种看法就一定比另外一种看法更好。所谓民主自由,不是为了让某些“坏人”不讲话,而是让每一个人都有自由讲话的空间。要理解这一点,你得理解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一个有好的思考模式的人,应该尊重不同的人的不同观点。
如果只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世界,那么你一定无法得到世界的回声。美国教授理查德·尼斯贝特写了一本思考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书,叫《思维的版图》,有空去看看,会有收获。
实操训练
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方式
请列举,有哪些事情,男生和女生的看法截然不同?
请列举,有哪些事情,老师和学生的看法截然不同?
请列举,有哪些事情,家长和孩子的看法截然不同?
学会从一切信息中学习
对于初学者,一下子建立属于自己的思考框架,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是不现实的,但是生活中获得这种能力的途径其实不少。我认为有四种途径可以获得这种能力:经验、培训、流程、阅读。
生活经验可以给我们思考问题的框架。
比如买衣服,观察下自己的生活经验,就可得出一般人买衣服的五个标准:(身体)舒适—美观(个性)—方便(打理)—储存(空间)—价格(承受)。对于有的人还可以加一个标准“搭配(自如)”。有了这个标准,买衣服就简单多了。
衣食住行、吃喝玩乐是每个人必须接触的生活,所以都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经验框架。但进入专业工作,很多知识不可能直接来自生活体验,所以需要培训。
广义的培训包括中小学、大学教育,也包括上班后的各种学习培训。这些大家都熟知,在此不多说,我想谈谈在工作流程中学习的过程。
举例说,不管是电话营销、网络营销,还是面对面推销,表面上看每个公司都会规定自己的销售业务流程,设计不同的方法促进潜在客户变成付费客户。
如果仔细思考这些流程,你会发现,其实各行各业的流程里面,快速消费品销售的过程都可以用如下框架来表达:
识别有真实需求的客户(发现需求)→激发他们购买的欲望(认识产品)→增进他们对产品好感意向(引导偏好)→诱导他们选择最大化购买(转化行动)→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购买(口碑推广)→做好服务争取他们追加购买(品牌培养)
那么你从电话营销岗位学到这些分析问题的框架,一样可以应用到网络营销、面对面推销等行业。
上面提到的三种学习途径,都需要长期积累、细致观察和深入总结。我遇到一个微信朋友提问,他说:秋叶老师,我刚做管理培训方面的工作不久,感觉自己还缺少很多知识,如何快速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您有什么建议?很感谢!
我们常常遇到的挑战是: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建立对一个行业或者岗位的了解。慢慢成长企业等不及。
对于有这样压力的朋友,提供一些方法:
1.了解行业价值链。这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是怎样赚钱的?有哪些模式?你的公司是属于其中哪一种?和对手相比优劣何在?
2.了解行业的文化。这个行业的人一般是什么背景学历和专业?有没有活跃的行业论坛?
3.了解行业的岗位。这个行业有哪些岗位,每个岗位有哪些技能要求?
4.了解行业的人脉。这个行业有哪些精英人物?
5.了解行业的知识。了解这个行业一些入门的背景知识。
这些知识在学校没有教,将来进公司没人耐心教你,好在每个行业都不缺乏爱分享的高人,所以通过快速阅读他们的分享,我们可以获得这些信息。
广义的阅读并非指读书,好的博文、微博、视频、专题报道、电影都是阅读。
了解行业价值链最快的阅读途径就是搜索关于这个行业的综述文章。
这些文章一般在行业垂直门户的专题里,或者论坛的置顶精华帖里,如果能快速看一遍,你对整个行业会有一个整体认识。如果能清楚这个行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你就开始找到在这个行业生存的一把钥匙。
现在有了搜索引擎,找到这样的信息更加方便。举一个例子,2009年,在我进入培训行业之前就仔细思考过这个行业的运营模式,搜索关键词“培训行业运营模式”,发现一篇2006年的文章叫《培训公司的七种赢利模式》,这篇文章写的并不全面,后来又搜到一篇细化到21种类型的赢利模式。我将这两篇文章仔细读一遍,对这个行业有了初步的了解。
了解行业文化最快的途径是搜索人们关于这个行业的各种吐槽。
还是以培训业为例,搜索关键词“培训业+乱象、现状、趋势、机遇”,可以搜出一部分人对这个行业的整体认识的大量文章。这些文章往往发在一些行业论坛,进入论坛就可以看到很多人的吐槽,耐心翻一翻,你对行业的认识会现实得多。
了解行业岗位最快的阅读途径是去招聘网站。
我会去前程无忧等各大招聘网站,用“培训”做关键词搜索这个行业有哪些岗位,看看在不同城市哪些岗位多,待遇多少,有什么技能要求。顺便还会看看一些知名公司的贴吧里面有无各种面试求职经验。
了解行业人脉最快的阅读途径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
行业内的名人往往都开通了微博、博客,这是社会网络发展起来以后的一个意外惊喜。平时你想接触一个牛人,门都没有,但是网络媒体能给每个人提供一个接触名人的机会。比如,很多大学生就通过微博和我建立联系,成为我的PPT学习小组的核心成员。
通过微博、博客,你能了解到这些行业一批真正坚持思考的人在想什么,如果能把其中一些人的文章通读一遍,你对行业的认识就更多了一些。
当然,要建立行业知识体系最快的方法是读书。
网页上的信息大部分属于碎片思考,不成体系,要学习一个行业的体系知识,读这个行业里面广受推荐的好书是最快的方法。
我的习惯是如果这本书在豆瓣能够打到七分以上,在亚马逊上有十个真实好评,我会全部买回来,在最短时间内通读一遍,做好书评、笔记、导图、PPT等等。
为什么都买回来?因为我的习惯是采取主题阅读、对比思考的方法,用A书观点刺激自己理解的B书思想,加速自己的思考深度,当然这个方法只是我的个人习惯。
移动互联时代阅读不仅仅包括纸质书,一切信息流的获得都可以看作是阅读。比如搜索引擎、视频、微博、微信,这些都是信息阅读的方式。纸质阅读的方法可以应用到电子阅读中,电子阅读的习惯也可以应用到纸质阅读中。
实操训练
访问互联网上的大学公开课
互联网时代,信息量越来越大。在校园网里,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大学的精品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和世界是同步的,阻碍我们学习的,是我们自己,不是世界!
网易公开课:http://open.163.com/,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国际名校公开课、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TED、可汗学院等精品课程,足不出户,你就可以和世界同步。
英语好的同学,可以直接去浏览世界一流大学网站,这些网站提供了许多非常棒的公开课课程录像。你喜欢哪个名校,就多去那个名校的网站淘淘,总能淘到好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