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0500000021

第21章 论自恋:导论(1)

按语

本文是弗洛伊德关于自恋问题的专论。自恋是弗洛伊德性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该文对自恋的起源、本质、表现形式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分别做了说明。它对理解弗洛伊德以力比多学说为基础的泛性论有重要参考价值。

自恋(narcissism),由临床描述引申而来,于1899年首次被纳克(Paul Nacke)使用,指个体像对待性对象(sexual object)一样的对待自体的一种态度(attitude)。自恋者自我欣赏、自我抚摸、自我玩弄,直至获得彻底的满足。达到这种程度后,自恋便具有了性变态(perversion)的性质,因为个体性生活的全部都为它所独占,所以具有我们所研究的性变态的特点。

观察的结果常令精神分析者为之震惊,具有自恋态度的许多人还遭遇了其他障碍,比如赛哲(Sadger)所指出的同性恋(homosexuals)。此外,自恋应得到的力比多或许有更广泛的表现,它也许会在人类性发展的正常过程中为自己保有一席之地。精神分析之于神经症者的困难导致了同样的设想,因为这种自恋态度似乎可以限制自恋者使之不易受到影响。就此而言,自恋不会是性变态,而是对自我保护本能的自我中心(egoism)的补充,可以作为适于所有生物体的标志。

如果我们将“早发性痴呆”(dementia praecox)(克勒佩林,Kraepelin)或“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布洛伊勒,Bleuler)纳入力比多理论的假设之中,我们就会产生研究原生与正常自恋概念的迫切动机。被我称为“精神偏执症”的病人(paraphrenics)表现出了两个基本特征:妄自尊大和转移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对人和物的兴趣。由于后一原因,使得他们难以接受精神分析的影响,我们的治疗努力当然也便付之东流,不过,精神偏执狂者对外部世界兴趣的转移尚需做更精确的描述。同样,癔症患者或强迫性神经症者也会视其病情放弃与现实的关系。分析表明,他们绝不会中断与人、物的性欲关系,仍在幻想中保持这种关系。比如,一方面,要么用记忆中想象的东西代替现实客体,要么把想象的东西与现实的客体相混淆;另一方面,他放弃运动神经的初始活动而去实现与其他客体建立联系的目的。只是在力比多的这种情形下,我们也许才可以合乎逻辑地使用被荣格(Jung)混杂使用的“力比多内向”(introversion of the libido)。否则,就会是“精神偏执症”的。病人似乎将其力比多从外部世界的人和物中撤回,而在幻想中不用他物加以替代。而一旦病人用幻想加以替代,整个过程就变成了第二位的,并成了试图恢复的一部分——将力比多带回到客体。

这样,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精神分裂症中,从外部客体撤回的力比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这些情形中的妄自尊大特征为我们指点了迷津。毫无疑问,妄自尊大是以牺牲“对象力比多”(object—libido)为前提的。从外部世界撤回的力比多转向了自我(ego),并产生了可以称之为自恋的态度。然而,妄自尊大本身全无创新而言,相反,诚如我们所知,它是曾经存在着的条件的更清楚的表现。这使得我们把从“对象贯注”(object—cathexes)中撤回的自恋看做一个“继发过程”(secondary process),在此之上叠置着许多不同的影响。

请允许我申明,在此我并不试图解释或对精神分裂症问题做更深的探讨,我仅仅是把别处已经表述的观点集中起来,以为自恋的导论提供辩解。

在我看来,这种力比多理论合乎逻辑的扩展还受到了第三种资料的支持,即我们对儿童与原始人心理生活的观察与观点。我们可以把原始人的特征概括为一个方面:妄自尊大。表现为对自己愿望与心理活动能量的高估,思想是全能的,相信语词的魔力,具有对付外部世界的技巧——“魔术”(magic),它好像是这些浮夸的前提的逻辑应用。今日儿童的发展更令我们费解,我们期望发现他们与原始人完全类似的态度,于是我们便形成了关于自我(ego)的原始力比多贯注(original libidinal cathexis)的观念,以后由此生出一部分指向客体并坚持下去,它与“对象贯注”的关系如同身体中的变形虫(amoeba)与其伸出的伪足(pseudopodia)的关系。由我们的研究可以看出,作为神经症症状的起点,力比多的这种分配对我们而言却是隐蔽的。我们所注意到的仅是力比多的散发(emanation)——对象贯注,既可发出,又可收回。广而言之,我们同样看到了“自我力比多”(ego libido)与“对象力比多”之间的对立。一方面用得越多,另一方面则用得越少。对象力比多发展的最高方面可在爱情中看到:为了对象贯注,个体似乎放弃了自己的人格。同样,偏执狂关于“世界末日”(end of the world)的幻想或“自我知觉”则是相反的情形。最后,考虑到心理能量的分化,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自恋的情形中,心理能量本是聚集在一起的,我们的分析粗糙的尚不能将它们区别开来,在将性能力——力比多——从“自我本能,(ego instincts)能量中区分出来之前,这种对象贯注的区分是不可能的。

在做更进一步的分析之前,我必须触及到两个问题,这是该专题的中心困难所在。其一,我们所说的“自体性欲”(auto erotism)的自恋与作为力比多早期形态的自恋之间是什么关系;其二,如果将自我(ego)视为力比多的原始贯注,还有什么必要在自我本能中对性力比多与非性力比多做出区分。是否有一种单一的心理能量可以将自我本能能量从“自我力比多”中区分出来,将自我力比多从“对象力比多”中区分出来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可以指出,我们一定会认为,与自我相提并论的整体性(unity),不可能一开始就存在于个体之中,这是因为自我需要发展。而自体性欲本能却一开始就有,那么要实现自恋,在自体性欲之上一定还会有新的心理行为。

要对第二个问题做出确切的回答,对每一个精神分析者而言,显然是不容易的。有人出于对无效的理论争执的反对,讨厌放弃观察,但澄清事实却是必需的。的确,关于自我力比多,自我本能能量等观念,既不容易掌握,内容也不丰富。关于这些关系的纯理论必须建立在清晰限定的概念之上,然而,我认为纯理论与建立在经验之上的科学是有区别的。其实,后者不会嫉羡纯理论具有通畅逻辑的无可反驳的基础,而满足于自身具有模糊,几乎无想象性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清楚,有些则可以被其他概念所替换。当然,这些观念不是任何事件都可依据的科学基础:基础只能是观察(observation)。它们不是整个结构的基础,而是顶端,可以在不受损害的前提下被替换、被抛弃。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中也一样,基本的概念如物质、引力等,并不比精神分析中的相应概念争议更少。

作为概念,“自我力比多”与“对象力比多”的价值事实上在于它们源自对神经症与精神病(psychotic)过程基本特征的研究。将力比多分化为适于自我与依附于对象的两个方面,是区分性本能与自我本能假设的必然结果。无论如何,对纯粹移情性神经症(癔症与强迫神经症)的分析促使我做出这种区分,据我所知,用其他方式对于这些现象做出解释的企图均彻底失败了。

在全然缺乏任何本能理论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位置,我们会允诺或义不容辞地通过研究提出能够导致逻辑性结论的假设,直到这种假设要么崩溃,要么确定无疑。将性本能与其他本能如自我本能从一开始就做出区分的假设具有多种特点,不单是有助于对移情性神经症的分析。我承认,就后者而言可以做到十分清楚,因为这可能是一种中性的心理能量,通过对对象的攫取行为变成了力比多。首先,这一概念区分相当于饥饿与爱这种共同的、普遍化的现象的区分。其次,有必要从生物学角度进行考虑。个体的确是一种双重存在物:一面为自己的目的服务,另一面则是联结点,用于对抗自己的愿望(或至少是不情愿的)。个体将性视为目的之一,然而从另一种观点看,他又是“种质”(germplasm)的“附属物”(appendage),其目的在于用能量获得快乐“红利”。人是“永生物质”(可能的)的非永久性工具——如同限嗣财产的继承者,只能对该财产暂时地拥有。性本能与自我本能的分离也许基本上反映了个体的这种双重功能。再次,我们必须记住,我们这些有关心理学的暂时观点总有一日会建立在“机体基质”之上。正是某些特殊的物质及化学过程操纵了性活动,并使个体的生活扩展为种族的。考虑到这种可能性,我们将用特殊的心理力量取代特殊的化学物质。

总体上看,我试图保持心理学的纯洁性,以便使它与本质不同的现象甚至生物学的思想区别开来。有鉴于此,我乐意就这一点追加我的想法如下,关于自我本能与性本能的分化假设(即力比多理论)并非全部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而主要衍生于生物学。然而,如果精神分析的工作本身产生出关于本能的其他更加适用的假设,我会一如既往地(根据我的一般原则)放弃这一假设的。可惜的是,迄今尚未有这样的假设产生。性能量——力比多——从最基本的和长远的观点上看,是心理中一般活动能量分化的结果。不过这样的结论并无实用意义,因为它远离我们所观察到的问题,我们对它认识的如此之少,以至于反对它或支持它都是毫无根据的。如同为了建立遗传的合法权利,人类所有的种族必须找到原始的亲属关系作为证据一样,这种基本的同一性(identity)似与我们的分析兴趣相距甚远,所有的推断都令我们无路可行。既然我们不能等待另一种科学为我们提供本能理论的最后结论,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我们应试图通过对心理现象的综合分析,去探讨和发现这一生物学的基本问题。当然,我们必须面对犯错的可能性。不过,这不应阻碍我们关于自我本能与性本能假设的逻辑应用(这种假设源于对移情性神经症的分析),也不应阻碍我们看到,这种假设是否无矛盾且富有成效和这种假设是否适用于其他障碍,如精神分裂症。

如果力比多理论被证明在解释精神分裂症时是失败的,那情形当然就不同了。荣格(1912)已论述过这一点,故我不得不再讨论一番,否则我不会乐意再费笔墨的。如果不是荣格的原因,我会按照对一个偏执狂病人(Schreber)的分析顺序进行,而不必讨论其前提。然而,荣格的推断至少是不成熟的,他所提供的基础是贫乏的。首先,由于对这一病人分析上的困难,他似乎接受了我已经明示的扩展力比多概念(即放弃性内容)的观点,总体上将它等同于心理兴趣,费伦茨在对荣格的详尽批评中已经说到,对荣格的错误解释加以更正是必要的。我仅能论证费伦茨的批评,并重申我从未撤回力比多理论。荣格的另一观点,即力比多的撤回本身足以导致正常的功能的丧失,这真难以想象。与其说这是论证,不如说是声明。它“用假定去争辩”而不进行讨论,因为它究竟如何必须建立在准确的调查研究之上。在荣格的另一部重要作品中(1913,第339~340页),他对我早就明确的结论视而不见。他写道:“与此同时,还需更进一步探讨的是(弗洛伊德在对偏执狂病人分析时的要点),‘性力比多’的内倾(introversion)导致了对‘自我’的贯注,其结果便可能是‘现实的丧失’。当然,用这种方式对现实的丧失做出心理学的解释是不乏诱惑的。”然而荣格并未对这种可能性作出更深的探讨。在后来的行文中,他又舍弃了他的想法,为这种结果“会导致禁欲的隐士心理学,而不会是精神分裂症(dementia praecox)”。这种笨拙的类比对问题解决犹如杯水车薪:“这种试图根除性兴趣(就普遍意义的性而言)所有痕迹的隐士,根本不存在由于力比多的分配而成为病人的问题,他也许将对人的性兴趣彻底转移,也许将它升华(sublimated)为对神、自然或动物王国的更高兴趣,根本用不着将力比多内倾为幻想或返回到自我中,这种类比似乎预先已取消了兴趣分化的可能性:源于性欲的和源于其他的。让我们进一步分析一下瑞士学校的研究,尽管它很有价值,但不过仅阐明了精神分裂症的两个特点:我们所知道的健康人与神经症者都有的情结和指向普遍神话的幻想的相似性。然而这并未给疾病的机制增添任何新知。我们可以对荣格的推断予以否定,力比多理论既无法对精神分裂症做出解释,当然注定也对其他神经症无能为力。

在我看来,对自恋的直接研究导致了我们所面临的特定困难。我们涉入自恋的主要手段仍停留在对精神偏执症的分析之上。如同移情性神经症可使我们追溯到力比多的本能冲动,精神分裂症与偏执狂则可以使我们悟出自我心理学。进而言之,为了能够理解正常现象中的简单性,我们将转向病理学(pathology)来研究一些扭曲的或夸张的现象。同样,我们并不对其他手段弃之如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对自恋的更好认识。下面我将按以下顺序予以讨论:器质性疾病的研究(organic disease)、疑病(hypochondria)的研究与性欲生活的研究。

同类推荐
  • 弗洛伊德8:精神分析新论

    弗洛伊德8:精神分析新论

    此卷收录四部分内容。本书来源于弗洛伊德1932年所做的演讲,是《精神分析导论》发表15年以来研究实践和反思的成果。《精神分析五讲》由弗洛伊德1909年为美国克拉克大学20周年校庆所做的五次演讲稿组成,它从叙述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作研究癔症开始,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观察事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精神分析关于宣泄法、压抑、梦、失误、性欲和移情等重要思想和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精神分析运动史》一文是对精神分析产生、发展和分裂过程的历史总结。《精神分析纲要》既是向读者介绍精神分析基本原理的指南,又是弗洛伊德对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全面而精辟的总结。
  •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管理心理学是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该课程主要阐述管理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目前,国内出版的管理心理学教材仍属于系统化的精英教育内容体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普教化趋势,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 儿童人格教育

    儿童人格教育

    本书可以让家长和教师更重视儿童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学会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中获益,以寻求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具有良好人格的孩子,一定也是勇敢、自信、独立的孩子。
  • 神推理心理学

    神推理心理学

    如何仅仅通过笔迹就推理出老板变化多端的性格?如何巧用心理博弈推掉上司扔过来的烫手山芋?如何使用心理暗示说服同事你是自己人?如何仅凭微妙的表情就能洞察同事掩饰的秘密?如何赢得大家好感而又避免锋芒毕露?如何运用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判断周边人的行为方式?如何不动声色地提问以获得更多对方不愿透露的信息?国内首部完整分析推理能力的心理学读物,世界上最难最神奇心理学教你拥有最强大脑!
热门推荐
  • 万恶圣主

    万恶圣主

    何为善,何为恶,善恶从来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人说,与善人为敌是为恶人,反之亦然,但在这以强者为尊的异世,人之善恶,又如何分清!在这个世界,没有可怜,没有慈悲,更没有同情!然而只有站在那最高的地方,俯视众生,才可以拥有这一切。作为一个赶上穿越潮流的大学生,原本只是想低调修炼,低调做人,奈何事与愿违,身体里多了一个身为恶人的“他”,他的命运又该如何?是选择做那善人,还是选择做那恶人?
  • 至尊战兵

    至尊战兵

    于乐,天狼佣兵团新一代狼王。因厌倦终日杀戮的生活,回到华夏国寻找双亲,引发一段奇妙之旅…
  • 倾城公主带着闺蜜玩穿越

    倾城公主带着闺蜜玩穿越

    一个倾国倾城的公主因一次坠崖事故意外穿越,在二十一世纪遇到了这具身体的主人的好闺蜜,不料她闺蜜聪明过人,发现这个公主并不是这具身体的主人,事情暴露后,幕浅雪只好向夏允沫解释清楚这一切,谁知夏允沫并没有惊讶反而释怀了这件事和幕浅雪做起了非常要好的闺蜜。在之后两个好闺蜜一起研究穿越,竟然发现了穿越的秘密,于是,两个人穿越了。看幕浅雪和夏允沫怎么玩转古代!
  • 武炼风云

    武炼风云

    你可曾记得那第一妖孽天才“洛阳”,你可曾记得那倾国倾城的第一美人“姬芊泷”?寂寞一许,埋藏多年,而来风云再舞,剑气再凝,破虚空,斩乾坤,天玄大陆,我纵横。只手遮天,只手握地。我名步凡,我将不凡踏上不归之途,决战枭雄之路任人生坎坷不平,也不甘平庸一世【交流扣扣:3102532957】我狂,我傲,我笑,我嚣一杯酒,兄弟情,做自己的主宰,掌握自己的命运
  • 魔佛有道

    魔佛有道

    全黑之眸,是无光?别有寒:我一直相信,黑的极致,便是光明。人族至上,蛮荒低下。是谁压榨了谁,是谁杀害了谁?这个世界上,本已无对错。万年历史,埋于荒漠。又是谁忘记了辉煌传说,只留下凶狠嗜血的孤狼?把酒临风,大笑一场,叹——我族生来狂魔人,只跪心中无上佛。不求理解,但求一世潇洒风流。噫!魔佛有道。
  • 绯色豪门:一日夫欺百日还

    绯色豪门:一日夫欺百日还

    结婚三年,她一个人独守空房,做着有名无实的名门韩家二少奶奶。他在外头招蜂引蝶,绯闻无数,她泰然自若,横扫所有想要上位的女人。韩太太的位置,稳如泰山。传闻,宋灿蛇蝎心肠,表里不一,不择手段,才得以上位,嫁给韩溯,韩家甚至连一场婚礼都没给她办,可惜留住了人却留不住心,注定守的是活寡。真爱出轨亲妹时,她喝了半醉,回到空房,却意外见到她的丈夫。他坐在沙发上,说:“嗨,好久不见,我的韩太太。”从此打打闹闹,真真假假,真情错爱,无法分辨。爱情落幕,利刃刺入胸膛。她咬牙笑道:“韩溯,我现在把心给你,祝你们白头……到老……”原来,最残忍的画面,是你的甜言蜜语。
  • 掌上明珠2:思无邪

    掌上明珠2:思无邪

    亲军都尉府创建以来最大的叛徒王冒,为何会被释放?上官翘究竟是痴心错付,还是另有隐情?是谁揭穿了“白鹤”的真面目?郁李与宝珠这对小冤家将情归何处?防御部新晋的正卫、白沉,对“清理者”小顾妹子一见钟情?继续上一部的爱恨纠葛、潜伏暗战。随着真相一一浮出水面,更多的人物参与进来,局面也变得更加复杂。另一方面,沈家四房突然要到扬州府认人,各路人马竞相而至,原本危机四伏的境遇,愈发莫测……
  • 末世云录

    末世云录

    一个不信天命的少年,却生在天命当道的时代。成为大侠自是他的梦想,坎坷曲折却铺成了人生之路。乱世和思念交错纠缠,充斥他的一生。封锁的登仙之门,能否由他打开?究其一生,卒不可得。又是否为慕容一族的诅咒?(慢热,非种马。谢谢支持)
  • 太古仙穹

    太古仙穹

    太古争雄,俯瞰天下神魔。万里山河,星辰汪洋,一念间,灰飞烟灭。
  • 血瞳女孩

    血瞳女孩

    如果,你的学校曾是乱葬岗。如果,你半夜里起来上厕所。如果,你觉得脖子凉飕飕的。如果,你想回头看个究竟,那么恭喜你,你会发现你背后多了一个流着血泪的女人,而你的头部正被马桶内伸出的一只小手一点点拉进马桶直至死亡....血瞳女孩冷嫣,天生一双骇人的血色双瞳,能看见一切凡人所不能见的东西,比如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