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李君倾惊讶地捂住了自己的嘴。
“你确定是他?”
“啪!”杨戬打了一个响亮的响指,“根据这块晶石的尿性来分析,我想也只能是他了。”
“不是你给我等等……”李君倾略显呆萌地晃了晃自己的脑袋,“这信息量太大我得捋一捋——不对呀,那家伙不是已经和他‘命定的敌人’同归于尽了吗?!”
“同归于尽?”杨戬意味深长地看着李君倾,“你亲眼看见他咽气了吗?”
“这……”
“而且就算你当时在场并亲眼看着他那颗扭曲变形的头颅被剑斩下又从地上弹起用他那纠结在一起看起来像角的长发刺中持剑者的胸部,夺走了他的生宿敌的生命之后又亲眼看见他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那也依旧无法证明他意思在了‘那个黄昏’。”
说到这里,杨戬似乎想到了什么,双手下意识地紧握成拳,“毕竟,双眼有时候,才是世间最高超的骗子啊。”
“……”李君倾闻言陷入了沉思的状态。
“再者,就算这玩意儿看上去鬼里鬼气的,但这也不能说明这就和冥王有关系,而且哈迪斯当年来统治冥府是三巨头经过抽签决定的结果,但他本人可是十分厌恶冥府的一切的——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有着极其严重的‘精神洁癖’的人又怎么会制造出这种吸收世间生灵的负面情绪作为养料的晶石呢?
“再退一步说,就算这帮家伙再怎么讨厌我可也不用急着在这段时间内下手,别忘了,我被人植入晶石的时候,圣域还处在封印状态下,除了雅典娜、阿波罗等人之外,其他的都还在休眠——就算哈迪斯已经从休眠状态下醒来转为单纯的疗伤,那他也犯不着费那么大劲派人不远万里地来对我下手吧?
“你可别忘了,就算是那时他们有结界守护,但我只要费些功夫再付出点代价也还是能够潜入的,更别说这个结界还是有期限的——你看看,现在的奥林波斯诸神虽然已经基本恢复但依旧不能与当年相比呀——我和天庭的‘那人’虽然不对付,可我好歹还算是天庭的一员,这个时候对我下手那可就是在打‘那人’的脸……你觉得以他死要面子的性格,而放过奥林波斯神族吗?”
“好吧!”听完了杨戬的这段讲话之后,李君倾决定姑且接受杨戬的猜测,但她却依旧向杨戬提出了自己的疑惑:“那么问题来了,就像你刚刚分析哈迪斯一样,就算是这真是你认为的那个家伙做的,那他总得有个理由吧,要不然他又为什么冒着被天庭灭杀的风险来栽赃哈迪斯?”
“问得好!”杨戬又打了个响指,“这是个好问题,不愧是‘天庭第一CEO’连问的问题都这么专业,简直一针见血,直指核心所在!”
“我也不清楚。”杨戬义正言辞、理直气壮地说。
“……搞了半天你是来搞笑的吗?!”李君倾此刻觉得,自己居然一脸严肃的听杨戬叨叨了半天,还煞有介事地向他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她真的觉得,自己的内心,是崩溃的……
“的确啊,虽然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件事一定和他有关,但我真的搞不懂他为什么这样做。”
“……”已经进入石化状态的李君倾决定将杨戬拉黑,但显然杨戬并不介意。
庭院内充满了杨戬和着夜风的自语:
“想要复活自己名义上的哥哥?这虽然很符合他的兄控属性,但他完全可以说出来啊,整这幺蛾子干嘛?
“想要毁灭世界?呃……虽然那货本质上是一个中二病晚期患者但也不至于黑化到这样啊?”
就这样,这一夜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尾声。
“哎!”杨戬忽然叫了李君倾一声。
“干嘛?”李君倾没好气地应道。
“我好像想起来……当初让我出使的那道仙诏是你恶搞我的吧!”
“这……终于被你发现了啊哈哈哈哈哈。”
“那内容又臭又长假仁假义得简直和某些苦情小说有的一拼的仙诏,居然还说什么对我甚是想念,有空进宫一叙……且不说我一向‘听调不听宣(注①)’这一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单单那开头都有问题,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注②)’你当我是凡间的脑残编剧吗?”
“啊哈哈哈,开个玩笑,别当真嘛!”
一整晚的凝重气氛,似乎冲淡了不少。
+++++++++++++++++++++++++++++++++++++++++++++++++++++++++++++++++++++++
死亡之河——亚凯龙河底部。
黑袍男子深深吸了一口气。
“是时候开始下一步的行动了。”他轻轻地说。
-----------------------------------------------------------------------------------------------------------------------
注释:
注①:“听调不听宣”出自二郎神杨戬母亲之死。
为了母亲的死,二郎神恨死了他的玉帝舅舅,玉帝也自知理亏,便封他为“英烈昭惠显灵仁佑王”,但二郎神始终对这个舅舅不理不睬,坚决不在天庭居住,而是在下界受香火,对玉帝是“听调不听宣”,就是说顺从正式的调动,但不接受私下宣见(只服从命令,没事别套近乎)。这就是“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注②:“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最应该的断句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或不断句。圣旨上因为皇帝是“天”与“皇帝”写一起时,要平齐。皇帝换行顶格写和天同排,于是误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奉天”这种叫法最早的发明者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不仅因为他命名的“奉天殿”,也还因为他所捧的大圭上面刻着这几个字。而这一说法则是由明朝万历时期的天文学家沈德符最早提出来的,在他写的一本《万历野获编》中记载,明太祖训中曾经说过,皇帝所执的大圭刻着“奉天法祖”这几个字,所以皇帝也被称为“奉天承运皇帝”,皇帝颁布的诏书前面也都会加上“奉天承运”的称呼。
但这样的格式其实始于元朝:“长生天力里,大福荫护助里”。元朝圣旨开头两句多作此称呼,这是由蒙古语译来的。因为蒙古族崇拜“长生天”,相信“长生天”的保护,本是萨满教的教义。这两句话在汉语文言体圣旨里多译作“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因此便演化成了明代的圣旨开头。
圣旨因具体的内容而采用不同的措词,主要有“诏曰、制曰、敕曰”三种。
“诏曰”是诏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须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制曰”是皇帝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的。凡是圣旨中表达皇恩浩荡时,都以“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开头。“制曰”只为宣示百官之用,并不下达于普通百姓。
“敕曰”有告诫的意识。皇帝在给官员加官进爵的时,告诫官员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不要骄傲自满,恃宠而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