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杨戬眯眼看着阿波罗离去时的背影,轻声说道“会盟时间延后到了来年的夏至。”
“就是这样!”李君倾打了个响指,“仔细想想,人家的要求也挺合理的,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毕竟,他们刚刚从漫长的集体休眠中醒过来,而如今这个世界早已不是他们当初熟悉的那个模样了,挤点时间出来了解一下也很正常嘛。”
“话虽如此,”杨戬冷冷一笑,“可他们的觉醒时间有长有短,好像雅典娜那样的,恐怕都已经醒了十几年了吧,凭那个女人的脑子,估计早就把如今的世间给摸清了。什么需要半年的修整,我看这只不过是他们还在观望的借口罢了。”
“好了好了,我们走要拿出些风范来嘛。”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君倾姐。”
“什么?”
杨戬眯着的双眼聚焦在了李君倾的身上。
“我去你又眯眼了,根据我的经验,每当你眯眼的时候,就有人倒霉……尼玛那个人不会是我吧?”
“怎么可能呢,我只是在想,姐你今天来,不会只是捎个通知那么简单吧?”
“啊呀呀,这个这个……好吧,我是来发布任务的。”
“任务?”
“首先我要恭喜你,又要收徒弟了。”
“……君倾姐你不开玩笑吧?”
“喂喂喂,这可是父亲大人的法旨耶!你敢违抗?”
“……好吧。”
++++++++++++++++++++++++++++++++++++++++++++++++++++++++++++++++++++
杨府,地下密室。
真是的,师伯祖他老人家究竟是怎么想的?
杨戬摸了自己的额头。
其实平心而论,英武这小子的资质还是不错的。
不,应该是非常不错。
因为父母的缘故,此子在修道方面的潜力极其惊人,往往每次杨戬对道经的讲解还没有结束,他也没有怎么听明白,他的丹田气海就自顾自地、几乎是本能地做出了反应。在之前,杨戬也曾内视过秦英武运气时体内的气脉情况,居然发现此子体内真气的运行就像是血液流通一般的自然无碍、畅通无阻。
有此天赋,再加上杨戬的辅助,不过短短半年的光景,秦英武居然就这么从一个一点基础都没有的小白进阶到了快要“凝炁”的修士了!
一般说来,按玄门的理论,世界万物之所以会拥有“生命”,除了魂魄的作用之外,还有一样最重要的物质——“元炁”,也就是所谓的“先天之炁”。
根据《说文》中的所载,元,通“原”,“始也”。而炁,同“气”,指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和生理机能。
因此,元炁可以说是是所有生灵在成型之初时产生的能量。
又因为,那个时候的生灵往往还未从母胎中落生,所以,又被称为“先天之炁”。
常人在后天生活中,“元炁”会大量减少或者被污染,最终,“炁”就成了“气”,“先天”也就成了“后天”。
因此,修真修真,修的就是一个返璞归真,将“气”反炼成“炁”的过程。
可以说,对炁的锤炼,是修道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
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多于恒河沙数,曰道;孤则独无一侣,曰道;直入鸿蒙而还归溟滓,曰道;善集造化而颉超圣凡,曰道;目下机境未兆而突而灵通,曰道;眼前生杀分明而无能逃避,曰道;处卑污而大尊贵,曰道;居幽暗而极高明,曰道;细入刹尘,曰道;大包天地,曰道;从无入有,曰道;作佛成仙,曰道。佛经五千四十八卷,也说不到了处;中庸三十三章,也说不到穷处;道德五千余言,也说不到极处。道也者,果何谓也?一言以定之,曰炁也(注①)。
……
修者在“引起入体”阶段培养气感,采集天地灵气入体之后,便会借天地灵气在体内炼化自己的“后天浊气”。
修炼要想真正入门,成为一名真正与道结缘,并能够初步使用种种玄妙道法神通的修士。
而那反炼而成的“真炁”(请注意,这不是“元炁”),就是所谓的先天真元、真元力,也就是俗称的“法力”。
只要秦英武跨过了这一步,他就是一名真正的修真者。
只不过,在这一阶段,秦英武将迎来漫漫修真路上的第一道劫数——四九天劫。
嗯?
正在观察秦英武的杨戬忽然眉头一皱。
一道自九天云霄深处落下的仙诏天旨,越过了重重禁制,直接传入了杨戬耳中。
“奉天承运,玉帝诏曰。兹尔杨戬……”
“我去!”听到一半的杨戬忍不住的笑出了声,“这老倌子还是和以前一样啰嗦,这话痨看来是好不了了。”
三分钟后,仙音彻底消失无迹。
“旬日(十日)之后,作为玉皇特使与天庭质子出使奥林匹斯圣域吗?”
听完仙诏的杨戬揉了揉自己的眉心。
“这回,可真是在搞事情啊。”
--------------------------------------------------------------------------------------------------------------
注释:
注①:此段选自《性命圭旨》。
《性命圭旨》,古代书籍,作者不详,成书时间宋至明朝。分元、亨、利、贞四集。相传出于尹真人高弟之手。前有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新安震初子余永宁书《刻《性命圭旨》缘起》,其曰:“得《性命圭旨》于新安唐太史家,盖尹真人高第弟子所述也。“。而《性命圭旨》多赖唐皋所藏孤本得以流傅。《性命圭旨》为总结性书籍,主张破除三教门户之见,宗罗三教历代精义,一出世就广泛流传,明清时期极盛,被三教人士视为三教修持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