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1日,夏至,中午;四川,都江堰市。
时至盛夏,天气中弥漫着一股灼人的暑气。就连位于成都平原这一“天府之国”的“天府之源”都江堰都隐隐透露着一丝火气。闷热的空气夹杂着跳动的“火苗”,就连偶尔带起的微风,也像是浸足了热水的湿抹布一样“啪!”的打在人身上脸上,让人闷热的恨不得立马晕死过去。
炎热的天气总会使人变得慵懒,往日里热闹的街市如今也只剩下了一个“热”。可就在这个人人都有“正当理由”而心安理得地偷着懒的日子里,有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却在忙碌着。
在街边一个偏僻的拐角,有一家简陋到连招牌都没有的店铺。
然而,简陋的门面之内,却是极其火爆的生意。时至饭店,店中的食客很多,小孩、老人;上班族、学生党,形形色色的食客走进小店,娴熟地点上了几样家常菜。看他们那熟悉的样子,一定是这家小店的熟客。
小店里的菜很普通,普通到几乎每一个四川人都会吃、都会做。甚至毫不客气地说,在这一条远近闻名的美食街上,没一间饭馆都会做这些菜。但如果有外地来的游客问起附近的居民,想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菜时,附近的人,哪怕是其他饭馆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到李叔哪间,就是街角那没招牌的小店去吧,他的菜,才是地地道道的的“当地菜”!
越是平凡的菜品越能体现一个人的烹饪水平。这一点,李叔显然知道得很清楚。
今天的生意一如往常,很是红火。望着一桌一桌吃的热火朝天的客人,老板娘李婶儿和两个小伙计也就是她与李叔的两个女儿都笑的很开心。
但李叔没有笑,因为他在做菜。
在厅内一个简易的门帘后面是一个隔离的小单间,这就是厨房。这个厨房很小,但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炊具,甚至有很多是李叔的“专利”,外人根本没有见过。
李叔是个平凡普通、老实巴交的四川汉子,五十出头的他很是乐观,平日里总是笑呵呵的,看到谁都会笑着和人打招呼。
但就是这个平易近人的“小老头”一撩帘进入小厨房,他的气场就会为之一变。厨房中的他,沉稳、内敛、专注,虽然,他的身材还是那样的平凡而略显矮小,样貌也依旧是那样的平凡。但,此时的他却莫名的与一部电影很是契合:《一代宗师》!
是的,一代宗师。此时的他就像是一位正在参加国际赛事的米其林顶级大厨,而不是那个乐呵呵的“小老头”。仿佛他身后的那道破旧的门帘是一道结界,将帘内和帘外的空间分割成了两个世界。仿佛帘内帘外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悬若霄壤、判若云泥。
厨房是他的主场,在这里,他是绝对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王”!
专注的男人是最吸引人的,这一点在李叔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帘外地喧嚣对他产生不了一丝一毫的影响。他的眼里,只有眼前的灶台,和他的“作品”。“一个无时无刻不专心对待自己的食材的厨师才是真正的厨师。”——这还是他当年一个小饭店里当学徒时,他的老师,当时的厨子对他说的。几十年了,他一直把这句话铭记在心里,时刻不忘。
他先端上来一个炉灶,下面垫了特制的托盘,以免伤到桌面,然后端出一口盖的紧密的大锅,将大锅放在炉灶上,点火。接下来是一盘盘各种新鲜的食物,有肉片、有海鲜、有青菜,也有一些其他食材。每一种看上去都只是最简单的处理过,用竹签子穿好,并未加工成真正的食物。
是的,这是一道极其著名又极其常见的“名菜”——麻辣烫。
麻辣烫起源于长江之滨。最初是船工和纤夫创造了麻辣烫这种简便易行而又独特的吃法。从四川宜宾到三峡巫山,由于水流湍急,纤夫成了必不可少的风景,他们在拉纤之余,在江边垒起石块,支起瓦罐,捡拾一些树枝作干柴生火,舀几瓢江水,一切都就地取材,再放入海椒、花椒等调料,涮而食之,既可果腹,又可驱寒、袪湿。这种吃法因其简便易行很快便在江边流传开来。后来,码头上的小贩将菜品和炉具加以改造,置于挑担两头,边走边吆喝,江边、桥头卖劳力的百姓便围着担子成了常客,这就是麻辣烫的起源。
麻辣烫可谓是重庆火锅的前身,也可说是火锅的简化版。不同的是,把肉和菜都穿在竹签上,吃的时候,将一大把竹签穿起的肉和菜放进翻滚的红汤中,正宗的吃法可不是一串一串的吃,而是一抓一大把,用筷子一捋,菜就纷纷掉落香油碟中,然后大快朵颐。除此之外,麻辣烫与火锅所使用的食材在一般无二,麻辣烫与火锅最大的不同就是简便快捷。
一般说来,像麻辣烫这样自主性极强的菜肴应该由食客自行料理,可这里不同。来到这儿吃饭的人如果想吃麻辣烫,都会把自己的一些小要求写在一订单上,再交由李叔料理。因为他们相信,只有李叔的麻辣烫,才是最正宗的。
正在这时。汁液翻滚的声音响起。锅盖被蒸汽顶起一点,也自然有味道泄露出来。
浓浓的香气扑面而来,鲜辣、麻椒等各种味道混合在一起,只是闻上一下,就让人有种全身发热,毛孔全部张开的感觉。
李叔一抬手,将锅盖掀开。
顿时。先前还只是漂浮出来的浓香,宛如井喷一般瞬间充斥在整个房间之中。一锅浓浓的红汤,也随之呈现在李叔面前。伴随着汤汁的沸腾,能够隐约看到一些香料伴随着汁液翻滚。
正在这时,突然,李叔将下面炉灶的火关掉了。
煮和烫的最主要区别就在于,煮是要保持汤汁一直沸腾着,利用滚烫的汁液将食材煮熟、食用。一般来说,用煮这种方法制作出的食材,都要配合美味的酱汁。因为持续的高温,是不能让食材充分入味儿的。这样的手法做出来的只能算是“麻辣煮”。正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在吃麻辣烫时要蘸酱料的原因。
而李叔的关火,才是麻辣烫的真正制作方法。
烫其实指的就是,汤汁在沸腾后,由沸腾的温度逐渐冷却的这个过程。伴随着温度的改变,汤汁内蕴含的滋味儿就会更容易的浸入食材之中,从而让食材充分入味儿,把汤汁和食材的味道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所以,关火,才是麻辣烫,而不是麻辣煮。真正的麻辣烫,是不需要蘸任何多余酱料的。
在烫肉的过程中,一定会不断的重复开锅、关火,再重新开火,再开锅、再关火这个过程。
过不多时,一串串青菜、豆腐、豆制品、腐竹等食材被他计算着时间按不同的顺序用夹子取出,放在了一旁的盘子中,上面还带着鲜红诱人的汤汁,鲜辣麻香的味道扑面而来。
此时的李叔就像是完成了一件传世佳作的艺术大师一般气定神闲地擦了擦手,转身拿槌在挂在门帘旁的锣敲了敲。
“锵!”
一道响亮的锣声自厨房传出,小女儿服务员先开门帘,满脸微笑地将这道“杰作”端向客人。
望着自己的“作品”被送向“终点”,一抹熟悉的,顽童式的微笑浮现在李叔的脸庞。这时“一代宗师”的形象才算是与那个憨厚的李叔完美重合。
笑容一闪而逝,李叔又恢复了原先的淡定与专注,开始了下一件“作品”的制作——豆腐花。
与麻辣烫一样,豆腐花一是一道平凡而著名的名菜。但,也与麻辣烫一样,想做好一道豆腐花也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就在李叔专心致志地烹调豆腐花时,在小店的门口来了一个身材笔挺、颀长的年轻人。
但,与周围的画风格格不入的是,年轻人穿着一身标准的黑色西装三件套,外套、长裤、马甲背心,整整齐齐。一路走来,西服没有一丝的褶皱。从青年的行动来看,西服极其贴合他的身材,显然是专人定制的。再从西服的线条走势及排列组合来看,这一整套西服显然是纯手工制作。
说也奇怪,原本热闹喧嚣的街角,在青年出现了之后,都变得安静了下来。仿佛这里就是舞台,一个专门为青年准备的舞台。就像之前的一切都只是铺垫,一切的一切,都只为等待青年的出场。
“杨大哥,你来啦!”青春靓丽的小服务员高兴的向青年喊道。
“锵!”又一道响亮的锣声从厨房传出。
听着小店员的话和厨房中响亮的锣声,青年那张即使带着笨重的大黑框眼镜也难掩清俊儒雅的脸庞上,勾勒出了一个迷人的微笑。
“是啊,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