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巧姐的出场最晚,按理说十二钗的压轴戏应该由她来演,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故事里关于她的情况却寥寥无几。她没给人们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没有太鲜明的特点,也没有过人的才情,她母亲身上的伶俐机敏似乎也没有遗传给她半分,在十二钗中,她可算是最平凡无奇的一个了。
今天我想去采访一下十二钗中最小的一位,她就是巧姐。但却不知道她现在住在那里,是住在她的娘家——荣国府呢,还是住在乡下的刘姥姥家里呢?哎,刘姥姥家在乡下哪里呢?不太好找,还是先到荣国府瞧瞧去再说吧。
巧合与命运
刚进荣国府,就听见有名老妪说说笑笑的声音。我走近一看,竟有一老一少两个女人在谈话,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竟有这么巧的事儿,这不是巧姐与刘姥姥又是谁?
快嘴:“嗨,今天刮的是什么风?竟然将你们两位给刮的一块来了?”
刘姥姥:“呀,你这大小伙子谁啊?在谁手底下做事啊?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
快嘴:“嘿嘿,我不是这府里的,我叫快嘴,一名小记者,正想拜访你们两位的。”
巧姐:“哟,你小子消息真够灵通的,我与姥姥从家里运了一车子的大米、面粉刚刚来到这里,你小子就追来了。”
快嘴:“哦?是吗?那你们运过来这么多的米、面干吗呢?”
巧姐:“这不是礼尚往来吗?俺们以前也没少从府里拿东西啊,呵呵!”
这时府里管事的人将两人的东西接了下来,刘姥姥跟那人去库房安排放东西去了,我也便和巧姐来到荣国府的一处客厅聊起来。
我先问巧姐道:“看来您已成为刘姥姥的外孙媳妇了哈,那么事情是如何发展成这样的呢?”
巧姐:“那时我还小,而贾府势败,‘家亡人散各奔腾’,母亲王熙凤获罪,贾琏也自身难保,我被狠舅奸兄欺骗卖后,流落在烟花巷。因为当年我的母亲王熙凤的一个‘善念’在心中掠过,才使她积了这一点阴德,资助了乡下来的刘姥姥不少的柴米衣物,才得以在以后的大厦将倾时,我这个苦命的人儿被这位知恩图报的刘姥姥出手相救,才幸免于劫难的呀。”
快嘴:“嗯,这我都知道,刘姥姥真是个好人,她朴实、大度、知恩图报,在她的身上,有中国劳苦大众的典型特征。”
巧姐:“是呀!我娘虽心地不良,但她也有好的一面,正因为我娘当初资助了姥姥,姥姥便反过来又救了我。其中一连串的巧合,其实都是命啊!”
儿时偶事,却是情缘
快嘴:“说到命与巧合,您与板儿的缘分也是这样吧,我记得你和板儿小时候见过一面,就是刘姥姥二进大观园那一回,其中有一个情节,被一些红学家们引为你后来嫁于板儿的伏笔。那时刘姥姥带着板儿去见你母亲,恰你也在场,这场合上自然少不了水果,你就抱着一个大柚子玩,而丫环给了板儿一个佛手,你忽然看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就要那佛手,丫鬟哄你取去,你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你的柚子给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给你才罢。板儿却因玩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玩,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于是一些人因你们互换了柚子和佛手,认为此乃曹公为后来你与板儿的缘分埋下了线。脂砚斋对此还有几条批语说:‘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又说:‘柚子,即今香圆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所谓佛手指迷津,也就是《留余庆》里所说的那些意思:‘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巧姐:“你说得没错,事情总有个因果,这也是它‘巧’的地方,我觉得这个‘巧’字真是挺妙的,有些事情仿佛是很偶然的凑到一起发生了,但其实却是某些因素必然的结果!”
快嘴:“按曹公之意,您是嫁与了板儿的,这也为大多数人认同,我觉得这也反映了曹公写众钗归宿之立意是多方面的,在您身上,他先写尽了人世冷暖:亲人落井下石如狠舅奸兄,或无动于衷如李纨,而如刘姥姥这样的外人却能尽力相助。”
什么样的人生是幸福的
巧姐:“是的,关于我的命运,我想可能也寄托了曹雪芹自己一部分理想,就是不可能人人出家为僧如宝玉,为尼如惜春,大观园里的人该怎样寻找一条出路,或许归隐田园是一个好的安排。”
快嘴:“嗯,贾家最后的结局是下了场大雪,只剩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一场繁华终成空,将那些肮脏罪恶全洗净,但是这场大雪却也让您受惠不少:大雪掩盖了您逃跑的足迹,也让烟花巷的人最终难以找到您,这使您得以投奔到虽贫苦却有人间真情的‘荒村野店’,给您带来了重生的希望,从此跟着板儿过上了虽贫苦却幸福的生活。所以有许多人认为您是‘正册十二钗’中结局最好的人。”
巧姐:“是的,富贵又何为?权势又何为?这并不等于幸福。人能不失本真,踏实生活,有希望有收获,就是幸福的。”
快嘴:“嗯,在前80回所讲的十二钗之中,您的出场几乎是最少的,但您也是写得非常完整的一个人,从小写到您的归宿,相比如秦可卿而言,就比她丰满,秦可卿的结局是虽写而实未写,您的结局则是未写而实已写,曹公在您的身上,像是要表现一种人间真情、人生的希望和幸福的本质。”
越朴实,越快乐
巧姐:“是啊,人越朴实,就越快乐,越富有真情,就越有幸福的希望。”
这时刘姥姥呵呵笑着从外面进来了,问我们说:“你们聊什么呢?什么幸福、真情啊,能好好活着就是个好。要我说啊,俺巧儿可是个可怜的孩子,自小就娇贵多病,你知道么,她的名字还是我取的呢!那时我见她正在闹病呢,她娘担心得了不得,就想给她取个什么名子避开邪气、病灾的,你知道么,她娘可是个好人呢,唉!死了可惜了的,她当时就对我说‘……你贫苦人起个名字,只怕压的住她’。我听说巧儿刚好是生于七月初七,就说‘这个正好,就叫她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日后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没想到我当时的信口雌黄还真管用,居然保住了她的小命儿,还使得她逢凶化吉。哈哈……”
快嘴:“不但如此呢,巧姐儿生于七夕,后来又与您外孙儿板儿结了姻缘,这不正像牛郎织女‘巧’相逢一样么?这才叫一大“巧”呢!”
刘姥姥:“哈哈,是啊,我咋没想到这一点呢?要不还得说你们年轻人脑子活!我想啊,她那死去的娘托付我的事,我也算没辜负人家,那时咱家穷,日子过不上来,不就是靠她娘接济的么?咱也得知恩图报啊!只要俺巧儿过得好,我这老太婆做什么都愿意!你也知道现在的农村都富了,粮食多得很,而我也不能让巧儿过上好日子就忘了娘家呀,现在这贾府里也有难处,我就与巧儿给他们送些米、面过来,别的我也帮不上大忙,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
快嘴:“我挺佩服您老人家的,人们若都像您这样生活,有您这般心地,这社会可就是好得很了啊!”
刘姥姥:“哟,快嘴你可别夸我了,我老太婆懂什么?只知道两个字——实在,咱首先不能坑人,再者人家对咱好,咱要对人家更好!要不这么做啊,那我是吃不下也睡不着,可是会难受死的,嗨!我就是个傻实在的么个人儿!”
快嘴:“哈,您说的这个‘傻实在’,其实才是人人都应该有的一种优秀品质啊!这种品质,才最能让人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爱戴和诚意,大家敬重您、喜欢您,也正是您身上富有这种品质啊!”
刘姥姥:“呵呵,你这种道理我说不出来,我只觉得,人活着不去害人,不去做违反自己良心的事儿,那她就是快活的了。”
我点头称是,这时贾府有人来招呼巧姐与刘姥姥用餐,我也与她们就此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