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问道有否考虑过股票投资时,王先生说:“我也尝试过做股票投资,但是由于企业要打理,没有精力,另外总觉得风险太大,我不愿意让自己的钱和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所以时间不长就抛出了。我觉得房产对于长期投资而言,收益不错,而且非常必要。”
某媒体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占中国城市人口5%的新富人群来说,房地产投资是他们最钟爱的投资产品。的确,随着经济的增长,城市人口的增加,从长期的角度看,房地产投资不失为一项稳健而必要的投资。
(4)小财更要理
刚从学校毕业,很多年轻人觉得理财这个问题离自己似乎还很遥远。就那么点钱有啥可理的。努力赚钱,不乱花钱,有钱就存银行,这是大多数毕业生对于理财的认识。其实,财不论多少都需要理,特别是小财更要打理。
身边的两个朋友就是活教材。第一个朋友大学毕业7年了,留在上海工作,7年的月薪平均7000元,7年的房租是10万元左右。第二个朋友与第一个朋友的学历、年龄和收入都差不多,7年的房租几乎是零,且拥有两室一厅房子两套。而这完全取决于他的理财观念。
他先是在工作最初的几个月省吃俭用,按揭了一套两房一厅,而后他自己住一室,租出去一室,那一室户的租金基本上可以用来按揭。这就叫以房养房。不久,他又用自己的存款购得了一套按揭房,又是租出去,又是用房租来交按揭金。
理财不是有钱人的事,小财更需要理,理得好,往往事半功倍,提前使你达到财务自由。
(5)花钱有计划
钱是用来花的,舍不得用钱等于没钱。家有积蓄,手中有钱,但总是舍不得用,节衣缩食,生活得十分拮据,是典型的“守财奴”,即使有再多的钱也是枉然。有些老人平时省吃俭用,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用。即使有很多的钱,但舍不得用,不能用钱享受美好的人生,就和没有钱一样。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一点,一定要量入为出。
美国研究者ThomasStanley和WilliamDank曾经针对美国身价超过百万美元的富翁,完成了一项有趣的调查。他们发现,高收入的人不一定会成为富翁,真正的富翁通常是那些低支出的人。调查显示,富翁们很少换屋、很少买新车、很少乱花钱、很少乱买股票,而他们致富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长时间内的收入大于支出。”
(6)适当的负债有益
没有负债么?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反而证明你对自己的生活是不负责任的。为什么不想想,负债和投资其实是伙伴呢?中国人觉得,欠着钱过日子,心里总是有负担的,但不欠债的生活只有这样的可能——挣多少钱就只能过多少钱的日子;把收入都用于生活、消费,没钱投资,错失取得高额回报率的机会。
可以选择这样的生活,即适度负债,释放一部分现金,利用投资的回报率抵消负债的利息,负债不但没压力,还会因为进行了合理投资而变得“引人入胜”。
张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研究生毕业后至今工作4年多了,平均月工资8000元。2002年比较看好上海的房地产行情,苦于刚毕业手里没有资金,于是向亲戚借了15万元首付买了总价55万元的房子一套,余款40万元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法20年还清。2005年,用几年的收入还清了15万元借款,并且购买了一辆15万的轿车,折价后市场价格9万元,而现在张林的房产也升值到了100万元。
张林平时对于理财市场颇为留心。2006年初,觉得股市行情不错,投资股票,可是融资融券业务的真正落实尚需时日,张林手上没有余钱,面对股票市场高额的收益率,张林算了一笔账后发现,扣除贷款的利息成本或手续费用之后,股票的净收益仍很高,值得贷款进行投资。
张林觉得通过典当行进行贷款程序简单、快捷,而且相对银行贷款的难度低。于是,以其上海牌照的小轿车为抵押,向当地的典当行申请贷款。经过典当行的评估,该车价值为9万元,所以张林申请到了7万元的贷款,并投入股票市场,进行短线操作,目前7万元已经升值为16万元。
适当的负债有益,不但充分利用了其资金的杠杆效应,使资金得到了较好的增值机会,同时自己也享受了舒适的生活。但是做投资决策时,要注意一点,当投资收益率高于贷款利息率时,负债是利用别人的钱赚钱,否则,很容易进入负翁而非富翁一族。
(7)学会如何衡量分散投资
“把你的财产看成是一筐子鸡蛋,把它们放在不同的地方:万一你不小心碎掉其中一篮,你至少不会全部都损失。”对于这个理念,估计大家都耳熟能详,那到底是否如此呢?
这个理念最初来自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马克维茨。他认为:关注单个投资远远不及监控投资组合的总体回报来得重要。不同的资产类别,例如股票和债券,二者之间可能只有很低的相关性。就是他们的表现彼此关联不大。比如2005年股票表现不佳,债券表现出色。而2006年的情况正相反,我们看到了疯狂的股市和沉寂的债券市场。
鸡蛋必须放在不同篮子的主要目的是,使你的投资分布在彼此相关性少的资产类别上,以减少总体收益所面临的风险。
投资大师巴菲特则持反对意见,他从赚钱的角度考虑,如果你错过这个机会,你将少赚不少钱。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在投资股票时也会有这样的经历:对投资利润贡献最大的往往只是一只个股,相反,亏损则多是来源于分散投资。这个买一点,那个也买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没有错过任何一个机会,但实际上哪一个机会也没有抓住。反而不如认认真真研究好一只个股,重仓杀进,全力争取最大的利润。
(8)按照自己的方式理财
理财听谁的?是理财专家还是证券分析师?
罗杰斯从来都不重视华尔街的证券分析家。他认为,这些人随大流,而事实上没有人能靠随大流而发财。“我可以保证,市场的大多数操作是错的,必须独立思考,必须抛开羊群心理。”
投资之初,该听谁的,不听谁的?这是个问题。
很多成功的投资人告诉记者,他们做投资时,一般都是靠自己分析而并非听别人的意见。
100个人有100种投资理念,如果每个投资分析师所说的话都可能对你产生影响的话,最好的方法就是谁说的也别信,靠自己作决断。
按自己的方式投资的好处就是,你不必承担别人的不确定性风险,也不用为不多的盈利支付不值那么多钱的咨询费用。你的分析师如果确信无疑的话,他会自己操作去赚那笔钱,而不是建议你买入。
投资者大都经历过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叫道听途说。每个人都希望听别人建议或内幕消息,道听途说的决策赔了又不舍得卖,就会去研究,很自然的倾向就是去看图,于是进入了第二阶段,看图识字。看图识字的时候经常会恍然大悟,于是第三个境界就是相信自己。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相信别人永远是半信半疑,相信自己却可能坚信不疑。
(9)买保险是用小钱省大钱
有一个调查显示,说起理财,八成白领都不会选择保险,他们都认为保险的回报率太低。其实,他们是误解了保险的作用。风险投资、股票投资也许体现的是钱生钱,而保险则反映了钱省钱。买保险才是有责任感的体现。这个责任感源自于一个假设:如果你不幸罹难,你的家属怎么办?你是否为她(他)们想好了足够的退路。所以购买寿险的主要原因是保护你和依赖你的人。万一不幸的事情发生,而你再没有能力或机会保护他们的时候,保险公司可能会站出来扮演你在财务上的角色,它至少能为陷入经济困境的家人减少痛苦。
而同样的逻辑也为你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目前很多爸爸妈妈为孩子买保险,到底该不该买?显然在这些脆弱的小生命肩上尚未烙下“责任”的痕迹,相反,他们时时刻刻依赖着你们,你需要给自己买份保险的理由远远超过给孩子。
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了保险的作用,保险体现着爱,体现着责任。钱生钱固然重要,钱省钱也很关键,保险就是让你花较少的钱来获得较大的保障。至于要购买多少保险,没有标准的答案,但如果追根溯源,你承担的责任多大,保额就该多大。
(10)养老规划尽早开始
鸟儿尚知未雨绸缪,人类更是深明其理。人生不同阶段面临不同的理财需求和理财目标,而养老规划是人生理财规划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在理财规划中排在首位,是每个人都要面对和必须考虑的事情。退休后能够过富裕、有尊严的生活,无忧无虑地享受晚年的金色时光,需要未雨绸缪,尽早开始养老规划。
中国财富管理网CEO杨晨先生指出,退休规划是贯穿一生的规划,为了使老年生活安逸富足,应该让筹备养老金的过程有计划地尽早进行。社保养老、企业年金制度,以及个人自愿储蓄,是退休理财的金三角。
筹备养老金就好比攀登山峰,同样一笔养老费用,如果25岁就开始准备,好比轻装上阵,不觉得有负担,一路轻松愉快地直上顶峰;要是40岁才开始,可能就蛮吃力,犹如背负学生背包,气喘吁吁才能登上顶峰;若是到50岁才想到准备的话,就好像扛着沉重负担去攀登悬崖一样,非常辛苦,甚至力不从心。同样是存养老金,差距咋这么大呢?奥妙在于越早准备越轻松。
点评:养老看似很遥远的事,但是却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有调查表明,中国的在职者在37岁就开始面临养老问题,比已退休的老一辈提前了10岁。养老规划越早做,越划算。例如:你每个月都多存100元钱,如果你24岁时就开始投资,并且可以拿到10%的利润;34岁时,你就有了2万元钱;当你65岁时,那些小小的投资就变成了61.6万元钱了。
都说女性具有顾家、细心、周到的独特优势,天生就会理财。但是,女性在理财方面也有许多弱点。盲目冲动、斤斤计较、随波逐流、突击消费大都发生在女性身上。
女性理财误区逐个数
有统计表明,家庭理财的主角68%是女性。但其中70%的女性是家庭存折、信用卡、票据的“保管员”,这样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女性必须具有一定的“财商”,才能把家庭资产打理得井井有条。然而在现实中,女性却易在投资理财方面走入一些误区:
(1)对自己没有信心
多数女性对数字、繁杂的基本分析、宏观经济分析没有兴趣,而且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可以做好,总认为投资理财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非自己能力所及。对自己没信心,对理财心存恐惧。身为e时代的女性,不但在经济能力上不输男性,在理财上也可以迎头赶上。只要肯多花一些心思,建立在理财上的信心,你会在理财领域上表现得比男性更好。
(2)觉得年轻还不用理财
女性在理财上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到了不得不做的地步才去面对理财的问题。从社会现状看女性的平均薪水较男性低。即使有退休金可领,因为职位多低于男同事,她们可领取的金额也会比男性少。因此,女性必须将理财的工作视为生活的一部分,积极追求财富的增长,才能让自己享受优质的生活水准。
(3)缺乏专业知识
投资理财要看统计数字、总体及个体经济分析,甚至政治等因素对理财投资都会产生影响,然后做综合的研判。这些对很少接触这类知识的女性来说,确实是大限制。
(4)态度保守,心存恐惧
有不少女性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态度保守,甚至对理财心存恐惧。有调查显示,一般女性最常使用的投资工具是储蓄存款与定存,其他还有保险。这样的投资习性可看出女性寻求资金的“安全感”,但是却可能忽略了“通货膨胀”这个无形杀手,可能将定存的利息吃掉,长期下来可能连定存本金都保不住。
(5)没有时间
一般女性上班时是个称职的职业妇女,下班后是个全能的太太、妈妈和管家,这些事做完已经有些体力透支,自然无暇研究需要聚精会神做功课的投资大计。
(6)害怕有去无回
认为投资应该等于赚钱,无法忍受在投资的过程中有赔的可能性。
(7)环境使然
从小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把钱放在安全的银行,习惯成自然。
(8)害怕钱不在手边的感觉
守成心态让很多女性很怕手上没有钱的感觉,现金要多才有安全感,随时摸得到、拿得到,所以把钱放出去投资,导致户头空空、手上空空,心中不踏实。
(9)夸大想象投资难度
在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很多女性朋友总习惯性地认为“理财太复杂”,认为理财规划是一件很难的事,不是自己能力所及,因而拒之于千里之外。其实,有空问问自己和家人,就可以简化原来对一些概念的误解和盲目:我们有什么财产(包括房子、汽车、保险及投资)?我们在什么项目上做了投资?我们有什么债务(包括抵押、汽车贷款、或其他欠款)?
(10)懒得花心思
这是大多数人的通病,今天懒得动,明天懒得想,时间就这样消耗掉了。
(11)优柔寡断
患得患失让本来就信心不足的女性更加裹足不前,买了怀疑是否买得对,卖了又怕卖错了,女性投资有时就缺了些豪气。
(12)从众心理
女性往往在理财和消费上喜欢随大流,常常跟随亲朋好友进行相似的投资理财活动,却没有关注产品的投资方向以及运营情况,也没有仔细研究工作人员的讲解和介绍,导致不少客户并不是很清楚自己购买的产品究竟投资到哪里,募集的这笔资金究竟用作何方。
(13)信用卡、会员卡消费
有关部门统计显示,中国一人拥有2~3张信用卡的比例已经高达50%。一些银行还专门针对女性客户设计信用卡种类,但是如果不了解信用卡的各项规定,就可能给自己和家庭带来较重的财务负担,甚至给个人信用记录带来污点。同时,女性们对各种会员卡、打折卡也可谓情有独钟,许多情况下用卡消费不但不能省钱,还会适得其反。商家的主要目的是刺激消费和增加客户群体,不理智的女性消费者在享受折扣的同时可能也做出了一些本不需要的花销。
随着工作压力的加大,家庭负担的增加,环境污染的恶化,疾病已成为女性的一大困扰,许多重大妇科疾病已呈现出发病率提高、发病时间提前的趋势。…
买保险——另一种理财方式
“对我们女性来说,未来潜在的风险和一些难以预料的疾病随时可能发生,趁现在年轻,又有一定经济实力,应该提前买份保险为自己将来作打算。”在外企工作的孙小姐对记者说。
孙小姐的心声代表了目前很多职业女性的想法。女性疾病已成为现在都市女性的一大困扰,许多重大妇科疾病已呈现出发病率高、发病时间提前的趋势。“半边天”们因此越来越关注自身的风险保障,她们的保险意识也在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