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叹了口气,心想着还是入乡随俗吧,解释一句,让大家都心安“刘员外,刘公子,你们是否有些疑惑,我这个年纪了为何还未订亲?”
刘员外和刘清平被静娴说中了心思,脸上不自然起来,刘清平十分的尴尬,本来人家姑娘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自己只管报恩便是,人家多大年纪,是否订亲跟自己没有关系的啊,自己这样胡乱的猜测别人的事情,真是枉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
忙欲站起来,可惜是在马车厢里,只得向静娴拱了拱手,红着脸极不好意思的说“真是对不住,许姑娘的私事,我们不该打听的。”
刘员外也有些难为情的解释道“我们没有别的意思,许姑娘不要误会,只是多嘴问了几句,便有些好奇而以。”
静娴笑了笑,坦然的说“没有关系的。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没什么不可以对人说的。”
接着又说“这是我家传的规矩,因为我家几代人行医,医者,讲究要潜心静气,一心研究医术,过早的成亲,必然会因为家庭的事情而分心。所以家里长辈,父母,还有兄长,都是快而立之年才成亲的。”
“哦,原来如此!”话解释清楚了,大家心里的疑惑解开,心中一片舒坦。
刘清平想了想“难道许姑娘身为女子,也要而立之年再成亲吗?这……”这年纪似乎有些太大了,只怕婆家不太好找。后来的话,他放在了心里,没有说出来。他是真心的关怀静娴,把这个救命恩人当作亲人般关切着。
其实他们对静娴的关心,静娴心里是明白的“静娴是女子,自不需要向父兄那般年纪才成亲的。”
刘员外听了,好像特别喜出望外“那就好,那就好哇,女孩子还是不能因事业而蹉跎了美好婚姻呀。”眼睛迷迷的笑着。
静娴点点头,表示认同。
“老爷,公子,到家了。”这时车外,听到小童小三子的声音,声中尽是愉悦与轻松。也是,对于他一个才十三、四岁半大的孩子来说,刚刚经历了生与死的折磨,如今回到家了,身上的重担就好像一下子放下了,轻松了起来。家,就是一个让人安心的地方,它有着如此神奇的魔力。
刘员外,刘清平,静娴几人下车时,小三子走过来扶着刘清平,刘佳套着车。静娴下车望着,绿瓦红墙一片,门楣上写着“刘府”两个行楷的大字,门外站着一个慈眉善目的中年妇人,还有一帮子丫头仆妇,见马车过来了,脸上焦急的神色顿时换成了喜悦。
有人小声的说“老爷公子回来了。”
“太好了,公子一定没事了。”
“是的,看刘佳的脸色就知道。”
最前面的中年妇人急步走过来,抓着刘清平的手臂,上下的打量他,一边打量一边说“平儿,你没事了吧?真是吓死娘了,怎么回事?怎么会晕倒了呢?”
刘员外过去搂着刘夫人的腰身说“夫人,平儿没事了,咱们进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