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陇山夏秋之际,云雨变幻,群峰如黛,林茂泉飞,气象万千。榆陇山口口相传是“直通仙座”的圣地,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榆陇安,四海安”的说法。
无须近瞧,离几里地路远,你就能看到,山上的那一片墨绿苍翠。这边,傲徕峰的仙人顶是最高峰,站在峰峦之巅,极目四野,就看到始从东海之滨,西去无边的榆陇山脉。如一位巨人在这块沃土上小憩酣睡。
在山下垂柳婆娑,劲竹青翠之处有一个宅院。正是这地处偏僻,远离喧嚣之地,就是卧龙夫妇居住场所。
妇人身着一件绣织金锦交领斜襟锦衣,逶迤拖地枣红色掐百水裙。瀑布般的浓发,头绾风流别致朝阳五凤髻,轻拢慢拈的云鬓里插着织花凤尾玉石簪,在她的玉怀里托着一个炽热的火婴。
“焰儿,这就是我们的家了,我和东方就是你的爹娘。”妇人爱怜的望着火婴,火婴也眨巴着自己的大眼睛,懵懂无知,娇小可人。
“芸儿,你莫要把它当作自己的亲骨肉了,别忘了我们此次远行的真正目的。”男人正色道。东方逸虬身穿一件玄青色浣花锦夹袍,一头鬓发如云发丝,有一双惺忪的眼眸,身形颀长,仪表堂堂。
他们正是这榆陇山方圆数里,世外桃源的主人,
“只可怜我们的命儿早早夭折,曾几何时,他也是这么天真烂漫。”
东方逸虬温柔的捋了捋妇人的发丝,“命儿很快就会回来的。”淡淡的瞥了眼妇人怀中的婴儿。
————————————————————————————————————————————
三年后
阳春三月正是一年中榆陇山桃花峪里最美的光景。
桃林满谷,丹英饰涧,纷飞如雨,幽奥清绮,林深峰奇,怪崖耸峙。
幽静的桃花峪中听不到喧嚣的人语,只闻潺潺的溪声与婉转的鸟鸣,但见水丰草美,花繁树茂。沿途花果满谷,竹林葱翠。
有诗曰:流水来天洞,人间一脉通。桃园知不远,流出落花红。
只可惜本应是人间仙境之地,却因一两个泼皮无赖的小东西弄得煞风景。
“小猴,等等我,别跑这么快。”一声呼喊从花海烂漫处传出。
只见一个褐毛小猴在桃花树林间一闪而过,不见其踪。
过了会,从后面冒出一个孩童。一头火红色亮丽头发,身着一身亚麻色布衣,眉目间如水般清澈荡漾,灵气活泼。
三年前那个火婴,在卧龙夫妇的谆谆教导下已经通了人性,不知是其本身有感还是冥冥中自有天定,其模样也化为孩提之年一般。
只是那一头赤红色发丝甚是扎眼,但其他倒也与普通孩童无异。
得幸于娘亲陈芸的宠溺,似一般孩子恃宠而骄,红发孩童如小霸王般在榆陇山横行霸道,碍于卧龙夫妇的大名,附近村民有苦难言。
就连山头小猴也不能幸免。
“唉,这只小猴,本想带它看三月艳潮的奇景的,可是又不知道去哪里了。”孩童双手叉腰气愤地说。
“唧唧”小猴站立在一棵桃花树上望着孩童,两只毛手笔画着什么。
“小猴,看你往哪跑,快随我去......嗯?你发现了什么?”孩童好奇的问。
小猴唧唧了两声示意跟着它便窜上另一个树,孩童紧跟其后。
这一人一猴就在这花间穿行,所经过之处,片片桃花瓣摇曳落下,如冬雪一般。
在这粉红花海中,一颗巨大桃花树旁,一个石碑上刻着一句诗,字字苍劲有力,意蕴深厚。
孩童天资聪颖,爹娘早已教他念书识字,只可惜年纪尚小,贪玩厌学,不能理解其诗之意。
“小猴,你带我来这就为了看这些字吗?这有什么意思呢?我就不信你这猴头还能理解它?”
小猴做了个鬼脸,唧唧的两声稍有不满,只见它一只毛手放在石碑上,俩眼合上,略显庄重。
孩童也照葫芦画瓢,将小手放了上去。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孩童的脑子里先是听见了一个低沉轻柔之声淡淡吟道,然后灵光一乍。
一个弱冠之年的人渐渐显现在他的脑海里,身穿一件鸦青色浣花衣,一头长若流水的发丝随意的披在肩头,一双明媚多情的桃花眼。他慵懒散漫地靠在桃花树下,不时举起酒壶酣畅痛饮,不时闭眼假寐,似在这一饮一眠间。
伴着悠然的小风,摇曳的花雨,恍然间似乎无数个年头就这样流逝。
孩童茫然的睁开眼睛,那个如画中仙的男子消失不见,无穷的粉红包裹着他,内心中涌起前所未有的悸动。
那如阳光般明媚的寂寞,十里桃花也只配为他的衬托。
如今想来桃花这物最无情,有人赏,它开,无人赏,它也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