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扎克伯格来说,我们可以推断,他的直觉源于他是一个“完整的人类有机体”。在上一节里,我们介绍过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研究成果。罗杰斯认为,每个人的心底都潜藏着一种成为真实的他自己的冲动,要实现这种梦想,人就要取消对情感的种种禁忌,让各种情感在心底自由流淌。每种情感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就获得了它们该有的位置,这些情感的主人就会成为平衡的完整的人类有机体。不是偏激的,不是狭隘的,不是造作的,而是平衡的、完整的人类有机体。
人类有机体的一个特点是,他和自己的情感也好,和这个世界也好,没有障碍。当他思索的时候,他以他内心全部的丰富性在思索,当他面临某一个情境的时候,他细微体察到情境中的方方面面的内容。
当他体验发生在他身上所有情感的时候,他会以自觉而开放的方式来体验,用存在于他内心所有的丰富性来体验。但此时,他的意识就比以前更为宽广,他既不会约束自己的体验,也不会扭曲自己的感受,他可以意识到自己正在产生体验,而不仅仅是通过概念的过滤之后,才体验那些允许体验的东西。
当这样的一个人在面临生存选择的时候,他能够向他的所有经验开放,他可以使用在当前情境中所能得到的各种信息。以这些经验和信息为基础,他做出的决定往往都是最明智的。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复杂而矛盾的冲动,他同样能够意识到社会规则、他人的渴望,他能够记住类似情境下,不同行为所引发的各种后果。较好地动员他全部的有机体、动员他所有的思想来参与考虑、斟酌和权衡每个刺激、需要以及与之相应的权重和强度,他能够发现那些最能够满足他所有需要的行为,不仅满足当下的需求,也能满足长远的需求。
通过扎克伯格的经历和他的教育背景,我们可以推断出,扎克伯格就是利用上述的方式,得到明晰的直觉。
基于直觉的理解和意识,比抽象思维和逻辑分析更为重要。无论是进行重大选择,还是体会用户需要,乔布斯都静下心来,感受直觉的指引。而这些指引都没有让他失望过。其实,直觉是可以解释清楚的。我们也许注意到了,无论是罗杰斯所说的“不限制不评判自己的情感”,抑或是乔布斯在冥想中“感受自己的内心”,他们的共同点都在于,放弃理性上的判断,还内心情感以自由,换言之,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达到了抑制理性、放纵感性、剥夺左脑主宰,开启右脑的共同目的。
长期以来,左脑的功能高高凌驾于右脑之上,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只听从于左脑,而将右脑贬斥为“冲动”、“幼稚”。谁会把“情绪化”当作称赞,谁又会把“理性”视为贬义词呢?
在神经生理学领域,有关直觉的诠释,也许更为明晰。神经生理学家提出,发现人类重要的智慧的源泉是多巴胺神经元。无论你在体验喜悦的时候,还是在体验失望的时候,多巴胺神经元都在忙着理清是什么让你体验到这种或那种情绪,并依此建立新的预测模式。多巴胺神经元能够自动检测到我们注意不到的细节,还能够吸收所有意识脑所无法理解的信息。当它精炼出一套有关世界如何运作的预测模式后,就会将其转化为情绪。
多巴胺将认知能力转化为情绪,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跟着感觉走,往往被证明是明智的做法。从这层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直觉是深思熟虑的智慧。
和直觉相对的是理性思考。理性使用的前额叶皮层并不擅长处理过量的数据,一些科学家认为,任何超过4个变量的问题都会让理性脑承受不了,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脑意识能够加工的信息量在5~9条之间。这意味着,简单的问题需要理智,在做一些既复杂又重要的选择的时候,我们还是最好少做一些分析,放心地启动直觉,让情绪脑去做决定。
不过,对右脑的激发,绝不是为了剥夺左脑,而是对左右脑加以平衡,让它们各司其职,谁都不能过度凌驾于谁。
事实上,乔布斯在做决定的时候,他绝不会对右脑说“开动”,对左脑说“一边凉快去”,他所有的决定都是他相对平衡的左右脑和谐共事的结果,都是他这个完整的有机体在那一刻所寻找到的最佳答案。
扎克伯格同样如此,在那句“要靠直觉判断”之后,他继续说,“我一直努力以最学术的态度去谨慎思考不同方式所能产生的不同结果。”
一个事实是,要做出明智的决定,既要利用左脑的功能,又要利用右脑的功能。长期以来,我们都以非此即彼的眼光看待思考方式,仿佛理性与感性势同水火,要么我们依赖数据,要么我们相信情绪,这种二元对立法是错误的,而且具有毁灭性,它的直接结果就是,让你和我只利用了一半的大脑,任另一半大脑就此被浪费,而明智如扎克伯格、乔布斯,他们利用了整个的大脑,他们的成就是我们的2倍、20倍、200倍,这可以视为原因之一。
自然选择赋予了我们多元化的大脑,给我们大脑不同脑区,每个脑区都很活跃,我们不能够忽略自然对我们的任何赐予,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前提且唯一的前提是--做一个完整的人。
吸收异己信息
2008年的春天,扎克伯格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环游世界,他独自背着包,去了柏林、伊斯坦布尔、加德满都、新德里、东京和其他一些地方。这是他向往已久的,刚刚招到二把手桑德伯格,稍稍可以放手工作,他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行程。
就像这趟旅行一样,只要能够挤出一点机会,扎克伯格总是迫不及待地从工作中脱身而出,踏上旅途。旅途对扎克伯格的吸引力,和对我们的吸引力是没有二致的。无论是要去的地方,还是踏上路途的人,二者之间都是全新的,一些新的际遇、新的走向、新的感触,唯有在这种未知的感觉之中才得以神秘衍生。
这是旅行带给我们的感性层面的感受,而心理学家从理性出发,对旅行如何开发认知,做了别样的阐释。他们认为,新颖的刺激、壮丽的风景或陌生文化的吸引,都会使下意识的智力活动作出特别的组合,这样的组合在我们用直线逻辑进行追索时,是不可能发生的。一些顿悟往往就发生在这些未曾预料的组合之中。
陌生的旅途可以刺激大脑神经之间建立新的连结,神经之间的连结越多,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就越强。不过,建立神经连结的方式不限于旅行,几乎任何能够给我们带来陌生感受的事物,都能刺激神经产生连结,这就是为什么见多识广的人比井底之蛙要更聪明。
其中,音乐可算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曾著书介绍过这一点。他说,“音乐影响了我的人生和思考方法。我初中参加了合唱团,高中进入军乐队,大学时参加管弦乐团,大学毕业之后仍继续玩音乐。我认为音乐对于我的创意等等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常常有人说音乐可以训练右脑。但是,当我们进行和声或合奏时,必须顾及到别人的气息,也就是我们通过同时听到的节奏、速度,还有复杂的音符,刺激脑部平常不太用得到的地方。这样的能力并不是非通过音乐培养不可,我只是刚好喜欢音乐。基本上,只要依据个人所喜好的模式来培养就可以了。”
这不仅让人联想起发生在Facebook公司的一个奇特场景。有一次,Facebook就广告事件和微软代表谈判,谈判从白天进行到晚上11点,正当每个人都精疲力竭的时候,一阵砰砰作响的音乐声传来,打破了僵硬的气氛。大家走出会议室,发现一位Facebook的程序员站在一个DJ台前,正在调试音乐,这表示一场“黑客松”即将开始。黑客松,这就是Facebook一个特别的软件工程文化,一群黑客聚集在一起,针对特定主题进行研究,开发程式并彼此分享。在音乐的助兴下,Facebook众多有趣的创意就诞生于此。当天,黑客松的主题是“改写松”,改变Facebook的底层程序代码,使Facebook更容易被翻译成他国语言。来自黑客松的音乐,使力量接近枯竭的谈判战士们恢复了活力,他们随着音乐摇头晃脑,双方代表友好互动,音乐过去,谈判速度也加快了,协议很快达成。
凡是陌生的刺激都有助于大脑神经的连结,造物潜在的意旨,不仅逼着我们成为完整的人,还希望我们的生活最大化。那就向全新的世界打开吧,这个世界可以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可以是深入灵魂的音乐,也可以是另外一颗充满智慧渴望交流的心灵,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麦肯锡公司总结出一种提高团队认识的方法--组织内建立创新网络。
在组织内建立创新网络,就是找到种种方法,把员工们联系起来,让他们能够就他们正在解决的问题交换意见,包括他们有待明确的思路,正在尝试的办法,新学到的东西。对于这种做法,麦肯锡公司的解释理论是:新想法会刺激新想法,创新网络可以成为一个创新的良性循环。
信息就是力量,当它流动起来的时候,其价值就会得到提升,并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受益。成员们可以在沟通的过程中,学习其他人的长处,抑制自己的短处,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综合不同意见,做出最佳决策,采取迅速反应。此外,组织网络能够充分尊重员工创意,鼓励他们发表不同意见,并激励他们释放出无限的工作热情。
我们已经见识了Facebook公司的黑客松把这一理论发扬到了极致。在音乐的背景下,他们热烈地探讨着对同一个主题的不同看法,一波又一波的语言浪花,从不同的方向向一个中心冲激而去,最后他们得到的解决办法,集中了所有人的智慧,避免了方方面面的弱点,大于某一个天才的想法,不可能不是最明智的。
不过,黑客松并不是这种思路的唯一体现方式,Facebook刚刚创业的时候,扎克伯格就把这种思路运用于日常管理。在帕洛阿尔托的时候,Facebook的成员就经常群体出动,他们一起光顾离办公室几英里远的麦当劳,一起去街角的学院咖啡馆。成员之一鲁奇·桑维说,我们是最亲密的朋友,工作总是占用我们的休闲时间,我们在工作中度过圣诞节、周末,有时要工作到早上。
当帕洛阿尔托的学院咖啡馆再也装不下日渐增多的公司成员的时候,公司就搬到了离斯坦福大学不远的地方,也就是Googol公司的第一个总部的街对面,而公司一帮人一起活动的习惯仍然延续。公司租了几套房给员工合住,其中的一套房离公司几分钟的路程,大家就选择在那里周末聚会。
如今的Facebook新总部位于加州门罗帕克,新地址命名为1HackerWay(黑客路)。新总部的工作场所设计方案,简直就是Facebook文化的具化:原先Sun总部内部的工作间格子已被拆除,重新布置成完全开放的工作空间,办公楼里没有私人办公室,也没有任何不必要的墙壁,巨大的空间里横向摆放着一排排长桌子,所有的员工都在这样的桌边工作,高管团队和普通员工坐在一起,身为CEO的扎克伯格也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同样坐在普通工位上。这样,员工们就可以及时地和高管以及扎克伯格交流。
Facebook的会议室具有类似特色,大厅里有一个完全没有门窗的全开放会议室,扎克伯格和高管们经常在这里讨论公司的发展,周围的员工也可以聆听会议,即时了解公司业务进展。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它需要设置一些方式,把员工集合在一起,构成智慧交流的网络,而对于个人来说,我们需要采用一些办法,使自己置身于网络之中,采撷众人之长。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精英人物的周围总是有着自己的人际网络,他会让自己和所在领域的领先人物在一起。
一边散步一边工作
如果你有机会踏进Facebook新的总部,你会吃惊地发现,这儿的气氛松弛休闲宛若沙滩。办公室上空有气球飘来飘去,偶然会有踩着滑板的员工燕子穿水般从你身边轻盈掠过,工位上赫然坐着红衣超人--那是身穿超人服的员工。大厅的空地上还支着帐篷,舒适柔软的大沙发、榻榻米就在目光所及处,只要员工们愿意,他们可以趴着、躺着、席地而坐着工作。
最妙的是,在办公室周边的小房间里,安放着和跑步机极为相似的散步机,员工可以一边散步一边用笔记本电脑工作。在散步机上悠然迈步,举目向外,看到的是湾区碧波荡漾的海景,偶有海鸟翩然飞过,脸上似乎还能感受到凉悠悠的海风。职场的压力被海风洗涤一空,唯有轻松鲜活的心在欣喜雀跃,享受着灵感被激发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