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59600000006

第6章 沉李浮瓜

夏日炎炎,太阳毫不吝啬发挥光与热,反复烤着路上每一个行人。在这似火烧的天气里,能吃上一顿冰镇水果或是灌下一瓶冰镇饮料什么的,真可谓是人间一大享受。古时的人们没有冰箱,只能用天然的水来做冰镇材料——所谓沉李浮瓜,就是这种生活的写照。

沉李浮瓜,典出三国时代魏·曹丕《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指暑天把瓜、李等放在冷水中浸凉后食用,也泛指暑天在冷水中浸凉后食用的瓜果。

元·马致远《新水令·题西湖》:“忎般楼台正宜夏,却输他沉李浮瓜。”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这样时候,多少王孙公子雪藕调冰、沉李浮瓜也不为过。”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这个成语,后来就用来形容夏日的生活。

沉李浮瓜,其实还很清晰地揭示了一个物理学知识:浮力。大家知道,密度大于水的物体置于水中,就会下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则会漂浮;密度与水相当的,则会呈现悬浮状态。而一般瓜类如东瓜、南瓜等内部都有空心部分,正因如此,其重量比同体积的水要轻,即平均密度比水要小,当它们全部浸没在水中时,F浮>;G瓜,即瓜类均要上浮,直至漂浮于水面F浮=G瓜。而李子、桃子等果实内均有核仁,因此把它们放入水中时F浮<g瓜,会下沉于水底。因此古人说“瓜浮李沉”而不说“瓜沉李浮”,形象地说明了这种情况。

大家所熟知的浮力原理F=ρgh被称为阿基米得原理,传说是他坐在澡盆里看见水溢出而想到的。关于这个定量公理的发现还有著名的金银王国的故事,不过其实在中国古代,早在殷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认识和应用浮力了。我国是世界上应用浮力最早的国家之一。

当时,浮力的第一个贡献是船。人们最早利用较大的独木,从中间挖成槽形,放在江河的水中漂流,称为独木舟,用它来载人和装运收获的猎物。后来又发展到用木板做成船体,在江河中代替独木舟航行。随着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以后各个朝代对船的形状和结构又进行了多次改进,使木船不仅能在内河、湖泊中航行,还制造了能适用于大海、大洋中航行的大型船舶。

明朝时的郑和出使西洋用的大型“宝船”船队,其船体在结构上合理、精致、美观,都达到了古代造船工艺史上的巅峰。这一伟大的成果,是古代造船史上非常光辉的业绩,是我们祖先对世界航海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

浮桥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应用浮力的伟大奇迹,在公元前8世纪周朝时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以后的年代,发展到不仅可以在小河上架起浮桥,而且像黄河这样的大河上也架起了浮桥。相传在11世纪初,在蒲州附近潼关以北的黄河上曾架起一座很大的浮桥,浮桥的缆绳用8只铁牛系住,这些铁牛立于两岸,每只铁牛重数万斤。后来由于洪水泛滥,浮桥被冲垮,铁牛也沉入河中。如何把铁牛打捞起来,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比较困难的。和尚怀丙派人潜入水中,用铁索把铁牛和两只装满泥土的大船系在一起,然后再把船中的泥土除去,利用大船所受的浮力,把铁牛拉上来。

对于阿基米得发现的浮力原理,早在《墨经》中就有萌芽:

第一段:“荆之大,其沉浅,说在具。”(《墨经·经下》)其中“荆”,应作“刑”,“刑”与“形”通,意思是“形体”、“物体”。“说在具”的“具”,通“俱”,意思是“相同”,可引申为“平衡”。所以这段文字的大意是:“形体大,在水中沉下去的部分浅,道理在于平衡。”平衡可理解为物体的重量与它所受到的浮力相等。

第二段:“沉,荆之贝也。则沉浅,非荆浅也,若易五之一。”(《墨经·经说下》)。其中“荆之贝也”的“贝”,疑为流传转抄中的“具”的笔误。如果是这样,这段话就是:“物体沉到水中,得到平衡。即使它沉下去的部分很浅,并不是它本身矮浅(而是物体重量跟所受浮力相比较的结果),就如交易,根据比价,一件商品可以换五件别的商品。”

而曹冲称象的故事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国志·魏书》记载:“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歧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曹操)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置,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这个千古传诵的故事,说明曹冲已经对浮力原理有模糊的认识。

中国古代运用这个浮力原理的事情,曹冲其实并不是第一人。早在东晋,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县东南)人苻子(名郎,字元达)所著《苻子》一书上记载:战国时期,北方人献给燕昭王一只野猪。燕昭王派人养了它15年。这只野猪长得像个大坟墓一样大,4只脚简直无法支撑身体了。燕昭王命“衡官”、用大秤称它有多重,秤杆断了10次,还是称不出野猪的重量。于是,燕昭王命“水官浮舟而量之”。《苻子》五卷早已失传,迭文散见于后人的著述中。上面引用的那个故事就保存在南宋人吴曾写的《能改斋漫录》里。吴曾在援引《苻子》之后,指出:“以舟量物,自燕昭时已有此法,不始于邓哀王。”清代学者邵晋涵也赞成吴曾的这种说法。上述这些记载都说明了,我国古代对浮力和浮力原理有着一定程度的认识,并能加以利用。

浮力的另一个利用方式——利用物体的沉浮原理估测液体的密度,在我国的宋、元时代已经开始。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密度的测定主要是和古代的制盐业密切联系的,即由于估测盐水的需要,发展了液体密度的测量技术,为晒盐业提供了条件。

世纪,姚宽在台州做官时,为了检查盐商是否舞弊,他首创了一种简单的估测盐水密度的方法。选用体积大体相同,而质量不同的莲子10粒,当把莲子放在盐水中时,如果这些浮沉子——莲子有5粒以上浮起,说明盐水是最浓的;如果有三四粒莲子浮起,说明此盐水是浓盐水;如果不足3粒莲子浮起,说明此盐水是稀盐水。

到了元代,经进一步改进,制造了便于携带的简单装置。取4个莲子,分别用4种不同浓度的盐水浸泡,放在一个竹筒内,便成为简单的测定盐水浓度的装置。如果要测某种盐水的浓度,只要把待测盐水的一小部分装入筒内,观察各类莲子浮起的情况,便可以估测盐水的浓度。

到了明代,测定盐水浓度的方法进一步简化,选一粒轻重合适的莲子,放在竹筒内,当把待测的盐水放入竹筒中时,如果莲子浮在水面上成横倒形,则盐水最浓;如果成垂直形,则盐水次浓;如果莲子沉而下浮,则盐水不浓。我国古代这种简单估测盐水浓度的方法,与现代密度计的原理相似,这说明我国古代对浮力的研究与应用已经相当深入了。

墨子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80年至公元前397年。他死后100多年在希腊诞生的阿基米得(Archimedes,约公元前287~前212),才对浮力原理进行了明确的表述。那么为什么中国古人没有发现浮力原理呢我们就曹冲称象这个故事来说,当时显然已经知道:如果称象和称石头时排出的水相等(反映在船下沉的程度上),两次的船和所载之物的总重量也相等。这个结论是很自然的:试想如果把同一头大象称两次,很容易观察到两次排出的水量相等。既然是同一头象,重量当然是相等的。由此可见所称之物的重量跟水量有固定的比例?那么,称不同的东西,只要排出水量相等,两个东西的重量也应该相等。我们古代的智者所能走到的就是这一步。

古人所没有做到的一步是,所称之物的重量究竟跟排水量(排水重量)的关系如何?更具体地说,是什么样的一个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排水量跟所称之物的重量有固定的关系,更精确地说,有固定的比例,假设是一个常量C,那么,应该有这样的公式:“所称之物重”=Cד排水重量”。要求出这个C,就需要做试验,称一下排出水的重量,然后跟所称之物的重量比较一下。古人没有(至少是记载中没有)去做这个实验。阿基米得做了,而且实验的结果是C为1,即浮力(平衡物体下沉的力)正好等于排出水的重量。

中国古代智者没有做到的另一步是,没有想到沉下去的东西是否也同样受到浮力的作用。而这一点阿基米得在洗澡时感悟到了,并且又进一步做了实验去证实。在这里,阿基米得充分利用了类推思维,把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作用,推广到了作用于沉下去的物体上。

这两个差别反映了什么问题呢?反映了中国古代智者缺乏追求“普遍性”、“普遍规律”的冲动,而停留在对个别现象的观察上。“常量”是个普遍性的数量。把浮力推广到也能作用于沉到水下的东西,那也是一种对普遍性的追求。

此外,第一个差别也说明了古代智者缺乏对“精确性”的追求,停留在排水量跟所称之物的重量具有某种相关性的水平上,而没有把这种相关性进一步量化。

普遍性和精确性,这都是科学的基本特点。缺乏追求普遍性和精确性的冲动,自然产生不了科学。

沉李浮瓜,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启示了我们,科学往往是对常识的追根寻底的思考和推广。

</g瓜,会下沉于水底。因此古人说“瓜浮李沉”而不说“瓜沉李浮”,形象地说明了这种情况。

同类推荐
  • 泰山和蚁人(人猿泰山系列)

    泰山和蚁人(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我们喝的水有几十亿岁了(最热最热的76个自然知识)

    我们喝的水有几十亿岁了(最热最热的76个自然知识)

    如果你是一个爱学习且具有旺盛好奇心的孩子,那么在大米编著的这本《我们喝的水有几十亿岁了》中,有关自然科学的有趣问题,你都将找到满意的答案。 如果你是一个缺乏好奇心的孩子,那么也请你快快翻开这本书吧!因为在书中,你一定会被这个奇妙的世界而吸引,你的童年一定会因此书而多一份快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岩石和矿物质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岩石和矿物质

    岩石是构成地壳和地幔的物质基础,是天然产出的县稳定外型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岩石随处可见,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不仅可以用作建材,而且还可以用来提炼金属、制作饰品等。自然界中有很多东西都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小时候捡到一块美丽的石头,也能让我们欢喜许多天,在看红楼梦的时候我们都在羡慕贾宝玉身上那块与生俱来的通灵宝玉,这些能给我带来欢乐的东西都来自岩石大家族,岩石家族是个庞大的群体。那么岩石有什么特性?又是如何分类?……
  • 安徒生童话(中)

    安徒生童话(中)

    关于我所写的童话,我也想说几句我自己的心里话。首先从已经出版成集的《讲给孩子们听的童话》说起,这是我的第一部童话作品集。这部童话作品集出版后,对于它的评价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到现在还很尊重这些声音,虽然不乏批评之声。我很珍惜他们对我所写童话作品的批评,我知道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 人类的创举(科学知识大课堂)

    人类的创举(科学知识大课堂)

    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
热门推荐
  • 凤凰奇侠②:风骚老板娘

    凤凰奇侠②:风骚老板娘

    他真以为自己是打不死的蟑螂啊!明明伤重得快要挂掉还爱逞强。辛苦救回他一条命,他不知感激就算了,也不能恩将仇报的把她当犯人对待吧?战场上百战无敌的将军跟个恶棍没两样,不但无耻的偷窥她洗澡还强行扣留她。饶是好脾气的她也气得想一把火烧了军营──说来好笑,他爱做“白日梦”关她什么事?又不是她作法让他大白天见鬼的……明知不该与他有瓜葛,她却管不住自己的心,只是她一直没有把身分对他说清楚、讲明白。那关于他们从前世纠缠到今生的秘密……
  • 影视作品评析教程

    影视作品评析教程

    正确评析影视作品是一项专业基本功,又是一种大众文化通用能力。《影视作品评析教程》由彭菊华主编,简要阐述评析影视作品的基本规则,并逐一阐明评析电影和各种电视作品以及摄影作品的理论与方法,最后论述影视作品评析文章的写作要诀,内容全砥,体例新颖,条分缕析,深入浅出,行文流畅,可读性强。高校相关专业的理想教材,亦适合影视工作者、影视爱好者和影视专业考生阅读。
  • 火影之冥瞳佐助

    火影之冥瞳佐助

    十多年前一只拥有巨大威力的妖兽“九尾妖狐”袭击了木叶忍者村,当时的第四代火影拼尽全力,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将“九尾妖狐”封印在了刚出生的鸣人身上。木叶村终于恢复了平静,但村民们却把鸣人当成像“九尾妖狐”那样的怪物看待,所有人都疏远他。鸣人自小就孤苦无依,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少年鸣人考入了木叶村的忍者学校,结识了好朋友佐助和小樱。佐助是宇智波家族的传人之一,当他还是小孩的时候他的哥哥——一个已经拥有高超忍术的忍者将他们家族的人都杀死了,然后投靠了一直想将木叶村毁灭的大蛇丸,佐助自小就发誓要超越哥哥,为家族报仇。鸣人他们在忍者学校得到了教官卡卡西的精心指点,在他的帮助下去迎接成长中的一次又一次挑战!
  • 狂女变猛男

    狂女变猛男

    一个现代的霸气狂野的女子,因为一场意外灵魂穿越变成一个古代的花花公子........
  • 女扮男装:遇上拽酷校草

    女扮男装:遇上拽酷校草

    靠,要不是因为来学校无聊,我才没兴趣女扮男装呢!不过,想想也挺好玩的!我凌雪悠一定会成为这里的校草的!我可是提早就上完了博士的,要不是我妈赖着我,非要让我去学校,我才不会去呢!还有,为什么我要遇上一个这么又拽又耍酷的校草啊!看见他那张这么帅气的脸,就想上去给他两耳光!哼!不过,我倒是可以跟你玩玩!凌雪悠的女扮男装之旅,即将开始!
  • 中华上下五千年(3)

    中华上下五千年(3)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期间流传有许多的神话,历史故事等。故有书《中华上下五千年》。
  • 时光侦探

    时光侦探

    丢失过甚么物?错失过什么人?遗失过什么情?请联系我,我是何寻,是个侦探。
  • 独尊仙途

    独尊仙途

    仙可灭,魔可屠,万界苍生由我主!群雄万千,诸天万界,强者辈出。神秘紫晶洗经阀髓,少年林尘逆天改命,踏白骨之路,只为那情战魔仙!
  • 八零后圣骑传说

    八零后圣骑传说

    “为什么要玩游戏?”“因为游戏讲规则,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于是余飞刀来到了一个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的世界,变身为一个高贵的圣骑士,白天可以治愈伤势,晚上可以治愈灵魂。接下来他遇到了一个盗贼妹纸,神出鬼没,沾血蔷薇。遇到了一个法师妹纸,娇弱婉约,清水芙蓉。遇到了一个XX妹纸,…………(郑重声明,这是一本纯洁的书,真的很纯洁。)
  • 我家的人鱼大人

    我家的人鱼大人

    意外收养了一个宠物,不是猫,不是狗,是人鱼?从此赖在她家不走了,为什么,这到底,是谁家?他居然还霸占了浴室,有本事,你和我,一起洗?举手扬言这里的东西,是他的,可为何,包括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