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陆续从宣政殿散去。
钟鼓楼前的皇子,已等待多时。
楚舆站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官员散尽,众皇子按照长幼顺序,陆续朝殿内走进。
轩神大帝亲生儿子,二十四名,女儿十八人,义子女数十。
此刻,只有三十六名皇子齐聚殿堂,不亚于刚才的朝会。
三十六人中,十七名是轩神皇帝的亲生儿子,其他十九名都是义子。
轩神皇帝的二十四子,因老大、老二、老三镇守边关,又有几子夭亡,不能到来。
至于,那些像任依依一般的义女,却不在皇帝的传令中,所以没有资格来到这里。
楚舆对于这些皇兄皇弟,虽然平时没有接触,倒也听闻过他们的许多事迹。
当先走入殿内的乃是殷禛,也就是那位委托表妹任依依招揽自己的四皇兄。
接着后边的是五皇子殷祺、七皇子殷祐、八皇子殷禩、九皇子殷禟、十皇子殷珴、十二皇子殷裪、十三皇子殷祥、十四皇子殷祯、十五皇子殷祦、十六皇子殷禄、十七皇子殷礼、二十皇子殷祎、廿一皇子殷禧、廿二皇子殷祜、廿三皇子胤祁、廿四皇子殷袐。
当中除六皇子、十一皇子、十八皇子、十九皇子或因幼殇,或因早亡,已然陨灭之外。十七人当中的任何一位,都是郡王、亲王之列的王爵。
接下来才是一些身份和楚舆差不多,多半是国家覆灭而被轩神大帝收养为义子的皇子,也有一些前朝或其他小王朝辅国公之类的世子,这些人都被轩神出于多种目的,收为义子。
这些义子当中却没有一个王爵存在,他们就像是被龙图王朝圈养一样。
“儿臣参见父皇!”
三十六人,几乎同一时刻,向轩神天子行跪拜之礼。
“平身。”
轩神天子双目扫过殿堂,露出微笑,“令你等前来,乃为月前大火一事,你等有何见地?”
四皇子殷禛因老大、老二、老三不在,于众多皇子中,就是老大,他上前踏出一步,说道:“启禀父皇,月前大火,儿臣现已知悉,乃黎国余党芈融所放,此獠横行南蛮,在当地颇受民众支持,儿臣以为,应当招抚。”
轩神皇帝闻言,点头不语,将目光放在八皇子殷禩身上,问道:“殷禩,你是否赞同?”
八皇子殷禩长身如玉,相貌清秀,他心下一惊,暗道四皇兄的情报系统果然厉害,刚刚朝堂上才发生的事情,他就已经知道,真是手眼通天。
此刻,父皇问自己是否赞同他的建议,看来不是这么简单。
“平日父皇极是看重四皇兄,他也认为我与皇兄不合,我若回答不当,势必遭父皇猜忌。”
八皇子殷禩心念电转,立即回道:“四皇兄的提议想必经过深思熟虑,殷禩赞同。”
轩神天子脸上露出笑意,也不知道是为老八殷禩的无奈,还是真的替老八、老四兄弟两的“和睦”而高兴。
“殷禟,你有什么看法。”
“四皇兄为天下百姓着想,避免生灵涂炭,加之若要征剿,需耗费兵戈财力,儿臣认为,四皇兄的提议,颇为合理。”一名身材高大魁梧,面色朱红,鼻若悬胆的男子说道。
此人正是九皇子殷禩,他一眼瞧出端倪,丝毫不提八皇兄半句话。
“殷珴、殷祥、殷祯,你们三个认为如何?”轩神皇帝接连向十皇子、十三皇子、十四皇子问道。
十皇子殷珴身材瘦弱,个子不高,皇室贵族之气,溢然于表。
“儿臣认为九皇兄分析得很有力度,四皇兄的提议也不错,只是具体原因,却没有说明。”
楚舆听到十皇兄说的这番话,立时想到传闻不假。
传闻,八爷党以八皇子殷禩为首,九皇子殷禟、十皇子殷珴、十四皇子殷祯都是党羽。
眼下这位十皇兄殷珴说的话,只是赞同九皇兄殷禟的分析,表面不提八皇子殷禩,却指责四皇兄殷禛分析力度不够,个中微妙,可见一斑。
而十三爷殷祥乃是传闻中四皇子殷禛为首的四爷党的骨干,接下来他的话,肯定是支持四皇兄,从而贬低八爷党的皇子说的话。
果然,十三爷殷祥说道:“四皇兄既能提出建议,这招抚良策,必是胸有成竹。想必四皇兄也定然是为天下黔首着想,避免生灵涂炭,兵戈财力的耗费。”
他这番话立时将四皇子殷禛捧在了至高位,显然知道四皇兄必有良策,甚至已知圣意。
“倒也不见得如此。”如同罗汉般,以鼎元判官笔,群英醉等物相赠楚舆的十四皇子殷祯终于说话了,“依我看,招抚黎国的关键人物,应当是楚舆皇弟。”
他说到这里,转向轩神天子道:“父皇,儿臣请允父皇让楚舆皇弟说说他的看法。”
轩神大帝点了点头,将目光望向楚舆,“楚舆,月前大火,你已知晓,也因此被罚三月食禄,如今大火查明,乃你旧国黎朝火正芈融所放,你有何看法?”
楚舆,瞬间成为焦点,众皇子都将目光投了过来。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招抚一议,符合道德仁义,愿父皇体恤苍生,关爱黎民。儿臣身为龙图王朝一份子,愿为父皇分忧。”
楚舆一番话说出来,义正言辞,引得各皇子频频点头。
“说得不错。”轩神天子道:“朕若派你往黎国旧地进行安抚,你愿哪位皇兄陪你前去?”
轩神所说“陪同”,谁都知道,那是监视。
而这个“监视者”,必是轩神大帝至亲之人,一旦完成此事,可想而知,这件功劳在轩神大帝的心中、在龙图王朝的霸业和满朝文武、一朝百姓心中的重要。
只要成为“监视者”,顺利完成这个监视的任务,不说立即被轩神皇帝立为监国太子,那威望权势的提升,根本不能以量计。
轩神大帝此问一出,直接将选择“监视人”的权力交给楚舆。
这一下,楚舆的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焦点。
众皇子目光聚焦,尤其是那位十四爷,最为灼热,仿佛夹杂着一种不为人知的希冀。
而四皇子殷禛的目光,却有些冰冷,好像他一直都是这样。
不过,他内心深处却非常焦急,虽然自己委托任依依给了些恩惠与楚舆,可是,在查知那位十四皇弟殷祯竟然亲自登门,送了一件妙器、一坛妙酒、一件寒玉镯子和五万龙图币给楚舆过后,他不得不懊悔。
如此看来,楚舆选择自己为“监视人”的几率,应当不大。
面对众人的目光,楚舆头一次感觉到高大和忐忑,眼前的这些皇兄皇子,一个个都是手眼通天的人物,不论修为、实力、势力,绝不是自己一个穷酸皇义子能够比拟。
今日若得罪其中一位,秋后必然遭受无法想象的报复。
面对父皇的提问,他必须选择一个“监视人”。
面对四皇兄和十四皇兄焦灼的目光,他必须选择。
“启奏父皇,儿臣觉得,父皇若果然派遣儿臣招抚黎国余党的话,一位皇兄陪同儿臣前去,应当不够。”楚舆说出自己的选择,“不但需要派遣大量高手,还需要极有代表性的皇兄,如此儿臣才有把握完成招抚。”
“哈哈!”轩神大帝爽朗地笑了出来,“你果然不简单,那么,你要哪些皇兄与你同行?”
“四皇兄实力非凡,足智多谋,十四皇兄也是龙图栋梁,国家大才。”楚舆说道:“儿臣请求父皇让两位皇兄一齐陪同。”
此言一出,四皇子殷禛和十四皇子殷祯长舒一口气,两人心中,都是赞叹楚舆心智高明。
楚舆先后受了两人恩惠,恩惠虽分先后,但是,自己却不能明确地选择某一方,一旦选择某一方,势必得罪另一方,凭借他的实力,根本不能对付。
所以,他这才想出两不得罪,又两方选择的决策。
至于,之后这四皇兄和十四皇兄如何相处,如何明争暗斗,那就不关自己的事了。
轩神大帝一瞬间好像将所有事情都看在眼底,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弄清楚。
他望着楚舆,说道:“朕不但准许你的建议,还要封你为黎王!”
“黎王?!”
就是黎国郡王的意思,也是众多皇义子中,第一个被封为郡王的人。
一语沸腾,却没有任何皇子敢在这个时候议论。
这里是宣政殿,是朝会之殿,任何家事,到了这里,都变成国事。任何人,到了这里,都变成臣子。
只有那至高无上的皇帝才是唯一。
只有轩神皇帝才能随意说话。
“朕还有封赐与你。”轩神天子的话在大殿内旋绕起来,向楚舆道:“你本是朕的养子,对龙图王朝忠心耿耿,又到了适婚的年纪,朕决定,招你为女婿。”
“女婿?!”
轩神天子的女婿,那就是国婿,也是帝婿,它还有一个更为通俗的称号,驸马都尉。
一瞬间,楚舆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封赐,心中无比震惊。
一个多月前,他还只是一个食不果腹,遭人白眼,穷困潦倒的皇义子。
一个多月后的上一刻止,虽然达到凡境武师境界,却仍然没能改变那种贫穷和潦倒。
而此刻,竟然要成为黎王和帝婿!
如此的莫名其妙,又是如此的合情合理。
楚舆最需要感谢的人,不是轩神天子,而是芈融。
芈融,那个水火同修的黎国火正。
若不是他的一把大火,哪里能有楚舆今日。
“儿臣谢过父皇!”楚舆跪地谢恩,面现踟蹰,“儿臣还有一事要奏,还望父皇明鉴!”
“准奏。”轩神天子道。
“儿臣蒙父皇赐婚,心中感激大恩,不过……”楚舆顿了顿,方才说道:“不过,儿臣与众位皇姐并不熟悉,若冒然成婚,唯恐日后……”
“那也没有什么。”轩神皇帝道:“朕的女儿,未出阁者,十名,明日辰时,尽数聚于倾颜殿即可。”
“这……”楚舆还想再说什么,却见轩神皇帝从龙椅上起身,已然离去。
一众皇子、皇义子也相继起身,离开宣政殿。
(多谢各位的阅读,喜欢本书的书友记得收藏哦,小妹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