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身行头,肯定是哪一家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只是这小子是不是个傻子啊!这么大个人了,站在这自说自话的流眼泪?”茶棚内外的普通行商们正在议论着这位举止、穿着都颇为反常的富家公子。
与行商们看热闹的悠闲心态不同,长风镖局总镖头王世荣的心思此时已经高度紧张了起来。多年来奔走各地走镖,江湖上的各种险恶经历的多了,早就让王世荣养成了事事警惕的习惯。
这位看起来出身富贵的公子哥只身一人,应该不会是有什么不轨之心,况且此处离潭洲城不过二十里,又是天正晌午时分,确实也不是盗匪行劫、行窃的时机。
只不过想到这趟镖护送的东西,王世荣还是以最大的警惕之心,来面对所有的异常。五辆镖车,每辆遮的严严实实的大车内都装着五千两雪花银。这是荆南权贵们以各自家族名义为飞虎军资助的部分军资,不便借助官府厢军出面,这才由在荆南名头响亮的长风镖局代为押送。
走到茅屋的厅堂门口,向侄子王振使了个眼色让他去盘一下这位富家公子的道。
“在下长风镖局镖师王振,见过公子。不知公子尊姓大名可否见赐啊?看公子神情,可是与我长风镖局有何交情?”走到富家公子身前见过礼后开口试探,跟着叔叔跑惯了江湖的王振在打量清楚眼前这位年轻公子身形相貌后,心中却不由一紧。
大多数自幼习武的人,长年累月的打熬筋骨,一遍遍的反复习练拳脚、兵器套路。年深日久下来,真正身手高明的人不管是抬手、投足、转身之中总是会自然而然的带着一种特有的韵律和含而不露的威势。
尤其是两个同样身手不凡的习武之人碰面时,出于武人的直觉当感受到威胁时自然就迸发出了多年习武养成的气势。在相互的气机碰撞中王振不露声色的先后退了一步,江湖走镖向来是多个朋友多条路,身手再好的镖师也不会逞强斗狠。而且从这位身手肯定不俗,公子哥装扮的少年身上,王振也没有感受到有什么敌意。
“嗯?哦,王大哥客气了,在下岳阳李建,草字镇江,与长风镖局倒是不曾有什么交情。只是见贵镖局的镖师护卫们个个身手矫健不凡,心生仰慕这才多打量了两眼。”荆南制置使大人二公子的名号,别说一般的江湖人士,就是官职稍小点的知县一流官吏也很难得知。是以李建倒也没去费什么心思弄个假字号。
留书在家还不忘来个声东击西,说是到襄阳,其实却是偷偷跑来了潭洲,荆南制置使家的二公子还真不是一般的坑爹啊。
与王振打过招呼后,虽说对面前这位英气干练的镖师很感兴趣,可是腹中的饥饿让李建顾不上与之结交。含笑为礼后,李建客气的转身径直走进了茅屋内的厅堂。
然后,离家出走的李建就遭遇到了平生第一次被女人调戏的经历。
“哎呦!好俊俏的小哥呀,这位公子快上座。想吃点什么,姐姐这小店虽比不了城里的酒楼,可野味山珍还是有不少呢。”甫一进屋,扈三娘早就风情万种的迎了上来。
虽说自己家中各种相貌秀美的女人见的多了,不说父亲和大哥的各房妾侍,就是李建自己身边的两个近身侍女那也是万里挑一的样貌。只不过,荆南制置使府中的女子可没人会做出像这位老板娘一般的风骚模样。
骤然见到一位丰满妖娆的成熟妇人,就这样风情万种的抵近身前,刚满十七岁的李建还是被弄的手忙脚乱。以至于自幼习武练出来的敏捷反应全都不翼而飞了,直到扈三娘娇嫩的玉手搭上自己的肩头时,李建才反应过来,只是人已经晕晕乎乎的被扈三娘推到桌前按在了简陋的木凳上。
看着李建青涩、英俊的脸庞被自己逗的通红,扈三娘却越发生起了戏弄这个后生小子的兴趣。身子微微前倾,将一支手臂轻轻压在李建的肩头,扈三娘低头一边在他耳边推荐着店里的酒食,一边还恶作剧一般的用另一支手将自己垂下的长发挽起一缕,在李建的耳边轻轻的搔动了两下。
被扈三娘的风情和成熟妇人身上特有的那股子肉香逗弄的狼狈不堪,李建身子向前躲了躲,慌忙说道:“老板娘将店里的拿手菜来几个就行了,我有点饿了。”
“嘻嘻,这位公子面皮真嫩,姐姐还能吃了你不成?”看到李建在面红耳赤之际有些慌乱却只是闪躲,未曾做出借机揩油的举动,扈三娘嘴里故做幽怨的娇嗔着,水汪汪的眼睛对着李建又飞了一个媚眼。
“公子等着,姐姐这就去给你弄些可口的酒菜。”说完扭着腰身向厨房走去,转身后的眼神中没了原本的风尘味,却多了一丝欣赏和莫名的激动。
进了厨房,扈三娘快步走到丈夫张青身边,一边利落的大声安排了几样店里的拿手菜,一边附到丈夫耳边悄声交待:“当家的,外面那位公子哥好像跟咱们有些渊源,你等会上菜再去瞧瞧,他放在桌上的兵刃是咱家祖传的横刀模样。”
原本一幅老实木讷模样的张青,闻听此言后身子一动,抬起头来看向扈三娘时眼中已是精光四射:“你确定是横刀?”
“是不是横刀老娘还不认得。”此刻气息彪悍的扈三娘瞪了丈夫一眼,不再理他转身出了厨房。
那把兵刃是横刀,扈三娘确实没有认错。原本盛行于唐朝军中的横刀,在经历了晚唐混乱致使大规模精铸横刀的工艺之法失传,在如今的大宋军中已经绝迹。除了某些将门世家和豪族的收藏之外,江湖游侠之流鲜见有人使用横刀。
并不是说以大宋如今的工匠水准造不出横刀,而是因为单独打制一把横刀的成本实在过高,一般的江湖人士根本没有那份财力。
横刀只有一面开刃,看起来似乎是直的,其实整个刃身还是需要有一点微小的弧度,直到刃尖才略有一些明显的上翘。刃背厚不过一指,即要轻便又要兼顾着劈砍之利,这就限制了横刀的材质只能是最上等的百炼钢。
普通的横刀,百炼钢也还能凑合,只是劈砍的次数多了依旧会断裂。可若是想制成一把经久耐用的好兵刃,却需将百炼钢再入炉精锻数次,次数越多越好。若是能不惜工本将百斤的百炼钢直烧锻到十几斤重,这时所得的千炼精钢打制成的横刀才真正称得上是世之名器。(后世倭人所谓的举国之力一年仅能造出三、五把的传世名刀,也就是用的从咱们唐朝时偷去的一点横刀制造工艺,多下了点苦功这么造出来的。)
粗算下来,千斤熟铁烧锻成百斤百炼钢,百斤百炼钢再度烧锻成十几斤千炼钢,只是这些损耗在盐铁由朝廷专营的情况下已经很少有人能负担的起。在熟铁到百炼钢的烧锻过程中,所需的一些设施和工艺已经不是普通铁匠所能拥有的,不要说将百炼钢更进一层烧锻成千炼,这其中所需花费的时间和必不可少的特定工艺就更是知者寥寥。
也正因为此,越发稀少的横刀在知情人的眼中,就更好辨认。张青与扈三娘夫妇确实是出身山东,扈三娘家祖上为唐朝军将,家中世代传承下来的除了几套拳脚功夫外,还有一套专为横刀所设的横刀八斩刀法,向来是家中秘不外传的绝技。
到扈三娘的父亲这一代,为生计所迫,在山东冠县开武馆授徒,而张青也正是扈三娘父亲的入室高徒.不过除了扈家辈辈珍藏的那把横刀,再想打制殊为不易,是以就连张青和扈三娘身为女儿女婿也是只得其法却难以拥有一把真正属于自己的上等横刀。
十年前,因为扈家武馆为人陷害,有人向当地金朝官府举报扈家武馆有弟子私投山东红袄军,致使扈家武馆被数百金军连夜围困。一番混战后,扈老馆主手握祖传横刀浴血拼杀,也只是护着扈三娘夫妇趁夜逃出,而且在冲出重围后,为躲追兵三人也自此失了音信。
事后为寻父亲,扈三娘夫妇也曾乔装打扮潜回县城打探消息。可是除了得知武馆中无论老幼全被金兵屠尽外,却始终寻不到父亲的消息。
夫妇两人也曾仗着一身武艺试图行刺主持此事的知县,为家中上下报仇。可是徒有匹夫之勇的夫妇二人,刚潜入县衙不久,就被巡夜的差役发现,随后若不是见机的快,夫妇二人只怕就要陷在诸多衙役巡丁的围追下了。
逃过一劫的代价是,张青身受重伤,刚刚有了身孕的扈三娘因小产而元气大伤。万般无奈之下,为躲追捕夫妇二人只好潜逃过淮,带伤奔入了大宋境内。好在大宋朝野对于从金国境内南归的汉人向来优待,询问一番后就将两人收容在了官办的医署加以救治。伤好之后,想着父亲极有可能也会逃入宋境,两人也多方打听,可是数年辗转后两人依旧是苦寻不到父亲踪迹,后来才在潭洲城外开了这处茶棚安定了下来。
今天,居然有一把横刀出现在了自己眼前,虽然不是自己家中祖传的那把,可是扈三娘依然有些抑制不住的激动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