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母亲。”禹海棠再次行礼。
“好,接下来,这是你的三叔和三婶。”太夫人指着她的左手边的夫妇俩说。
“见过三叔三婶。”禹海棠转过身过去对着禹青峰和冯氏行李。
“好,好孩子。”夫妻俩高兴的说。
禹海棠好想说:“我才不是好孩子,我是坏孩子。”这些人夸人都只是会这句话嘛?
禹海棠在禹青枫夫妇这里收到了一套文房四宝和一个荷包。
接下来便是禹海棠给荷包的时候了,因为接下来全是一群小萝卜头。
禹海棠就是这一群小萝卜头的老大。
五个孩子站了一排,有的还是奶妈妈抱着的,依次是禹海铭,禹海棠的庶弟,比禹海棠小三个月。其次是禹海钦和禹海铨,她们俩是同一天出生的,禹海钦大了一个时辰,今年三岁半。。然后是禹海婷,今年三岁。最后是最小的禹海研,只一岁半,还是奶妈妈抱着出来见长姐的。
“今日你们可都见着她了,”大夫人指着禹海棠说,“这是你们的长姐,你们可都要听长姐的话。”
“是。”
“好。”
“嗯。”
“好。”
“哇………”
前四个都回答的挺好的,到了禹海研小朋友这里,她的哇哇大哭就是在迎接禹海棠。
禹海棠连忙让花香把准备给她们的见面礼给他们,她们几人都是一人一个荷包,只海研同学多了一个拨浪鼓。
海研同学见着拨浪鼓立马不哭了还冲着禹海棠笑了一个,哪知道,太用力,笑出了一个大大的鼻涕泡。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海研同学见大家笑了,便咿咿呀呀的叫唤起来。
气氛很是愉快。
至少在外人眼里是这样的,但是各自想什么却不知道了。
接下来便是家宴了,严格的执行了食不言寝不语的标准,只有吃饭的声音,吃的禹海棠胃疼。
家宴后,一家人坐在了之前的厅里,说说话什么的。
基本都是些家常,一家子的人拉近一下感情,因为一家人很少这么齐整的聚在一起的,说着说着不知道怎么就说道了孩子的功课上。
自然便要问问禹海棠学到哪里了:“棠姐儿给祖母说说,你都学了些什么啊?”
“我学的可多了,”禹海棠骄傲的说,“学写大字,绣花,下棋,还学了画画呢,还有还有我还会认还多字呢。”
太夫人听到这个便说:“那你都会认什么字啊?”
“好多好多呢,我还会背三字经呢。”禹海棠抬起头骄傲的说。
“那你背给祖母听听好吗?”太夫人循循善诱。
“好啊,”禹海棠清了清嗓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於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於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
禹海棠一口气背出了三字经,这让在座的都十分惊讶。
让她们不得不再次重新审视一下禹海棠,审视第七庄。
禹海棠见到侯府众人惊讶的表情在心里偷偷的乐了,姐好歹是二十一世纪重点大学出来的好不,这开了挂的是你们能够比的吗!
嗯,其实是,禹海棠被连颍逼着背了整整一个月,必须背下来,要是背不下来以后每天加五张大字。
为了每天少写五张大字,禹海棠背下来了。
这真的不能怪禹海棠啊,她是理科生,对这些文字类的真的喜欢不起来啊!
……
终于能够回去休息了,禹海棠心里高兴的呐喊了,但是脸上不能够表现出来。
侯夫人领着禹海棠去了给禹海棠安排的住处,叫做惊蛰阁。
还未到院子便看到季妈妈和玄妈妈并着其余的俩个大丫鬟都站在院门处等着呢。
见到禹海棠回来,变连忙迎上去,“见过侯夫人。”
“免礼,你们倒是衷心,既然有你们照顾大姑娘,我也就放心了,”侯夫人露出放心的笑容来,“但你们也是远道而来,必定有处处不便之处,这样,这俩个丫鬟就留在这里供大姑娘差遣。”
说完便招来俩个十六七岁的丫鬟:“从今日起你们便在大姑娘处当差了,可得仔细了。”
“是,夫人。”俩个丫鬟齐声回答到。
一行人走进院子,这里院名名为阁,其实只是里面的主院为阁楼,这阁楼一般为江南一带的屋子,没想到这侯府居然有。
禹海棠当然不会天真的想是禹青树为了她的便宜娘建的。
这阁楼少说也得有几十年的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