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借郑汝立反叛之事打击东人党。”宋翼弼说话时抑制不住自己脸上的笑容。
“如何做?”成浑也面露笑容。
“首先,我们要派人假装从庆州送信给殿下告发郑汝立谋反之事,平叛之后季涵组织儒生在宫门外上书死谏,接着由浩源联络其他各地方官员调查和收集所有曾和郑汝立有过书信来往的东人党人,再向殿下上书弹劾他们。”
“殿下一定会信吗?”成浑有些疑虑。
“殿下生性多疑,加之现在东人党势力庞大到足以左右殿下的决定,依我对殿下的了解,殿下是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说话时宋翼弼一脸的自信。
“云长,这些话你为什么不早说啊。”郑澈紧紧握住宋翼弼的手。
“我还没说完”宋翼弼继续说,“平叛郑汝立之时,你们一定要共举光海君为平叛大将,协助他平定叛乱。”
宋翼弼的笑容让林宇感到脊背发凉、汗毛耸立。
“这又是为何?”成浑问。
“我们要为未来早做打算,让殿下立光海君为世子,这样才能牵制住殿下,不能再给东人党翻身的机会。”
“云长啊,这段时间辛苦你了。”郑澈举起酒杯说。
三人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林宇在一旁默不作声,他不愿意参与进朝鲜人的党争之中。
林宇看得出来这三人现在还只是酒至半酣,他以不胜酒力为借口回到李恩智的房间内睡觉,事实上林宇也的确到了他酒量的上限。
“你怎么进来了?”李恩智正准备睡觉时林宇突然走了进来。
“他们还在喝酒,我进来睡觉。”林宇在李恩智身旁躺下。
“出去,你满身酒味,我闻着难受。”李恩智捏着鼻子说。
林宇往旁边挪了挪身子,“那我离你远点儿,行了吧?”
“滚。”李恩智一脚踢在林宇的肚子上。
林宇捂着肚子在地板上翻来滚去,却不敢叫出声。
“恩智小姐,能唱首歌来听吗?”等到肚子不疼后林宇深情款款地看着李恩智说。
李恩智平时习惯了林宇一副傲气凌人的样子,这样眼神中充满柔情的林宇她还是第一次见。
或许是受林宇对她态度转变的影响,李恩智呢喃软语地问:“你想听什么歌?”
“能让我睡觉的歌。”林宇傻笑着说。
喝醉后的林宇耍起酒疯来的样子让李恩智哭笑不得,李恩智没唱两句林宇便呼呼大睡,她也只好继续用被子和林宇隔开来睡觉。
第三天清晨,汉城大雨磅礴、雷电交加。
正在仁嫔金氏寝宫用早膳的宣祖突然接到从庆州送来的紧急公文,宣祖李昖打开一看当场勃然大怒,他急忙命令侍者召集众大臣进宫商议。
昌德宫仁政殿上,宣祖李昖正襟危坐,光海君和临海君站在众大臣中间,分列两边的是以领议政李山海和吏判柳成龙为首的东人党人,以右议政郑澈和刑判尹斗寿为首的少数西人党人。(注:领议政相当于首相,右议政相当于右丞相,吏判、刑判相当于吏部尚书、刑部尚书。)
宣祖李昖见众臣已来齐,他站起身来瞋目切齿地将公文扔在地上,“你们都好好看看吧,这就是你们推荐给寡人的臣子。”
李山海等人在进宫时已经听说郑汝立谋反之事,“殿下,臣等惶恐,身为领议政没能尽到臣的职责,让郑汝立这般逆贼蒙羞殿下,请殿下赐臣死罪。”李山海率先跪下。
“请殿下赐臣等死罪。”接着所有大臣全都跪倒下地。
光海君和临海君捡起公文一看,“父王息怒。”他们二人也跟着跪下。
“现在光是指责寡人还不够,你们是不是还想夺走寡人的王位?那寡人就给你们。”话音刚落,宣祖李昖将头上戴的旒冕扔到李山海的面前。
李山海连忙将头再次埋下,“殿下,臣等惶恐,请赐臣等死罪。”
众大臣再次随身附和道:“殿下,臣等惶恐,请赐臣等死罪。”
“殿下此时不是生气的时候,应当尽快派兵镇压叛乱。”吏判柳成龙跪出来说。
“吏判说得没错,臣推荐临海君前往镇压反贼。”领议政李山海抬起头说。
郑澈一听李山海直接推荐临海君率兵镇压反贼,他心里有些着急,可又不能明面上和临海君作对,毕竟临海君是宣祖的长子,郑澈只得默不作声地观察宣祖和两位王子的反应。
“临海君从无领军经验,臣以为当让申砬将军带兵前去镇压。”想不到不用郑澈出面,同为东人党的柳成龙却和李山海唱起了反调。
李山海脸露不悦,他没料到柳成龙居然会反对自己的意见,“申砬将军正在北方与女真作战,现在情况危急,已经来不及等他回来,殿下请早做决定。”
宣祖被李山海和柳成龙吵的头晕,自从他15岁登基以来,朝廷内党争不断,他早已厌倦。
宣祖假装头疼,“寡人头痛症又犯了,此事稍后再议,你们先退下吧。”
站在宣祖一旁的侍者心领神会地立即搀扶着宣祖走进后堂书房休息,“你去叫郑澈过来。”
在宫殿外等候的大臣们三五成群地站在一起讨论应该如何应对郑汝立反叛之事,侍者悄悄走到郑澈身边对他俯耳说了几句话,郑澈急忙匆匆跟在侍者身后朝宣祖书房走去。这一切李山海都看在眼里。
“老师,你来了。”宣祖见郑澈进来,他赶紧站起来对郑澈鞠躬说道。
郑澈被吓得脸色大变,他立刻跪倒在地,“殿下,老臣惶恐。”
宣祖微笑着走过去扶起郑澈,“寡人还记得小时候你教寡人读书识字、吟诵诗歌,那时候寡人还只是众多王子中的一位,那是多么幸福没有烦恼的时刻啊!”
“老臣惶恐,没能为殿下分忧,请殿下赐臣死罪。”
“寡人叫你前来不是要治你之罪,寡人是想听听老师的意见。”
“殿下请恕臣直言,申砬将军远在北方,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臣同意领议政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