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和母亲都生于农村,自然他们一直也都生活在农村,算是不折不扣的老实农民。外公外婆有子女三人,我母亲在家排行老二,上有哥哥,下有妹妹,于是母亲有着身为姐姐的宽容大度和身为妹妹的骄横任性的双重性格。当然了,经过岁月的无情洗礼,母亲身上的那种身为妹妹的骄横任性逐渐消失。至于我嘛,虽然是独生子,但,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估计是多重性格。或许,还和家庭环境因素有关吧。
我外公外婆嘛,当然也是农民,一生含辛茹苦,勤勤恳恳,终于把三位子女拉扯大,可谓功德圆满。搜寻我的记忆,或许,我的记忆是错的吧。我一直感觉,外公外婆待我比爷爷要好得多。当然,这确乎有个人的主观意识吧。一直以来,对外公的马车记忆犹新,其实故事还很长,以后慢慢给您道来。不过,可以先透露的是,外公在几年前就去了另一个地方,永远都只能是我生活的记忆。因为对外公这样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来说,含辛茹苦的把子女养大,好不容易挨到了子女事业一番,到享福的年纪了,却离开了,真叫人..透过那些惨淡的岁月,我看到一位伟大的父亲,以及一位充满责任感的丈夫,为了家人风雨无阻、含辛茹苦,直到风调雨顺,却悄然离去。
有时候,我会感慨: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面对生老病死,我们无能为力。有时真的感觉人很渺小、很脆弱。
我的父亲嘛,他是一个很典型的老实人。父亲也来自农村,但与母亲不同的是,他过的更苦。即便曾经上学那会是个优秀学生,可惜家庭贫困,没能读完初中,如果这样没有意外的话,他应该永远都生活在农村吧,割草,砍柴,喂羊,放牛,抓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运气好的话,还可以取个平凡的姑娘,生个娃,继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这样,似乎故事就不这样发展了。人生充满了诸多意外。幸运得不能在幸运的是,父亲娶到了母亲,即便也是个农村姑娘,但母亲的到来,使得这个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换。我伟大的父亲母亲在今后的十几年的奋斗里实现了脱贫,至少来到了市里,比村子的许多家庭生活的要好些许。故事很长很长,我们慢慢的说。
既然父亲生于农村,那我的爷爷自然就是农民(地主早就斗死了……),据说因为爷爷是他们兄弟几个中最小的孩子,所以太爷爷对爷爷特别的好,造就了爷爷任性懒惰的个性。(这个嘛,我还没有考证,至少听说罢了)。为节省家庭开销,爷爷在父亲初三的时候,对父亲采取了劝退(说是劝退,实则进行封杀学费,要求父亲每日做家务),也许故事讲到这里,你也迟钝了,为什么没讲到奶奶,没有办法,奶奶没出现过我的世界里,甚至父亲的记忆里都很难搜寻奶奶的容颜,因为奶奶早在父亲六七岁的时候就去世啦。或许,就是那句吧,没妈的孩子是棵草。如果奶奶活着,我想父亲也不至于读不完初中。谈起父亲辍学,似乎还要谈谈我两位姑姑,两位姑姑都出嫁了,家务自然留给了父亲,这似乎也是父亲离开校园的原因之一吧。据说在两位姑姑之前还有两位姑姑的,据说是出生没多久就死了。至于那个年代的农村妹照顾好孩子,导致孩子死去了这似乎也还算平常吧。
除了同是生于农村,父亲母亲还有着一个唯一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叫“直率”(俗称一根筋,拿今天的话来说似乎可以说是傻)。这一点着重体现在夫妻为人处事上,也许这是许多农民都具备的素质吧。或许是由于奶奶的早逝和童年的悲惨经历,导致父亲的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当迟钝,不善言谈,有着些许的自卑心理。而我的母亲,虽然很善良,却并不柔弱,用女中豪杰来形容她也不为过。
我的父母都很要强,他们就是那种不轻易求人的人。许多时候我坐在电脑前,回想起以前在老家那会的情景,总会不禁鼻子一酸。有过米饭都很少吃的日子,有过没有炉子(炉子是一种家用设备,用于取暖,现在嘛,农村都使用暖气,城市采用了地暖)取暖过冬的日子。总而言之,言而总之,那日子过的事苦不堪言。
好了,故事还很长,就说到这里吧。我很清楚,我的文笔真心很烂,如果您不幸碰巧看到,感觉很不爽,您可以骂上几句,不过,请不要对本人拳打脚踢。这是尊崇法律的文明社会,对本人的拳打脚踢就是犯罪。如果您感觉还算凑合,在不碍眼的前提下,请您告诉身边的人,请他们也来看看。我不是作家,虽然读到大专,但我一直都只是学渣。比起学霸,我缺少他们的才能。比起学沫,我缺少他们的能力。我现在只是工地上的小蝼蚁,其实我更喜欢说自己是“首长下小兵的兵”。对于小说,我连标点符号都用不好,但是我正在很努力的学。虽然文笔很烂,但我知道您能看得懂。